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149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149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149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5页。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国通用)
化 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是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气球炸裂
D. 湿衣晒干
【答案】B
【解析】
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气球炸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气球的形状改变了,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A. 熟石灰 B. 硫酸
C. 烧碱 D. 食盐
【答案】A
【解析】
A、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来源广泛,可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硫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烧碱是一种碱,但具有强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D、食盐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 稀释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C
【解析】
A、稀释时玻璃棒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B、溶解时玻璃棒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C、过滤时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D、蒸发时玻璃棒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玻璃棒的作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过滤
故选C。
4.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3 B. SO3 C. NaOH D. K2SO4
【答案】B
【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A、O3是单质,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SO3是氧化物,符合题意。
C、NaOH是碱,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K2SO4是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B。
5. 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4 C. 0 D. -1
【答案】A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因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x+(-1)×4=0,x=+4,故选:A。
6.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柠檬汁2.2-2.4 B. 苹果汁2.9-3.3
C. 番茄汁4.0~4.4 D. 鸡蛋清7.6-8.0
【答案】A
【解析】pH<7的溶液显酸性,且pH的数值越小,酸性越强,故选A。
7. 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B. ①②④表示的是原子,③⑤表示的是离子
C. ②③⑤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D. 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2
【答案】D
【解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③④质子数都是11,属于同一种元素(钠元素),选项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①②④表示的是原子,③⑤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离选项正确;
C、②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相对稳定的结构,选项正确;
D、①是钠元素,显+1价,④是氟元素,显-1价,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选项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五氧化二磷:P2O5
B. 银元素:AG
C. 2个镁离子:2Mg+2
D. 8个硫原子:S8
【答案】A
【解析】
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A选项正确;
B、银的元素符号是:Ag,故B选项错误;
C、两个镁离子:2Mg2+,故C选项错误;
D、8个硫原子:8S,故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A。
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B.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C.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
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天然气可用作燃料,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选项错误;
C、石墨较软,在纸上划过留下痕迹,所以石墨可用于生产铅笔芯,选项错误;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以消耗盐酸,所以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正确,故选D。
10.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分子数目是3,故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D
11. 维生素D2(C28H44O)有促进新骨生成和钙化的功能。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g
B. 维生素D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8:44:1
C. 1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构成
D. 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A、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8+1×44+16×1=396,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维生素D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4):(16×1) =84:11:4,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
D、维生素D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4):(16×1) =84:11:4,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 , HCO B. Na+、K+、NO、Cl –
C. H+、Na+、OH-、SO D. Ag+、Ca2+、 Cl-、NO
【答案】B
【解析】
【分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A、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
B、Na+、K+、NO、Cl –之间既不能生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生成,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
D、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
故选B。
13.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 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 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 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答案】C
【解析】
A、0℃时,硝酸钾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溶解度,从40℃降温至0℃时乙试管有晶体析出,故乙中加入的固体是硝酸钾,说法错误;
B、0℃时,乙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一定饱和,甲中加入的是氯化钠,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57g>3g,故甲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快速减小,硝酸钾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说法正确;
D、4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乙中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要更大,故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说法错误。
故选:C。
14.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 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
B. 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
C. 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葡萄糖、一氧化碳
D. 当甲为氯化铵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A、碳酸钠能够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分别发生反应,但是碳酸钠和氯化钡都属于盐,选项错误;
B、当丁为盐酸时,甲不能是铜,铜是不活泼金属,与酸不反应,选项错误;
C、当丁为氧气时,甲不可以为红磷,因红磷和氧气都是单质,选项错误;
D、当甲为氯化铵时、乙为硫酸时,丙为二氧化碳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因为氯化铵、硫酸、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物质类别都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B.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 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用食盐水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
【答案】D
【解析】
A、棉花灼烧有烧纸的气味,而毛灼烧是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说法正确;
B、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故说法正确;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说法正确;
D、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食盐水不能反应,故用食盐水浸泡可以得不到无壳鸡蛋,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6.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 图①: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 图②: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 图③: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D. 图④:通电分解水
【答案】B
【解析】
A、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65 98 56 98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稀硫酸消耗的锌的质量更大,图像错误;
B、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变大而变大,图像正确;
C、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全国通用)-学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文件包含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