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 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文件包含诗歌鉴赏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解析版docx、诗歌鉴赏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2.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答案】1.A 2.示例一:(从炼字的角度)“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示例二:(从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A.“角声满天”意思是响亮军号震天动地。表现战争的规模,衬托战场的悲壮,所以“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的理解不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自选角度赏析,可结合原句从炼字或修辞或意境等任何角度赏析即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句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示例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4.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答案】3.D 4.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分析】3.A.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故“悬想自己乘黄鹤”表述不正确;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C.尾联写诗人傍晚凭栏远望。不是“清晨”。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可从修辞、描写、关键字等方面,从本义、内含、主题和情感三方面进行赏析。如“修辞”角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描绘的是登上黄鹤楼后看到的景象,这是一幅草木茂盛、明光明媚,视线极佳的所见之景。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圆大,色彩解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从关键字上。像“历历”“萋萋”叠字成词,既描绘诗人所见“白云飘荡、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之景,作者从对世事茫茫的感慨自然转到登楼眺望眼前美景,为最后“思念家乡”的情感作铺垫。从内容角度。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景境界阔大,色彩明丽,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综上分析,选择其中一点作答即可。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5.下面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B.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起伏,且引人沉思。C.三至六句运用远景描写,写出主人公庭院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的哀痛与忧伤之情。D.诗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6.本诗与《木兰诗》都涉及征战,但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简析。【答案】5.C 6.《木兰诗》通过叙述木兰替父从军赞扬木兰深明大义、勇敢善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十五从军征》,则是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和痛苦。【解析】5.考查诗歌赏析。C.“三至六句运用远景描写”有误,应为:第三句是远景描写,第四句到第六句是近景描写。故选C。6.考查比较阅读。《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中对战争场面一笔带过,重点描写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木兰拒绝高官厚禄回到家中的情景,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十五从军征》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颈联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D.尾联写诗人终于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却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情绪更加的低沉失落。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异同?试简要分析。【答案】7.D 8.都描写了边塞奇景,凸显空旷、阔大的边塞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绘景为主,凸显边塞风光奇美、壮丽、深邃的特点;《渔家傲》里描写边塞苍凉又悲壮的风光,隐含军事态势严峻、戒备森严的情形。【解析】7.本题考查诗文鉴赏。D.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燕然勒石”常用来指保卫国家,立功边疆。都护正处在“燕然”,诗人情绪高涨起来,似乎为前线大捷而欢呼鼓舞,个人的失意情绪在大漠雄浑的景象中已经消散,表达出诗人的达观;“情绪更加的低沉失落”表述有误;故选D。8.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诗人通过“直”“圆”直接展现“烟”“日”的特点,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孤烟直上,一个“直”字写,既表现了孤烟的劲拔与坚毅,又暗含作者因出使边塞内心孤寂,抑郁的心情;接下来写落日,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似又有圆满之意,带来亲切温暖的感受,大漠中太阳渐渐落又有苍茫之感。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风光奇美、壮丽、深邃)。《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思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联系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可知,边塞边声四起,孤城紧闭,暗示军事态势严峻、戒备森严,将士们还未击退敌人,功业未成,不能离开,描绘边塞苍凉又悲壮的风光,表现了作者凄凉悲怆的情感。据此可知其共同点是:都描写了边塞奇景,凸显空旷、阔大的边塞特点。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一般为平声韵,本诗押ing韵。B.诗中“干戈”是借代,这里指战争;“四周星”“风飘絮”“雨打萍”是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灾难和个人经历,抒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悲哀。C.全诗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是主旨。前六句从自身写到国事,又从国事写到自身,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D.我国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的志士还有很多,如屈原、苏武、岳飞、赵一曼、刘胡兰等。10.诗歌尾联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人生平经历进行赏析。【答案】9.B 10.作者历经艰难困苦,痛苦目睹国家覆灭,屈辱被俘后,面对元军的威逼招降,他决心以死报国。这一句诗人直接抒发胸中正气,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错误。“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不是比喻的修辞;故选B。10.本题考查名句赏析。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文天祥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文天祥决心以死报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阅读古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B.“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运用白描的手法,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可见天色已晚,暮雪纷纷,雪大风狂,红旗不卷,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的奇寒。D.整首诗开篇先写塞外雪景,再写天气奇寒,为送别渲染了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别朋友,直抒胸臆的表达了对老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12.赏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答案】11.D 12.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或: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为送别营造了凄凉的气氛。【分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诗歌结尾“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朋友离开时雪已经落满山路,山路蜿蜒,已经看不见朋友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记,最后两联用过“有无”来烘托诗人送别朋友的不舍、伤感,但不是直抒胸臆,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1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结构或写法上分析。“百丈”“万里”可以判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同时两句综合来看属对偶句,诗句意思是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使用对偶和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恶劣,愁云惨淡的景象,如此冷淡的环境烘托诗人对友人的担忧。结构上,前面4联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是写景,最后3联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所以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咏雪过渡到下文送别,营造了凄凉伤感的气氛。阅读古代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3.下面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14.本词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全词以一“狂”字统领,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狂”在何处。【答案】13.C 14.(1)形狂——①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勇猛,张扬,招摇;②语气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要酬答满城百姓随同打猎,自比孙权,体现“少年狂”。(2)心狂——①心态不老,不服老:“鬓微霜,又何妨”;②志向不丢:自比魏尚,希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3)进取之狂——受排挤,受冷遇,但心系百姓,政绩突出;向朝廷展示,自己有能力报效国家。(答出任何一个方面,观点明确、内容具体皆可。)【分析】13.C.“直接表达”有错。运用典故,在表达上达到的效果是使表达委婉含蓄;故选C。14.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分析。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一个“狂”字,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1)形狂。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的打猎装束,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儿。他说: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如此声情口吻,可见他何等豪情!(2)心狂。如:“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鬓微霜,又何妨”,鬓边添了几根白发,又有什么要紧?廉颇能饭,就大有可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3)进取之狂。如:联系写作背景看,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多次被贬,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任密州知州。作者在词中借出猎而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者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明自己有能力报效国家,英武豪迈,气概非凡。1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笔下的战争场面气势磅礴。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2)不同意。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此处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弓箭发出的响声比喻成惊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场上的惊险与激烈。(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尾句“可怜白发生”,写作者已到暮年,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6.下面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写雎鸠和鸣的和谐美好画面,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B.“流之”“采之”“芼之”表现了女子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表现了男子没有达到追求目的而苦闷焦灼的情态。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才艺超凡、品格优雅。17.《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试结合这首诗作简要分析。【答案】16.D 17.《关雎》采取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反复咏叹,将男子对心仪的女子的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反复咏叹,形象地写出了淑女采摘荇菜时的忙碌情景和姿态的优美,突出淑女的勤劳能干,烘托出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解析】16.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赏析。D.有误,“琴瑟友之”的意思是“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钟鼓乐之”的意思是“敲钟击鼓使她快乐”,这两句话写的是男子取悦心仪女子的方式,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不是“窈窕淑女”;故选D。17.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关雎》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写男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把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极致,回环往复,韵律和谐,令人回味无穷;又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唱三叹,形象地写出了淑女采摘荇菜时动作的优美娴熟,突出她的能干,表现了主人公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词语 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文件包含词语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解析版docx、词语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文件包含记叙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解析版docx、记叙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默写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文件包含默写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解析版docx、默写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湖北十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