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测评,共11页。
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完成第1~2题。
1.观测者进行观测时,其面部朝向(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连续几天的观测,小组成员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的运动状况是( )
A.静止不动 B.部分有移动
C.无规律 D.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
解析第1题,地球的自转轴为地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观测北极星时,观测者面向的是北方,A项正确。第2题,观测者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当于观测者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而恒星是不动的,从地球上观测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可以发现它们围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D项正确。
答案1.A 2.D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极点N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D.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4.与②地相比,④地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解析第3题,从北极点俯视,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图中可推知,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为45°,则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①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第4题,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相等。②地纬度比④地低,则④地自转线速度小,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答案3.D 4.B
下图为某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解析第5题,a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第6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上海、广州已为白天,只有兰州处于黑夜,因而即将日出的城市是兰州。
答案5.D 6.A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宵节
8.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我国各地昼夜等长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答案7.C 8.A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第9~10题。
9.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遮阳效果最好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当正午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
A.正处梅雨季节 B.正处伏旱季节
C.全省被冰雪覆盖 D.各地昼夜等长
解析第9题,夏至,浙江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此时太阳光线照入车棚内车位上的面积最小,车位上遮阳棚遮阳效果最好。第10题,当正午太阳光线为②时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9.B 10.D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甲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乙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甲
图乙
1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
解析第1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乙不难看出,丁符合上述特点。第12题,从图乙可以看出,甲、乙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快,甲、乙并不关于近日点对称,公转速度不相同;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由于甲、乙不关于近日点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相同。
答案11.D 12.D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14.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解析第13题,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寒带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低,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温带地区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四季变化最明显。第14题,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则热带的范围变为30°N—30°S,寒带的范围变为60°N(S)—90°N(S),温带的范围变为30°N(S)—60°N(S)。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13.B 14.A
2020年3月26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主持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视频特别峰会。读下图,完成第15~16题。
15.将不同国家邀约在同一日期开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为保证峰会开始时各国都为3月26日,下列时间最合适的是( )
A.北京时间20时 B.利雅得时间12时
C.华盛顿时间8时 D.伦敦时间20时
16.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当天( )
A.堪培拉春光明媚
B.南半球昼夜面积比为1∶1
C.伦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白昼长
D.北京比利雅得的正午太阳高度高
解析第15题,要保证峰会开始时各国都为3月26日,此时180°经线的时刻应为3月26日24时。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此时为20时,A项正确;利雅得时间为东三区区时,此时为15时,B项错误;华盛顿时间为西五区区时,此时为7时,C项错误;伦敦时间为中时区区时,此时为12时,D项错误。故选A项。第16题,3月26日为南半球的秋季,A项错误;3月26日太阳直射点已移动到北半球,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黑夜的面积略大于白昼,B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伦敦昼长夜短,布宜诺斯艾利斯昼短夜长,C项正确;此时利雅得距太阳直射点比北京近,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高,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15.A 16.C
下图为某学校(25°N,11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前后,该地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15时10分
B.13时40分
C.13时
D.12时20分
18.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
A.一直调大
B.一直调小
C.先调大后调小
D.先调小后调大
解析第17题,夏至日前后,该地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地(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地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地夏至日的昼长是13时40分。故选B项。第18题,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固定式电池板是以一年中最低正午太阳高度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因此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电池板倾角应一直调小。故选B项。
答案17.B 18.B
下图示意湖南省长沙市某学校(28°N,113°E)教学楼面朝正南的窗户某日正午阳光照射教室内的情况,经测得,图示∠1和∠2均为60°。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约为( )
A.2°S B.2°N
C.14°N D.22°S
20.下列古诗句中反映的自然现象,在我国该季节可能发生的是( )
A.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D.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解析第19题,由图文信息可知,该日长沙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可求得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约为2°S。故选A项。第20题,太阳直射点位于2°S,应为北半球春季或秋季。“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描绘的是冬季的景色,A项错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绘的是初夏景色,B项错误;“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C项可能发生;“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的是冬季的景色,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19.A 20.C
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浮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浮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下图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1~23题。
2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
A.昼夜不断更替 B.太阳高度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存在黄赤交角
22.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
A.18时 B.19时12分
C.19时28分 D.21时
23.下列地区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哈尔滨 D.拉萨
解析第21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交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昼夜交替的周期(24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材料中“浮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C项正确。第22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60夜40”代表白昼时间大致为14时24分,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B项正确。第2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敦煌相似的地点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四个选项中北京与敦煌的纬度最接近,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故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B项正确。
答案21.C 22.B 23.B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5.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约88°E)
B.武汉(约114°E)
C.哈尔滨(约127°E)
D.成都(约104°E)
解析第24题,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N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中,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照射到。A项正确。第25题,根据“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时30分,据此推算出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地方时5:15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B项正确。
答案24.A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7分)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EF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
(2)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3)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等于0°的是 点。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是 点。
(5)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EF是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界线,故EF为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D点处于黑夜,故太阳高度小于0°;B、C两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第(4)题,读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故图中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第(5)题,A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00;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6:00日出,18:00日落;读图可知,图中C点日出时间为8:00,故C点昼长为8时。
答案(1)晨线
(2)冬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D B、C
(4)C
(5)12:00 6:00 8时
27.(13分)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 。
(4)如果A点的地方时为19:20,B点所属时区是 。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35°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第(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白昼时间最长。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第(4)题,由图可知,135°E地方时为0:00或24:00,A点地方时为19:20,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第(5)题,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第(6)题,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方降低。
答案(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第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方降低。
28.(10分)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
(3)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一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例分析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考察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长,A地比上海纬度高,因此白昼比上海长;另一方面,A地位置比上海偏西,日落时间比上海晚。第(2)题,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夏至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考察期间,A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昼长变长,南移过程中昼长变短。第(3)题,正午物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物影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
答案(1)A地比上海纬度高,夏季白昼比上海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时间比上海晚。
(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夏至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
(3)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正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理由表达完整并举例合理即可得分)
29.(10分)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表示的日期对应甲图中的 位置(填字母),此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 (填“最大”或“最小”)值。
(2)甲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 (节气),太阳直射 。
(3)乙图中①点此刻正好 (填“日出”或“日落”),①点的地方时是 。
(4)乙图中③点的地方时是 ,③点此日昼长为 时。
(5)乙图中①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②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
解析第(1)题,据乙图光照图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6月22日前后)。甲图中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乙图所表示的日期对应甲图中的B。夏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第(2)题,甲图中A位置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第(3)题,乙图中①点位于晨线上,此刻正好日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①点位于6:00所在经线以西,与6:00所在经线经度相差30°,时间差2小时,①点的地方时是4:00。第(4)题,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乙图中③点位于6:00所在经线以东,与6:00所在经线经度相差60°,时间差4小时,③点的地方时是10:00。③点此时位于晨线上,表示该点10:00日出,则③点此日昼长为4时。第(5)题,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乙图中①点的纬度为45°N,①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45°-23°26')=68°26'。②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
答案(1)B 最大
(2)春分 赤道
(3)日出 4:00
(4)10:00 4
(5)68°26' 90°
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完成第1~2题。
1.观测者进行观测时,其面部朝向(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连续几天的观测,小组成员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的运动状况是( )
A.静止不动 B.部分有移动
C.无规律 D.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
解析第1题,地球的自转轴为地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观测北极星时,观测者面向的是北方,A项正确。第2题,观测者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当于观测者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而恒星是不动的,从地球上观测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可以发现它们围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D项正确。
答案1.A 2.D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极点N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D.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4.与②地相比,④地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解析第3题,从北极点俯视,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从图中可推知,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为45°,则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①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第4题,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相等。②地纬度比④地低,则④地自转线速度小,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
答案3.D 4.B
下图为某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解析第5题,a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第6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上海、广州已为白天,只有兰州处于黑夜,因而即将日出的城市是兰州。
答案5.D 6.A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宵节
8.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我国各地昼夜等长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答案7.C 8.A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第9~10题。
9.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遮阳效果最好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当正午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
A.正处梅雨季节 B.正处伏旱季节
C.全省被冰雪覆盖 D.各地昼夜等长
解析第9题,夏至,浙江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此时太阳光线照入车棚内车位上的面积最小,车位上遮阳棚遮阳效果最好。第10题,当正午太阳光线为②时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9.B 10.D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甲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乙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图甲
图乙
1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
解析第1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乙不难看出,丁符合上述特点。第12题,从图乙可以看出,甲、乙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快,甲、乙并不关于近日点对称,公转速度不相同;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由于甲、乙不关于近日点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相同。
答案11.D 12.D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14.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解析第13题,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寒带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低,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温带地区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四季变化最明显。第14题,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则热带的范围变为30°N—30°S,寒带的范围变为60°N(S)—90°N(S),温带的范围变为30°N(S)—60°N(S)。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13.B 14.A
2020年3月26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主持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视频特别峰会。读下图,完成第15~16题。
15.将不同国家邀约在同一日期开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为保证峰会开始时各国都为3月26日,下列时间最合适的是( )
A.北京时间20时 B.利雅得时间12时
C.华盛顿时间8时 D.伦敦时间20时
16.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当天( )
A.堪培拉春光明媚
B.南半球昼夜面积比为1∶1
C.伦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白昼长
D.北京比利雅得的正午太阳高度高
解析第15题,要保证峰会开始时各国都为3月26日,此时180°经线的时刻应为3月26日24时。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此时为20时,A项正确;利雅得时间为东三区区时,此时为15时,B项错误;华盛顿时间为西五区区时,此时为7时,C项错误;伦敦时间为中时区区时,此时为12时,D项错误。故选A项。第16题,3月26日为南半球的秋季,A项错误;3月26日太阳直射点已移动到北半球,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黑夜的面积略大于白昼,B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伦敦昼长夜短,布宜诺斯艾利斯昼短夜长,C项正确;此时利雅得距太阳直射点比北京近,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高,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15.A 16.C
下图为某学校(25°N,11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前后,该地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 )
A.15时10分
B.13时40分
C.13时
D.12时20分
18.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
A.一直调大
B.一直调小
C.先调大后调小
D.先调小后调大
解析第17题,夏至日前后,该地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地(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地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地夏至日的昼长是13时40分。故选B项。第18题,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固定式电池板是以一年中最低正午太阳高度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因此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电池板倾角应一直调小。故选B项。
答案17.B 18.B
下图示意湖南省长沙市某学校(28°N,113°E)教学楼面朝正南的窗户某日正午阳光照射教室内的情况,经测得,图示∠1和∠2均为60°。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约为( )
A.2°S B.2°N
C.14°N D.22°S
20.下列古诗句中反映的自然现象,在我国该季节可能发生的是( )
A.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D.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解析第19题,由图文信息可知,该日长沙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可求得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约为2°S。故选A项。第20题,太阳直射点位于2°S,应为北半球春季或秋季。“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描绘的是冬季的景色,A项错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绘的是初夏景色,B项错误;“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C项可能发生;“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的是冬季的景色,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19.A 20.C
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浮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浮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下图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1~23题。
2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
A.昼夜不断更替 B.太阳高度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存在黄赤交角
22.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
A.18时 B.19时12分
C.19时28分 D.21时
23.下列地区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哈尔滨 D.拉萨
解析第21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交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昼夜交替的周期(24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材料中“浮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C项正确。第22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60夜40”代表白昼时间大致为14时24分,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B项正确。第2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敦煌相似的地点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四个选项中北京与敦煌的纬度最接近,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故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B项正确。
答案21.C 22.B 23.B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5.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约88°E)
B.武汉(约114°E)
C.哈尔滨(约127°E)
D.成都(约104°E)
解析第24题,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N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中,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照射到。A项正确。第25题,根据“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时30分,据此推算出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15。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地方时5:15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B项正确。
答案24.A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7分)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EF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
(2)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 ,其判断依据是 。
(3)此时,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等于0°的是 点。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是 点。
(5)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EF是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界线,故EF为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D点处于黑夜,故太阳高度小于0°;B、C两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第(4)题,读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故图中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第(5)题,A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00;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6:00日出,18:00日落;读图可知,图中C点日出时间为8:00,故C点昼长为8时。
答案(1)晨线
(2)冬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D B、C
(4)C
(5)12:00 6:00 8时
27.(13分)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点。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是 。
(4)如果A点的地方时为19:20,B点所属时区是 。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135°E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第(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白昼时间最长。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第(4)题,由图可知,135°E地方时为0:00或24:00,A点地方时为19:20,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第(5)题,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第(6)题,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方降低。
答案(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第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方降低。
28.(10分)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
(3)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一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例分析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考察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长,A地比上海纬度高,因此白昼比上海长;另一方面,A地位置比上海偏西,日落时间比上海晚。第(2)题,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夏至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考察期间,A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昼长变长,南移过程中昼长变短。第(3)题,正午物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物影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
答案(1)A地比上海纬度高,夏季白昼比上海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时间比上海晚。
(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夏至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
(3)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正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理由表达完整并举例合理即可得分)
29.(10分)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表示的日期对应甲图中的 位置(填字母),此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 (填“最大”或“最小”)值。
(2)甲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 (节气),太阳直射 。
(3)乙图中①点此刻正好 (填“日出”或“日落”),①点的地方时是 。
(4)乙图中③点的地方时是 ,③点此日昼长为 时。
(5)乙图中①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②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
解析第(1)题,据乙图光照图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6月22日前后)。甲图中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乙图所表示的日期对应甲图中的B。夏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第(2)题,甲图中A位置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第(3)题,乙图中①点位于晨线上,此刻正好日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①点位于6:00所在经线以西,与6:00所在经线经度相差30°,时间差2小时,①点的地方时是4:00。第(4)题,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乙图中③点位于6:00所在经线以东,与6:00所在经线经度相差60°,时间差4小时,③点的地方时是10:00。③点此时位于晨线上,表示该点10:00日出,则③点此日昼长为4时。第(5)题,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乙图中①点的纬度为45°N,①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45°-23°26')=68°26'。②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
答案(1)B 最大
(2)春分 赤道
(3)日出 4:00
(4)10:00 4
(5)68°26' 9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