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背影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041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背影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041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背影教学设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2041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设计
展开珠海市第八中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课时备课模版) | |||
项目 | 集体备课内容 | ||
教学内容 | 背影 | 2 课时 | |
核心素养目标 | 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3.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 | ||
教学重、难点 | 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 ||
本课时亮点 | 学习从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 ||
教学方法、策略 | 自主、合作、探究 | ||
教学步骤 | 学习活动 | 个性化二次备课内容 |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封家书,勾起了儿子对多年前车站离别的深情回忆: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蹒跚“背影”,写满了生活的辛酸无奈。然而那种“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深情,却流淌在儿子的深情追忆之中。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让我们重温生活中的父子(女)亲情,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无疆大爱。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狼藉(jí) 簌簌(sù) 踌躇(chóu chú) 交卸(xiè) 迂腐(yū) 琐屑(suǒ xiè) 栅栏(zhà) 颓唐(tuí) 蹒跚(pán shān) 举箸(zhù) 游逛(guàng) 2.积累文中多音字,读准字音。 奔丧(sāng) 差(chāi) 照看(kàn) 丧(sàng)失 差(chā)别 看(kān)护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颓唐:衰颓败落。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情郁其中: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琐屑:细小而繁杂(的事)。 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对死得委婉说法。 4.作者链接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儿女》。 5.背景链接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文中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当时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他自己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②―⑥)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②③)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④⑤)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⑥)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⑦)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2.初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交流点拨】两年前作者与父亲奔丧完毕,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3.跳读课文,思考:“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这些背景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背景下见面的。这一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突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无微不至关照的感动。 (二)深层探究 1.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 【交流点拨】共出现了四次。(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请分别指出。 【交流点拨】作者流了四次泪。(1)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2)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3)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4)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 3.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与文章主旨有什么联系? 【交流点拨】肥胖的身子、缓慢的动作、艰难的步履,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地送“我”到车站,并为我买橘;而“我”被这浓浓的父亲深深感动,流下了眼泪,有难过的泪、感激的泪、惜别的泪、辛酸的泪,都饱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凝聚了父子深情。 小结:父爱如山,终得圆满;垂暮之年,终得如愿。其实生活中最好的已经、并且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留心体会。请大家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简单之美,由此发现人世间最普遍的而又最为宝贵的美好感情,以增进对天下父母心的深刻理解。 五、拓展延伸 步入青春,我们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走进花季,我们还曾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段话。 【交流】妈妈,我想对您说:即使我是一只矫健的雄鹰,也永远飞不出母爱的长空;即使我是一条扬帆行驶的快船,也永远驶不出母爱的长河!在人生的路上不管我已走过多远,还要走多远,都要经过母亲精心营造的那座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人间至情却蕴含在父亲朴实的外表、笨拙的动作和简单的话语之中。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背影》。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交流点拨】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2.为什么说父亲的这次背影是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 【交流点拨】前三段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偿还欠债,满院狼藉,光景惨淡。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充满了忧愁。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了学业,便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还宽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流下泪水,也就可以理解了。 3.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交流点拨】(1)亲自送行。(2)照看行李。(3)讲定价钱。(4)送子上车。(5)选定座位。(6)叮嘱儿子。(7)嘱咐茶房。(8)为子买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传神的细节描写 阅读选段,体会动词使用的精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一句中,为什么用“攀”不用“抓”? 【交流点拨】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3.“两脚再向上缩”,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集中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的紧张啊! 4.“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倾”字妙在哪里? 【交流点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二)朴实的语言描写 1.阅读勾画: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这四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并具体说明。 【交流点拨】(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唯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还是决定亲自送。)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又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小结: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语言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交流点拨】“我”因家中境况悲凉而落泪,父亲强咽心中苦悲,反而来劝慰“我”,更见父亲的体贴。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交流点拨】“真是太聪明了”是反语,表达了对父亲临行前细心关照中所蕴涵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 (3)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交流点拨】两个“自然”表现了对父亲老年性格发生变化的理解,比在浦口车站时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 四、板书设计 亲自送行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行过程 送子上车 选定座位 父亲对“我”的爱 叮嘱儿子 嘱咐茶房 为子买橘。 父亲动作 蹒跚、探、爬、攀、缩、倾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要求:运用准确的动词描写或朴实的语言描写。 【交流】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父母的爱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
| ||
板书设计 | 祖母死了 见面背景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四次流泪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父子离别) 背影 惜别之泪(背影远去 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四个背影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 ||
教学反思 |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质疑探究,语言品味,语言描写爱在言中,内容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主题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