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观题答题指导 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展开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解析:①“发生了快速增长”动宾搭配不当;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用词不当,“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它的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宾语;⑨“16%的人群”搭配不当。
参考答案: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做到心里有数,知识点准确,答题有的放矢,力求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主观题,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3.积累意识。中国的成语是汉语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只有积累足够的成语才会运用自如,所以平时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⒈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⑴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重起炉灶另写。⑵尽量保留原句的词语和基本结构,改动尽可能少。⑶要注意试题的修改要求,切忌盲目修改。⑷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等基本规则即可,而不需要润色,以使其“更好”。
⒉修改病句的步骤:⑴审明要求根据题目要求,有的要修改使用不恰当的句子,有的要修改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有的要删除多余的词句等,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通观全段,联系上下句,找出“病点”进行修改。⑵辨清类型运用“辨析病句”的分析方法,对语段进行“细致阅读”,分清语病类型,确定病因,再作相应的修改。
⑶对症下药 确定病处后,便着手修改。修改的方法主要有:①增 主要用于成分残缺等类病句。②删 删去多余的内容,主要用于成分多余、重复、啰嗦、自相矛盾等类型的病句。③换 主要用于搭配不当、用词不妥当等类型的病句。④调 主要用于语序不当等类病句。
辨析修改搭配不当病句方法点拨——辨析句子主干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总结】凭借语感,重视语法分析1.凭借语感,判断句子是否顺畅。有些句子合不合语法,词语使用是否搭配,通过阅读句子,凭借语感就能判断出来。2.重视语法分析,找出主语与谓语,分析其是否搭配。3.注意多个主语与单个谓语间是否因顾此失彼而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总结】简化修饰语,保留中心词1.简化修饰语,去掉定语或状语,保留中心词,看句子的主干结构是否搭配。2.当连词“和”连接两个宾语成分时,应注意前后动宾是否都搭配恰当。
主宾搭配不当【总结】抓住判断词,辨主宾搭配判断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主要看主语与宾语是否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1.抓住句中的判断词和比较性动词。当看到句子中有“是”“变成”“成为”“成了”等表判断的动词或出现“高于”“低于”等具有比较性的动词时,就要注意查看句子的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如句子中出现了比较性动词“高于”,这就需要划分出句子的主语与宾语,分析其搭配是否恰当。2.分析句子主语与宾语的概念范畴是否一致。当句子中具有“是”“变成”等表判断的动词或“高于”“低于”等表比较的动词时,句子的主语与宾语应该属于同一范畴,如果不属于同一范畴,则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如主语是“松材线虫病”,宾语是“有害生物”,二者显然不属于同一范畴,故可断定此处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点拨——辨析枝叶成分搭配不当【总结】中心语,前后看检查病句,通常是先查句子主干,看看它们有无毛病;然后再查枝叶分。检查枝叶成分,先要抓住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再以此为中心,检查前后的修饰、限制成分,看看有无搭配不当的问题,尤其在定语、状语或补语成分较复杂,比如并列成分较多时,要格外细心。枝叶成分搭配不当在考试中很少涉及,偶尔涉及,多以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为主。
方法点拨——呼应成分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总结】抓住“两面词”,用“分别组句”检验一般而言,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等两面词,就要考虑它是否存在“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句子中有上述之类的两面词,但不存在“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切不可机械地记忆“单起单承”“双起双承”,而忽略了句意逻辑。因为有些词语本身就有两面性,如“行动”“水平”“质量”“作用”“影响”“命运”“状况”等词属隐性均衡,不可一律当成病句看。另外,对一时判断不准的句子,可采取“分别组织句子”的办法来检验:先用“肯定”这一面组织句子,再用“否定”这一面组织句子,如果这两个分开组织出的“肯定句”和“否定句”都合乎逻辑事理,则表明原句不存在“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反之,则存在问题。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总结】找准句中关联词,注重搭配习惯关联词语常常成对使用,若不符合其搭配习惯,句子将出现语病。解答此类试题,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找出句子中的关联词语,看其是单用还是双用。如“无论……也”应改为“无论……都”,因为“无论……都”是成对使用的。2.思考关联词语的搭配习惯,检查其搭配是否恰当。如“不管”一般与“都”“总”搭配成对使用,明确了这一点就可断定“不管”与“仍然”搭配不当。3.注意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有些可以分开单用。如“所以”“而且”“但是”等。这些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分开单用时一般出现在后一句中。
辨析修改语序不当与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
方法点拨——辨析语序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总结】划分定语层次,判定正确顺序多项定语是指主语、宾语中心语前的多个定语,它们一般按照语法规则排列,如果排列不当,就会出现语病。判断多项定语排列次序是否恰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多项定语一般不属于同一个层次,都修饰中心语。因此,若句子中定语很长,且不止一个,那么应先找到定语中心语,然后将多项定语的层次划分清楚,以防排列失当。
方法点拨——辨析语序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2.把握排列规律,判定排列次序。多项定语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语最远的算起):A.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如“中国”表领属,应放在表数量的“所有”之前;B.表指称或数量的词或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表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简言之:属数动形名。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总结】分析状语结构,把握排列规律多项状语指的是动词前的多个修饰成分,它们应按照语法规则合理修饰该动词,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判断其排列是否恰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从紧挨动词的状语开始逐层向前划分状语结构,判断其位置是否恰当。2.从多项状语的排列规律入手,确定其排列次序是否恰当。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一般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语最远的算起):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短语;B.表时间的词或短语;C.表处所的词或短语;D.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词短语;E.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另外,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一般紧挨着中心语。简言之:目(因)时处范情对。
关联词语语序不当【总结】抓住分句主语,确定关联词语位置复句中关联词语位置分两种情况:一是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二是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面。
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总结】辨清逻辑关系,判定先后次序1.弄清句意与并列成分之间的关系。并列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事理、先后、轻重、大小等关系,应根据句意判定其次序是否恰当。2.看句子中多组并列成分之间先后次序是否一致。有些句子中并列词语或短语不止一组,而是多组,这样一般要求前后要保持对应关系,否则,将出现语病。
递进关系分句语序不当【总结】关注递进关联词语,倒序检验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如“不仅……而且……”等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那么就要考虑它们是否构成了真正的递进关系,是不是在事理上逐层深入,在范围上由小到大。当然,也可以用“倒序法”检验
方法点拨——辨析成分残缺主语残缺【总结】主语残缺两情形情形一:滥用介词而使主语残缺。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是遇到介词“对”“在”“通过”“经过”“根据”“从”等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情形二:滥用省略或暗换主语而使主语残缺。主语残缺同主语省略不同。主语残缺是指缺少了主语,从而影响意思表达。而省略主语,并不影响意思表达:①有上下文,不会影响理解。只要不引起歧义,主语是可以承接下去的,后面一句可以承前省略主语。例如:“他其实不聪明,但这回没做错。”②无主句,指根本没有主语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作用在于描述动作、变化等情况,而不在于叙述“谁”或者“什么”进行这一动作或发生这个变化。它的主语往往是不确定的,如:“上课了!”或者根本无法补充出主语,如:“下雨了。”
宾语残缺【总结】辨析宾中,抓住特征所谓宾语残缺,实际上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残缺有两种情况:一是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成了宾语,二是宾语中心语前面有较复杂的定语。因此,要辨析宾语残缺,首先要顺着谓语找宾语,尤其要注意谓语后面的成分过长或过于复杂这一特征。
谓语残缺【总结】关注枝叶中的主谓短语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因此,一般情况下,谓语轻易不会残缺,如果残缺,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如上面第1句;二是枝叶成分使用主谓短语,却缺乏相应的谓语,如上面第2句,辨析仍需要查找句子主干及枝叶部分的主干。
虚词残缺【总结】关注介词虚词残缺主要是介词残缺。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起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的作用,表示时间、处所、方位、对象等。由于主观忽视或者客观上句子很长,往往会出现介词缺失的问题,尤其是需要两个介词连用的时候,以及介词与连词连用,该介词与连词又同形时。
方法点拨——辨析成分赘余【总结】关注重点词语成分赘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成分赘余更多的是语义性赘余,有的甚至成了习惯,应特别注意。如涉及(到)、可以(堪)、付诸(于)、实属(是)、并非(是)、凯旋(归来)、(非常)悬殊、(您的)令爱、(再次)复发、(第一部)处女作、(独自)孑然一身、(更加)弥足珍贵、(人为地)蓄意破坏、(被人)贻笑大方、(各自)分道扬镳、破天荒(第一次)、(年轻的)小伙子、(正)方兴未艾等,括号里面的内容皆属于赘余成分。成分赘余是个冷考点,而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对此,一方面要准确、细致地理解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平时应注意积累一些习惯性赘余词语。
方法点拨——辨析句式杂糅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就造成了结构混乱。【总结】分析句子结构句式杂糅是结构混乱的主要类型,辨析时应注意:1.熟悉积累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尤其注意介词结构(短语),如“对于……问题上”“由于……下”等,滥用介词结构(短语)最易造成结构混乱。2.分析句子结构,看句子中是否存在两个谓语结构叠加的情况。杂糅主要是前一种结构的头与后一种结构的尾交叉组合在一起。
《积累——熟记常见的杂糅类型》(括号内为正确形式)1.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2.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3.由于……下(由于……;在……下)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5.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6.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7.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8.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9.成分是……配制而成(成分是……;由……配制而成)10.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11.围绕……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以……为中心)12.以……为带头(以……为首;由……带头)13.以……即可(以……为宜;……即可)14.经过……下(经过……;在……下)15.有……组成(有……;由……组成)16.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方法点拨——辨析中途易辙中途易辙,就是在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乱。【总结】抓介词结构,看主语位置1.抓住句子中的介词结构,看其前后主语、谓语是否缺失。2.查看介词“被”是否造成中途易辙。3.查看主语位置。找出介词结构之后,看句子中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主语一般位于介词之后。
方法点拨——辨析藕断丝连(前后牵连)“藕断丝连”是指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也就是说把两句话不恰当地合并成一句话。也叫“前后两兼”。【总结】区别兼语句与“藕断丝连”相似的是兼语句。“兼语句”是一种句型,不是病句。如“王老师叫小强去办公室”就是一个兼语句,“小强”是兼语,身兼二职,既是“叫”的宾语,同时又是“去”的主语。支配兼语的动词必须是使令动词,才能构成兼语句,而“藕断丝连”句中的有关动词不是使令动词,所以是病句。
辨析修改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病句
方法点拨——辨析表意不明指代不明【总结】关注指示代词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歧义(一)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总结】关注结构性歧义的几种情形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上面第3句。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表意不明。可据其中一种意思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3.数量短语修饰两可。如上面第2句。4.停顿不同而造成歧义。如上面第4句。5.“和”字造成歧义。如上面第5句。因此,在辨析时要特别关注有可能引起歧义的敏感词,如“和”“同”“与”等与数量短语。
(二)因“词义两可”造成歧义有些词本身就有两种以上的词义,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句子的歧义。1.动词词义两可。如“当地百姓已告政府”中的“告”有“告知”“报告给……”之义,也有“状告”“控告”之义。2.短语语义两可。如“开刀的”,既可指执刀的医生,也可指接受手术的患者。(三)因同音、多音字造成歧义汉语的同音、多音字较多,有时在同一个句子中,读音不同,意义也就大相径庭,它所形成的歧义是很隐蔽的,应特别关注。
方法点拨——辨析不合逻辑概念混乱【总结】析并列成分,辨是否包含或交叉解答此类试题,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看到句子中有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可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如“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是并列的词语,但“天然石”包含“玉石”,因此“天然石及玉石”并列不当。2.分析并列成分之间的概念是否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
否定不当【总结】抓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看否定句或反问句1.抓住句子中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禁止”“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以防”“防止”“提防”“劝阻”“阻止”等。2.看句子是不是否定句或反问句。一般句子中有了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后,如果句子中再有“不”“没”“没有”“非”等否定副词,或句子有反问语气,就可能造成句子否定失当。
数词误用【总结】抓数量增减,看是否赘余1.一般来说,句子中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增加”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是否符合事理。“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如“下降了一倍”显然不合逻辑。2.一些句子常常用“左右”“前后”“上下”“以上”等词表示约数,这时也要特别注意,使用这样的词是否赘余。如“超过七成以上”,“超过”与“以上”重复。3.句子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4.一些句子中常出现合成量词而造成量词误用。
主客颠倒【总结】关注介词“对”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特别是使用介词“对”时,容易颠倒。
有悖事理(含自相矛盾)【总结】明生活常理1.看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符合事实。2.看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合乎事理。如“须眉”是古代对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是将老年人与男子相比较,不合事理。
快速诊断并精准修改病句
掌握快速诊断病句之法——标志法快速诊断病句的方法有很多,如“紧缩法”“语感法”等。考场上,还有一种利用病症标志词快速诊断法,这种方法运用如下:
掌握准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1.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的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类型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病因进行修改。2.尽量保持句子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二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修改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照个人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修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修改语病的目的。
3.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辑等角度来分析造成其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4.改后注意进行复查。整体阅读一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产生。
中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法性语病,语序不当,多层定语排列顺序,定语位置不当例举,关联词的位置,二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定语中心语搭配不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三讲二练”专题04:辨析修改病句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三讲二练”专题04:辨析修改病句 (含答案),共26页。
病句辨析答题技巧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病句辨析答题技巧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语序不当,二搭配不当,四结构混乱,五表意不明,六不合逻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