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糖尿病患者应少摄入糖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番茄、黄瓜 B. 米饭、土豆 C. 牛肉、鸡蛋 D. 奶油、花生油
2.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CuO——氧化铜
B. 2H——两个氢元素
C. Mg+2——镁离子
D. NH3——“3”表示氨气中含有3个氢原子
3. 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窗户通风 D. 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D. 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5. 制作下列实验仪器或用品所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药匙 B. 烧杯 C. 铁架台 D. 蒸发皿
6.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建设“海绵城市”可减少水的流失 D. 明矾用于净水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7. 下列有关课本实验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 燃烧条件和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C. 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D. 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进行稀释
8. 下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措施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开窗通风 B. 佩戴口罩 C. 减少聚会 D. 酒精消毒
9.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
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
C. 属于金属元素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
10.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变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H2O2能杀菌而H2O不能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铁轨铺设留有缝隙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 A B. B C. C D. D
11. 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 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12. 2023年2月1日温州批发城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 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3.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4.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体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0.9∼1.5
6.6∼7.1
7.1∼7.3
7.5∼8.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胆汁和胰液均显酸性 B. 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 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 服用氢氧化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15. 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至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要消耗氧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B.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B.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C.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D. 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18. 下列有关“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19. 如图是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两种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升高温度可将t1℃时NaCl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 t2℃时将210gKNO3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550g
D. 将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NaCl析出固体的质量更多
2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则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 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气⑥氧气⑦食醋,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______ 。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 ______ 。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______ 。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 ______ 。
(5)可用于烹饪调味的是 ______ 。
(6)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______ 。
(7)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______ 。
22. 小白在家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
(1)妈妈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时加入了“加铁酱油”,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 ______ (填“元素”或“原子”)。
(2)小白家使用天然气做饭,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碳酸钙是小白常用的补钙剂,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
(4)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用原理是 ______ 。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做饭时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 ______ 。
(6)饭后妈妈用洗洁精清洗带油的餐具,是利用洗洁精有 ______ 功能。
(7)在家里可以使用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3. 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1)实验中,利用了铜片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
(2)实验中的现象 ______ 。
(3)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 。
(4)用该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补充的操作是 ______ 。
24. 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应常备口罩75%的酒精溶液温度计84消毒液等。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隔离病毒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______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2)酒精的化学式为 ______ ,其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______ 。
(3)水银温度计是常见的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 ______ 。
(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①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②75%的医用消毒酒精也可有效杀灭病毒,但家用不宜大面积喷洒,如发现酒精失火,用沙土盖灭,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 。
③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两者混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此气体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
A.Cl2
B.H2
C.NH3
D.CH4
(5)“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为2NaClO+CO2+H2O=X+2HClO,生成的HClO(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5.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1)“碳循环”中循环的是 ______ (选填“碳单质”或“碳元素”)。
(2)由图可知,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______ 。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 ,煤燃烧过程中 ______ 能转化为热能。
(4)新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______ 。
26.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图中实验有一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 ,改进的措施是 ______ 。
(2)乙是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则金属C是 ______ 。
(3)丙是配制100g16%的NaCl溶液实验中的称量操作。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是 ______ g,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
27. 漂白粉是常用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制取漂白粉的工业流程如图(部分条件略去)。A一G为常见物质,A为常见调味品,B、D为气体单质,G常用于制波尔多液。
(1)C的水溶液为碱性,其化学式为 ______ 。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操作Ⅰ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______ 。
28. 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
(1)仪器b的名称为 ______ 。
(2)实验时要根据 ______ 调整仪器a的高度,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若用D收集的时机是 ______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 ______ 。选用发生装置时,选用C装置相对B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
(5)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29.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1)小明的猜想是M>Al>Cu;小红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______ 。
【设计与实验一】
(2)取M丝铜丝铝丝分别放入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①②和③的三支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①中
铜丝插入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______ 。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
(3)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与实验二】同学们继续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4)打磨的目的是 ______ 。
(5)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6)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交流与表达】
(7)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______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75克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用电子秤测其质量,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75.00
371.56
366.28
365.56
365.40
365.40
365.40
(1)实验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______ 。
(2)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番茄、黄瓜中富含有维生素,故A错;
B、米饭、土豆中富含有淀粉,属于糖类,故B正确;
C、牛肉、鸡蛋中富含有蛋白质,故C错;
D、奶油、花生油富含有油脂,故D错。
故选:B。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A、CuO表示氧化铜这种物质,故A正确;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B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C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NH3——“3”表示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答案】C
【解析】解:A、楼房着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生,一是防止楼房着火时发生停电,二是防止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该选项不正确。
B、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该选项不正确。
C、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窗户通风,该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边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楼房着火时,不能乘电器逃生。
B、自来水具有较强的导电性。
C、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C
【解析】解:A、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中还能再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植物油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被溶解的物质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塑料药匙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烧杯是用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铁架台是用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蒸发皿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答案】D
【解析】解:A、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选项A正确;
B、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B正确;
C、建设海绵城市,减少水的流失,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故选项C正确;
D、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从而加速其沉降,但用明矾不能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水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原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条件和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都用了控制变量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配制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条件和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佩戴口罩,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减少聚会,人员少流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酒精消毒,是酒精与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圆圈内的数字是13,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形成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元素周期表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H2O2能杀菌而H2O不能,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铁轨铺设留有缝隙,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2O2
A、由上述反应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合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为:CH2O2,故错误;
D、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16×2):(1×2)=22:1,故错误。
故选:A。
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2O2,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本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A
【解析】解:A、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可通过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湿毛巾可起到降温和吸收有害气体,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爆炸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即溶液变稀了,但是溶液仍然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仍然小于7,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先发生盐酸与烧碱的中和反应,所以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烧碱反应完后,滴入的盐酸与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纯碱的量是一定的,所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也是一定的,故B正确;
C、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C错误;
D、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本身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B。
A、溶液呈酸性时,溶液的pH小于7;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C、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分析。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纵横坐标轴的说明文字,这是对曲线所反应规律判断的依据,不可仅凭经验去解答。
14.【答案】C
【解析】解:A.胆汁和胰液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选项说法错误;
B.胃液的pH小于唾液的pH,所以胃液比唾液酸性强,选项说法错误;
C.胰液的pH大于胆汁的pH,所以胰液比胆汁碱性强,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①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而水上、水下部分生锈不明显。故选项错误;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而水上、水下部分生锈不明显。故选项正确;
③铁生锈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塑料瓶一段时间后塑料瓶子会变瘪,故选项错误;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说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消耗了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B。
本题通过实验考查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而生锈。
本题考查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设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
16.【答案】B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氢气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干燥氢气,长进短出,图示为稀硫酸,故A错误;
B、左边倒扣烧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熄灭(将烧杯内的氧气消耗完全,不会再燃烧),右边正放的烧杯中的蜡烛可以正常燃烧,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错误;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导致天平不再平衡,所以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氢气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左边倒扣烧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熄灭(将烧杯内的氧气消耗完全,不会再燃烧),右边正放的烧杯中的蜡烛可以正常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7.【答案】A
【解析】解:A.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既浪费化肥和农药,又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故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既能节约金属资源、能源,又能保护环境,故不合题意;
C.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有利于保护矿物资源,故不合题意;
D.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可以有效防治白色污染,故不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试题较简单,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完成此题。
18.【答案】A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t1℃时NaCl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正确。
C、t2℃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110g=(210g+x)×20%,解得x=340g,该选项不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的大,所以将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硝酸钾析出固体的质量更多,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答案】B
【解析】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但它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若可燃性气体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包括甲烷,故B正确;
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一种碱,其水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
D、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一种纯净物,也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1.【答案】③ ④ ① ② ⑦ ⑥ ⑤
【解析】解:(1)硝酸钾中含有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蛋白质;
(3)铜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铜;
(4)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矿物,可用于裁玻璃的是金刚石;
(5)食醋具有酸味,可用于烹饪调味的是食醋;
(6)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7)液态氦气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氦气。
故答案为:(1)③;
(2)④;
(3)①;
(4)②;
(5)⑦;
(6)⑥;
(7)⑤。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事例,通过该题的作答,我们要明确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22.【答案】元素 CH4+2O2CO2+2H2O+4隔绝氧气(或空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乳化 煮沸
【解析】解:(1)物质是元素组成,妈妈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时加入了“加铁酱油”,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元素;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3)碳酸钙中,氧元素是−2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4)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用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做饭时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洗洁精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饭后妈妈用洗洁精清洗带油的餐具,是利用洗洁精有乳化功能;
(7)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在家里可以使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1)元素;
(2)CH4+2O2CO2+2H2O;
(3)+4;
(4)隔绝氧气(或空气);
(5)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乳化;
(7)煮沸。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5)根据微粒的性质来分析;
(6)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7)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3.【答案】导热性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不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向热水中加一块白磷
【解析】解:(1)该组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2)实验中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不燃烧;
(3)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向热水中加一块白磷。
故答案是:(1)导热性;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不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向热水中加一块白磷。
根据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燃烧的现象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燃烧条件,人们往往认为可燃物在水中不能燃烧。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24.【答案】过滤 C2H5OH2:6:1 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隔绝空气或氧气 ANa2CO3
【解析】解:(1)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口罩隔离病毒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2)酒精的化学式C2H5OH,其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6:1;
(3)水银温度计是常见的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水银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4)①设次氯酸钠(NaClO)化合物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为0可知:(+1)+x+(−2)=0,x=+1,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②灭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酒精失火,用沙土盖灭,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Cl、H、O,生成物中也应含Na、Cl、H、O。
A、Cl2由氯元素组成,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
B、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刺激性气味,且无毒,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没有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不符合题意;
D、CH4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无毒,且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甲烷,不符合题意;
(5)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2NaClO+CO2+H2O=X+2HClO,反应前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5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反应后2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1)过滤;
(2)C2H5OH;2:6:1;
(3)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4)①+1;
②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A;
(5)Na2CO3。
(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写法以及意义来分析;
(3)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加强化学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25.【答案】碳元素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溶解 天然气 化学 太阳能
【解析】解:(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故“碳循环”中循环的是碳元素;
(2)由图可知,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解在海洋;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煤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新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故答案为:(1)碳元素。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溶解。
(3)天然气;化学。
(4)太阳能。
(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2)由图可知,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解在海洋;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4)新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集气瓶底炸裂 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细沙 Cu 16 小于
【解析】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集气瓶底炸裂,改进的措施是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细沙。
(2)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可以选用铜单质氯化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铜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故金属C是Cu。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l6%的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是100g×l6%=16g。
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丙中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
(1)集气瓶底炸裂;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细沙;
(2)Cu;
(3)16;小于。
(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即“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丙中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NaOH 分解反应 CaO+H2O=Ca(OH)2 热稳定性差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C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则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由分析可知,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操作I中是低温蒸干,则可以推测漂白粉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是热稳定性差。
故答案为:
(1)NaOH;
(2)分解反应;
(3)CaO+H2O=Ca(OH)2;
(4)热稳定性差。
A一G为常见物质,A为常见调味品,则A是氯化钠;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可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B、D为气体单质,则B、D是氢气和氯气中的一种,C是氢氧化钠;G常用于制波尔多液,D、G反应生成漂白粉溶液,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则D是氯气,G是氢氧化钙,那么B是氢气;E能转化为F,F能转化为G,则E是碳酸钙,F是氧化钙;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8.【答案】分液漏斗 酒精灯高度 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当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②处,木条熄灭则已满
【解析】解:(1)仪器b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时要根据酒精灯高度调整仪器a的高度,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若用装置D收集的时机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装置C可以通过活塞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接触和分离,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②处,木条熄灭则已满。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2)酒精灯高度。
(3)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当导管口有连续并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4)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②处,木条熄灭则已满。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时要根据酒精灯高度调整仪器a的高度,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9.【答案】M>Al>CuAl>M>Cu4Al+3O2=2Al2O3 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 M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Al+3CuSO4=Al2(SO4)3+3Cu丙
【解析】解:(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铜强,M可能最强也可能最弱也可能介于二者之间,则我的猜想是M>Al>Cu;
(2)金属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有气泡的比没有气泡的活动性强,气泡多的比气泡少的活动性强。根据刚开始的现象可知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l>M>Cu;
(3)铝与氧气反应,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4Al+3O2=2Al2O3;
(4)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
(5)M、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Cu,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M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6)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
(7)实验甲证明铝比M强,实验乙能够证明M比铜强,已经可以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去掉试管丙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故答案为:(1)M>Al>Cu;
(2)Al>M>Cu;
(3)4Al+3O2=2Al2O3;
(4)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
(5)M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6)2Al+3CuSO4=Al2(SO4)3+3Cu;
(7)丙。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铜强,M可能最强也可能最弱也可能介于二者之间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有气泡的比没有气泡的活动性强,气泡多的比气泡少的活动性强进行分析;
(3)根据铝与氧气反应,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进行分析;
(4)根据打磨的目的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进行分析;
(5)根据M、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Cu,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进行分析;
(6)根据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7)根据实验甲证明铝比M强,实验乙能够证明M比铜强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0.【答案】9.6g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75g−365.4g=9.6g。
(2)设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H2O22H2O+O2↑
68 32
75gx9.6g
6832=75gx9.6g
x=27.2%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2%。
故答案为:(1)9.6g;
(2)27.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综合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综合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
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二检化学(含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九地市二检化学(含答案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