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4 水圈与水循环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4 水圈与水循环第1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4 水圈与水循环第2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4 水圈与水循环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4 水圈与水循环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4 水圈与水循环,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上游相比,勒拿河下游,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专题四基础练(2022·广东广州一模)勒拿河发源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山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溶解有机碳与生物、冻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表反映1999—2008年与2009—2017年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百万吨/年)。据此完成1~2题。时间5—6月7—10月11月—次年4月第一阶段1999—2008年2.822.350.51第二阶段2009—2017年7.361.920.391.与上游相比勒拿河下游( A )A.结冰期较长  B.水温较高C.含沙量较大  D.流量较小2.5—6月期间,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B )A.水库建设增多  B.冻土退化加剧C.雨水下渗增加  D.生物总量增加【解析】 第1题,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上游位于纬度较低的南部,下游位于纬度较高的北部,故与上游相比,下游地区纬度更高,水温更低,结冰期更长,A正确,B错误;勒拿河上游地势较高,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含沙量大,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沉降,含沙量大大降低,C错误;勒拿河属外流河,下游有支流汇入,整体流量比上游较大,D错误。故选A。第2题,水库建设增多会使全年的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都会有明显的变化,但从数据来看,第二阶段只有5~6月份的数据变化是最为明显的,排除A;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高纬度地区的冻土退化现象越发严重,勒拿河春季流量大,冻土加速退去,使得原本被冻土冻结的有机碳其流动性增强,输出能力更强,B正确;5—6月份勒拿河流域的降水相对并不多,下渗并不严重,C错误;从数据中可以看到5—6月份较7—10月份数据增加更多,生物总量增加不止影响5—6月份,应该对其他月份也会造成影响,排除D。故选B。(2022·辽宁模拟)下图为影响青藏高原上某较大内流湖泊面积的要素及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3.据图判断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高原气温逐渐降低  B.湖泊蒸发作用减弱C.降雨频率、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注入增大4.该湖泊面积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 )A.使区域荒漠化面积缩小B.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C.加剧区域沙尘暴的爆发D.湖泊湖水盐度逐渐加大【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气温、蒸发、降水等因素的变化趋势较稳定(看斜率),径流变化明显增大(斜率增大),据此可推断,影响近几年青藏高原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径流注入量增大,D正确,故选D。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几年该湖泊面积增大,调节气候能力增强,补给地下水增多,有利于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多、抑制荒漠化扩张,生态环境好转,区域沙尘暴减少,湖水盐度不会逐渐加大,A正确。故选A。(2022·湖南衡阳一模)图(a)为某年7月21日至10月13日塔里木河下游河流两岸胡杨林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图(b)为上述日期中连续三天地下水埋藏深度日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5.影响该地地下水埋藏深度昼夜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B )A.降水  B.光照 C.湿度  D.风速6.8月14日后地下水水位显著上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C )A.冰雪融水增加  B.植物蒸腾减弱C.河流生态输水  D.生产用水减少【解析】 第5题,植被覆盖下的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是日出后,随光照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根系吸收水分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日落后随光合作用减弱和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逐渐上升,B正确;胡杨林分布地区,降水少,且昼夜变化不大,A错误;胡杨林分布地区,空气湿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昼夜明显的波动,C错误;胡杨林分布地区,昼夜的风速变化不会太大,D错误,故选B。第6题,8月14日后地下水位突然上升,冰雪融水和生产用水不会在该时段骤然增多或减少,A、D错误;蒸腾作用也是渐变过程,B错误;河流生态输水下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C正确,故选C。(2022·河北模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不同海拔的冰湖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湖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7.使喜马拉雅山原有冰湖面积增加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D )A.降雨  B.地下水C.季节降雪  D.冰川融水8.喜马拉雅山冰湖面积变化对相应海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B )A.土地盐渍化加剧  B.生物多样性增加C.水土流失严重  D.土地荒漠化加剧【解析】 第7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山原有冰湖面积增加的区域海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常年有冰雪覆盖,内部更高海拔地区发育有永久性冰川,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逐渐消融,对冰湖的补给水量增加,因此喜马拉雅山原有冰湖面积增加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D正确。原有冰湖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4 500~5 500 m之间,此地多冰川,降雨、地下水、季节降雪补给较少,A、B、C错误。故选D。第8题,冰湖面积增加使相应海拔范围内的湿地面积增大,因此围绕湿地面积增大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即可。喜马拉雅山海拔较高,蒸发较弱,土地盐渍化问题并不突出,A错误;冰湖面积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会相应增加,B对;高海拔地区地表岩层裸露,地表土壤瘠薄,冰川消融并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C错误;冰湖面积增加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D错误。故选B。(2022·天津滨海新区模拟)2021年10月25日,国家气象中心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导致2021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将偏冷。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如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据此完成9~10题。9.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 )A.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热带经济作物增产B.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C.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D.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大西洋没影响10.拉尼娜导致冬季我国中东部偏冷的原因是( C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B.东北信风减弱,日本暖流减弱C.甲处低压增强,对冬季风吸引增强D.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解析】 第9题,结合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太平洋海面东部温度偏低,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大气的运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气温低,空气垂直方向上下沉;同理太平洋海面西部空气垂直方向上上升;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使得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近洋面东侧流向西侧,高空反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大气环流。因此,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上升气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增产,A正确。第10题,根据材料,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空气冷却下沉加强,导致气压升高,进而会使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从而使西部海平面增高并且海水温度增高,受其影响,我国东部沿海气温偏高,因此冬季东部沿海气压比往年低,造成我国冬季亚洲高压和东部沿海低压间的气压差增加,受偏北风的影响更大,偏北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因此我国东部也就更冷了,C正确。11. (2022·广东韶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拉昂错与玛旁雍错(如下图)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是封闭的内陆湖泊。两湖曾经连在一起,谷地水源丰沛、河湖发育,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分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湖泊,仅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道相通。分开以后,两湖出现巨大差异,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玛旁雍错鱼类、鸟类等生物资源丰富,是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近几十年来,流域内冰川面积萎缩,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玛旁雍错面积呈减少趋势,盐度略有升高。(1)说明拉昂错与玛旁雍错的形成过程。(2)判断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的流向,并说明理由。(3)分析近几十年来玛旁雍错盐度升高的原因。【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这两个湖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说明该湖泊首先是由于板块的挤压,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然后板块北部断裂下陷,形成谷地。由于谷地周边水源丰沛,地表水大量汇集,形成封闭的内陆湖泊。根据材料“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第四纪以来地球气候变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在冰川融化后大量堆积在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再加上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大大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下降。下降过程中,由于中部地势高,逐渐形成山丘,导致原本的大湖一分为二。第(2)题,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是咸水湖;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是淡水湖。“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说明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由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玛旁雍错通过该河流可以把矿物盐分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分含量由于湖水的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演变成微咸水湖。所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第(3)题,依据材料分析可知,近几十年来,流域内冰川面积萎缩,降水减少,玛旁雍错湖淡水补给减少,玛旁雍错面积减少;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由于湖泊水位下降,北部流向拉昂错湖的水量减少,盐分排出受阻,盐分积累增加。【答案】 (1)板块挤压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表水汇集形成湖泊;第四纪前山地冰川消融带来的大量洪积物和冰碛物在湖泊中部堆积;后因湖泊水位下降,堆积物出露,湖泊分化开形成拉昂错与玛旁雍错。(2)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自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理由:玛旁雍错通过河流把矿物质(盐分)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分)含量增加演变成微咸水湖。(3)流域冰川萎缩、降水减少,注入湖泊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水位下降,北部河流阻塞,盐分排出受阻,盐度升高。提升练(2022·山东济南一模)我国某水文站,海拔3 405 m,水文站以上流域除冰雪覆盖外,主要是裸岩和碎石堆。下图示意某月连续几日晴天的流量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1.该月最可能是( C )A.3月  B.5月 C.7月  D.11月2.影响该月最大流量较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B )①冰川融水汇流时间 ②植被覆盖率 ③冰川面积④水文站距冰川距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解析】 第1题,由流量和气温曲线的分布可知,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流量峰值比最高气温的时间较晚,说明河水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从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来看,该地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且海拔较高,3、5、11月河流为冰封状态,故最可能是7月,C正确,故选C。第2题,由于该水文站上游地表主要是裸岩和碎石堆,冰雪融化后,下渗量大,冰川融水汇流时间较长,①正确;植被覆盖率高低对冰川融水影响不大,②错误;冰川面积只影响水量大小而不影响汇水的时间,③错误;水文站距冰川距离较远,冰川融化汇入河流时间较长,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2021·广东佛山模拟)台湾“长赐”号货轮2021年2月下旬从台湾高雄出发,于3月23日通过苏伊士运河时搁浅,致使运河航运中断,3月28日(农历二月十六)深夜,苏伊士运河水位大涨,涨幅增至2.06米。十几艘拖船出动,趁机帮助搁浅的20万吨级巨轮“长赐”号成功起浮,被“封锁”了近一周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复航。俄罗斯近年来积极推动北极航线作为苏伊士运河的“替代方案”。下图为传统航线与北极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关于“长赐号”本次航行说法正确的是( D )A.途经南海逆风逆水B.途经马六甲海峡风高浪急C.途经红海阴雨连绵D.途经北印度洋顺风顺水4.导致苏伊士运河水位上涨,“长赐”号巨轮脱困的“幕后功臣”是( C )A.降水  B.河流 C.潮汐  D.洋流【解析】 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南海地区盛行东北季风,因此“长赐号”途径南海时是顺风顺水行驶,A错误;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马六甲海峡风平浪静,B错误;红海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C错误;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运动,因此“长赐号”途径印度洋时是顺风顺水行驶,D正确,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周边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且这几天没有降水天气,水位上涨不是降水引起的,A错误;苏伊士运河没有河流注入,也不是河流引起的水位上张,B错误;洋流是指常年的、稳定的海水大规模运动,苏伊士运河附近并无明显的洋流运动,D错误;由材料信息“巨轮脱困时是3月28日(农历二月十六)深夜”可知,此时正值满月,太阳、地球、月亮处于同一线上,此时地球受到的日月引潮力大,海洋涨潮达到最高潮,借助海水上涨的最大力量,向上浮动货船,帮助货轮解困,C正确,故选C。(2022·福建漳州二模)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下图是按旬(每旬10天)统计得到的阿姆河产流区(产生径流的区域)1951—2005年的降雨和降雪量以及融雪、融冰产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据此完成5~7题。5.降雨产生的径流集中在( 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融雪产流期较长的最主原因是该产流区( B )A.降雪量较大  B.相对高度大C.气温回升慢  D.冰川数量多7.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是( D )①蒸发加强 ②下渗增多 ③融冰减少 ④降雪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降雨量较多的时候为9旬到15旬,一旬为10天,因此也就是一年的开始的90天到150天左右,为3~5月,因此为春季,A正确,故选A。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流入咸海,产生径流区域的相对高度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积雪从低处到高处依次融化,持续时间长,B正确;降雪量较大,对融雪量持续时间影响不大,A错误;位于内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C错误;冰川数量与融雪无关,D错误。故选B。第7题,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蒸发加强,①正确;全球变暖对下渗影响不大,②错误;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多,因此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与融冰减少无关,③错误;全球变暖,气候变干,降雪量减少,融雪产流量减少,导致径流量减少,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2022·广东湛江一模)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图中木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幼树为主。研究发现,该地0~40 cm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强。据此完成8~10题。8.与夏初相比,7月该地林地土壤蓄水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该月份( D )①降雨量减少,进入伏旱期 ②枯枝落叶增多,土壤下渗受阻 ③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地表径流多  ④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为充分发挥森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该区域应当保护和营造( B )A.草甸群落或灌木丛林  B.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C.高大笔直的针叶林  D.结构复杂的灌木林10.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可以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为此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C )A.深耕土壤,促进林木根系发育B.防止土壤龟裂,减少坡面径流C.保护表层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D.改良土壤盐碱性,增加土壤孔隙【解析】 第8题,7月份,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期,降水少于5、6月份,①正确;加上气温高,林木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增强,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减少,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第9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木荷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一年中平均蓄水量较高,说明木荷和杉木林地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即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水库涵养水源功能较强,所以应该保护和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B正确,故选B。第10题,根据“研究发现,该地0~40 cm土层蓄水量较底层变化大,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强”可知,保护表层土壤不受侵蚀和破坏,保持良好的孔隙状况和通透性能,改善土壤水库垂直剖面上的连续性,对增加水分渗入和提升土壤水库利用率,最终提高土壤水库防洪作用有重要意义,C正确,故选C。深耕土壤会破坏土壤,A错误;该地气候湿润,几乎没有土壤龟裂现象,B错误;该地土壤盐碱化不明显,且土壤盐碱化与土壤水库防洪关系较小,D错误。11. (2022·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鄂毕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河流源头位于阿尔泰山脉,穿越西西伯利亚,河流水势缓慢,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河沿途有大面积沼泽,河流一路主要穿过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鄂毕河上游部分(巴尔瑙尔附近)春汛时间较长,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第一次在4月末,第二次在5月末至6月中旬。鄂毕河中游段每年均有浩大的洪水,有时洪水漫过河岸达24~80千米远,并持续2~3个月;鄂毕河结冰期长,下游地区冰厚可达1~1.5米;鄂毕河河中发现约50种鱼类,每年冬季在甲至入海口间的河段都会有许多鱼死亡。下图为鄂毕河流域图。(1)分析巴尔瑙尔附近从4月末到6月中旬有2次水位和流量升高的原因。(2)推测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漫过河岸导致两岸地区积水时间长的原因。(3)分析鄂毕河甲段至入海口每年冬季许多鱼死亡的主要原因。【解析】 第(1)题,“春汛时间较长,通常有2次水位和流量的升高”,据此可推断,4月末到6月中旬,该时段内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地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巴尔瑙尔附近平原区和上游山区积累大面积积雪;4月末气温回升,平原上积雪首先融化,使河水水位和流量升高;5月末至6月中旬,高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汇入河流,导致河水水位、流量再次升高。第(2)题,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漫过河岸导致两岸地区积水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从水的“来”和“去”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水的“来”角度来说,“鄂毕河中游段每年均有浩大的洪水,有时洪水漫过河岸达24~80千米远,并持续2~3个月”,表明洪水期来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从水的“去”角度来说,河流中游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河流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沿途有大面积沼泽”,表明河流两岸多沼泽,“河流一路主要穿过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表明植被较多,河水滞留现象严重,难以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将水排出;该流域纬度较高,多冻土发育,河水下渗难;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积水时间长。第(3)题,“鄂毕河结冰期长,下游地区冰厚可达1~1.5米”,据此可知,甲段至入海口结冰期长且结冰厚,季节性冰盖会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类死亡;冬季气温低,没有积雪融水,河流没有补给来源,导致河流的水量小,河流中营养物质也少,使鱼类对食物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甲段至入海口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高,冬季水温非常低,影响鱼类生存;冬季该段内由于河流上部结冰且冰层厚,透光性差,不利于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饵料较为贫乏。【答案】 (1)冬季气温低,巴尔瑙尔附近平原区和上游山区产生大面积积雪;4月末气温升高平原上积雪融化,使河水水位和流量升高;5月末至6月中旬,高山积雪开始融化,河水水位、流量又开始升高。(2)鄂毕河中游段洪水期来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河两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两岸沼泽和植被较多滞留河水;河流两岸地区冻土广布河水下渗难;鄂毕河纬度高,蒸发弱。(3)鄂毕河有结冰期,甲段至入海口结冰期长且结冰厚,季节性冰盖造成水中缺氧;冬季河流流量小,河流中营养物质少,鱼类饵料少;甲段至入海口纬度高,冬季水温低,鱼类存活率偏低;冬季该段内由于河流上部结冰,河流内光合作用差,浮游生物少,饵料较为贫乏。  

    相关试卷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2 旅游地理: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2 旅游地理,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现“气化长江”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0 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0 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显示,该市,沙特兴建NEOM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