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157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157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2157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合集)2023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不属于营养物质的是,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化学结课试卷
1. 下列图示表示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酒精挥发 C. 燃放烟花 D. 食物腐败
3. 下列不属于营养物质的是( )
A. 牛奶 B. 柠檬 C. 花生油 D. 乙醇
4. 如表为一些常见食物汁液的近似 pH,其中显碱性的是( )
食物
橘子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0∼4.0
3.5∼4.5
6.3∼6.6
7.6∼8.0
A. 橘子汁 B. 葡萄汁 C. 牛奶 D. 鸡蛋清
5.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盐酸、矿泉水 B. 单质:氢气、铜
C. 碱:纯碱、火碱 D. 有机物:淀粉、石墨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稀释浓硫酸
蒸发食盐水
过滤粗盐
测溶液的pH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有关碳酸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类:盐 B. 存在:石灰岩中
C. 性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用途:人体补钙剂
8. 下列物质存放在敞口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轻的是( )
A. 浓盐酸 B. 铁粉 C. 氢氧化钠固体 D. 浓硫酸
9. 一定条件下,实现CO→CO2→H2CO3→CaCO3→CaO的各步转化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
A. 复分解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10.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
A.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硫酸,用熟石灰处理
B. 用醋酸除去瓶胆内部的碳酸钙水垢
C. 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水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D. 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
MgCl2
溶于水,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D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NaOH溶液与SO3 B. NaCl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 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 D. 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
13. 下列鉴别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和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碳酸钙和硫酸钡
加入足量水
加入盐酸
B
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通入二氧化碳
加入碳酸钠溶液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
硫酸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加入足量水
A. A B. B C. C D. D
14. 证据推理是化学重要的学科思维,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是( )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B. 向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D. 某物质的组成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5. 为测定某不纯K2CO3样品组成(可能含有Na2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做如下实验:取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CuSO4
B. 样品中一定不含NaCl
C. 该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
D. 所加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1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白糖
B.鱼肉
C.苹果
(2)青少年缺少钙元素会患 ______ (填序号)。
A.佝偻病
B.夜盲症
C.贫血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聚乙烯塑料加热后能熔化,有热塑性
B.在人体中铁和碘属于常量元素
C.蔬菜和水果能为人体补充维生素C
D.用燃烧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白色污染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 。
17. 现有常见物质①小苏打②Na2CO3③NaCl④CaO,按要求填空。
(1)日常生活中可以防腐且能作调味剂的是 ______ ;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生产的是 ______ (填序号)。
(2)④常做干燥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少量④的固体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现象是 ______ 。
(4)①可以治疗胃酸(主要含盐酸)过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向等质量的①、②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较多的是 ______ (填序号)。
18. 某同学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5个实验,请回答:
(1)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是 ______ 、 ______ (填序号)。
(2)溶液有变色现象的实验是 ______ 、 ______ (填序号)。
(3)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室温条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B.b点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c点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硫酸过量
D.d点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氢氧化钠分子
(4)写出实验④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若向氧化铁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______ g。
19.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 。
(2)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变为水和二氧化碳 ______ 。
(3)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______ 。
20.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用导图的形式总结了NaOH的化学性质如图甲,请回答: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是 ______ 。
(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发生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______ (填序号)。
A.NaNO3
B.Fe2(SO4)3
C.KCl
D.NH4HCO3
(3)探究反应②的能量变化,小明将盐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测定,由图乙,推测该反应是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 ______ 色。
(4)依据反应④,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滴加少量稀盐酸
B.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
C.滴加1∼2滴酚酞溶液
D.滴加少量的氯化钙溶液
21.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一”所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所连物质可以转化)。已知A是红棕色固体;C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E中只含两种元素。回答:
(1)物质D中阴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C与D反应生成的沉淀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A→B反应的类型 ______ (填“一定”或“可能”)是置换反应。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2. 海水中有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很多的物质,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氯化钠的过程:
(1)“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溶解,② ______ (填操作名称),③蒸发;上述三个步骤中,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制碱与制氨结合的联合制碱法,部分工艺流程图如下:
①盐水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某同学将该样品进行提纯。向盐水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______ 溶液、 ______ 溶液(填化学式)、NaOH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饱和NaCl溶液。
②“吸氨”通入的物质为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价。
③“碳酸化”是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X,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④“热解”是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3.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效果明显。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简易鉴别三种含氮的化肥二步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化肥及施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硝酸钾、尿素【CO(NH2)2】都是复合肥料
B.将铵态氮肥和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C.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空气和水源等污染
(2)步骤①中通过观察到 ______ 现象,可以鉴别出碳酸氢铵。
(3)步骤②中所需试剂a若为盐,则化学式为 ______ ;请写出硫酸铵与这种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实验①不能选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是 ______ 。
24.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OH、Ba(OH)2、Na2SO4、(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做如下实验推断其组成。
①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
②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
③取实验②中固体A,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
④取实验②少量无色滤液B,滴加足量Ba(NO3)2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硝酸钡溶液呈中性)
(1)根据实验①,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______ (填化学式)。
(2)写出实验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依据实验①②③,原固体中除Na2CO3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
(4)依据实验④,NaOH固体 ______ (填“一定”、“可能”)存在。
25. 如图是某硝酸铵化肥外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化肥应在 ______ 条件下保存(写一点)。
(2)硝酸铵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 。
(3)若硝酸铵中含有14g氮元素,则该硝酸铵的质量为 ______ g。
26. 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测定氯化钠(含氯化钙杂质)的组成,称量固体混合物质量14g,放入烧杯中,加入96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充分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g。计算:
(1)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该图标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正确;
B、该图标是表示禁止烟火标志,故错误;
C、该图标表示的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错误;
D、该图标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错误;
故选:A。
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燃放烟花包括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食物腐败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牛奶富含蛋白质,柠檬富含维生素,花生油富含油脂,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乙醇是酒精,不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故选:D。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4.【答案】D
【解析】解:A.橘子汁的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结课考试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5题,共3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敬业中北中学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二中中考化学结课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