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忠县拔山片区中考化学联考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重庆市忠县拔山片区中考化学联考试卷(4月份)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减少燃煤使用 B. 回收废旧金属 C. 大力植树造林 D. 野外焚烧垃圾
2.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风力发电
C. 铁矿石炼铁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3. 下列常见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珍珠奶茶 B. 奶盖咖啡 C. 果粒橙汁 D. “雪碧”饮料
4.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氢气、硫酸钠、稀盐酸 B. 钢、氧化铝、石油
C. 甲烷、双氧水、碳酸钙 D. 氮气、冰水、空气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配制NaCl溶液
B. 稀释浓硫酸
C. 浓硫酸干燥气体
D. 测定溶液pH
6.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
C. 浓盐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 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7. 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8.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分。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钙属于金属元素 B. 钙原子的中子数是20
C.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 D. 钙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
9. 铁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 Fe在该反应中是还原剂
C. H2O发生氧化反应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0. 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不食用霉变大米 B. 公共场所吸烟
C. 鸭肠用甲醛浸泡 D. 用二氧化硫漂白银耳
11. 连翘甙(C27H34O11)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关于连翘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连翘式是氧化物
B. 连翘甙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
C. 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连翘甙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7:11
12. 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的化学式为N2H4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C. 燃烧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D. 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
13. 下列四个实验中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一一过量稀盐酸
B.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一一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一一水
D. 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一一无色酚酞溶液
14. 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对应物质不可能的是( )
A. 甲是H2O2,乙是O2,丙是H2O B. 甲是HCl,乙是H2,丙是H2O
C. 甲是C,乙是CO,丙是CO2 D. 甲是Cu,乙是CuO,丙是CuSO4
15.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
B.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 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 氧气支持燃烧,能做燃料
16.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向相同质量的镁片、铁片中加过量稀硫酸
C. 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质量未经打磨的铝条中加稀盐酸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 ______ 。
(2)保持铁化学性质的微粒 ______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______ ,标出该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8.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我国高铁飞速发展,下列高铁列车部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合金车体
B.塑料小桌板
C.涤纶座套
(2)自行车支架表面的一层漆可以隔绝空气中的 ______ ,从而防止其生锈。
(3)在高铁站的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全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金属分别是铁、铝、铜,下列选项中的药品能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Fe、Al、Cu、稀盐酸
B.Fe、Cu、Al2(SO4)3溶液
C.Fe、Al2(SO4)3溶液、CuSO4溶液
19.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铅酸蓄电池是使用最广泛的化学电池,反应原理为:,充电过程中酸液的pH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3)在野炊活动中用到的水来自一个大型水库,小米同学认为该水库的水是硬水,你认为可以用 ______ 来鉴别。
(4)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0.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0g、30g、30g的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 (填“甲”或“乙”)。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______ 。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B.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剂质量:甲=乙
21. 某工厂利用炉渣(含有CuO、FeO、Fe2O3及少量杂质)制备绿矾并回收铜,其工艺流程如图。已知Fe+Fe2(SO4)3=3FeSO4。
(1)步骤①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2)写出步骤②中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固体A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
(3)步骤③所得绿矾中铁元素的质量 ______ (填“>”或“=”或“<”)炉渣中的铁元素质量。
(4)回收的铜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一,可证明水由 ______ 组成。
(2)实验二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变红的是 ______ (填“干燥”或“湿润”)的纸花,使紫色纸花变红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3)实验三中试管内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指出该实验中一处明显错误 ______ 。
23.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他们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呢?
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① ______ 。
【查阅资料】a.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
b.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实验猜想】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
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②
______ 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③ ______ 正确
实验二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④ ______ 。
猜想⑤ ______ 错误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⑥ ______ 。
24.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配制100g5%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
(2)当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减少燃煤的使用既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合题意;
B、回收废旧金属既能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不合题意;
D、野外焚烧垃圾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剧环境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已经是社会的焦点,更应该是我们青少年关心的问题,保护环境从我们做起。
2.【答案】C
【解析】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A、珍珠奶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错;
B、奶盖咖啡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果粒橙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雪碧”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属于单质,硫酸钠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有三种元素;稀盐酸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钢是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氧化铝是氧化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甲烷属于化合物,双氧水是混合物,碳酸钙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氦气属于单质,冰水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C
【解析】解:A、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
B、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
D、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故D错。
故选:B。
A、根据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B、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乳化原理,浓盐酸的性质,分子的性质。
7.【答案】C
【解析】解: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2)+x×2+(−2)×4=0,解得x=+3;
故选:C。
根据草酸钙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能训练学生知识迁移使用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钙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钙原子的中子数是40−20=20,故正确;
C.元素名称的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故正确;
D.根据钙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钙离子,故错误;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A、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由铁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可知,该反应前后铁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还原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该反应中铁夺取了氧生成四氧化三铁,则Fe在该反应中是还原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水失去了氧,则H2O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则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B、根据还原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是还原剂来分析;
C、根据该反应中水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来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A
【解析】解:A、霉变大米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故A说法正确;
B、吸烟会危害人体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故B说法错误;
C、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鸭肠,会影响身体健康,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不能用二氧化硫漂白银耳,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A、霉菌毒素对人体有害;
B、吸烟会危害人体健康;
C、甲醛对人体有害;
D、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1.【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式可知,连翘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特点,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1个连翘甙分子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连翘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7):(1×34):(16×11)=162:17:88,则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连翘甙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7:11,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2O4和N2H4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乙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N2H4,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2,故B说法不正确。
C、由该变化可知燃烧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故C说法正确;
D、丁为水,相对原子质量为18,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3.【答案】C
【解析】解: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除去氢氧化钠带入过量的盐酸,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该选项正确。
D、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D、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D
【解析】解:A、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正确。
B、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正确。
C、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D、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铜,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A、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
【解析】解: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木炭具有吸附性、氧气能支持燃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相同质量的镁片、铁片中加过量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少,最终水全部被消耗,溶液的质量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D、未经打磨的铝条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向一定质量未经打磨的铝条中加稀盐酸,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溶液和氢气,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A、根据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未经打磨的铝条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7.【答案】2OH− FeAl2O3 Al+32O3
【解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2)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铁原子,其符号为:Fe。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该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Al+32O3。
故答案为:
(1)2OH−;
(2)Fe;
(3)Al2O3;Al+32O3。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根据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A 氧气、水蒸气 Fe2O3+3CO2Fe+3CO2 AC
【解析】解:(2)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生锈时会生锈,则刷漆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从而防止其生锈。
(3)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A、铝、铁能与盐酸反应,且铝反应比较快,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该选项符合题意;
B、铁、铜均不能与硫酸铝反应,则只能说明铝活动性最强,但不能比较铁和铜,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但能与硫酸铜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C。
故答案为:(1)A;
(2)氧气、水蒸气;
(3)Fe2O3+3CO2Fe+3CO2;
(4)AC。
(1)根据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生锈时会生锈进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铝、铁能与盐酸反应,且铝反应比较快,铜不能与盐酸反应,铁、铜均不能与硫酸铝反应,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但能与硫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ClO2 减小 肥皂水 Al(OH)3+3HCl=3AlCl3+3H2O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Cl、2个Na、4个O,反应后有2个Na、2个Cl,则X的化学式为ClO2,故答案为:ClO2;
(2)该反应中生成硫酸,则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3)生活中利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4)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3AlC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Cl=3AlCl3+3H2O。
(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进行分析;
(3)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和反应原理及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关系的掌握,难度不大。
20.【答案】B 甲 降温结晶 AD
【解析】解:(1)20℃时,烧杯B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
(2)等质量的水中,20℃时,加入30g的固体有剩余,30℃时,加入30g的固体没有剩余,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
A、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乙是饱和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甲>乙,故C错误;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00g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升高温度,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溶剂质量:甲=乙,故D正确。
故选:AD。
故答案为:(1)B;
(2)甲;
(3)降温结晶;
(4)A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状态;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过滤 Fe+CuSO4=Cu+FeSO4 Fe、Cu>作导线
【解析】解:(1)步骤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步骤①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②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过量铁粉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同时铁还有剩余,则固体A所含的物质是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化学式为:Fe、Cu。
(3)流程中加入的铁粉会生成硫酸亚铁,则步骤③所得绿矾中铁元素的质量>炉渣中的铁元素质量。
(4)回收的铜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作导线(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过滤;
(3)Fe+CuSO4=Cu+FeSO4;Fe、Cu;
(3)>;
(4)作导线。
(1)根据步骤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来分析;
(2)根据步骤②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量铁粉将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同时铁还有剩余来分析;
(3)根据流程中加入的铁粉会生成硫酸亚铁来分析;
(4)根据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作导线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湿润 H2CO3 C+2CuO2Cu+CO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解析】解:(1)实验一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实验二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变红的是湿润的纸花,使紫色纸花变红的物质是H2CO3。
(3)在高温时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三中试管内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应少向下倾斜,该实验中一处明显错误是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故答案为:(1)氢元素和氧元素;
(2)湿润;H2CO3;
(3)C+2CuO2Cu+CO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分析回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分析回答;
(3)根据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和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中的几个基础的实验,难度不大,只要加强实验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23.【答案】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二氧化锰 A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Na2O2+2H2O=2NaOH+H2O2
【解析】解:【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不会使酚酞褪色。
【实验探究】实验一: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向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若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猜想A正确;
实验二:猜想B为氢氧化钠溶液太浓,则若稀释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酚酞变红不褪色说明猜想B正确。而得出的结论是错误,则是猜想B错误,则滴加酚酞后的现象仍然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是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太浓的原因;
【实验结论】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过氧化钠在水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实验探究】二氧化锰;A;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
【实验结论】Na2O2+2H2O=2NaOH+H2O2。
【提出问题】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结合实验结论分析;
【实验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解:(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100g−x)×10%=100g×5%
x=50g
(2)完全反应时,m(NaOH)=80g×5%=4g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58.5
4g y
4058.5=4gy
y=5.85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85g80g+73g×100%≈3.8%。
答:(1)需要水的质量为50g。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解析】(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片区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片区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化学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黔江区武陵中学等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黔江区武陵中学等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6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