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根据上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
燃料及其利用
命题点1 燃烧与灭火(9年9考)
1.(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B)
A.甲:水不能从杯中溢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C.丙: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丁: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2.(河北)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
A.戴耳罩防止噪声的产生
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
3.(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面粉与空气__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机械能__。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氧气不足__。
4.(河北)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5)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隔离可燃物__。
5.(2012·河北)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隔绝空气__。
6.(河北)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火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4P+5O22P2O5__。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与氧气(或空气)接触__。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__。
乙
第6题图 第7题图
7.(河北)根据上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__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__。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__。
8.(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2)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3)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__盖湿抹布__(写出一种即可)。
9.(2011·河北)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_高于100__℃__。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__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__。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__移离蒸气能保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__。
命题点2 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9年3考)
10.(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只要不接触带电体就不会触电
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中毒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可以超期使用
11.(河北)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B)
命题点3 能源与环境(9年9考)
12.(河北)“山青水绿、天蓝地净”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C)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13.(河北)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B)
A.加大对核能的利用
B.在田野里焚烧秸秆
C.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D.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14.(河北)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C)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D.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15.(河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D)
A.纸张要双面使用
B.随手关闭水龙头
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
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
16.(河北)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B)
A.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B.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
C.工业“三废”达标后排放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
17.(2011·河北)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大多数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增强温室效应
D.太阳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
18.(河北)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 kg,温度为15 ℃的水加热到40 ℃,完全燃烧了0.15 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4+2O2CO2+2H2O__。
(2)水需吸收__4.2×106__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__80__%[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 J/m3]。
19.(河北)酒精(C2H5OH)是一种清洁能源,它属于__可再生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2H5OH+3O22CO2+3H2O__。已知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2 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6.0×107__J。
20.(河北)天然气燃烧时将__化学__能转化为__内__能。至少需要消耗__0.21__m3的天然气才能将质量为20 kg、初温为20 ℃的水烧开。[标准大气压、c水=4.2×103 J/(kg·℃),q天然气=3.2×107 J/m3]
一、选择题
1.(宜昌)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A)
A.氢气 B.汽油
C.柴油 D.煤
2.(邢台三模)下列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C)
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水能、风能和化石能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存在能源危机
3.(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D)
图a图b图c图d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4.(南宁)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C)
5.(安徽)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6.(成都)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7.(邯郸一模)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C)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C.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石家庄校级模拟)下列处理事故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
A.夜晚发现煤气泄漏,可以立即按开电灯开关进行查看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锅盖盖灭
C.发现有人触电,可以立即切断电源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
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 ℃。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德州)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二、填空及简答题
11.(邢台一模)小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天然气在燃烧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化学能转化为内能__,小明在洗澡前热水器显示的水的温度是10 ℃,天然气表的示数是1 477.88 m3,洗澡后天然气表的示数是1 478.09 m3,消耗的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6.72×106__ J,小明洗澡时适宜的水温是42 ℃,他这次洗澡用了__50__L水。[各种热损失忽略不计,标准大气压下,c水=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 J/m3]
12.(辽阳)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沸点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清除可燃物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C2H5OH+3O22CO2+3H2O__。
13.(山西)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我省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下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与C相比,A、B发电的共同优点是__节约资源(或绿色环保或无废渣废气排放等)__(写一条)。
(2)A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把__风__能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
14.(湘西)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州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清除可燃物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隔绝氧气__。
15.(河南)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O2↑__;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__。
16.(绵阳)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7.(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8.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酒精灯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燃烧需要可燃物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乒乓球碎片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低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D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物质的分类(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分类和举例错误的是,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题型复习图表类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看起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练题型复习框图推断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初中化学推断题中的“题眼”,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以“三角”转化为突破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