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07 燃料和燃烧(考点专练)(教师版)
展开专题07 燃料和燃烧
1.元宵佳节,很多地方有放孔明灯(如图)祈福许愿的习俗,但孔明灯属于明火,极易引发火灾!孔明灯的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到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其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灯芯燃烧时灯罩不接触空气
C.风吹灯罩降低了灯罩的着火点
D.热量散失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纸张是可燃物,可以燃烧,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灯罩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C说法错误;
D、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2.5 月 12 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B.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防火势扩大
C.火灾发生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并拨打 119
D.电器使用中发生了火灾,直接用水扑灭,再断开电源
【答案】D
【解析】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防火势扩大,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火灾发生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并拨打119,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器使用中发生了火灾,为防止触电,不能直接用水扑灭,应首先断开电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盖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C。
4.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运输酒精的车辆应该张贴易燃物图标。
A、该标志是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易燃物标志,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运输酒精的车辆应该张贴易燃物标志,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酒精属于易燃物,不属于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酒精不属于腐蚀品,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故选B。
6.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A
【解析】
A、电烤炉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答案】A
【解析】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酒精、鞭炮和汽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故选A。
8.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答案】D
【解析】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
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
故选:D。
9.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B
【解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水能导电,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故B不正确;
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物品,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故D正确。故选B。
10.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答案】B
【解析】
大理石、玻璃、泥沙都不可以燃烧,不是可燃物,小木条可以燃烧是可燃物,故选:B。
11.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
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
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
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
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故选D。
1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
13.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正确;
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
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
14.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答案】A
【解析】
A、“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沙里淘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当花香分子扩散到我们附近时我们就闻到了香味,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正确;
D、“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钻木取火”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故解释正确。故选A。
15.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等是必需的防疫措施。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直接构成;测量体温,汞柱上升,汞微粒之间的___________增大。
(2)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了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___________材料;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基本操作类似。
(3)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的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_____达到消毒目的;由于酒精具有_____性,开瓶用后应立即拧紧瓶盖,以免浓度降低;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酒精不慎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_____。
【答案】(1)汞原子 空隙 (2) 合成 过滤 (3)变性或失去生理活性 挥发 用湿抹布扑灭
【解析】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测量体温,汞柱上升,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2)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了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是合成材料;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基本操作类似,都是根据孔对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进行选择透过;
(3)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的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或失去生理活性,达到消毒目的;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开瓶用后应立即拧紧瓶盖,以免浓度降低;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酒精不慎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1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益阳市区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
材料一: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丁烷(C4H10)、丙烯(C3H6)和丁烯(C4H8)等。
材料二:为了防止燃气泄露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家中使用不同燃料情况,报警器安装位置有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种情况。
(1)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装在________(填“甲”或“乙”)图位置;
(2)试写出丁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甲 (2) 2C4H10+13O28CO2+10H2O
【解析】
(1)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燃气泄漏报警器应该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故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厨房灶具的上面;
(2)丁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
17.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等是必需的防疫措施。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直接构成;测量体温,汞柱上升,汞微粒之间的___________增大。
(2)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了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___________材料;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基本操作类似。
(3)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的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_____达到消毒目的;由于酒精具有_____性,开瓶用后应立即拧紧瓶盖,以免浓度降低;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酒精不慎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_____。
【答案】(1)汞原子 空隙 (2) 合成 过滤 (3)变性或失去生理活性 挥发 用湿抹布扑灭
【解析】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测量体温,汞柱上升,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2)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了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是合成材料;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基本操作类似,都是根据孔对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进行选择透过;
(3)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的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或失去生理活性,达到消毒目的;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开瓶用后应立即拧紧瓶盖,以免浓度降低;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酒精不慎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18.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_____,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_____,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_____。
【答案】(1)可燃物 引燃面粉 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有限空间内
(2)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解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1)面粉可以在实验中点燃,故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引燃面粉,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有限空间内。
(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会发生爆炸,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1.2020年3月起,沈阳市三环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图标为禁止带火种标志,故A不正确;
B、图标为禁止放鞭炮标志,故B正确;
C、图标为禁止烟火标志,故C不正确;
D、图标为禁止吸烟标志,故D不正确。故选B。
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撤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A、因为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
C、很明显的不对,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降低了温度,所以蜡烛熄,故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
B.面粉厂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
C.油锅起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D.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答案】C
【解析】
A、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属于移走可燃物灭火原理,说法正确;
B、面粉厂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面粉颗粒,禁止烟火的主要原因是防爆,说法正确;
C、油锅起火时应用锅盖盖灭,浇水会使油溅出继续燃烧,说法错误;
D、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滤掉有害烟尘,说法正确;
故选:C。
4.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
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解析】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
故选B。
7.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答案】B
【解析】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B。
8.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D
【解析】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选项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正确;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导致图书毁坏,选项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B.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
【答案】D
【解析】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着火点,故可燃物遇到氧气、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达到爆炸极限才会爆炸,不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应用锅盖盖灭,用水浇,油的密度比水小,油会浮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因为水的流动扩大燃烧面积,不符合题意;
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B
【解析】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红磷没有燃烧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了氧气,水中白磷能燃烧,说明与氧气有关,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 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 可以降低着火点 B. 散热的速率快
C. 木柴是可燃物 D. 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
【答案】D
【解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应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自身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燃烧。
燃烧的剧烈程度一般受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影响。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剧烈。要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把可燃物粉碎或使其变为气体,也可以增加氧气的浓度,比如铝块很难燃烧,铝箔或铝粉可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但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特性,一种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
B、散热的速率过快反而容易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燃烧不能继续,如单块的煤炭不易燃烧,而多块煤炭集中在火炉中则可燃烧得很旺,故B错;
C、木柴是可燃物与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没有关系,故C错误;
D、架空木柴可使空气易于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故D正确。
12. 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 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 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答案】D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灭火方法的选择就是使燃烧条件缺少一项。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由燃烧的条件选择灭火的方法是:隔离法,拿走可燃物,如D;窒息法,使可燃物隔绝空气,如B、C;冷却法,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A。
13. 澳洲森林大火是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性林火”。扑灭山火,开辟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便于运水
【答案】B
【解答】A、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而不是隔绝空气,故A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所以开辟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
C、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A错误;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而不是便于运水,故D错误。
故选:B。
14.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答案】C
【解答】解:A、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液化气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故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说法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5.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 。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 。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 。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
、 。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 ,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答案】
(1)用湿抹布盖灭;
(2)隔绝氧气;
(3)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4)清除可燃物;
(5)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6)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解析】(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2)加入青菜,可以隔绝氧气,从而灭火,故填:隔绝氧气;
(3)烟头的温度很高,能够引燃其它的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故填: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4)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清除可燃物;
(5)家中的天然气如果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填: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6)“火要虚”的实质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6.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答案】A
【解析】
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
①氢气 ②汽油蒸气 ③面粉尘 ④棉尘 ⑤天然气
A. ①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凡是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只要达到着火点、物质一定燃烧 B. 急速燃烧后会引起爆炸
C. 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D.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答案】C、D
【解析】燃烧要具备三个条件,如果达到着火点,而没有其他两个条件,则不会燃烧,所以A项错误。爆炸强调的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若是在广大的空间中急速燃烧,则不会引起爆炸。
19.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的是
A.氢气和空气 B.一氧化碳和氢气
C.二氧化碳和氮气 D.氮气和氧气
【答案】A
【解析】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助燃,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正确;B、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可燃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错误;C、二氧化碳和氮气既不是可燃物也不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错误;D、氮气不是可燃物,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错误。故选A。
2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 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答案】D
【解析】A. 爆炸要在密闭的空间发生,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不会爆炸,故错误;B. 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鼓入空气的多少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错误;C. 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产生的压力越下,爆炸威力越小,错误;D. 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正确。故选D。
21. 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答案】C
【解析】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A错误;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B错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C正确;沼气有可燃性,闲置的沼气池内是沼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D错误。
22.下列图标中,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是 ( )
【答案】D
【解析】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一般是要求不要吸烟,现在我国也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故选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现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最好选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C
【解析】A、发现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可以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这样做可以防止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A正确;B、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防止触电,故B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最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扑灭会喷出大量水,损坏图书,故C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故D正确。故选C。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厨房中天然气泄露,不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D.室内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逃离着火区
【答案】C
【解析】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否则空气进入,增大了氧气的浓度,会燃烧更旺,此选项正确;B、厨房中天燃气泄露,不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因为电器在开或关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电火花,引起爆炸,此选项正确;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此选项错误;D、室内着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逃离着火区,此选项正确。故选C。
1.(2022湖南湘西州中考)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的省油灯如图所示,省油灯用棉线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省油灯燃烧需满足哪些条件?
(2)如不慎将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你该如何处理?
【答案】(1)有可燃物(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
(2)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
【解析】(1)省油灯燃烧需满足:有可燃物(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油的着火点;
(2)燃着的油灯碰倒并导致桌面起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2.(2022河北中考)图18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
(3)对比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4P+5O2点燃2P2O5 (2)大于 (3)有氧气
【解析】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2)白磷剧烈燃烧时,虽消耗氧气,但是放出大量热,会使容器内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内气压迅速增大,故填:大于;
(3)①中白磷为可燃物,80℃的水是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没有燃烧,②中其它条件不变,只是通入了氧气,白磷燃烧了,故填:有氧气。
3.(2022湖南永州中考)(5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探究的创新实验。如图: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P2O5+6NaOH=2Na3PO4+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注射器内简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 性。
(3)向装置A中分别装入适量H2O2溶液和少量MnO2粉末,装置B中小试管装入一小颗白磷,装置C中装入适量NaOH溶液,连接好装置,缓慢推送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立即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气泡,装置B中白磷不燃烧。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 (填写实验现象)。
(5)装置C的作用是 。
【答案】
(1)烧杯;
(2)气密;
(3)2H2O22H2O+O2↑;
(4)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5)吸收P2O5,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
(2)将注射器内简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置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向装置B的仪器a中注入90℃热水,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5)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P2O5,防止污染环境。
4. (2022北京中考)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解析】
(1)根据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可知白磷的着火点很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虽也达到了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接触而不燃烧,故说明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热水的温度较高使铜片上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的白磷由于热水隔绝了氧气不能发生燃烧。故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5. (2022广西桂林中考)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2)实验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______排空气法收集CO2。
【答案】(1)不能 (2) ① 试管 ②. Ca(OH)2+CO2=CaCO3↓+ H2O
(3) ①. 大 ②. 上
【解析】
(1)木炭与氧气发生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不大或无变化,瓶内气压变化不准确,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所以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填不能。
(2)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 H2O。
(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上。
6.(2022山东烟台中考)(6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O2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图二是广口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2)生石灰的作用是 。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性。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
【答案】(1)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2)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3)导热;
(4)C。
【解析】(1)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且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后,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故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滴管中的水进行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4)A、当蜡烛熄灭以后,白磷仍然能燃烧,故“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说法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二并不能判定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O2存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二及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O2的最低浓度,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7. (2022辽宁大连中考)酒精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常用酒精灯作为加热仪器,对酒精灯适当改进,可提高其火焰的温度,以下是两种改进方法的示意图。
(1)对比分析:方法一添加金属网罩能提高温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方法二将铜丝的两端插入酒精灯的灯芯处,从燃烧条件上看,插入铜丝的作用是_______。加热完成后,用镊子取下金属网罩或铜丝,盖上灯帽,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
(2)查阅资料: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3.28%~18.95%: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能有效杀菌消毒。结合资料分析,夏天在家用汽车内喷洒酒精溶液消毒,比冬天更易引发爆燃危险,这是因为________。消毒时,为避免这一隐患,你的一个合理建议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可以集中火焰 ②. 加速酒精的挥发,提高酒精浓度,提供较多的可燃物 ③. 隔绝氧气
(2) ①. 酒精具有挥发性,夏天温度高,酒精挥发的快,更易达到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②. 改为擦拭消毒
【解析】
(1)添加金属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将铜丝的两端插入酒精灯的灯芯处,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加速酒精的挥发,提高酒精浓度,提供较多的可燃物,从而使温度升高;
盖上灯帽,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酒精具有挥发性,夏天温度高,酒精挥发的快,更易达到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故夏天在家用汽车内喷洒酒精溶液消毒,比冬天更易引发爆燃危险;
消毒时,为避免这一隐患,可采取擦拭消毒的方法。
8.(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
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
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反思交流
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_________
【答案】(1) 放出 氧化
(2) 有黑色固体产生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解析】
(1)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该反应是放出能量;反应后得到氧化镁,则镁与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
(2)①镁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了白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白色固体是氧化镁,生成物中还缺少碳元素,结合图5的现象,应该产生黑色的固体碳;二氧化碳和镁反应产生氧化镁和碳,方程式:;
②根据实验,发现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专题07 燃料和燃烧(考点专练)(学生版)-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燃料和燃烧(考点专练)(学生版)-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宵佳节,很多地方有放孔明灯,盖沙灭火的原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11 化学与生活(考点专练)(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11 化学与生活(考点专练)(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青山绿水,美丽家园,“关爱自然,刻不容缓”,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10 盐和化肥(考点专练)(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10 盐和化肥(考点专练)(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属于氮肥的是,下列物质的用途不合理的是,下列关于食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产生气泡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