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0478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第3章 第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2节洋流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3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自然环境,湖泊或沼泽,水产养殖,洞里萨,松花江,改道或断流,地下水,高山永久积雪,名师助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思路(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视角看待某一水体类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典型的区域加以说明。(2)世界洋流:在必修一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抓住某典型海区,如北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海区,总结洋流分布模式,同时联系全球风带模式图,将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化。
(3)海-气相互作用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因此不要求对成因进行分析,侧重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的表现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全球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2.学习技法(1)案例学习法: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如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长江与洞庭湖、黄河下游地上河与地下水、松花江与冰雪融水等,尝试绘制示意图进行解释,归纳原理和规律。
(2)读图分析法:遵循“读图分析—总结规律—案例探究—归纳影响”的思路,对比全球风带模式图和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8”“0”模式;结合上升流示意图,分析上升流与渔场之间的联系;构建正常年份太平洋中部的热力环流形式,结合示意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探究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据媒体报道,阿联酋某发明家和企业家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拖冰山化水计划——斥巨资从南极拖个冰山给阿联酋“解渴”。他计划借助卫星定位,从距离南极洲海岸1 000千米的赫德岛物色合适的冰山,然后用绳索和网将其套住,用船只拖运大约8 800千米到阿联酋。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阿联酋为什么要从南极拖运冰山?除上述措施外,你还能为缓解阿联酋的缺水问题提出什么措施?提示:阿联酋严重缺水并缺少获取大量淡水的渠道;冰川是陆地淡水的主体,南极冰山蕴含大量淡水。措施:海水淡化、发展节水产业、增强节水意识、人工增雨等。
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河流、______、冰川、______、地下水等。2.对人类的意义:供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______。
3.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__________的制约。
(2)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①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②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3)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①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②具有航运、发电、__________、生态服务等价值。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
小拓展:认识水体的类型(1)按存在形态分:①液态水,数量最大;②固态水,仅在高纬度、高海拔或特殊条件下存在;③气态水,分布最广但数量最少。(2)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想一想1:地球72%的面积覆盖水,储水量很丰富。结合水圈的构成分析,为什么还要强调珍惜水资源呢?【答案】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陆地淡水仅占2.5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大部分不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因此陆地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要珍惜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小提升:湖泊与河流、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1)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想一想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答案】不科学。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当井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时,河水补给井水,反之,井水补给河水。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答案】C
读我国某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M、N洪峰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地下水B.积雪融水、大气降水 C.地下水、冰川融水D.冰川融水、积雪融水【答案】B
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江南丘陵C.四川盆地D.东北地区【答案】D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题。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答案】C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洞里萨湖(图甲)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水量季节变化大,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流入洞里萨湖的“河水倒流”奇观。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水库(图乙),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1)推测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并说明理由。【答案】夏季。理由: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为雨季,进入汛期的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河出现河水流向洞里萨湖的“河水倒流”现象。(2)分析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及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答案】洞里萨湖丰水期水位高于地上水库,为水库补给水源,枯水期水位回落,因此,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地上水库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为湖泊的枯水期,即冬春季节。
1.河流的四种补给类型
2.分析径流量特征,判断补给类型(1)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小。(3)径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调蓄洪水。②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考向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D.湖泊与河流相通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D.与时间点③相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答案】1.D 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月、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都在下降,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2题,据图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时间点③处比时间点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
[考向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2019年海南高考地理)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第3~4题。3.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4.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依据锡林河的位置(内蒙古东部)、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特征,该地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可推知冰雪融水是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第4题,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夏季河流水量应该较大,但伏汛不明显,说明河流水量被引用,该地区地广人稀,生活用水量不大,但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故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生产用水量大。
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答案】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答案】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答案】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夏季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答案】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1.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描述了河流径流量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单位,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年)、丰水期(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从而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3)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流来源决定的。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⑥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考向1: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
【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森林火灾后,植被减少,第1年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恢复,到第6年植被覆盖率提高。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的时期(第1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河流的径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盖率高的时期(第6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径流量小,含沙量少,流量峰值小。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影响径流量的大小,即下渗的多少是导致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
[考向2:河流径流量与补给类型的关系]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B.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冬季降雪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沙拉依灭勒河在3—5月份流量最大,为汛期,其他月份流量少;由于湖泊水、地下水补给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故排除A、D项;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的汛期应该在夏季,故排除B项;3—5月份属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季节性积雪融化,可以形成汛期,故C项正确。第4题,此图反映该河的汛期为春汛,与夏季的气温、降水无关,故排除B、C、D项;沙拉依灭勒河位于我国新疆境内,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不易融化,形成季节性积雪;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说明该地区冬季降雪量过大,故A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64页 导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流域大量兴建灌渠,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进入咸海的径流量快速减少,导致咸海急剧萎缩。教材第67页 活动1.上游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下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2.略。3.大坝建成以前,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随着胡佛大坝的建成,大坝下游地区年径流量总体变小,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减小。
与水相伴的“低地国家”——荷兰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有三条河流(默兹河、莱茵河和斯海尔德河)在这里入海。作为海平面以下的国家,荷兰人几百年来都在与水共生。如今这些智慧的结晶,变成了引以为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荷兰,了解这个“低地国家”的故事。
【资料搜集】搜集荷兰与水有关的人类活动及相关的景观资料。
【答案】(1)木鞋:木鞋虽然不太适合运动,但木鞋坚韧、成本低,具有防潮功能;且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木材资源(温带落叶阔叶林)较为丰富,便于就地取材。(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和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除了提供能源外,利用风车主要是不断地吸水、排水,保障国土免受水患的威胁。(3)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由于海拔较低,一旦来自海洋的潮汐过大,荷兰的淡水系统就会被倒灌的海水破坏,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
【实践探究】荷兰地势低洼,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位于海平面以下,约有60%的人口居住在这些低洼地区,约有26%的土地是通过填海造陆形成的。这就需要建设大量大型海、河堤坝防水工程。然而,如今位于荷兰南部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开拓地”再次被海水淹没。荷兰人在水面上建“漂浮屋”,与水共生。下图示意荷兰区域位置(图甲)和阿姆斯特丹的“漂浮屋”景观(图乙)。
(1)分析荷兰填海造陆抽水选用的动力工具及原因。【答案】动力工具:风车。原因:荷兰位于盛行西风带,地势低平,风力资源丰富;风车易建造,运营成本低;风力资源清洁无污染。(2)分析荷兰把已建成的堤坝推倒的原因。【答案】填海造陆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滨海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河流入海,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降解;填海造陆地区人类活动多,沿海污染严重。
(3)分析阿姆斯特丹建造“漂浮屋”景观的用意。【答案】阿姆斯特丹位于沿海,地势低洼,陆地面积相对狭小,水域面积辽阔;荷兰土地资源紧缺,建造水上“漂浮屋”是为了缓解居住用地不足,解决大多数人口的居住问题;实现与水共生,恢复自然生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评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陆地水体,水体的分类,水体陆地模式图,大气水,地下水,农业灌溉,生活用水,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常见的补给方式,大气降水补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试讲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9讲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主观题专题指导,知识体系导学,地表水,地下水,河流的补给,图解思路,感悟核心素养,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