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南京卷)(解析版)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
化 学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制作刺绣 B. 烹制藏书羊肉 C. 雕刻光福核雕 D. 印刷桃花坞年画
【答案】B
【解析】
A、制作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烹制藏书羊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雕刻光福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印刷桃花坞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铁 C. 氧化钠 D. 氮气
【答案】D
【解析】
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保鲜膜 B. 真丝围巾 C. 不锈钢锅 D. 玻璃水杯
【答案】A
【解析】
A、塑料保鲜膜由塑料制成,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B、真丝围巾由蚕丝制成,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锅由合金制成,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玻璃水杯由玻璃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铁元素:Fe
B. 两个水分子:2H2O
C. 纯碱:NaOH
D. 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O3
【答案】C
【解析】
A、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A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故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钠为+1价,碳酸根为﹣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C错误。
D、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O3,故D正确。
故选C。
5.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B. 测溶液pH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A、称量氢氧化钠时要盛放在玻璃仪器;故错误;
B、选项测量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故错误;
C、进行过滤操作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正确的操作。
故答案D
6. 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做了下列记录,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B.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则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选项正确,故选D。
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B.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铁
C.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A、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可用作氮肥,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制成电极;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可制成铅笔芯,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
D、小苏打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
故选:D
8. 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 洗发水(8 ~ 9) B. 西瓜汁(5 ~ 6)
C. 洁厕灵(1 ~ 2) D. 橘子汁(3 ~ 4)
【答案】A
【解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A、洗发水的pH为8 ~ 9,大于7,显碱性,符合题意;
B、西瓜汁的pH为5 ~ 6,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洁厕灵的pH为1 ~ 2,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橘子汁的pH为3 ~ 4,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物质能与稀硫酸反应,且得到浅绿色溶液的是
A. CO2 B. Fe C. NaHCO3 D. Fe2O3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不与硫酸反应,故错误;
B、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其溶液颜色为浅绿色,故正确;
C、硫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硫酸钠溶液颜色为无色,故错误;
D、硫酸和三氧化二铁反应,产生硫酸铁和水,但硫酸铁溶液颜色为淡黄色,故错误。
故选B 。
10. 三星推遗址考古中,专家们利用“C-14”含量变化进行年代测定。“C-14”是一种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文物中C-14会自身转变为N-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14原子的电子数为6 B. N-14原子含7个质子
C. C-14转化为N-14属于化学变化 D. C-14和N-14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
【答案】C
【解析】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C-14原子的电子数为6,正确。
B、原子序数=质子数,氮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所以N-14原子含7个质子,正确。
C、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而C-14转化为N-14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C-14和N-14的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之和都为14,所以C-14和N-14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正确。
故选C。
11.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的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C
【解析】
A、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和碱,还有可能是酸和金属氧化物或碱和非金属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pH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还有可能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正确;
D、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或活泼金属,故选项错误;
故选择C;
12. 下图表示某种方法制取乙烯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分子数之比是1: 4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C.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D. 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答案】C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分子数之比是2:6=1:3,故选项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项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没有单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C。
13.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并点燃
B
KCl固体(K2C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蒸发结晶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入氧气点燃,因为二氧化碳较多时并不能支持燃烧,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容易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符合题意;
C、铁粉中含有铜粉,加入过量稀硫酸,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是铜粉,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 某同学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中电导率来辅助探究中和反应,如下图。已知: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离子数)成正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C过程中电导率降低是由于离子数减少
B. D点时,溶液中离子数大于B点
C. C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成反应
D. 该实验能证明溶液中始终有带电的离子
【答案】A
【解析】
A、由题干信息“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可知,电导率减小不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而是离子浓度减小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D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与B点时相同,但是D点时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时溶液的体积,说明D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B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最小,即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即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该反应过程中,溶液始终具有导电性,即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6.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探究。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b.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字母),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写出B装置中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并检验CO2的有关性质。此时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你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有________(填字母)。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溶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4)若B中烧杯内盛有含氢氧化钙0.37 g的石灰水,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锥形瓶
(2) A 2KClO32KCl + 3O2↑
(3) ①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②BC
③ 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 74
x 0.37g
=
x=0.22g;
答: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2g。
【解析】
【分析】
(1)a是铁架台,b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上图中的A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
(3)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具有酸性,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故选BC;
(4)详解参考答案
17. (6分)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 ________ 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填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_____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答案】
(1)物理 SO2、NO2(或氮氧化合物)
(2)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②4P+5O22P2O5
(3)①B ②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
【分析】
(1)石油中存在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物质,可以通过分馏的方法把这些物质分离,化石燃料中的碳、氢元素,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的硫、氮等元素,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2)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②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8. (7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微粒E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②微粒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工(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于均可再分
E.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3)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抗胃酸药
复方氢氧化镁片剂
铝碳酸镁片
有效成分
Mg(OH)2
AlMg(OH)3CO3
构成微粒
Mg2+、OH-
Al3+、Mg2+、OH-、CO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①Mg(OH)2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OH-和_________。
【答案】
(1)①2 ②失去 ③Mg2+ ④CE
(2)BE
(3)①. OH- ②CO
【解析】
(1)①由图示可知,微粒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所以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镁离子,符号为Mg2+ 。故填2;失去;Mg2+;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等。故A、B、C、D、E五种粒子中,C、E粒子质子数相等,为同种元素,故填CE;
(2)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原子共三种,故A错误;
B、该反应中,生成物丙为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故B正确;
C、元素在单质中化合价为零,故反应前后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但原子不可再分,故D错误;
E、由图可以知道,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故E正确;
故选BE;
(3)①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Mg(OH)2中氢氧根离子能与胃酸中的盐酸中的氢离子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从而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Mg(OH)2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OH-;故填OH-;
②由方程式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可知,铝碳酸镁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均能和酸中的氢离子反应,故起抗酸作用的微粒为OH- 、CO,故填CO。
19. (6分)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医用口罩的鼻梁夹大多选用铝或铁,铝、铁能压成条,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
(2)在铁制品表面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铁制品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3)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 20mL10%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答一条)。
③把足量镁片换成足量锌片,同样与 20mL10%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_______(填字母)。
A 镁比锌生成的多 B 锌比镁生成的多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答案】
(1)延展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①Mg+2HCl=MgCl2+H2↑ ②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③C
【解析】
(1)铝、铁能压成条,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2)在铁制品表面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铁制品生锈,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除防止金属腐蚀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很多,例如:寻找金属的替代品、合理开采矿产、金属回收利用等;
(3)①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
②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可能的原因为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使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③足量的镁、锌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说明盐酸全部参加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0.(7分)图中A 〜 J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只有A 、B、G、H 由两种元素组成;C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D为紫红色固体;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I 和J物质类别 (指酸、碱、盐)相同,但颜色不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 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J________。
(2)写出F—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E—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C— D 反应的微观变化是_______ (填序号)。
①分子与原子的转化
②原子与离子的转化
③离子转化分子
【答案】
(1)Fe2O3 Cu(OH)2 (答案合理即可)
(2)Fe+CuSO4=FeSO4+Cu (答案合理即可)
(3)H2SO4+BaCl2=BaSO4↓+2HCl
(4)②
【解析】根据A-J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G、H由两种元素组成,C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C是铝,D为紫红色固体,所以D是铜,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I和J物质类别(指酸、碱、盐)相同,但颜色不同,C会与F反应,F会转化成铜,所以F可以是铜盐,F会与I反应,会转化成J,I也会转化成J,所以F可以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I可以是氢氧化钠(无色),J可以是氢氧化铜(蓝色),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均为碱,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E会与氧化铁反应,会转化成硫酸铜,所以E是硫酸,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氧化铁都会转化成H,H由2种元素组成,所以H是水,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硫酸会转化成B,B转化成的A会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氯化氢,A是氯化钡,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推导正确。
(1)根据分析G是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J可以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 (答案合理即可);
(2)F→D的反应是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答案合理即可),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3)E→B的反应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4)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C→D的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微观变化是铝原子和铜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原子和铝离子,是原子与离子的转化,故选②。
21. (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以下实验:把稀硫酸滴入分别盛有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镁溶液的四只烧杯中。
【知识回顾1】(1)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______。
②碳酸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______。
【设计实验1】为了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并振荡
溶液呈无色
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2)请你评价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
【知识回顾2】(3)乙同学判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他的依据是______。
【设计实验2】(4)乙同学为了进一步确认判断的可靠性,他取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的混合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于是乙同学得出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5)丙同学看到乙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硫酸可能是反应后剩余的,他认为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他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______
______
说明溶液中含有Mg2+
实验2
步骤1:取少量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的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C1-
步骤2:向步骤1的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设计实验3】(6)丁同学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用氯离子浓度传感器测得溶液中C1-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她得到图像可能是______(填“图1”、“图2”或“图3”)。
【拓展探究】
(7)小组同学将四只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并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沉淀是______(填名称),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主要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
(1)①H2SO4+2NaOH=Na2SO4+2H2O ②H2SO4+Na2CO3=Na2SO4+H2O+CO2↑
(2)此方案可行,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NaOH消失,进而说明了NaOH和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无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生成
(4)H+ SO
(5)取适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 硝酸银溶液
(6)图3
(7)硫酸钡 H+、Na+、K+、Mg2+、Cl-、NO
【解析】
(1)【知识回顾1】
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②碳酸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设计实验1】步骤1: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并振荡,溶液呈无色;步骤2:向步骤1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由此得出的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此方案可行,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NaOH消失,进而说明了NaOH和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知识回顾2】(3)乙同学判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他的依据是: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无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生成。
(4)乙同学为了进一步确认判断的可靠性,他取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的混合液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H+;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于是乙同学得出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5)丙同学看到乙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硫酸可能是反应后剩余的,他认为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他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适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Mg2+
实验2
步骤1:取少量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的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C1-
步骤2:向步骤1的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设计实验3】(6)丁同学向氯化镁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用氯离子浓度传感器测得溶液中C1-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滴加稀硫酸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总量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加,故氯离子浓度减小,只有图3符合实际变化情况。
(7)小组同学将四只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并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四只烧杯中涉及到的物质有稀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镁,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共有H+、SO、Ba2+、NO、Na+、OH-、K+、CO、Mg2+、Cl-。溶液变红,H+,所以没有CO、OH-、有则白色沉淀,该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故SO和Ba2+不能大量共存,也即溶液中无SO和Ba2+,或存在其中一种,属于不确定存在的离子!所以该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主要有H+、Na+、K+、Mg2+、Cl-、NO。
化学(南京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南京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文件包含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解析版docx、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考试版docx、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参考答案docx、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南京卷)-学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南京卷)-学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文件包含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解析版docx、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考试版docx、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参考答案docx、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南京专版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