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选修6 环境保护课件
展开感悟高考真题1.[2022·全国甲卷,44]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10分)
答案:来源:工业直接排放、流域内地表和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湖中,长期难以降解以及食物链的富集。样品种类与位置:流域内土壤、注入湖泊的地表水、地下水、湖底淤泥、湖泊食物链中各级生物体内样本以及湖泊水、下游河水、入海口处等。理由:基于湖泊中多种样品的多氯联苯含量,分析其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过程,确定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与底泥之间的关系;基于湖岸、河口和湖泊中的土壤(底泥)样品的多氯联苯含量,确定湖泊底泥中多氯联苯的来源与湖岸(局部)或河流(流域)的关系。结合以上分析,最终确定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
解析:本题以环境污染、多氯联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水体、土壤等,随河流或陆源、排污水注入湖泊,最终污染鱼类等生物,污染物在水域中主要被动植物吸收。多氯联苯先被湖泊中的水草吸收,后进入鱼类体内。因此,采集的样品种类主要是食草鱼类。河流入湖口和陆源排污口附近多氯联苯浓度较高,应作为主要采样点。
2.[2022·全国乙卷,44]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10分)
答案:氮素含量增加,不再成为当地土壤牧草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禾本科牧草能够获得相对充足的氮素供应,长势改善,能竞争到更多的生长空间,覆盖度和多样性提高;豆科牧草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减弱,部分资源被禾本科牧草侵占,覆盖度和多样性减少。总体上,群落结构改变,多样性增加,但优质的豆科牧草减少,使禾本科牧草数量增多。
解析:本题以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生长为材料设置考题,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汽车尾气中含有氮化物,导致的氮沉降物进入土壤,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使禾本科牧草获得了充足的氮素,有更大的生长空间,长势迅速,得到改善。而对于豆科牧草来说,氮素的增加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禾本科牧草的长势改善又使其多样性减少,覆盖度降低。总体而言,氮素增多,两侧牧草地多样性增加,但豆科牧草的减少,使禾本科牧草数量增多。
核心考点一 环境污染及防治
技 法 突 破1.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方法(1)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产生赤潮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类型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酸雨对长江南北的危害程度不同为例进行比较:
2.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分析,还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氮肥污染考查污水治理措施1.[2022·湖南卷,21]华北地区某河流水体溶解氮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某规划设计院在该河下游建设人工强化湿地,通过泵站将河水引入湿地,净化后流入水库。下图示意人工强化湿地各种水生植物、拦水坝等的布局。(10分)
(1)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说明其原因。(4分) (2)据图指出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6分)
答案:(1)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少;河流径流量大,溶解氮被稀释。(或非汛期农田退水带来的溶解氮相对较多;河流径流量小,溶解氮浓度高。)(2)选择多种具有净化溶解氮功能的水生植物;采用分区交替混合种植方式,增强脱氮效能;通过拦水坝,延长水流停留时间。
解析:第(1)题,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该湿地溶解氮浓度的因素有径流量的大小、流速、氮元素的来源、水生植物的吸收能力等。非汛期径流量小,对氮肥的稀释作用弱;非汛期径流量小,流速慢,水体更新较缓;非汛期人工灌溉更多,氮肥随灌溉尾水排入河流。因此,该湿地进水口溶解氮浓度非汛期显著高于汛期。第(2)题,读材料和图可知,该湿地净化溶解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种植多种类型的水生植物,根系吸附溶解氮;通过泵站抽水,提高水体流动性;河道蜿蜒布局,延长水体停留时间,增强净化效果;修筑拦水坝,保证净化后的水方可有序流入水库。
考法二 结合快递运输考查减少碳排放措施2.[2022·广东卷,20]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如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 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10分)
答案:差异:相同距离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做法: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环境保护问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据图可知,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快型模式碳排放高,慢型模式碳排放低;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快型远大于慢型。由于快型的碳排放量远大于慢型,所以要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的快递类型,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尽量选择慢型和简易、轻便包装,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减少资源的浪费。
核心考点二 生态环境保护
技 法 突 破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造林绿化考查森林及其保护1.[2022·四川德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20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2000年的1 629万亩和25%提高到现在的2 248万亩和34.8%,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千米。一代接续一代,造林绿化久久为功。与2000年相比,榆林市植被指数增加幅度位居陕西省第一,湿地资源位居全省第二;沙尘天气屈指可数,全市扬沙、沙尘暴天数比5年前分别减少近半。分析榆林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有利影响。(10分)
答案:有利于当地沙丘的固定,防止沙丘南移;调节当地小气候;降低沙尘天气的发生概率;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解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其有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固定沙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还可以通过种植一些经济林木来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在植树、林木养护的过程中也能带动一部分人就业。
考法二 结合无纺布特征考查退化草甸保护2.[2022·安徽黄山二模]某高校地理团队深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北纬34°25′20.41″,东经100°19′55.72″,海拔3 768 m),对退化草地进行无纺布覆盖试验,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等特征,试验样地选择的坡向为西偏北12.3°。试验结果显示,无纺布覆盖能显著促进当地高寒退化草甸的恢复。下图示意陡坡(平均坡度28°)和缓坡(平均坡度10°)在无纺布覆盖前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
分析无纺布覆盖能加快高寒地区退化草甸恢复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稳定土壤,减少风力侵蚀;调节地表温度,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固定幼苗,减小幼苗受风力的影响;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供湿润的小环境,利于草坪生长;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等特征”可知,覆盖无纺布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有利于草甸植物的生长;无纺布可以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生长;无纺布覆盖在土壤之上,可以固定土壤,减轻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无纺布可以降低近地面风力,固定幼苗,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无纺布可以调节地表的湿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无纺布透气性较好,不会阻碍植物的生长等。
核心考点三 资源利用与保护
技 法 突 破 1.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2.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3.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对 点 精 练考法一 结合新型墙体材料使用考查资源的利用1.[2022·河南郑州第二次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实心黏土砖俗称红砖,是传统的墙体材料。红砖的生产需要大量黏土,其生产主要包括挖表层黏土、和泥、压制成型、干燥、高温烧制等工序。目前国家已经全面取缔红砖,同时大力推广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分析我国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红砖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红砖的生产需挖取表层黏土,且耗土量大,破坏大量耕地资源;大量取土,破坏地表植被,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及地质灾害;高温烧制消耗大量煤炭,加剧大气污染。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利于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破坏。
解析: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利于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保护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破坏。红砖的生产需挖取表层黏土,且耗土量大,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大量取土,破坏地表植被,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及地质灾害,高温烧制消耗大量煤炭,加剧大气污染,如果实心黏土砖产量继续增长,不仅增加墙体材料的生产能耗,而且导致新建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大幅度增加,将严重加剧能源供需矛盾。
考法二 结合水利工程利用考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2022·广西桂林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于一体,于2019年11月进行大江截留,全部工程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建设。下图为航拍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部分景观图。分析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10分)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1,热点聚焦1,构建知识网络,北右南左,小时56分4秒,自西向东,液态水,上地幔,大气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选修3 旅游地理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选修3 旅游地理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一,核心考点二,核心考点三,构建知识网络,大众化,多样化,扩大化,娱乐化,历史文化,集群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6,热点聚焦6,构建知识网络,解读高考四层,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