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下列选项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球变“懒” B. 趣味饮水 C. 调头的扳手 D. 点火发射
2. 湖南有众多地方特产,下列地方特产中主要材料由金属制成的是( )
A. 安乡的官珰麻花 B. 湘潭的灯芯糕 C. 安化的黑茶 D. 长沙捞刀河的刀
3. 星期天九年级一班的同学集体去爬山,山上草木葱茏,沿途设立各种图标,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 B. C. D.
4. 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不变的
B.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CO2、SO2、CO、NO2以及臭氧等
6. 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CO2
B. 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 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 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Ca(HCO3)2
7.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进行重新组合
B. 科学思维: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容器中的压强变化的图像
B. 室温时,向100g水中加入硝酸钾至刚好饱和的图像
C. 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的图像
D. 向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生成CO2的图像
9. 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O气体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B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C
回收KCl中混有的MnO2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D
鉴别NaCl溶液和Ba(NO3)2溶液
分别滴加AgNO3溶液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可以共存且呈无色的是( )
A. FeCl3、HCl、MgSO4、KCl B. HCl、NaCl、CuSO4、MgSO4
C. Na2CO3、K2SO4、BaCl2、KCl D. NaNO3、BaCl2、KOH、CaCl2
11. 花青素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5H11O6。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宏观上看: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上看: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从类别上看:花青素属于有机物
D. 从质量上看: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6
12. 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镅元素的原子核内电子数为95 B. 镅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43
C. 镅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D. 镅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95
13.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 Q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t1℃时,P点可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物质
14. 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元素的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A可能为甲烷 B. 物质C和物质D均有毒
C. 物质E的化学式是H2CO3 D. 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15.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x的值是15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______ 。
(2)两个硝酸根离子 ______ 。
(3)硫酸铝的化学式 ______ 。
(4)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
(5)“洁则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害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7.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服用含Al(OH)3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 ______ 作用。
(3)催化技术是当今重要的高新技术和绿色环保技术之一,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化学工业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秘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e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若要测定安乡珊泊湖湖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pH试纸
C.无色酚酞溶液
18.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在自然界中以 ______ (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2022年10月25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四发无人机在四川成功首飞。一般小型无人机的基本组件有框架、发动机、螺旋桨、电池、传感器等。
①无人机框架选用铝合金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 ______ 、机械强度更高。
②小型无人机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级碳酸锂(Li2CO3)生产的反应之一为氯化锂(LiCl)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锂难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 ______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 ______ 。
19.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配制溶液
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配制方案如下。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认识溶液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装有50g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30g的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一:A、B、C三个烧杯中所盛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4)图二: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 (选填“甲”或“乙”)。
(5)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______ 。
(6)图三: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 ______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0. 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如图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操作Ⅰ和操作Ⅱ都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4)检验滤液Ⅱ中NH4+的操作是:取样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现象是 ______ 。
21.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开展相关气体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a的仪器名称 ______ 。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______ (选填“a”或“b”)处。
(3)实验室中制取CO2能选用A或C作为发生装置,与C装置相比,使用A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取氨气(化学式: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等。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若用如图D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NH3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______ ;植物油上面的空气对测量生成NH3的体积 ______ (填“有”或“无”)影响。
22. 实验室有两瓶标签部分缺失的钠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请同学们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鉴别(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23. 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重要原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华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______ 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明同学认为小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明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图示进行实验,在A、B、C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若 ______ 和 ______ (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反思交流】
(3)小夏同学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______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的操作是: ______ ,现象是: ______ 。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拓展延伸】
(4)已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似,则将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4. 某化工实验室用15%的氢氧化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的石油产品中含H2SO4多少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水球变“懒”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趣味饮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调头的扳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安乡的官珰麻花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A错误;
B.湘潭的灯芯糕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B错误;
C.安化的黑茶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C错误;
D.刀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材料的辨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5mL的水,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的,但随地区不同会有所不同,故A错误;
B.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故C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以及臭氧等,CO2没有毒性且属于空气成分,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的,但随地区不同会有所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进行分析;
D、根据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以及臭氧等,CO2没有毒性且属于空气成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污染的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D
【解析】解: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实现了固液分离,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D、根据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A正确;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1个水分子和1个氖原子质子数都为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B错误;
C.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火柴梗两端变黑,中间几乎无变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C正确;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探究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减少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实质、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由于氧气被消耗,所以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A选项错误;
B、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B选项正确;
C、开始时稀硫酸的加入,硫酸不是足量,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起始阶段重合,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且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生成的金属离子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所以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C选项错误;
D、石灰石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颗粒状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红磷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温度一定,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分析;
C、根据当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起始阶段重合,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且浓度相同的稀硫酸,生成的金属离子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分析;
D、根据石灰石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因象。
9.【答案】B
【解析】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均使酚酞溶液变红,无法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D、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Ba(NO3)2溶液与AgNO3不反应,现象不相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FeCl3溶液显黄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CuSO4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C、Na2CO3和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K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显无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1.【答案】D
【解析】解:A.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
C.花青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花青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1)=180:11,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1个花青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花青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5,该选项不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该选项不正确。
C、由“金”字旁可知,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95,不是中子数为95,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答案】A
【解析】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故A错误;
B、由图可知,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Q点,故Q点表示t2℃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t1℃时,P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物质,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进行分析;
B、根据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Q点进行分析;
C、根据t1℃时,P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D、根据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物质A是含碳的氢化物,且碳元素为−4价,所以A可是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A正确;
B、物质C和物质D均为含碳的氧化物,根据两者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可知,物质C为CO,具有毒性;物质D为二氧化碳,无毒,故B错误;
C、物质E的物质类别为酸,其中碳元素显+4价,故E是碳酸,化学式是H2CO3,故C正确;
D、根据碳元素的物质类别二维图,可知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对应的物质的类别、物质的性质来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类别以及化合价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是15,选项正确;
B、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选项正确;
C、丁是甲与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丁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0g−6g):(10g−9g)=4:1,选项错误。
故选:D。
由图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均减少,为反应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10g+10g+10g=6g+9g+x,x=15。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答案】3SO2 2NO3− Al2(SO4)3 KMn+7O4 Cl2
【解析】解:(1)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相应的数字。三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2)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两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2NO3−。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铝元素为+3价,硫酸根为−2价,则硫酸铝的化学式Al2(SO4)3。
(4)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高锰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则(+1)+x=(−2×4)=0,x=+7,则表示为KMn+7O4。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Na、3Cl、1O、2H,反应后除X外有1Na、1Cl、2H、1O,则X中有2Cl,化学式为Cl2。
故答案为:(1)3SO2;
(2)2NO3−;
(3)Al2(SO4)3;
(4)KMn+7O4;
(5)Cl2。
(1)根据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7.【答案】Al(OH)3+3HCl=AlCl3+3H2O乳化 4CO+2NO24CO2+N2 B
【解析】解:(1)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3+3H2O;
(2)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
(3)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Pt/Al2O3/Ba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2NO24CO2+N2。
(4)应选择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只能测定酸碱性,故选:B。
故答案为:(1)Al(OH)3+3HCl=AlCl3+3H2O;
(2)乳化;
(3)4CO+2NO24CO2+N2。
(4)B。
(1)根据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Pt/Al2O3/Ba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分析;
(4)根据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只能测定酸碱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Al 化合物 大 2LiCl十Na2CO3=Li2CO3↓十2NaCl 微量 甲状腺疾病
【解析】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该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①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无人机框架选用铝合金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大、机械强度更高;
②小型无人机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级碳酸锂(Li2CO3)生产的反应之一为氯化锂(LiCl)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锂难溶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l十Na2CO3=Li2CO3↓十2NaCl;
(3)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故答案为:(1)Al;化合物;
(2)①大;
②2LiCl十Na2CO3=Li2CO3↓十2NaCl;
(3)微量;甲状腺疾病。
(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该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进行分析;
(2)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级碳酸锂(Li2CO3)生产的反应之一为氯化锂(LiCl)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锂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的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答案】4:21 偏小 B 甲 31.6g降温结晶
【解析】解:(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所需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故所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g:84g=4:21;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由图可知,B中有固体剩余,故B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4)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二中甲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5)B烧杯中,在20℃时,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0g−4.2g=15.8g,故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5.8g×2=31.6gKNO3,所以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g;
(6)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1)4:21;
(2)偏小;
(3)B;
(4)甲;
(5)31.6g;
(6)降温结晶。
(1)根据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析;
(2)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进行分析;
(3)根据B中有固体剩余进行分析;
(4)根据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5)根据B烧杯中,在20℃时,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固体进行分析;
(6)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引流 Fe+H2SO4=FeSO4+H2↑复分解反应 NaOH 试纸变蓝色
【解析】解:(1)操作I和操作都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流程中反应①得到的固体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铁和未反应的二氧化硅,因为二氧化硅不能和硫酸反应,故反应②是铁和稀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3)反应③是硫酸亚铁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故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因为滤液Ⅱ是硫酸铵溶液,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根据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检验铵根离子的操作是:取样少许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石蕊试纸由红变蓝,则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故答案为:(1)引流;
(2)Fe+H2SO4=FeSO4+H2↑;
(3)复分解反应;
(4)NaOH;试纸变蓝色。
(1)根据操作I和操作都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②是铁和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亚铁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进行分析;
(4)根据滤液Ⅱ是硫酸铵溶液,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根据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1.【答案】长颈漏斗 2KClO32KCl+3O2↑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防止氨气溶于水 无
【解析】解:(1)根据仪器特征,a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E收集氧气,氧气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所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处,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b;
(3)与C装置相比,使用A装置的优点是,A装置可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制取NH3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B;NH3极易溶于水,用如图D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NH3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氨气溶于水;利用气体的压力将液体排出,排出液体的体积即为生成NH3的体积,所以植物油上面的空气对测量生成NH3的体积无影响。故答案为:B;防止氨气溶于水;无。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3)根据A装置可通过打开和关闭弹簧夹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分析;
(4)根据NH3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NH3极易溶于水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2.【答案】分别取样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支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的样品为氢氧化钠,产生大量气泡的样品为碳酸钠
【解析】解:根据两者性质,碳酸钠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区别两种溶液,故实验操作为分别取样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为其中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支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为无明显现象的样品为氢氧化钠,产生大量气泡的样品为碳酸钠(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分别取样少许于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适量的稀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另一支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的样品为氢氧化钠,产生大量气泡的样品为碳酸钠(其它合理即可)。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3.【答案】红 A C 二氧化硫可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 将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 干燥的纸花不变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SO2+Ca(OH)2=CaSO3↓+H2O
【解析】解:(1)酸呈酸性,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小华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故答案为:红;
(2)小涛的设计思路是:Ⅰ喷稀醋酸小花变红可证明酸性溶液可使石蕊变红,Ⅱ喷水小花不变色可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硫,若变红即可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酸;若A和C中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故答案为:A;C;
(3)小夏同学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SO2也可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变红。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的操作是:将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现象是:干燥的纸花不变色;故答案为:二氧化硫可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将干燥的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干燥的纸花不变色;
(4)已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似,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将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
(1)根据结论和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2)根据若A和C中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似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解:设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40g×15%x
8040g×15%=98x
解得x=40g×15%×9880=7.35g
答: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为7.35g。
【解析】洗涤后溶液呈中性说明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质量。
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溶液中溶质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
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1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