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王集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王集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动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B. 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③
C. 观察时,视野中的异物一定位于a或e上 D. 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 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 如图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物像,要使其调节到乙图的清晰状态,操作正确的是( )
A.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换用低倍物镜 D. 换用高倍物镜
4. 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过程为细胞分裂,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加倍
B. 通过b过程形成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 丁所示的结构属于营养器官
D.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
5. 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文献法
6. 饲养金鱼时会发现金鱼有浮头现象(不时游到水面上直接呼吸),针对金鱼的浮头现象,一位同学选取了若干条生长状况相似的金鱼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号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4mg/L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mg/L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丙
8mg/L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A. 该实验的变量是水中的溶氧量 B. 三组分别放置数量相同的金鱼
C. 多次测量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D. 水中溶氧量高,金鱼的呼吸频率高
7.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植物细胞,乙表示动物细胞
B. 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⑥是细胞质,由细胞液组成
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滴加生理盐水
8. 如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B. 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
C. 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 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
9. 如图是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②是由珠被发育而来
B. 图中⑤将发育成为新植株的根
C. 图中③、④、⑤、⑥共同构成菜豆种子的胚,是由胚珠中受精卵发育而来
D. 如图所示种子中没有胚乳,由此推测该植物没有双受精现象
10. 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主要是由呼吸作用维持的
B. 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
C.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运用
D. 过度密集种植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的叶片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11.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命观念之一。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 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
B. 木质部内有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保护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D.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12. 1个豌豆的豆荚中有7粒种子,这说明正常情况下,形成该豆荚的豌豆花中子房、胚珠的数目分别是( )
A. 1、1 B. 7、7 C. 1、7 D. 7、1
13. 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
A. 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B. 被周围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 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D. 萝卜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4. 自古诗人爱“咏莲”,对下列诗句的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
A. 出淤泥而不“染”——叶片的表皮没有气孔
B. 中“通”外直——叶柄长直,内有气腔
C. 藕断“丝”连——“丝”是茎中的输导组织
D. 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
15. 王涛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树木,对其措施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 傍晚移栽——减少蒸腾作用
B. 带土坨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 剪除部分枝叶——带动茎内的水上升至叶
D. 给移栽后大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
16.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蜜蜂采蜜 B. 蚯蚓走迷宫
C. 大山雀偷喝牛奶 D. 导盲犬为主人“导航”
17. 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 繁殖行为 B. 社会行为 C. 捕食行为 D. 防御行为
18. 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橡皮筋(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
B. 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
C. 人在完成屈肘动作时,图中[3][4]处于收缩状态
D. 人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来完成运动
19. 下列有关骨骼肌与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同一骨上 B. 骨骼肌牵动着骨绕关节活动
C.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 D. 一组骨骼肌收缩能牵拉骨改变位置
20. 2020年3月至今,长期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名为“断鼻家族”的亚洲象群持续迁移。在迁移中,象群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这种行为属于( )
A. 繁殖行为 B. 攻击行为 C. 取食行为 D. 社会行为
21.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以下所列行为均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猫捉老鼠、鲟鱼洄游、蜻蜓点水 B. 狗辨主人、鹦鹉学舌、老马识途
C. 蜘蛛结网、雄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螳螂捕蝉
22. 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动物
甲
乙
丙
成功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36
52
8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3. “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的部分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③酒精脱色,④滴加碘液。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B. 步骤②是为了避免强烈阳光灼伤叶片
C. 步骤③是为了促进细胞吸收有机物 D. 步骤④叶片未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24. 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
(1)取大小相同的甲乙两个水缸,甲中加入适量且适宜蝌蚪生长的池塘水、饵料和甲状腺激素;乙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余和甲组一样;
(2)将大小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20只小蝌蚪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缸中;
(3)将甲、乙两个水缸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观察小蝌蚪的发育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B. 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
C. 甲中的小蝌蚪正常发育,乙中的小蝌蚪提前发育成青蛙
D. 必须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
25.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做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为了使叶片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中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 丁中叶片滴碘液后银边部分不变蓝 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二、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
26. 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常用方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图一所示处理,图二为叶片甲的放大图。光照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丙三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说明:透明塑料袋内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请分析回答问题:
(1)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过程中将叶片放入 ______ 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2)叶片乙与叶片丙对照,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
(3)经过染色处理后,叶片甲上的A与C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 ______ ,两者能否形成对照?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4)通过甲叶片相关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 ______ 有重要作用。
27. 垦利区永安镇将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开展“稻鳅混养”养殖试验,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开辟了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1)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是如何进入稻田生态系统的呢?______。
(2)稻飞虱是稻田的常见害虫,其体表外骨骼的作用是 ______。稻飞虱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茎叶的 ______(填“导管”“筛管”)获取有机物,危害作物生长。稻飞虱成虫有长翅和短翅的不同类型(如图),这在遗传学上称作 ______现象。
(3)泥鳅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鳍、有脊柱,体表覆盖微小鳞片。据此判断,在动物分类上,泥鳅属于 ______类。
(4)“稻鳅混养”互惠互利。泥鳅捕食稻飞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泥鳅排出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稻田里的 ______转化为无机物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5)水稻和泥鳅在结构层次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
(6)东营本地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美誉,但性喜钻泥打洞,易逃逸,捕获成本较高。泥鳅钻洞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______行为。调查发现,台湾泥鳅肉质普通,不善钻洞。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______。
(7)为进一步提高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计划培育一个新的泥鳅品种,请帮助他设计一个大致思路。 ______。
28. 某现代化瓜果、蔬菜基地的大棚内培育的无籽西瓜皮薄、瓤甜、形状各异,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得到产量高品质好的西瓜,技术人员研究大棚西瓜生命活动规律,并绘制了如图:图甲表示西瓜叶片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西瓜植株在一天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大棚基地内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棚内温度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瓜果蔬菜的自动灌溉。水分在西瓜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进行的一项生理活动,可用图甲中的过程 ______ (填图中字母)表示。
(2)西瓜的花是单性花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为了提高结实率,可以釆取的措施是 ______ (写出1条)。
(3)技术人员利用心形模具培育出的心形西瓜(如图丙倍受年轻人的喜爱。无籽心形西瓜不光外表特别,且口感好。西瓜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图甲中过程b有关,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式: ______ 。西瓜的心形性状能否遗传给后代?请作出判断并陈述理由: ______ 。
(4)图乙曲线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分别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
(5)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乙中的A点应向 ______ 移动。
(6)与温室大棚相比,森林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受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与此直接相关的植物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 。
29. 生物学上常用显微镜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一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二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______]______。
(2)图二甲为根尖细胞,其中多个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可推断该区域为根尖的 ______;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要先经过 _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若进一步放大观察图二甲中的[7]细胞,需要先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再调节[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4)图二乙为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视野中的血液是从左向右流动,而实际的血流方向是 ______。根据血流方向判断[8]为 ______血管。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30. 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蹦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扭转翻腾。请对蚯蚓和蝗虫两位“邻居”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多个 ______ 的体节构成,身体前后部区别不大,靠 ______ 辅助运动,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显。蚯蚓需要保持体表 ______ 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相对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虫也有多个体节,但不同体节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且分别组合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 ______ 部有专门的 ______ 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发现敌害;其 ______ 部有三对 ______, 分节的 ______ 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 ______ ,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 ______ 。
31.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已具备)
(1)该实验中能够萌发的是种子 ______ 。(填字母)
(2)设置A、B对照。是为了探究 ______ 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置B、C对照,是为了探究 ______ 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置B、E对照,是为了探究 ______ 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3)若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那么我们设置的变量是 ______ 。将一组种子置于 ______ 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均合适、一致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两组装置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 ______ 影响。(有、无)
(4)该实验设计的各对照组中,均存在的一个缺陷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所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④,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a目镜、e物镜或玻片标本,C错误;
D、对光时,应转动d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错误.
故选:A。
观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遮光器、g反光镜、①③目镜、②④物镜,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开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
故选:D。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答案】B
【解析】解: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甲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物像,要使其调节到乙图的清晰状态,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B。
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解答即可。
掌握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a表示细胞的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A错误;
B、b是指细胞分化过程,通过b过程可形成保护组织,不是上皮组织,B错误;
C、根、茎、叶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称作生殖器官,因此丁花属于生殖器官,C错误;
D、图甲是细胞、图丙表示植物的主要组织,丁表示器官,戊表示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甲→丙→丁→戊,D正确。
故选:D。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从甲到乙,细胞数目增多,所以a是指细胞分裂,b代表形成不同的组织,c是发育成器官,d是发育成植物体。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5.【答案】A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所以,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1、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
3、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
此题考查对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的理解和应用。
6.【答案】D
【解析】解:A、该实验只有水中的溶氧量发生变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变量是水中的溶氧量,A项不符合题意。
B、三组分别放置数量相同的金鱼是为了控制变量,B项不符合题意。
C、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少一次实验的偶然性导致的误差,使得结果更加准确,C项不符合题意。
D、由表格数据可得,溶氧量越高,金鱼的呼吸频率越低,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控制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7.【答案】C
【解析】解:A、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A正确。
B、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正确。
C、⑥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⑤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错误。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保持细胞正常形态,需要滴加生理盐水,D正确。
故选:C。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④是细胞核、⑥是细胞质、③是叶绿体、⑤是液泡,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为擦、滴、刮、涂、盖、染、吸,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A正确;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染色后,细胞核部分被染色最深,B正确;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错误;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是图中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D正确。
故选:C。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中①染,②为滴生理盐水,③取材料(口腔上皮细胞),④盖盖玻片,⑤涂。据此解答。
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及盖盖玻片的注意事项。
9.【答案】D
【解析】解:A、图中②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正确。
B、图中⑤胚根将发育成为新植株的根,正确。
C、图中③胚轴、④胚芽、⑤胚根、⑥子叶共同构成菜豆种子的胚,是由胚珠中受精卵发育而来,正确。
D、菜豆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也有双受精现象,其中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但成熟的蚕豆种子中没有胚乳,原因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内的营养营养物质转移到了⑥子叶中,错误。
故选:D。
图中种脐,②种皮,③胚轴,④胚芽,⑤胚根,⑥子叶。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及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A错误。
B、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低温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故干燥和低温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正确。
C、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而过度密植,植物的下部分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却非常旺盛,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得产量降低,D错误。
故选:B。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11.【答案】B
【解析】解: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A正确。
B、茎的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B错误。
C、角质层是植物地上器官(如茎、叶等)的表面的一层脂肪性物质。它是由表皮细胞所分泌的,具有易透光不易透水的特点,其功能主要是起保护作用和防止水分过度散失,C正确。
D、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红细胞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1个豌豆的豆荚中有7粒种子,说明正常情况下一个子房中有7个胚珠。
故选:C。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理解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有机物减少,使萝卜空心,故A符合题意;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会出现腐烂现象,不会出现空心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这样将会导致萝卜的大量失水,出现皮皱缩现象,不会出现空心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萝卜长成后,高度分化的细胞的却会停止分裂和生长,空心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是萝卜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消耗较多,有机物减少,使萝卜空心;而且呼吸作用还会散失水分引起萝卜皱缩。
本题考查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类的题目。
14.【答案】A
【解析】解:A、叶片表皮有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A错误;
B、叶柄长直,内有气腔。B正确;
C、藕断“丝”连——“丝”是茎中的输导组织。C正确;
D、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因此映日荷花别样“红”。D正确。
故选:A。
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叶片的结构以及茎的结构等知识。
15.【答案】C
【解析】解:A、傍晚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正确;
B、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正确;
C、剪去一部分枝叶,会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会降低水分从茎上升到叶,错误;
D、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提高成活率,正确。
故选:C。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16.【答案】A
【解析】解:A、蜜蜂采蜜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CD、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导盲犬为主人“导航”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学习行为。
故选: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7.【答案】B
【解析】解: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首领优先享有食物配偶;其它雄狒狒负责采集食物,保卫狒狒群体,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18.【答案】C
【解析】解:A、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A正确。
B、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B正确。
C、此过程表示屈肘动作,屈肘时,4肱二头肌收缩,3肱三头肌舒张,C错误。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D正确。
故选:C。
图中1和2相当于骨、5是关节、3肱三头肌、4肱二头肌、5关节,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结。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错误。
B、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B正确。
C、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D、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收缩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正确。
故选:A。
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的完成和运动系统的组成。
20.【答案】D
【解析】解: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都听从“首领”的指挥统一行动,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D。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
21.【答案】B
【解析】解:A、猫捉老鼠、鲟鱼洄游、蜻蜓点水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狗辨主客、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属于先天性行为,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蚂蚁搬家、大雁南飞、螳螂捕蝉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2.【答案】A
【解析】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甲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甲最低等。可见A正确。
故选:A。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
23.【答案】D
【解析】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A错误;
B、步骤②部分遮光的实验操作是为了和未遮光的部分形成对照实验,看看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错误;
C、步骤③酒精能溶解叶绿素,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C错误;
D、步骤④叶片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D正确。
故选: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
24.【答案】C
【解析】解:AB、甲、乙为一组对照实验,要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的唯一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AB正确。
C、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甲中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小蝌蚪提前发育成青蛙,乙中的小蝌蚪正常发育,C错误。
D、为保证变量唯一,必须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D正确。
故选:C。
(1)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5.【答案】D
【解析】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甲暗处理一昼夜,是转运和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A正确;
B、乙中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
C、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滴碘液后银边部分不变蓝,C正确;
D、实验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D。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6.【答案】(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酒精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A没有叶绿体、C缺少光照;不能;变量不唯一
(4)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5)碳氧平衡
【解析】解:(1)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实验过程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2)叶片乙与叶片丙对照,实验结果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经过染色处理后,叶片甲上的A与C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A没有叶绿体、C缺少光照,因为两者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
(4)通过甲叶片相关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酒精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A没有叶绿体、C缺少光照;不能;变量不唯一
(4)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5)碳氧平衡
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脱色(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该生物兴趣小组选用的实验材料来看,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和需要的条件是光、二氧化碳等.
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27.【答案】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筛管 变异 鱼 分解者(或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泥鳅有系统,水稻没有系统 先天性 基因的多样性 利用本地泥鳅与台湾泥鳅杂交培育出营养价值高、不善钻洞的泥鳅新品种
【解析】解:(1)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进入稻田生态系统是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稻飞虱属于节肢动物,是稻田的常见害虫,其体表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稻飞虱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茎叶的筛管获取有机物,危害作物生长。稻飞虱成虫有长翅和短翅的不同类型(如图),这在遗传学上称作变异现象;
(3)泥鳅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鳍、有脊柱,体表覆盖微小鳞片,属于鱼类;
(4)“稻鳅混养”互惠互利。泥鳅捕食稻飞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泥鳅排出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稻田里的分解者(或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转化为无机物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5)水稻属于植物,泥鳅属于动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水稻和泥鳅在结构层次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泥鳅有系统,水稻没有系统;
(6)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泥鳅钻洞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调查发现,台湾泥鳅肉质普通,不善钻洞。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基因的多样性;
(7)为进一步提高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计划培育一个新的泥鳅品种,利用本地泥鳅与台湾泥鳅杂交培育出营养价值高、不善钻洞的泥鳅新品种。
故答案为:
(1)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意思对即可);
(2)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答出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即可);筛管;变异;
(3)鱼;
(4)分解者(或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5)泥鳅有系统,水稻没有系统;
(6)先天性基因的多样性;
(7)利用本地泥鳅与台湾泥鳅杂交培育出营养价值高、不善钻洞的泥鳅新品种。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解答即可。
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28.【答案】a 放养昆虫或者人工授粉 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不能;因为西瓜的心形性状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 B、E 上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析】解:(1)大棚基地内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棚内温度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瓜果蔬菜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水分在西瓜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可用图甲中的过程a表示。
(2)西瓜的花是单性花,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为了提高结实率,瓜农可通过放养昆虫或人工授粉的方式来进行传粉。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西瓜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图甲中过程b表示的光合作用有关,该生理过程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西瓜的心形性状,这种西瓜是将处于生长初期的西瓜放进各种形状的心形性状(如玻璃盒)中,便可使其发育成这种“另类西瓜”,若将方形西瓜的种子种植后,植株自然生长所结的西瓜形状为心形性状,其原因是西瓜心形性状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
(4)据乙图可见:B点后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表明植物开始光合作用,E点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E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5)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呼吸作用会受到抑制,因此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减少,所以图乙中的A点会上移。
(6)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与温室大棚相比,森林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受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与此直接相关的植物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a;
(2)放养昆虫或者人工授粉;
(3)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不能;因为西瓜的心形性状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
(4)B、E;
(5)上;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图甲表示西瓜叶片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根据图甲中物质变化情况可推知: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2)图乙表示西瓜植株在一天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情况。图乙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光合作用开始增强,到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F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E点光合作用强度等呼吸作用强度;FG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会把所掌握是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实际的题目。
29.【答案】1 粗准焦螺旋 5 物镜 分生区 复制 4 转换器 2 细准焦螺旋 从右向左 动脉
【解析】解:(1)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转动图一中的1粗准焦螺旋,使镜简慢慢下降,此时跟睛应注视5物镜,以防损坏物镜镜头或压碎玻片。
(2)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进一步放大观察图二甲中的7细胞,7细胞位于视野的左边,需先将装片向左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图一中的4转换器,接成高倍物统,再调节2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显微镜成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图二视野中血液是从左向右活动,实际的血流方向是从右向左。根据8中的血波由主干流向分支可知,8为动脉血管。
故答案为:
(1)1粗准焦螺旋;5物镜。
(2)分生区;复制。
(3)4转换器;2细准焦螺旋。
(4)从右向左;动脉。
观图可知: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反光镜、7细胞核、8动脉,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1)彼此相似;刚毛;湿润
(2)头;感觉;胸;足;后足;外骨骼
(3)强
【解析】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前后部区别不大,靠刚毛辅助运动,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显。蚯蚓需要保持体表湿润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蝗虫也有多个体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其中头部有专门的感觉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发现敌害;其胸部有三对足,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外骨骼,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彼此相似;刚毛;湿润
(2)头;感觉;胸;足;后足;外骨骼
(3)强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掌握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B 空气 水分 温度 光 有光 无 探究的种子太少,存在偶然性
【解析】解:(1)将Ⅰ装置置于温暖的环境中,C号种子由于没有一定的水而不萌发,A号种子因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而不能萌发,而B号种子由于满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等种子萌发的条件会萌发;由于Ⅱ装置置于寒冷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太低,所以3粒种子都不会萌发,故只有B号种子能够萌发,其他5粒种子均不萌发。
(2)设置A、B对照,存在唯一的变量--空气,其它因素都相同,探究的问题是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设置B、C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是为了探究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B、E对照,所处的环境满足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但温度不同,所以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主要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若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那么我们设置的变量是光。将一组种子置于有光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均合适、一致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两组装置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光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4)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每组所用的种子数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每组的种子数10粒比较适宜;如果每组只有1粒,实验结果可能带有偶然性。因此,该实验设计的各对照组中,均存在的一个缺陷是探究的种子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故答案为:
(1)B
(2)空气;水分;温度
(3)光;有光;无
(4)探究的种子太少,存在偶然性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步骤及其目的。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