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空气液化 B. 风力发电 C. 粮食酿酒 D. 海水晒盐
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铁 B. 金刚石 C. 氯化钠 D. 蒸馏水
3.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干冰 B. 洁净的空气 C. 天然气 D. 食醋
4. 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给固体加热
C. 给液体加热 D. 熄灭酒精灯
5.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气体可以被压缩一一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一一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一分子构成不同
D. 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6. 液化石油气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和丁烷(C4H10)。其中丁烷(C4H10)的含量最高。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丁烷中碳、氢的质量比为4:10
C. 丁烷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 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g
7.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B. 减少含碳物质的燃烧,可以降低酸雨的产生
C. 为治理雾霾,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D. 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8. 下列关于配制溶液的操作中,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所称氯化钠固体不纯
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D. 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9.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0. 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及方法
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O2(CO2)
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和浓硫酸
C
Cu(Fe)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D
CO2(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A. A B. B C. C D. D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的符号为 ______ 。
(2)两个氢离子表示为 ______ 。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 。
12. 氟化钠(NaF)是牙膏中常用的一种添加剂。根据氟元素和氟原子的信息回答问题:
(1)氟元素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
(3)自然界中一种含氟的矿石——萤石,是工业上氟的主要来源。它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______ 。
13.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电解水时,正、负极两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______ 。
(2)生活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CaCO3,可以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Ca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4. “对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2)实验B中,对比试管①②③中的现象,得出铁生锈与 ______ 有关。
(3)实验C中,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一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 。
(4)实验D中,烧杯①中盛有浓氨水,烧杯②中是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______ 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5. 工业上利用天然气捕获二氧化碳,该反应前后有关物质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丁是一种单质,其微观模型图可表示为 ______ 。
(2)图中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天然气易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1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6. 40℃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的溶液是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3)40℃时,将一定质量的甲加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20℃,析出甲15g,则40℃时,加入甲的质量为 ______ g。
(4)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②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③中的溶液降温至20℃有固体析出
17.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起非常大的作用。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有划痕的是 ______ 。
(2)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ZnCO3ZnO+CO2↑;②C+2ZnO2Zn+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X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①和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反应②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3)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①计算实验室用6.5g锌粒与稀硫酸完全反应,最多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 g。
②若验证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下列试剂,合理的选择是 ______ 。
A.生锈的铁钉
B.氯化钡溶液
C.稀氢氧化钠溶液
D.锌粒
18.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若用D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4)如果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作反应物,利用装置B、D、E、F组合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仪器接口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已知: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19. 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图1是某同学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可以除铁锈,利用了酸与 ______ 反应的化学性质。
(2)稀盐酸与铁、铝、锌反应的共同现象是:都有 ______ 产生。
(3)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如图2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
(5)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______ (用符号表示)。
20.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Ca(OH)2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能否根据步骤一中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得出结论:Ca(OH)2不溶于水。 ______ (填“能”或“不能”)。
(2)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a(OH)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 ______ (填离子符号)。
(3)步骤三可根据 ______ 现象,证明Ca(OH)2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4)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Ca(OH)2溶液
C.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持续升高
D.图2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②图2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③要验证图2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除生成物以外的溶质的成分,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______ 。
A.Zn粒
B.AgNO3溶液
C.石蕊溶液
D.CuO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风力发电是通过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其它的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C
【解析】
【分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酒精灯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A、气体可以被压缩,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解释错误;
B、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解释错误。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丁烷中碳、氢的质量比为(12×4):(1×10)=24:5,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10=58,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丁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丁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错误。
B、减少含碳物质的燃烧,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故错误;
C、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可以防治雾霾,故正确;
D、图书档案失火,不可以用高压水枪灭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木炭具有可燃性分析。
B、根据减少含碳物质的燃烧,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分析;
C、根据为治理雾霾,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分析;
D、根据图书档案失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8.【答案】B
【解析】解: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所称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量取6%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灭火,故C不符合题意;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C2H+ Fe2O3
【解析】解:(1)碳的元素符号为C;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正负号和数字标出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不写,表示多个离子则在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离子表示为2H+;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化学式为Fe2O3。
故答案为:(1)C;
(2)2H+;
(3)Fe2O3。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非金属 19.00CaF2
【解析】解:(1)由氟元素的名称可知,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3)由图知,氟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得1个电子,氟元素化合价为−1价,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氟化钙的化学式为CaF2。
故答案为:
(1)非金属;
(2)19.00;
(3)CaF2。
(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1:2 加热煮沸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解:(1)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答案为:1:2。
(2)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3)用稀盐酸来洗涤水垢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分析;
(2)根据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与检验方法、净水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氧气 CO2+2NaOH=Na2CO3+H2O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解析】解:(1)实验A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B中,试管①中铁钉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铁钉发生锈蚀,试管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铁钉不生锈,试管③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铁钉不生锈,对比试管①②③中的现象,得出铁生锈与水、氧气有关。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实验D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②中溶液变红的现象,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②中,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水、氧气;
(3)CO2+2NaOH=Na2CO3+H2O;
(4)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1)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乙和丙 CH4+CO22CO+2H2 AD
【解析】解:(1)丁是一种单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微观示意图知,丁物质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丁物质是氢气,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其微观模型图可表示为:;
(2)由微观示意图知,甲是甲烷,乙是二氧化碳,丙一氧化碳,丁是氢气,其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乙和丙;
(3)由微观示意图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CO+2H2;
(4)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故A错误;
B、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天然气易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后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56:4=14:1,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反应物中没有单质,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AD。
故答案为:(1);
(2)乙和丙;
(3)CH4+CO22CO+2H2;
(4)AD。
(1)根据丁是一种单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由微观示意图知,丁物质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丁物质是氢气,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微观示意图知,甲是甲烷,乙是二氧化碳,丙一氧化碳,丁是氢气,其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进行分析;
(3)根据微观示意图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微观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本题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6.【答案】不饱和 33.3%45BC
【解析】解:(1)从溶解度曲线知,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图①中把30g甲放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
(2)从溶解度曲线知,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图②把50g甲放到100g水中,恰好能被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为50g100g+50g×100%=33.3%;
(3)从溶解度曲线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40℃时,将一定质量的甲加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20℃,析出甲15g,此时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00g,则溶质质量为30g,属于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15g=45g,即加入甲的质量为45g。
(4)A、从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溶解度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为40g,图②加入50g甲能完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3.3%,图④加入50g乙只能溶解40g,质量分数约为40g100g+40g×100%=28.6%,故B符合题意;
C、4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图③中加入30g能被完全溶解溶液不饱和,降温到20℃,乙的溶解度为30g,此时刚好达到饱和溶液,不会析出固体,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故答案为:(1)不饱和;
(2)33.3%;
(3)45;
(4)B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状态;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纯铜片 BCD0.2ACD
【解析】解:(1)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有划痕的是纯铜片;
(2)A、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①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符合题意;
C、反应前固体是ZnCO3和木炭,反应后固体是锌,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故C符合题意;
D、反应②中,反应前碳元素化合价为0,锌元素化合价为+2,反应后碳元素化合价为+4,锌元素化合价为0,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3)①设6.5g锌粒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6.5gx
652=6.5gx
x=0.2g
答:6.5g锌粒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
②A、生锈的铁钉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黄色,如果硫酸过多,与铁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能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与生成的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白色沉淀,刚开始滴加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能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故C符合题意。
D、锌粒能继续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能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故答案为:(1)纯铜片;
(2)BCD;
(3)①0.2;
②ACD。
(1)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①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前固体是ZnCO3和木炭,反应后固体是锌进行分析;
(3)根据Zn+H2SO4=ZnSO4+H2↑,生锈的铁钉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黄色,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能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锌粒能继续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能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8.【答案】酒精灯 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满 c→b→e→d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的装置,因此可以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3)用D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满,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气体已满;
(4)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作反应物,则B是发生装置,制取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因为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通过E装置进行吸收,长进短出,再利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为了收集的气体纯净,因此应该短进长出,长进短出,故仪器接口的顺序为a→c→b→e→d,故答案为:c→b→e→d。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气体净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收集较纯的气体时先除杂,在干燥,最后收集。
19.【答案】金属氧化物 气泡 偏大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H+
【解析】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利用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铝、锌在氢前,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共同现象是都有气泡产生;
(3)测定盐酸的pH时,用湿润的pH试纸,会把盐酸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
(4)由如图2知,反应前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变成了水分子,则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5)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氢离子表示为H+。
故答案为:(1)金属氧化物;
(2)气泡;
(3)偏大;
(4)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5)H+。
(1)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铝、锌在氢前,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测定盐酸的pH时,用湿润的pH试纸,会把盐酸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进行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进行分析;
(5)根据盐酸、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不能 OH− 固体消失 BCa2+、Cl−、OH− ACD
【解析】解:(1)步骤一中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可能是氢氧化钙不溶于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部分溶解,所以不能得出Ca(OH)2不溶于水的结论;
(2)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是因为溶液中的氢氧化根离子。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a(OH)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OH−;
(3)步骤三可根据试管中固体消失的现象,证明Ca(OH)2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4)①A、由图1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2知,反应前溶液的pH<7,则该实验是将Ca(OH)2溶液滴入稀盐酸,故B符合题意;
C、由图1知,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持续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b点溶液的pH=7,Ca(OH)2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此时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氯化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图2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所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Ca2+、Cl−、OH−;
③图2中a点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钙,还含有盐酸。
A、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可以验证溶液中含有盐酸,故A符合题意;
B、硝酸银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验证溶液中含有盐酸,故B不符合题意;
C、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显酸性,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可以验证溶液中含有盐酸,故C符合题意;
D、氧化铜与氯化钙不反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可以验证溶液中含有盐酸,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故答案为:(1)不能;
(2)OH−;
(3)固体消失;
(4)①B;
②Ca2+、Cl−、OH−;
③ACD。
(1)根据步骤一中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可能是氢氧化钙不溶于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部分溶解进行分析;
(2)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是因为溶液中的氢氧化根离子进行分析;
(3)根据试管中固体消失的现象,证明Ca(OH)2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反应前溶液的pH<7,则该实验是将Ca(OH)2溶液滴入稀盐酸,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持续升高,b点溶液的pH=7,Ca(OH)2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