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调研试卷
1. 我国提出将努力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与低碳生活相符的是( )
A. 推广绿色出行 B. 电器长时间待机
C.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垃圾直接填埋
2.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金刚石 B. 稀盐酸 C. 乙醇 D. 蒸馏水
3. 常州溧阳天目湖鱼头汤享誉盛名,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 浓硫酸作为气体干燥剂
5. 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太阳能电池利用了光-电转换
C. 氢能源具有无污染、热值高、来源广等优点
D. 石油直接燃烧利用率高
6.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氮气 C. 铁单质 D. 甲烷
7. 高氯酸钠(NaClO4)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氧化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1 C. +5 D. +7
8. 制作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料是聚丙烯【(C3H6)n】,其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9. 合金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合金说法错误的是( )
A. 机械性能优秀 B. 一般硬度较低
C. 耐腐蚀性强 D. 一般熔点低于成分金属
10. 下列关于反应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合反应 B. 红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属于置换反应 D.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 认识燃烧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面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一定会燃烧 B. 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C. 含碳可燃物完全燃烧会生成CO2 D. 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会发生爆炸
1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量取液体
C. 稀释液体 D. 加热液体
13. 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酸,因此二氧化碳会导致酸雨
B. 生石灰与水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以作为自热食品的加热包原料
C. 洗洁精能去除油污,是因为发生了溶解现象
D. 化纤布料吸水性、透气性好,因此常用于生产服装
14. 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能产生大量泡沫
B.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水净化过程中可以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D. 地球约70%被水覆盖,因此不用担心水资源问题
15. 下列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可行的是( )
A. 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蚕丝 B. 用碘酒检验面包中是否含有淀粉
C.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D. 用酚酞试液检测蔗糖溶液的酸碱性
1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 NaCl(Na2CO3):适量CaCl2溶液 B. NH3(水蒸气):足量浓硫酸
C. CuO(CuCl2):过量HCl D. CaO(CaCO3):足量H2O
1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能够转化的是( )
A. Fe2O3→HClFeCl2 B. Zn→MgCl2Mg
C. 淀粉→O2CO2 D. 蛋白质→酶水氨基酸
18. 实验室的一杯无色废液经测定pH=1,则其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OH− B. Fe2+ C. Na+ D. HCO3−
19.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测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李比希法,如图装置中高氯酸镁具有吸水性,碱石棉能吸收二氧化碳,铂小舟中放置样品(铂不参与反应),燃烧炉内的氧化铜可将生成的CO转变为CO2。称取1.92g有机物R置于铂小舟中,通入纯氧后点燃样品,待完全反应装置冷却后测得高氯酸镁吸收管增重0.72g,碱石棉增重2.64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可使用空气代替O2
B. 当样品完全反应后即可停止通入氧气,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
C.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有机物R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移除装置内的氧化铜将使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测量值偏高
20. 工业上可用Na2CO3溶液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吸收初期(图中通入废气体积V1mL以前)反应为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
B. 反应过程中NaHCO3和NaHSO3不会同时存在于溶液中
C. 不断通入二氧化硫,最终获得的产物是NaHSO3
D. 含碳酸钠10.6kg的吸收液理论上可以获得10.4kg的最终产物
21. 根据物质用途,选择相对应的物质(填序号)。
①石灰石;②熟石灰;③氧气;④酒精。
(1)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______ ;
(2)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 ;
(3)常用作消毒剂的是 ______ ;
(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______ 。
22. 人类通过食物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靠 ______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提供。
(2)老年人为预防骨骼疏松,需要摄入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3)我们可以通过补充FeSO4制剂治疗贫血症,该物质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______ 。
(4)维生素维持着生命健康,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3. 二氧化碳是一种奇妙的气体,用途广泛。
(1)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汽水,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2)蔬菜暖棚中可以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气肥,其原理是促进植物的 ______ 。
(3)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而吸热,可作为制冷剂,从微观角度看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 。
(4)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因无残留,易汽化,常用于电子设备火灾
B.密闭环境内使用大量二氧化碳灭火时需要佩戴呼吸设备
C.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成功制备出了工业原料甲醇,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如图变化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
24. 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金属。
(1)三星堆遗址5号坑中挖掘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面具,历经数千年的掩埋仍旧熠熠夺目,从化学性质看,这是因为黄金 ______ ,古人利用黄金制作面具、手杖等精致器具,从物理性质看这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 ______ 。
(2)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记载了古人冶炼金属铜的方法,叫做“曾青得铁化为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 ______ 。
(3)古代冶铁过程中会加入木炭,目的与现代冶铁中加入焦炭一致,则木炭的作用是 ______ 和生成一氧化碳。古代冶铁过程中为了提高炉温会不断向炉内鼓风,其原理是 ______ 。
25. 实验室利用图1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
(1)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利用该装置制取氢气时,若使用了浓盐酸,为获得纯净干燥的氢气,可以在导管后添加装有 ______ (填“浓硫酸”或“碱石灰”)的干燥装置。
(4)乙炔气体可以用电石(碳化钙)固体和水反应制得,该反应剧烈,为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可以用 ______ (填仪器名称)代替①装置。
(5)使用图2装置制取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停止反应的操作为 ______ 。
(6)实验室要制取2.2g二氧化碳,需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26. 将4份5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分别投入A、B、C、D四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恢复至起始温度后,各烧杯中情况如图所示。已知t3>t2>t1>0℃。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
A
B
C
D
温度/℃
0
t1
t2
t3
m水/g
50
50
50
50
m溶液/g
60
80
100
100
(1)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 ______ 。
(2)A、B、C、D四份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字母编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t1℃时,若向B烧杯中再加入30g水,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若要从D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降温结晶
③通过实验可知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④四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4)在t3℃时将40%的X溶液100g稀释到10%,需要加水 ______ mL。稀释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 ______ 。
27. 金属锈蚀影响金属的使用,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数字化仪器对铁的锈蚀进行了再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探究铁生锈过程中的能量和湿度变化。实验中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湿度变化如图3所示。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铁生锈是一个 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铁生锈需要水参与,但图3显示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湿度增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
为探究铁生锈过程中水是否参与了反应,同学们重新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见图5。
实验药品用量
装置序号
铁粉
炭粉
水
①
0.1g
0
②
5.0g
0.1g
10滴
(3)为确保实验数据准确,①号瓶中所加铁粉质量应为 ______ ,图5中曲线 ______ (填“A”或“B”)对应②号瓶,说明铁生锈需要消耗水和氧气。
(4)铁生锈过程中单质铁与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8. 碱式碳酸铜在催化剂、防腐剂领域有诸多用途,其分解温度为220℃,分解产物为三种氧化物。碱式碳酸铜存在Cu(OH)2⋅CuCO3和Cu(OH)2⋅2CuCO3两种品型。某工厂利用酸性氯化铜蚀刻废液(含有CuCl2和HCl)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图1所示。
(1)操作1的名称是 ______ 。
(2)向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和助剂反应时溶液pH 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无明显变化”)。
(3)干燥固体C时较为适合的温度为 ______ (填序号)。
A.20℃
B.55℃
C.105℃
D.230℃
(4)该流程获得的碱式碳酸铜中会含有一定量的Cl−而影响产品纯度,反应的pH和反应时间对产品中ω(Cl−)、ω(Cu2+)的影响如图2、3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要获得较高纯度的产品,适宜的pH为 ______ ,反应时间为 ______ 。
图2反应pH对产品氯含量及铜含量的影响;图3反应时间对产品氯含量及铜含量的影响。
(5)热重分析可用于产品的检测,请写出Cu(OH)2⋅2CuCO3晶型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已知失重率=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加热前样品质量×100%,某碱式碳酸铜样品充分加热后的失重率为27.9%,则其晶型主要是 ______ 。
29. 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都可用作食品膨松剂。某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而成,小杨同学利用生活素材开展成分探究。
定性分析:【提出问题】该膨松剂成分是什么?
【给出猜想】猜想1:碳酸氢铵
猜想2:碳酸氢钠
猜想3: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270℃时完全分解,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铵60℃完全分解。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置于锅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用测温仪测量锅内温度
锅内温度为290℃,有白色固体剩余,同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猜想 ______ 正确
【实验反思】在实验室中检验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使用 ______ 试纸。
定量分析:【提出问题】上述膨松剂中两者含量分别为多少?
【实验设计】结合生活中能够找到的材料,小杨同学设计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加热失重法
实验步骤:①称量容器质量为m1,在容器中加入样品,称量总质量为m2 ②加热③称量,总质量为m3
数据处理: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 ______ (用含“m1”“m2”或“m3”的代数式表示),将其代入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碳酸氢钠质量。
实验反思:小刘同学认为步骤③后应该再次加热一段时间,随后称量总质量为m4,当m3和m4满足 ______ 关系时,才可用上述方法处理数据。
方案二:加酸失重法
实验步骤:①称取样品质量为16.3g②加入足量白醋240g,搅拌,充分反应③称量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47.5g
数据处理: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性质类似,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HAc(Ac−表示醋酸根)表示醋酸,请写出碳酸氢铵和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根据方案二数据可求出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为 ______ g。
实验反思:小吴同学认为该方法测得的数据会存在一定误差,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推广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电器长时间待机,会浪费电,不利于实现低碳,B错误;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低碳,C错误;
D、垃圾直接填埋,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低碳,D错误;
故选:A。
根据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乙醇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B
【解析】解:鱼肉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B。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错误;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答案】D
【解析】解: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太阳能电池,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利用了光-电转换,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可以用水做原料来制取,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是后者放出热量的3倍,氢气的燃烧热值高;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油直接燃烧利用率不高,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出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利用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B、根据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能源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油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能源的优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甲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4=0,解答x=+7。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B。
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常见材料的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合金的机械性能很优秀,说法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说法错误;
C、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耐腐蚀性强,说法正确;
D、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熔点降低,说法正确。
故选:B。
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相对于组成它的金属来说,一般具有熔点较低、耐腐蚀性强、硬度大、机械强度大等方面的特点。
本题考查的是合金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合金的类别以及特点进行。
10.【答案】D
【解析】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点燃的条件下,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以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说法错误;
B、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含碳可燃物完全燃烧会生成CO2,说法正确;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燃才会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爆炸发生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说法错误;
B、生石灰与水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以作为自热食品的加热包原料,说法正确;
C、洗洁精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并不是溶解,说法错误;
D、化纤布料吸水性、透气性差,但弹性好、耐磨性好,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酸雨的成因来分析;
B、根据生石灰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化学纤维的特点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4.【答案】C
【解析】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能产生大量浮渣,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可以将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水净化过程中可以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球约70%被水覆盖,总水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并且分布不均,要爱护水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能产生大量浮渣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C、根据过滤可以将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来分析;
D、根据地球总水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并且分布不均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B
【解析】解: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燃烧时均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用碘酒检验面包中是否含有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测蔗糖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A
【解析】解:A、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C、CuO能与过量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D
【解析】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是生成氯化亚铁,故选项错误。
B、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镁弱,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镁,故选项错误。
C、淀粉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植物的呼吸都能将淀粉转化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氨基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A、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是生成氯化亚铁来分析;
B、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镁弱,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镁来分析;
C、根据淀粉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植物的呼吸都能将淀粉转化成二氧化碳来分析;
D、根据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氨基酸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C
【解析】解: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B、亚铁离子能与氢离子共存,但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的,不合题意;
C、钠离子能与氢离子共存,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D、氢离子能与碳酸氢根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不合题意;
故选:C。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9.【答案】C
【解析】解:A、不能用空气代替,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不正确。
B、当样品完全反应后,应该继续通入氧气,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该选项不正确。
C、待完全反应装置冷却后测得高氯酸镁吸收管增重0.72g,碱石棉增重2.64g,说明有机物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0.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64g,有机物中氢元素质量是0.72g×218=0.08g,碳元素质量是2.64g×1244=0.72g,氧元素质量是1.92g−0.08g−0.72g=1.12g,即有机物R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该选项正确。
D、移除装置内的氧化铜,导致一氧化碳不能转化成二氧化碳,进一步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将使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测量值偏低,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吸收初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A正确;
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和亚硫酸钠没有同时出现,不能同时存在,B正确;
C、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亚硫酸氢钠,C正确;
D、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亚硫酸氢钠,设含碳酸钠10.6kg的吸收液理论上可以获得亚硫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2CO3——2NaHSO3
106 208
10.6kgx
106208=10.6kgx
x=20.8kg
故含碳酸钠10.6kg的吸收液理论上可以获得20.8kg的最终产物,D错误;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以及图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象进行。
21.【答案】③ ② ④ ①
【解析】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故答案为:③;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反应,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②;
(3)酒精常用作消毒剂;故答案为:④;
(4)石灰石常用于工业炼铁;故答案为:①。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能反映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完成填空。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糖类 CaFe2+ 9:1:12
【解析】解:(1)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靠糖类提供;
(2)老年人为预防骨骼疏松,需要摄入的元素是钙元素,其符号为Ca;
(3)补充FeSO4制剂可以治疗贫血症,该物质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其符号是Fe2+;
(4)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故答案为:(1)糖类;
(2)Ca;
(3)Fe2+;
(4)9:1:12。
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以及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O2+H2O=H2CO3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 AB 1:3
【解析】解:(1)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汽水,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蔬菜暖棚中可以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气肥,是因为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3)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而吸热,可作为制冷剂,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
(4)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因无残留,易汽化,常用于电子设备火灾,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故密闭环境内使用大量二氧化碳灭火时需要佩戴呼吸设备,B正确;
C.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C错误;
(5)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变化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是1个,氢气的分子个数3个,故分子个数比为1:3。
故答案为:(1)CO2+H2O=H2CO3;
(2)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
(4)AB;
(5)1:3。
根据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有关应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二氧化碳有关性质和应用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化学性质不活泼 延展性 Fe+CuSO4=FeSO4+Cu提供热量 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炼铁的火焰有充足氧气,燃烧更旺
【解析】解:(1)令人惊艳的黄金面具,历经数千年的掩埋仍旧熠熠夺目,从化学性质看,这是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古人利用黄金制作面具、手杖等精致器具,从物理性质看这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3)古代冶铁过程中会加入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生成一氧化碳;古代冶铁过程中为了提高炉温会不断向炉内鼓风,其原理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炼铁的火焰有充足氧气,燃烧更旺;
燃烧的更充分;
故答案为:
(1)化学性质不活泼;延展性;
(2)Fe+CuSO4=FeSO4+Cu;
(3)提供热量;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炼铁的火焰有充足氧气,燃烧更旺。
(1)根据黄经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规律进行分析;
(3)根据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的冶炼、金属的性质等相关知识,掌握金属的性质及铁的冶炼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25.【答案】长颈漏斗 锥形瓶 2H2O22H2O+O2↑碱石灰 分液漏斗 关闭活塞
【解析】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锥形瓶。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2H2O+O2↑。
(3)利用该装置制取氢气时,若使用了浓盐酸,为获得纯净干燥的氢气,可以在导管后添加装有碱石灰的干燥装置,既能够吸收水蒸气,也能够吸收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
故答案为:碱石灰。
(4)乙炔气体可以用电石(碳化钙)固体和水反应制得,该反应剧烈,为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①装置,是因为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5)使用图2装置制取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停止反应的操作为关闭活塞,关闭活塞,干燥管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固体和液体分离。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
(6)设需要石灰石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80%x2.2g
10044=80%x2.2g
x=6.25g
答:实验室要制取2.2g二氧化碳,需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6.25g。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氯化氢。
(4)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5)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6)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答案】60g AB ③④ 300 玻璃棒
【解析】解:(1)t1℃时,将5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80g溶液,即t1℃时,50g水中最多溶解30g固体物质X,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100g50g=60g,则t1℃时,固体物质X的溶解度为60g;
(2)将5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A烧杯和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说明固体物质X有剩余,则A、B为饱和溶液,C烧杯和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等于100g,无法确定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无法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
(3)①t1℃时,若向B烧杯中再加入30g水,充分搅拌,则该温度下80g水中最多溶解60g×80g100g=48g,还剩余2g未溶解,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①错误;
②若要从D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将水分全部蒸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②错误;
③烧杯A中溶质质量为10g,烧杯B中溶质质量为30g,烧杯C中溶质质量为50g,物质X随温度的升高溶质质量增大,溶解度增大,故③正确;
④烧杯A中50g水中溶解了10g固体物质X,烧杯B中50g水中溶解了30g固体物质X,烧杯C中50g水中溶解了50g固体物质X,烧杯D中50g水中溶解了50g固体物质X,则四杯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故选:③④。
(4)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100g×40%=(100g+x)×10%,解得x=300g,水的密度是1g/cm3,则需要加水300mL,稀释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故答案为:(1)60g;
(2)AB;
(3)③④;
(4)300;玻璃棒。
(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来分析解答;
(2)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
(3)①根据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结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表中数据来分析解答;
④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根据所需玻璃仪器来分析解答。
掌握溶解度的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Fe2O3 放热 铁生锈放热,温度升高,装置中的水分子运动加快,则水蒸气含量增多 5.0gB2Fe+2H2O+O2=2Fe(OH)2
【解析】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由图可知,铁生锈过程中温度升高,则说明铁生锈为放热过程。
(2)容器内湿度增大,说明水蒸气增加,则水蒸发速度变快。铁生锈时放热,装置中的压强增大,水分子运动加快,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大。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加入的铁粉的质量应相同,即加入的铁粉质量为5.0g;曲线B中氧气含量降低,说明铁生锈,而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即②号瓶中的铁会生锈,则曲线B对应②号瓶。
(4)铁与氧气、水化合生产氢氧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H2O+O2=2Fe(OH)2。
故答案为:(1)Fe2O3;放热;
(2)铁生锈放热,温度升高,装置中的水分子运动加快,则水蒸气含量增多;
(3)5.0g;B;
(4)2Fe+2H2O+O2=2Fe(OH)2。
(1)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进行分析;
(2)根据容器内湿度增大,说明水蒸气增加,则水蒸发速度变快。铁生锈时放热,装置中的压强增大,水分子运动加快,进行分析;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进行分析;
(4)根据铁与氧气、水化合生产氢氧化亚铁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锈蚀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8.【答案】过滤 升高 C7∼101∼2hCu(OH)2⋅2CuCO33CuO+H2O+2CO2↑Cu(OH)2⋅CuCO3
【解析】解:(1)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
(2)溶液A中含有盐酸,溶液显酸性,pH<7,加入碳酸钠固体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
(3)根据题中信息,碱式碳酸铜的分解温度为220℃,因此干燥固体C时温度要低于220℃,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最适合的温度为105℃,故选C;
(4)pH为7∼10时,产品氯含量较低,铜含量较高,最适宜;时间为1∼2h时,产品氯含量较低,铜含量较高,最适宜;
(5)Cu(OH)2⋅2CuCO3晶型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2CuCO33CuO+H2O+2CO2↑;加热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则Cu(OH)2⋅2CuCO3晶型受热分解后的失重率为:18+2×44346×100%≈30.6%,Cu(OH)2⋅CuCO3晶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CO32CuO+H2O+CO2↑,分解后的失重率为:18+44222×100%≈27.9%,故为Cu(OH)2⋅CuCO3晶型。
故答案为:(1)过滤;
(2)升高;
(3)C;
(4)7∼10;1∼2h;
(5)Cu(OH)2⋅2CuCO33CuO+H2O+2CO2↑;Cu(OH)2⋅CuCO3。
(1)根据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分解温度为220℃进行分析;
(4)根据pH为7∼10时,产品氯含量较低,铜含量较高,最适宜;时间为1∼2h时,产品氯含量较低,铜含量较高进行分析;
(5)根据Cu(OH)2⋅2CuCO3晶型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加热后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Cu(OH)2⋅CuCO3晶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CO32CuO+H2O+CO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9.【答案】3 湿润的酚酞 m3−m1 m3=m4 NH4HCO3+HAc=NH4Ac+H2O+CO2↑8.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解析】解:【实验探究】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有白色固体剩余,说明其中含有碳酸氢铵,同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其是氨气,说明其中含有碳酸氢铵,故猜想3正确;
【实验反思】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得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可以使用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
方案一:数据处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中生成的水受热气化,故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m3−m1;
实验反思:应该再次加热一段时间,随后称量总质量为m4,当m3和m4满足m3=m4关系时,表明样品已完全分解,此时数据更有说服力;
方案二:数据处理:碳酸氢铵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铵、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Ac=NH4Ac+H2O+CO2↑;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为 x,则样品中碳酸氢根的质量为x×6184+(16.3g−x)×6179,
HCO3−∼∼∼∼∼∼∼∼∼∼∼∼∼∼∼∼∼CO2↑
61 44
x×6184+(16.3g−x)×6179 240g+16.3g−247.5g
6144=x×6184+(16.3g−x)×6179240g+16.3g−247.5g
x=8.4g
故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为8.4g;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有少量溶解在溶液中,使得计算得到的结果有偏差。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3;
【实验反思】湿润的酚酞;
方案一:数据处理:m3−m1;
实验反思:m3=m4;
方案二:数据处理:NH4HCO3+HAc=NH4Ac+H2O+CO2↑;8.4;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探究】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分析;
方案一: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
方案二:碳酸氢铵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铵、水和二氧化碳,结合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计算;
实验反思: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3年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II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解析),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