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一版块自然地理单元定时检测二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含答案
展开单元定时检测(二) 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
如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地图”。图中A、B相距约1 110 km且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此时,A地日落时间约19:30(地方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正处于( )
A.2~3月 B.6~7月
C.9~10月 D.11~12月
2.此季节,正值B地高原油菜花怒放,则AB所在经线最接近( )
A.90°E B.0°
C.90°W D.180°
尼泊尔拥有多条著名徒步旅行线路,是世界徒步旅行胜地。2019年10月,小明乘机抵达加德满都,然后乘汽车前往博克拉,开始沿图示线路顺时针徒步旅行。下图示意旅行线路及行程安排。据此完成3~4题。
3.若汽车时速为50千米,小明从加德满都前往博克拉大约需要( )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4.北京时间12:00时,小明在徒步前行中发现太阳位于自己的右前方,此时小明最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下图曲线表示甲地(10°S)与乙地(30°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值(ΔH)。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从①到②,可能经历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图中从⑤到①,下列地理事象可信的是( )
A.济南的夜长逐渐变长且达到最长
B.济南的日出由偏南变为偏北
C.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D.小明在①⑤两日,同一地点同一方位拍到了日落
2020年3月,荷兰25名中学生结束加勒比海帆船学习后,因新冠爆发航班停飞,最后决定使用装有马达动力的帆船横跨大洋回国。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4月16日~17日经停亚速尔群岛,后回到荷兰哈灵根港(53°N),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平均航速200 km/天)。学生每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航线及所乘帆船。据此完成7~9题。
7.此次航行总共大约经历了多少天( )
A.20天 B.30天
C.40天 D.70天
8.亚速尔群岛经停后,说法最可能的是( )
A.船上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小
B.航行速度变快
C.亚速尔高压最弱
D.学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9.航行期间学生们可能经历的是( )
A.频繁经历台风,比预计时间推迟到达
B.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
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
D.途中看到了巨大冰山
下表中日期X为某年春分日或秋分日,Y=X+2。表中数据为我国四个城市X和Y日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表完成10~11题。
| X | Y | ||
日出 | 日落 | 日出 | 日落 | |
甲 | 6:17:06 | 18:26:10 | 6:14:12 | 18:28:13 |
乙 | 5:36:03 | 17:45:33 | 5:32:13 | 17:48:12 |
丙 | 8:12:08 | 20:21:40 | 8:08:31 | 20:24:06 |
丁 | 6:30:42 | 18:38:25 | 6:28:45 | 18:38:48 |
10.理论上X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与X日四地昼夜长短实际不平分无关联的是( )
A.地球大气层
B.地球形状
C.太阳视直径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日不是3月23日就是9月25日
B.Y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
C.Y日北极点已处在极夜区域
D.丙在丁的西北方向
为了使正午阳光刚好照射到晾衣竿上,我国某地一同学发现自家的阳台上伸缩式晾衣架的绳索长度在不同的季节需要调整。某日正午时,测得晾衣架的绳索长度为1.96 m,经测定这天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05:20、19:21。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同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成都 B.武汉 C.杭州 D.拉萨
13.在这一天之后的一个月里,该同学家正午时悬挂的绳索长度调整可能是( )
A.固定值 B.一直变长
C.一直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2021年3月28日10:05,某地理教师乘坐动车经停某火车站时,在车厢内透过左侧车窗用手机拍摄了站内的护坡景观(下图)。动车座椅朝向与行驶方向一致。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火车站可能位于( )
A.山东中南部山区
B.新疆西部绿洲区
C.四川西部平原地区
D.福建东部沿海地区
15.此时该动车车头的大概朝向是( )
A.东 B.西 C.南 D.北
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在那里,他发现很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乙的④墙面 B.大楼乙的③墙面
C.大楼甲的②墙面 D.大楼甲的①墙面
17.为使大楼乙的所有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应该在( )
A.28°~54° B.30°~56°
C.32°~58° D.34°~60°
建筑物的布局会影响居住区楼房的采光、通风和保温,光伏设施在居住区中合理布局,可以缓解居住区高密度布局与光伏利用之间的矛盾。哈尔滨某小区高层(11层以上)新楼开盘,小明在中秋节的晚上陪家长去看房子。当晚月光皎洁,小明拍摄了月光下的小区日晷照。下面为该楼盘布局平面图和小明拍摄的小区日晷照片。据此完成18~20题。
18.基于地理学科素养,小明会建议家长选择的楼号是( )
A.4号 B.6号
C.10号 D.15号
19.下图示意小明看到的该小区某楼房南立面铺设的光伏设施,该楼号是( )
A.2号 B.7号
C.8号 D.13号
20.根据日晷照片,推测小明拍照时北京时间为( )
A.2:30 B.3:00
C.20:30 D.21:00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是位于黄土丘陵区的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山大沟深、梁峁交错,干旱少雨,史称“苦瘠甲天下”,被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西海固地区的贫困人口陆续搬迁至宁夏北部乡镇,为纪念闽宁合作,这座生态移民乡镇被命名为闽宁镇。该镇大力发展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产业园扶贫项目,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模式,村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后,企业为其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引导他们进入园区农业车间,向产业工作转型……“造血式扶贫”的理念迅速生根开花。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光伏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 2.7 亿千瓦时,除完全满足大棚生产设备使用外,还可以向国家电网输电。下图示意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光伏农业科技大棚。
(1)福建援宁工作队队员发现,夏季闽宁镇的日落时间比福建晚很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2)与西海固地区相比,说明闽宁镇更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的自然条件。(4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闽宁镇大力发展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意义。(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太阳辐射是地球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更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动力,紫外线辐射是太阳辐射中的特殊波段,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重的4.6%~5.9%。呼伦贝尔沙区位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森林与呼伦贝尔草原过渡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呼伦贝尔沙地的太阳辐射量和紫外线辐射量影响大。呼伦贝尔沙地呈条带状沿海拉尔河、辉河、伊敏河及呼伦湖东岸分布,以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为主,流动沙地面积较小。图1为呼伦贝尔沙地分布图,图2为呼伦贝尔沙地紫外线辐射、总辐射年变化统计图。
图1
图2
(1)说出影响呼伦贝尔沙地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的因素。(4分)
(2)补充图2中紫外线辐射曲线6~12月的变化特征。(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甲、乙、丙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6月22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米)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
(1)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并说明理由。(6分)
(2)同日期某同学(23°26′N,0°)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参照上图绘制当地正午前后日影情况图。(4分)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高中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下图)。
(1)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5分)
(2)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目标,请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
单元定时检测(二)
1~2.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A地地方时约19:30日落,由此可推测其昼长为15个小时(19:30-12:00=7.5个小时,为昼长的一半),40°纬线一年中最长的昼长为14时51分,由此可推测A位于北半球40°N附近,A昼长15个小时,可推测此时为夏至前后,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故选B。第2题,A、B位于同一经线,经线上每隔一个纬度的距离约为111千米,A、B相距约1 110 km,可推测AB纬度差约10度,结合上题分析,B约为北纬30°,B为高原,油菜花怒放,可推测B可能位于青藏高原,90°E从青藏高原穿过,A正确;北纬30°与0°、90°W、180°的交点,均没有高原分布,B、C、D错误。故选A。
3~4.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加德满都和博克拉经度相差大约2°,两地纬度都接近30°,可以计算出两地距离为111千米×2×cos 30°,加上公路线的弯曲估算大约为200千米,汽车时速为50千米,故大约需要4小时。故选B。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计算出,当北京时间12:00时,当地地方时在10:00之前,正处于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由图中可以看出,当小明在②处时正向东走,太阳在其右前方,B正确。③④处向南走,太阳位于左侧,C、D错误。①处向西北方向走,太阳位于后方,A错误。故选B。
5~6.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题意表明,图中曲线表示甲地(10°S)与乙地(30°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差值(ΔH)的年变化情况。图中⑤ΔH为最小值,即直射点离乙地(30°N)最近,离甲地(10°S)最远,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表示的节气应为夏至日。夏至日以后,直射点向南移动,逐渐接近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升高),远离乙地(正午太阳高度降低),使得ΔH上升,至①点时,ΔH达到最大值,此时直射点应移到甲地所在纬线,即直射10°S(11月2日前后),ΔH一直为甲、乙两地的纬度差(40°),此日以后,直射点移至南回归线,再北移至10°S(2月9日前后),这期间,ΔH一直为40°,2月9日以后,直射点再向北移,直射点就会靠近乙地、远离甲地,ΔH会下降,因此图中①表示11月2日前后,②表示2月9日前后。由此判断,冬至日位于①和②之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6题,从⑤到①,直射点应该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10°S,此时间济南的夜长逐渐变长且未达到最长,12月22日夜最长,A错误。直射点向南移动,济南的日出由偏北变为偏南,B错误。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速度最慢,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正确。从⑤到①,直射点应该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10°S,①⑤两日直射点不在同一条纬线,小明在①⑤两日,不会在同一地点同一方位拍到日落,D错误。故选C。
7~9.答案:7.C 8.B 9.B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学生到达亚速尔群岛共经历大约30天,亚速尔群岛到哈灵根港的距离大约为(53°N-40°N)×111 km,每天行走约200 km,计算大约用时7天,则共经历大约40天,故该题选C。第8题,亚速尔群岛停靠的时间为4月16~17日,该时间段内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变长,则一日内日影转过角度变大,故A错误;从亚速尔群岛到哈灵根港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变快,故B正确;亚速尔高压冬季势力最弱,故C错误;4月16~17日虽然太阳直射点北移,但学生测量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故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台风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热带气旋主要夏季影响加勒比海附近海域,3~4月份较少,故A错误;3~4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西风带位置偏南,大部分路段多位于西风,风浪较大,而加勒比海海域封闭,风浪相对较小,故B正确,C错误;3~4月份中低纬度海域水温较高,无冰山分布,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0~11.答案:10.D 11.D
解析:第10题,决定全球昼夜长短在理论上有两个因素,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所在位置),二是当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处时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太阳视半径、大气折光作用、眼高差(观测日出/落时,人眼总有一定高度,站在高处能看到较早日出和较晚日落)等。综上,地球大气层(大气折光作用)、地球形状(眼高差)、太阳视直径(太阳视半径)与四地昼夜长短实际不平分有关联,排除A、B、C,无关联的是地球自转方向,D符合题意。故选D。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X为某年春分(或秋分)日,Y=X+2,甲乙丙丁是我国四个城市。读图表可知,Y日期昼长比X日期昼长更长,且大于12小时。这说明X是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继续向北移动,Y是3月23日,A、B错误。Y日3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已在极昼区域,C错误。城市丁日出与日落时间均早于城市丙,所以丁在东边,丙在西边;Y日3月23日丁昼长约为12小时10分钟,丙昼长约为12小时16分钟,所以丙的纬度更高,丙在丁北边,因此丙在丁西北方向,D正确。故选D。
12~13.答案:12.B 13.C
解析:第12题,根据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出当日昼长为14时01分,则日出的地方时为4时59分30秒,而日出的北京时间为5时20分,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约为东经115度,武汉符合,成都、杭州、拉萨不符合,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13题,据材料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悬挂的绳索长度越长;此时成都昼长达到14时,接近夏至日,之后的一个月正午太阳高度主要是逐渐减小,因此正午时悬挂的绳索长度调整可能是一直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15.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题,据图可知,该地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护坡工程,草为枯草。新疆西部绿洲区无水土流失问题,B错误;四川西部平原地区和福建东部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地区,自然带为常绿植被,C、D错误;只有山东中南部山区同时存在两种现象,A正确。故选A。第15题,2021年3月28日10:05太阳位于东南,故护坡工程影子方向为西北方向,动车座椅朝向与行驶方向一致,动车行驶方向的右前方为西北方向,并且夹角较小,所以该动车车头的大概朝向是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17.答案:16.D 17.C
解析:第16题,图中12月22日的日出方位是东南。暑假期间即每年的7、8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墨尔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中午时,太阳在正北方向。所以大楼甲的①墙面不能受到太阳照射。大楼甲的②墙面上午可以照射到,大楼乙的③墙面正午、下午可以照射到,大楼乙的④墙面下午可以照射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7题,为使大楼乙的①墙面,每年均有采光机会,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受到采光。由图上信息可得知,每年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所以夏至日出东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也应为31°。若使①墙面日出时可以受到太阳照射,夹角需要大于31°。夹角α最小可能为32°。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20.答案:18.B 19.C 20.C
解析:第18题,由图中的风频图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此地为哈尔滨,可进一步推测,冬季盛行东北风,6号楼,东北方向有其他楼房为其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来自西南方向的夏季风不受明显阻挡,冬暖夏凉,B正确;4号、10号和15号冬季受东北风影响大于6号,A、C、D错误。故选B。第19题,小明看到的该小区某楼房南立面铺设的光伏设施主要在顶部和西部(面向北,左为西),说明该楼南面有楼遮挡阳光,西面无楼遮挡阳光,8号符合题意,C正确;2号楼南方无遮挡,A错误;7号楼西面有遮挡,B错误;13号楼西面有遮挡且南面为侧面,面积小,D错误。故选C。第20题,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当晚24:00,月亮位于正南方向,由日晷照片可判断,此时地方时离24:00点还差3个小时,即21:00,因为北京时间与哈尔滨的地方时存在时差,哈尔滨21:00时,北京时间还不到21:00,约为20:30,C正确、D错误;由生活实践可知,夜晚2:30或3:00应该不会看房子,A、B错误。故选C。
21.答案:(1)与福建相比,闽宁镇位置明显偏西,日落较晚;与福建相比,闽宁镇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
(2)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离黄河近,灌溉水源丰富;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昼夜温差大;位于贺兰山东麓,风沙灾害小。
(3)经济效益:发电、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提高农民的收入。社会效益:有利于解决生态移民的就业安置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生态效益:减少常规能源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减轻土壤盐碱化。
解析:第(1)题,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与福建相比,闽宁镇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更长,日落更晚。而且,与福建(120°E附近)相比,闽宁镇位于105°E附近,位置明显偏西,日落较福建晚。第(2)题,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的自然条件即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风沙灾害等方面分析闽宁镇与西海固地区相比优势的农业条件。地形方面:据图分析闽宁镇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而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梁峁交错”,地势起伏大。气候方面:结合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闽宁镇降水在200 mm以下,低于西海固地区的400 mm以上,由于地处西北地区,降水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源方面:相对于西海固地区,闽宁镇靠近黄河,灌溉水源较丰富。风沙灾害方面:闽宁镇位于贺兰山东麓,贺兰山可以阻挡西北部过来的风沙,风沙灾害小。第(3)题,闽宁镇大力发展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意义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分析。经济效益: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棚上发电棚下种植”,集发电、种植、农产品加工于一体,提高农民的收入。社会效益: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生态移民的就业安置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生态效益: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使用钢化玻璃代替塑料薄膜,光伏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2.7亿千瓦时,发电量大,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种植农作物,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有效缓解土壤盐碱化问题。
22.答案:(1)太阳高度、昼长、云层厚度、沙尘天气。
(2)见解析图
解析:第(1)题,呼伦贝尔沙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冬半年平均太阳辐射量小,但夏半年当地白昼时间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使得7、8月云层较厚,此时,太阳辐射量较小;该地荒漠化严重,沙尘天气较多也会影响太阳辐射。故影响呼伦贝尔沙地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长短(昼长)、云层厚度和沙尘天气。第(2)题,可根据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的趋势补充紫外线辐射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已给出的曲线,可知紫外线的量小于太阳总辐射量。作图如下:
23.答案:(1)乙、甲、丙;理由:甲地正午被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乙正午影长为1米,竿长1米,则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影子朝南,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乙地位于21°34′S,丙地影子向北,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即大于23°26′N。
(2)见解析图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当天是6月22日,正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由图中甲地直立杆正午影子长度为0,可确定甲地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N;乙正午直立杆影长为1米,杆长1米,则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影子朝南,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45°,乙地位于H=90°-(当地地理纬度-23°26′)=45°,由此可知当地地理纬度是21°34′S;丙地直立杆影子向北,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即大于23°26′N。所以三地的纬度是乙<甲<丙。第(2)题,由当地地理位置(23°26′N,0°)可知,正午太阳高度是90°,直立杆影子长度为0;该点位于北半球,其他时间点的杆影位于偏南的位置;6月22日,他们在当地0时区的时间10:00~14:00,对应北京时间东八区分别是18时、19时、20时、21时、22时。具体如图:
24.答案:(1)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太阳辐射较强;③晴天多;④临海;⑤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2)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利用太阳能自然加热的方式进行海水淡化,需要选择临海、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状况、昼长(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所以评选条件应该有:该地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天气晴朗,太阳光照强;临海,海水资源丰富;当地淡水资源缺乏,且无其他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应从“开源”(加强资源勘探和寻找替代能源)和“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力度)两方面来考虑。开源: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绿色的新能源;节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洁净煤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对能源进行深加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十二环境与发展(人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十二环境与发展(人教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解析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解析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七人口与环境(人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七人口与环境(人教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