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1. 河南是我国古代陶瓷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区。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镇浆制泥 B. 拉坯造型 C. 磨光上釉 D. 高温烧制
2. 下列警示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
A. 当心火灾 B. 节约用水
C. 不可回收 D. 禁止烟火
3.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同学午餐的食谱是:米饭、清蒸鱼、糖醋排骨,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该食谱缺少的营养素是( )
A. 油脂 B. 维生素 C. 糖类 D. 蛋白质
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He、H2 B. Si、CuSO4 C. CH4、C60 D. NaCl、HCl
5.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对物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 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金属锈蚀
C. 一氧化碳可冶金但会使人中毒 D. 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环境
6. 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D. 该简易净水器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7. 物质多种多样,我们往往需要分类研究。下列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干冰和熟石灰都是氧化物 B. 合金和合成纤维都是合成材料
C. (NH4)2HPO4和KNO3都是复合肥 D. Sn和Se都是金属元素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 用稀盐酸除铁锈,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9. 高氯酸铵(NH4ClO4)可作火箭推进剂,它发生分解时,不可能生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氯气 C. 氮气 D. 氧气
10.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符合的是( )
A. 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稀盐酸中有H+能与碱反应,氢氟酸溶液中也有H+,故也能与碱反应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都相似
11.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每组最后一种物质均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 Al(NO3)3溶液、CuCl2溶液、Fe B. Zn、MgCl2溶液、CuCl2溶液
C. Cu(NO3)2溶液、AgNO3溶液、Zn D. Fe、CuCl2溶液、稀H2SO4
12.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CO2(CO):将气体点燃
B. K2SO4溶液(K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Zn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Zn(OH)2
D. 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13. 如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NaCl不饱和溶
液中加入NaCl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
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
入足量的Mg、Al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
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
H2SO4溶液与NaOH溶
液混合
A. A B. B C. C D. D
14. 有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9.3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7.1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14.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
A. 46:3 B. 23:3 C. 46:11 D. 23:6
15.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 ______ 组成的结论。
(2)常见的盐中, ______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3)牙膏中常添加碳酸钙做摩擦剂,碳酸钙中的阳离子是 ______ 。
1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用洗涤剂去除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 ______ 作用。
(2)铝制品较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
(3)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之一是 ______ 。
17. 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图中n=______ ;
(2)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和族序数均比溴小1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18. 如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X的溶解度/g
35.8
36.0
36.63
36.6
37.0
37.3
Y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X是 ______ (填“NaCl”或“KNO3”)。
(2)若t℃时,氯化钠、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
(3)用20℃时X的饱和溶液配制18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溶液,需要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
19.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C用于制玻璃、造纸等,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1)C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B→A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0. 碳氢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与B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取A与B的混合物21.2g,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7.6gC和一定质量的D。
(1)生成D的质量是 ______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实验操作过程如图:
(1)请指出图中有明显错误的操作并改正 ______ 。
(2)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所得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影响? ______
22.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如图所示微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和白磷,此时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白磷剧烈燃烧。
(1)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乙中“80℃的水”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
(3)根据实验过程②中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23. 实验室里现有下列仪器:
(1)要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发生装置需选择的仪器序号是 ______ 。请在方框内画出收集二氧化碳装置图。
(2)利用相同的装置,还可以制取另一种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4.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利用如图所示方案除杂,请回答:
(1)请写出除去硫酸钠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试剂X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
25. 碳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碳单质的多样性说明一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单质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2)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利用传感器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1所示收集满两烧瓶CO2,两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水及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b.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并关闭活塞。
c.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实验过程中实时测得烧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请回答:
①曲线1是在烧瓶中注入 ______ (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②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______ 。
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烧瓶中反应后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请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 (简要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3)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用图3装置完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检验气体生成物的实验。
请回答:
①装置B的作用为 ______ 。装置E的作用为 ______ ,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取10g氧化铜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达到80%,则此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镇浆制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拉坯造型,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磨光上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高温烧制,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该标志是当心火灾的图标,故A正确;
B、该标志是节约用水的图标,故B正确;
C、该标志是物品回收的图标,故C错误;
D、该标志是禁止烟火的图标,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B
【解析】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清蒸鱼、糖醋排骨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故选:B。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了解均衡营养与合理膳食的原则、各种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氦气由氦原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硅由硅原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氦气由氦原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硅由硅原子构成,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构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灭火,在空气形成碳酸,形成的雨水的pH约为5.6,不能造成酸雨,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故A错误;
B、氧气可供人呼吸,会使金属锈蚀,对化学物质的评价符合事实,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对化学物质的评价符合事实,故C正确;
D、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施用过多会污染土壤,造成土壤板结等,对化学物质的评价符合事实,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肥的用途、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体积等于被消耗的氧气体积,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接触却能发生反应生成白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故C正确;
D.该简易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故D不正确。
故选:D。
A、根据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B、根据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接触却能发生反应生成白烟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进行分析;
D、根据该简易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7.【答案】C
【解析】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由Ca、O、H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磷酸氢二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Sn是锡元素,由“钅”字旁可知,属于金属元素,Se是硒元素,由“石”字旁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物质类别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A、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解于水,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解于水,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进行分析;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A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H、Cl、O,生成物中也应含这些元素,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H、Cl、O,生成物中也应含这些元素,反应物中含氯元素,因此可能生成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H、Cl、O,生成物中也应含这些元素,反应物中含氮元素,因此可能生成氮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H、Cl、O,生成物中也应含这些元素,反应物中含氧元素,因此可能生成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B
【解析】解:A、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酸的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都能与碱反应,故B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相似,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似,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置换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
B、根据酸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氢离子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A
【解析】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Al>Fe>Cu,铁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亚铁,由于Fe是过量的,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故A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Mg>Zn>Cu,Zn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ZnCl2和Cu,CuCl2溶液是过量的,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反应生成的铜,故B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Zn>Cu>Ag,Zn先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和Zn(NO3)2,当AgNO3反应完后再与Cu(NO3)2反应生成了Cu和Zn(NO3)2,由于Zn是过量的,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反应生成的铜、银和过量的锌,故C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H>Cu,Fe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反应生成的铜,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2.【答案】D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氢氧化锌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不能将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到碳酸钙固体,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向一定量NaCl不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氯化钠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是不是从零开始增加,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Al,金属过量,酸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的质量多,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不是pH=7,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碱性增强,pH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浓度后,趋于平缓,故选项图像错误。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参加反应的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98:8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和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小,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反应后氢氧化钠剩余,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A、向一定量NaCl不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氯化钠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4.【答案】B
【解析】解: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即2NaOH+H2SO4=Na2SO4+2H2O,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即Na2CO3+H2SO4=Na2SO4+H2O+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3g+100g−107.1g=2.2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244×100%=0.6g,蒸干后得到固体为硫酸钠,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与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相同,则钠元素的质量为:14.2g×23×223×2+96×100%=4.6g,则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4.6g:0.6g=23:3;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碳酸钠中碳元素质量,反应后所得固体为硫酸钠,硫酸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化学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巧妙使用,此题难度较大,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15.【答案】N2 NaHCO3 Ca2+
【解析】解:(1)空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表示为:N2;
(2)常见的盐中,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表示为:NaHCO3;
(3)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阳离子是钙离子,表示为:Ca2+。
故答案为;(1)N2;
(2)NaHCO3;
(3)Ca2+。
(1)根据空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6.【答案】乳化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保持干燥(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解:(1)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制品较耐腐蚀;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铁制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刷漆、保持干燥等。
故答案为:(1)乳化;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保持干燥(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根据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7 S
【解析】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n=35−2−8−18=7。
(2)根据溴原子结构图可知,溴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可知溴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周期数和族序数均比溴小1的元素是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即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该元素是硫,元素符号为:S。
故答案为:
(1)7;
(2)S。
(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NaCl20
(2)若t℃时,氯化钠、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硝酸钾;30℃时,溶解度:氯化钠小于硝酸钾,故t的取值范围是:20℃
故答案为:
(1)NaCl;
(2)20
(1)根据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Na2CO3 化合反应 HCl+NaOH=NaCl+H2O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C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B→A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D−E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1)Na2CO3;
(2)化合反应;
(3)HCl+NaOH=NaCl+H2O。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推出B为水,C用于制玻璃、造纸等,可推出C为碳酸钠,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推出D为盐酸,A能与B相互转化,A能与C、D反应,可推出A为氢氧化钙,C能与E相互转化,D能与E反应,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3.6g2C2H2+5O24CO2+2H2O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D的质量为:21.2g−17.6g=3.6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1244×100%=4.8g,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218×100%=0.4g,则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4.8g12:0.4g1=1:1,设A的化学式为:CxHx,则12x+x=26,x=2,则A的化学式为:C2H2,则A的质量为:4.8g÷12×212×2+1×2×100%=5.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1.2g−5.2g=16g,则该反应中,A、B、C、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g26:16g32:17.6g44:3.6g18=2:5:4: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故答案为:(1)3.6g;
(2)2C2H2+5O24CO2+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21.【答案】氢氧化钠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 偏大
【解析】解:(1)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2)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
(1)氢氧化钠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
(2)偏大。
(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4P+5O22P2O5 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通入氧气前,乙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此时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此时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故乙中“80℃的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3)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3)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通入氧气前,乙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学过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实验图示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解题。
23.【答案】②⑦⑧或①②⑥⑧ 2H2O22H2O+O2↑
【解析】解:(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②⑦⑧或①②⑥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为;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与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②⑦⑧或①②⑥⑧;;
(2)2H2O22H2O+O2↑。
(1)根据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BaCl2+Na2SO4=2NaCl+BaSO4↓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解析】解:(1)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2NaCl+BaSO4↓。
(2)根据流程图可知,滤液中加足量X和操作b可得到精盐,X能将碳酸钠除去,所以X是盐酸,其作用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
(1)BaCl2+Na2SO4=2NaCl+BaSO4↓;
(2)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根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a得到沉淀是硫酸钡、碳酸钙和碳酸钡,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过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25.【答案】C 水 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证明二氧化碳已被除净 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不符合题意;
B、碳单质的多样性说明一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单质,如碳元素可组成金刚石、石墨等,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D、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有机物含量较多,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曲线1是在烧瓶中注入水的实验;
②对比曲线1和曲线2,曲线2压强下降的多,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③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设计实验为: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3)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故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CO+CuOCu+CO2
80 64
10g×80%x
8064=10g×80%x
x=6.4g
则此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是6.4g+10g×(1−80%)=8.4g。
答:此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是8.4g。
故答案为:(1)C;
(2)①水;
②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③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否则不含;
(3)①证明二氧化碳已被除净;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②8.4g。
(1)根据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单质的多样性说明一种元素可组成多种单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有机物含量较多,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对比曲线1和曲线2,曲线2压强下降的多,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CuOCu+CO2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分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分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联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