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练
展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 2.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3.结合实例,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 |
一、地域差异
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外部条件
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
【知识拓展】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即学即练1】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的新月形沙丘分布。下图为新疆一处受西北风影响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者大致面朝(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该地区植被的特点是( )
A.叶片宽阔 B.根系发达 C.四季常青 D.常见板根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①特点:自然地带横穿整个大陆。
②主要自然地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2)中纬度地区
①特点: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②主要自然地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2)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微点拨】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250~450毫米/年),且集中于夏季。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降水量稀少(小于250毫米/年),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
【知识拓展】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即学即练2】下面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⑧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为(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坡⑤自然带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B.西坡山麓⑦自然带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
C.西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东坡①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特点
(1)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微点拨】“四步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
第一步:分析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
第二步:分析带谱的丰富程度: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
第三步:分析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第四步:分析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知识拓展】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即学即练3】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形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 800米处的某高山盆地,该盆地是三条U型谷地的会合处,草类多样。下面左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植被分布图,右图为焉耆马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
A.光照多于南坡 B.热量高于南坡
C.降水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2.关于焉耆马优良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高寒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耐力
B.平坦开阔的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草类多样,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D.天山冰雪融水,提供了富含矿物养分的优质饮用水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微点拨】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反映的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地方性因素,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因此地方性分异规律也被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知识拓展】有些地区的非地带性现象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非洲马达加斯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的热带雨林带,都是因为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湿;暖流增温增湿。
【即学即练4】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部自然带完全相同,均是热带草原带
B.马达加斯加岛东、西部自然带完全相同,均是热带雨林带
C.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与巴西高原东南部均有热带雨林带,两者成因相同
D.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均有热带雨林带,但两者成因完全
考法0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影响因素 | 主导因素 | 热量(太阳辐射) | 水分(海陆位置) |
重要因素 | 水分 | 热量 | |
成因总结 |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 |
分布特征 | 延伸方向 |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
更替方向 |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 |
图示 | |||
典型地区 |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 中纬度地区 | |
典型案例 | 沿20°E经线,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两侧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
【典例1】读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面四题。
1.图中自然带甲、乙分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影响自然带甲、乙南北更替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风带 C.热量 D.降水
3.与乙自然带纬度大致相同的大陆东岸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4.乙自然带与纬度大致相同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类型不同,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洋流影响不同 D.大气环流不同
考法0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1)山麓自然地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地带是在水平自然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地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地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地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同一自然地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 影响 |
气温(热量 或纬度) |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
降 水 |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
地 貌 |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
自然环境 变迁、人类活动 |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
【典例2】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植物资源丰富。下图为贺兰山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区域海拔1400米以下和2400米以上的植物种类较少,形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土壤、冰川 B.干旱、低温
C.地质、水文 D.生物、海拔
2.该区域海拔2800米~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 )
A.高山草甸带上限相一致 B.山地草原带下限相一致
C.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吻合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3.贺兰山植物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山地( )
A.气候的过渡性强 B.温暖湿润期较长
C.构造发育,地壳活跃 D.南北跨度大,海拔高
考法03 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反映的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地方性因素,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因此地方性分异规律也被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 因素 | 地区 |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 成因 | |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 |||
海陆 分布 |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 苔原带、针叶林带 | 无 |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
北极地区 | 冰原带 | 少 |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 |
地 势 起 伏 |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荒漠带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 |
东非高原 | 热带雨林 带 | 热带草原 带 |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 |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 与当地的 基带自然 带一致 | 高山植被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 |
洋 流 |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 东西两岸 自然带的 分布纬度 应该大致 相当 |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 东西两岸 自然带的 分布纬度 应该大致 相当 | 大陆东岸 自然带向 较高纬度 延伸,大陆 西岸自然 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 | |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 森林带或草原带 | 热带荒漠带 |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 |
欧洲西岸 | 针阔混交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
【典例3】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较为肥美的草原,但草原上地势低洼的地方却分布着一些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植被状况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好像是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下图示意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呼伦贝尔草原因存在盐碱地形成的斑块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形成上题所述分异规律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岩石②地形③植被④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图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的三幅手机截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株洲丘陵山丘的自然土壤是( )
A.砖红壤 B.水稻土 C.黑土 D.红壤
4.株洲风景优美,树木葱郁.此处的天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草原
空气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它是森林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受树冠的影响,森林内外不同高度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特征。某科研小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平均树高26m)2.5m、26m、60m三个高度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长期观测,下图示意该小组8月份某晴天的统计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林内25m高度处水汽不易散失的原因主要有( )
①风速较小②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快③树冠层的阻挡④地表水下渗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该林区林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一般特征是( )
A.随高度上升,空气相对湿度下降
B.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稳定
C.日落前后,不同高度的空气相对湿度均达到最大值
D.14时左右,不同高度的空气相对湿度均达到最小值
7.该林区疏伐后( )
A.土壤肥力会提升 B.林内温差会减小
C.土壤含水量会增加 D.树下植被生长周期会延长
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颁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②地的自然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9.沿图中①→②→③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0.导致图中①→②→③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最敏感地区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2002年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高程积雪覆盖率及积雪面积变化明显(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积雪状况海拔 | l2000-3000 | 3000-4000 | 4000-5000 | 5000-6000 | 6000-7000 | ≥7000 |
积雪覆盖率(%) | 14 | 38 | 50 | 50 | 51 | 93 |
积雪面积(104km2) | <0.85 | 1.92 | 9.15 | 8.44 | 0.11 | 0.00025 |
11.海拔3000m以下地区,积雪覆盖面积小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坡度
12.由积雪状况可推测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最大的海拔分布在( )
A.3000m以下 B.3000~5000m C.4000~6000m D.7000m以上
13.海拔7000m以上地区,积雪覆盖率最高而积雪面积最小的原因是( )
A.空气稀薄,降温幅度过大 B.气候寒冷,山体面积最小
C.海拔较高,水汽输送不足 D.全球变暖,积雪消融量增大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坡向等因素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安第斯山脉的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低于N山的是( )
A.海拔 B.气温 C.气压 D.光照
15.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和坡向是( )
A.1月,东坡 B.1月,西坡 C.7月,东坡 D.7月,西坡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6.A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升高
B.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C.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D.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17.关于B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少于中国 B.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黄麻等
C.工业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带 D.是世界上石油和铁矿石的重要出口国
18.M、N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降水
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灌溉抽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美国农业灌溉抽水量大的地区均为( )
A.气候非常干旱地区 B.商品谷物农业区 C.商品农业发达地区 D.亚热带水果种植区
20.甲、乙之间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纬度地域分异 B.干湿度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2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中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生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下图示意丹霞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从沟谷季雨林到山顶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之间的植被依次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常绿灌丛
B.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常绿灌丛—硬叶小乔木和灌木—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硬叶灌丛和耐寒草本—硬叶小乔木和灌木
24.导致丹霞地貌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山顶效应是( )
A.“风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冷岛”效应 D.“干岛”效应
25.对崖下坡地植被分异影响最小的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分 D.坡度
下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出10多度的原因是( )
A.经度差异 B.冰川面积广大 C.纬度差异 D.下垫面海拔高
27.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 )
A.气压比青藏高原高 B.吹偏北风 C.气压比青藏高原低 D.吹偏东风
28.图中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白山脉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支,交织成网。一般情况下,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分析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
(2)推测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
(3)从地形地势角度推断长白山苔原带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4)随着草本植物人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试做出合理解释。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国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材料二:贺兰山及附近自然景观示意图。
(1)描述图中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分别分析位置、山地、降水多少对黄土厚度的影响。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云杉林在贺兰山东、西坡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差异的产生,地域差异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