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学习过程,方法链接,反思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白芬子中学“学案导学 精讲多练”
第16课 《诫子书》导学案 设计者:潘有吉2016年11月21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背诵和理解文中的警句名言。
【学习方法】1、熟读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子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给下列的加点的字注音
澹 泊( )( ) 淫慢( ) 励精( ) 险躁( )
年与时驰( )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二、我会读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语音及语气)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方法链接】
①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如: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②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 (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③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④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3、学生练习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
三、我会译
(一)翻译熟记划线词语,翻译课文。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1、判断词类活用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非志无以成学
2、一词多义
志: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
”。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2、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五、我会做。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宁静 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 ④淫慢 则不能励 精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反思评价】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资料链接,品读学习,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素材积累,结构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