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展开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基础练
(2022·河北衡水模拟)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1~3题。
1.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B )
A.提高粮食生产成本 B.减少粮食浪费
C.减少粮食需求量 D.保障粮食供给
2.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D )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
3.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 A )
A.发展台田 B.种植绿肥
C.轮作休耕 D.扩建大棚
【解析】 第1题,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A错误。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B正确。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C错误。两种方式都是储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D错误,选B。第2题,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D正确。第3题,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治理盐碱地,发展台田可以控制地下盐分向地表土壤的迁移,治理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能力,A正确。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对盐碱地治理作用不大,B错误。轮作休耕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治理盐碱地作用不大,C错误。扩建大棚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生产,粮食生产不适于大棚生产,D错误。选A。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下图示意中国海丝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海丝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性的因素不包括( B )
A.货流集中 B.货物种类
C.气象海况 D.恐怖主义
5.中国与南非之间原油货流脆弱度和集中度都较高的原因是( C )
A.区域内核心港口多 B.原油贸易总流量大
C.区域内核心港口少 D.原油贸易总流量小
6.可有效推动海丝之路石油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B )
①加强建设海丝之路沿线的潜力中小港口 ②提高港口的集中度和显著流的货流总量 ③挂靠优势港口,扩大沿边地区的开放格局 ④增建中国海外自贸区,增强原油贸易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4题,货流集中会导致单程运输量加大,港口的最大流量提高,脆弱度提高,脆弱性增强,而气象海况不稳定、恐怖主义直接导致海运网络脆弱性高,ACD与题意不符。货物种类与港口的最大流量、总流量、海运风险度关系较小,故影响海丝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性的因素不包括货物种类。因此本题选B。第5题,中国与南非原油货流脆弱度和集中度都较高是因为进口原油货流被区域内少数核心港口垄断,如中国从南非进口的显著流全部由南非区域内的德班港和开普敦港承担,以及主要由中国区域内的青岛港和杨浦港承担。根据:脆弱度=港口的最大流量/总流量,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并由图可知南非地区显著流占总流量比例很大(显著流集中),可推测脆弱度和集中度都较高的原因是区域内核心港口少,核心港口的最大流量较大所致,故C正确,A错误;由图可知南非地区显著流占总流量比例很大,说明中国与南非之间原油贸易总流量大,D错误;依据脆弱度=港口的最大流量/总流量可知,总流量大有利于降低原油货流脆弱度,故B错。所以本题选C。第6题,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不均衡,少数港口具有明显优势,但挂靠优势港口会导致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等,③错误。提高港口的集中度和显著流的货流总量会加大少数港口优势,增加脆弱性,②错误。加强建设海丝之路沿线的潜力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给中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性高,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增建中国海外自贸区,增强中国与海丝之路沿线区域的原油贸易活力,扩大沿边地区开放格局,将有效推动海丝之路原油贸易可持续发展,①④正确,故本题排除ACD三项,选B。
(2022·山东烟台模拟)“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LNG(液化天然气)和柴油双燃料,并逐步被纯LNG动力燃料替代的油改气工程,LNG水上加注站建设是实现“气化长江”的重要保障。下图示意2021年12月建成的长江三峡地区首个LNG加注码头主体工程。据此完成7~9题。
7.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最显著的优点是( D )
A.安全可靠 B.成本低廉
C.来源广泛 D.运输灵活
8.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流的( C )
①凸岸或凹岸 ②水流平稳的河岸 ③河道宽阔的河岸 ④水深岸陡的河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实现“气化长江”的主要目的是( A )
A.节能减排,构建绿色航运
B.利用新能源,节约运输成本
C.提高运量,增强竞争实力
D.推广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
【解析】 第7题,LNG(液化天然气)可以利用水运和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强,D正确;LNG需要专用设备实现天然气的液化,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成本有所增加,B错误;LNG来源和安全性与管道天然气基本一致,A、C错误。选D。第8题,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深的河岸,利于加注码头设施的建设,而且利于船舶停靠,还不影响其他船舶的航行,并且要求水流平稳,可以为船舶提供稳定的水上加注,②③正确,选C。第9题,“气化长江”是利用LNG部分或全部取代柴油、重油作为长江内河船舶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构建绿色航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A正确。
(2022·山东模拟)金砖国家碳排放总量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41.81%。下图示意我国和南非碳排放总量及影响因子累积状况,其中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主要反映能源利用率。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南非相比,我国减少碳排放应首先( C )
A.控制人口数量 B.限制产业规模
C.调整能源结构 D.培育节能技术
11.推测碳排放影响因子累积状况与我国最接近的是( A )
A.印度 B.俄罗斯
C.美国 D.埃及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与南非相比,我国碳排放总量大,经济强度正效应大,能源强度负效应大。两国人口效应、碳排放强度差异较小,A、D错误;我国经济规模大、增速快,不能通过限制产业规模、限制经济发展等措施来解决碳排放问题,B错误;南非能源强度负效应小,说明南非高耗能产业偏少,新能源利用多。因此我国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正确。第11题,印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正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从资源看,煤炭资源同样很丰富,与我国发展情况较为相似,A正确;根据所学,俄罗斯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滞缓,B错误;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水平高,与我国差异较大,C错误;埃及经济落后,且对石油等重化工业高度依赖,与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这一国情相比,差异较大,D错误。故选A。
(2022·广东广州模拟)O3属于光化学反应气体,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地表O3浓度与前体物(产生O3的物质)和气象条件有关。下图示意2017年福州市O3浓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O3浓度日变化规律相关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 B )
A.降水量 B.气温
C.风速 D.气压
13.推测易导致福州市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气是( A )
A.伏旱 B.寒潮
C.梅雨 D.雾霾
14.当台风登陆,福州市的地表O3浓度变化为( D )
A.台风控制区浓度上升,台风外围区浓度上升
B.台风控制区浓度下降,台风外围区浓度下降
C.台风控制区浓度上升,台风外围区浓度下降
D.台风控制区浓度下降,台风外围区浓度上升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臭氧浓度大致在日出前后最小,中午14点前后最大,与气温的日变化大致呈正相关,由此可推测与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相关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气温,而非降水、风速或气压。选B。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相关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气温,伏旱天气控制下,天气晴朗高温,易出现臭氧污染,A正确。第14题,受台风影响,台风控制区风速大,促使臭氧向台风外围区扩散,最终导致台风控制区浓度下降,台风外围区浓度上升,选D。
提升练
(2022·湖南衡阳一模)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下图为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南、北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风速 B.洋流
C.海岸线走向 D.海水深度
2.目前波浪能开发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 A )
A.稳定性差 B.资金缺乏
C.生态破坏严重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南部的波浪能密度较北部密集,南部波浪能密度大于北部,其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响,从等深线数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数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较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D正确,故选D。第2题,波浪能主要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风能属于不稳定的能源,因此波浪能稳定性差,开发成本高,不适宜大规模开发,A正确。我国能源开发资金充足,B错误。波浪能属于清洁能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小,C错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D错误。故选A。
(2022·天津二模)中国大豆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主要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下表为“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完成3~4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美国 |
|
|
|
| 种植期 | 开花期 | 灌浆期 | 收获期 |
| ||||||
巴西 | 开花期 | 灌浆期 | 收获期 |
|
|
|
|
| 种植期 | ||||||
3.中国同时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 C )
A.进口渠道单一化,利于保证供应链安全
B.不便价格谈判,获得质优而价廉的大豆
C.两地分属不同半球,利于平衡季节需求
D.便于我国学习他国的先进大豆种植技术
4.为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应该( C )
A.扩大种植面积 B.增加劳动力投入
C.提高科技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 第3题,中国同时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有利于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利于保证供应链安全,减少风险,A错误。两个供应国,便于价格谈判,从而获得质优价廉的大豆,B错误。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可知,两地分属南北半球,大豆成熟月份不同,利于平衡季节需求,保证大豆的季节供应量,C正确。我国只是进口大豆,与学习他国的先进大豆种植技术无关,D错误。选C。第4题,中国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应该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量,进而提高总产量,C正确。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与加大化肥使用量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大豆的产量,但不是长久之计,ABD错误,选C。
(2022·广东广州模拟)风电、光伏一年的发电时间大约只有全年的20%。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的迅速发展,储能变得愈发重要,众多企业开始涉足储能行业。目前,储能技术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物理储能;二是电化学储能,即电池储能。据估算,当前全球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可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所需的电能。下图为2014—2019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规模增长情况。据此完成5~7题。
5.风电、光伏全年发电时间较短的原因是( C )
A.投资成本高 B.技术要求高
C.环境影响大 D.区域差异大
6.我国在2015—2019年间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增速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A )
A.市场需求旺盛 B.大量企业加入
C.资金持续增加 D.风力资源丰富
7.我国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D )
A.降低用电成本 B.调整用电时段
C.提升发电技术 D.保障供电稳定
【解析】 第5题,风力发电需要大风、光伏发电需要太阳辐射,所以风电、光伏发电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大,全年发电时间较短是因为满足发电要求的天气的时间短,C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的迅速发展,储能变得愈发重要,众多企业开始涉足储能行业”可知我国在2015—2019年间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增速较大的直接原因是大量企业加入,而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B错误,A正确;资金持续增加可以使储能规模增大,但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风力资源丰富程度是一个较稳定的影响因素,不会在2015—2019年间变大使得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增速较大,D错误。选A。第7题,根据材料“据估算,当前全球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可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所需的电能”可知:我国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供电稳定,D正确;通过材料可知,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储存能量,不能降低用电成本和提升发电技术,A错误、C错误;可以调整用电时段,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选D。
(2022·浙江模拟)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能源、生物等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滞后,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下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图。据此完成8~9题。
8.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体现在( B )
A.高寒气候为主,环境承载力大
B.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水运发达
D.流域自然资源贫乏,多贫困区
9.黄河流域( B )
①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 ②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③农业区加强农田整治,修建陡坡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 ④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8题,黄河流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错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B正确;黄河几乎没有航运职能,C错误;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D错误,选B。第9题,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应该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②④正确。修筑陡坡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选B。
(2022·福建模拟)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 t)。据此完成10~12题。
年份/年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 建设 用地 | 未利 用地 | 碳排放 总量 | 碳源与 碳汇的 比值 |
2000 | 44.05 | -27.75 | -0.16 | -10.58 | 426.31 | -0.03 | 431.85 | 12.21 |
2005 | 43.53 | -28.24 | -0.15 | 10.65 | 752.89 | -0.03 | 757.35 | 20.39 |
2010 | 43.10 | -28.19 | -0.13 | -10.78 | 1 190.41 | -0.03 | 1 194.37 | 31.52 |
10.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B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1.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
A.促使气候变暖 B.增加土壤肥力
C.提升生态安全 D.改善人居环境
12.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D )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
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量值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选B。第11题,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变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选A。第12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
13. (2022·辽宁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印尼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文,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第(2)题,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第(3)题,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答案】 (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提高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一资源环境产业与区域发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十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2 旅游地理: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12 旅游地理,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