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时练习
展开4.1.2 点、线、面、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
二、讨论(动态研究)
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教学模型完成课本P121练习第2题(动手转一转).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讨论(静态研究)
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
四、探索
1.阅读课本P119,并回答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课本P121习题4.1第1题(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小结
六、课堂作业
“当你远远地去观察霓虹灯组成的图案时,图案中的每个霓虹灯就是一个点;在交通图上,点用来表示每个地方;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运用点可以组成数字和字母,这正是点阵式打印机的原理.”说说你对上述这段叙述的理解和体会.
数学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综合训练题,共5页。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后测评,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