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周边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杭州周边四校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蓝细菌和黑藻异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均位于细胞核
B. 都可以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C. 两者的生物膜种类和复杂程度不同
D. 都具有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
B、蓝细菌和水绵都含有光合膜,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B正确;
C、蓝细菌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而黑藻含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生物膜,生物膜种类和复杂程度不同,C正确;
D、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黑藻是植物,具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可能含有三种脂质
B.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D. 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说明组成细胞膜的骨架分子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磷脂和胆固醇两种脂质,A错误;
B、活细胞的重要特征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细胞膜的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3. 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
C.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嗜盐菌的细胞膜外侧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可知,该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其他的细胞器。
【详解】A、嗜盐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A错误;
B、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B正确。
C、嗜盐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错误;
D、嗜盐菌为原核生物,细胞膜外侧具有由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4. 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处于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出现如图现象
B. 据图不能判断这些细胞是否会继续失水
C. 图中现象表明细胞壁的伸缩性没有原生质层伸缩性大
D. 该细胞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又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因此细胞表现为质壁分离现象;该现象的发生能证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该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吸水力逐渐增强,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
【详解】A、图示植物细胞表现为质壁分离状态,但不能确定其将要发生的现象,但能说明该细胞曾处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处于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出现如图现象,A正确;
B,如图的细胞可能正在失水,也可能正在吸水或动态平衡,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因为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C正确;
D、该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因为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大液泡,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浓硫酸配制的重铬酸钾检验酵母菌呼吸是否有酒精产生
B. 真核生物进行需氧呼吸,原核生物进行厌氧呼吸
C. 细胞呼吸产生的[H]只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
D. 作物长期淹水使根系的厌氧呼吸强度降低,导致酒精积累产生毒害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NAD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可用浓硫酸配制的重铬酸钾检验酵母菌呼吸是否有酒精产生,如果有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A正确;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进行有氧呼吸的也都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进行哪种呼吸方式与细胞中所含有的酶的种类有关,B错误;
C、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生的NADH在细胞质基质中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生成乳酸,C错误;
D、作物长期淹水使根系的无氧呼吸强度增加,导致酒精积累产生毒害,D错误。
故选A。
6. 诺如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结构中与诺如病毒的组成成分最相似的是( )
A. 细胞膜 B. 染色体 C. 核糖体 D. 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不含RNA,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
B、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与RNA病毒不同,B错误;
C、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诺如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核糖体与诺如病毒的组成成分最相似,C正确;
D、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中不含RN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壳多糖,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
B. 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体细胞都有增殖的能力
C.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有增大的趋势
D. 存活至今的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被激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衰老细胞形态结构发生许多变化,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数量减少但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 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细胞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A错误;
B、 理论上所有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分裂,甚至可能永远失去分裂能力,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线粒体的体积增大,数量减少,细胞核的体积增大,C正确;
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人体细胞内的正常基因,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形成海拉细胞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因此海拉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抑制,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B. 用水漂洗可洗去碱性染料以保持细胞活性
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 赤道面是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中期出现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详解】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内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旺盛程度不同,因此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A正确;用水漂洗可洗去解离液,便于碱性染料染色,且此时细胞已经死了,B错误;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C错误;赤道面是假想的板,根本不存在,D错误。
9. 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活动中,两个信封内取出的卡片进行组合,表示( )
A. F1产生的配子 B. 亲本产生的配子
C. 亲本产生的配子进行受精 D. F1产生的配子进行受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活动中,两个信封内取出的卡片相当于是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卡片进行组合表示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即受精过程,所以信封内取出的卡片进行组合的过程表示受精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分离移向两极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会同时存在2条X染色体
D. 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a和b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和d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因而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分离移向两极,B正确;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
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c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但b与d不可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
故选D。
11.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常见的方式。某些基因部分碱基发生DNA甲基化后,该基因的转录会受到抑制,从而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其表观遗传现象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 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的修饰,但因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甲基化修饰不能遗传给后代,只能对当代表型产生影响
C. 基因的转录受阻可能是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甲基化后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
D. 染色体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
【详解】A、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其表观遗传现象不仅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也可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进行的有丝分裂过程中,A错误;
B、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的修饰,且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这种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并对后代表型产生影响,B错误;
C、基因的转录受阻可能是该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后无法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使转录过程无法完成,即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引起了性状的改变,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使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12. 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
B. 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 步骤⑤中,通过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可得到实验结果
D. 步骤④中,进入R型菌的S型菌DNA表达的产物是荚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用蛋白酶去掉蛋白质的组,S型菌匀浆中剩下DNA,加入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转化因子是DNA。题干中利用酶的专一性,研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
【详解】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蛋白质完全水解,A错误;
B、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
C、S型细菌有荚膜,菌落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可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C正确;
D、该细菌荚膜为多糖类物质,不是蛋白质,因此步骤④中,进入R型菌的S型菌DNA表达的产物不是荚膜,D错误。
故选C。
13. 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的结构改变
C. 由于发生基因重组,导致Aa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叫染色体变异。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导致基因突变,一定会使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即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
C、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是由于基因分离导致的,基因重组出现在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时,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B. 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C.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
B、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B错误;
C、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5.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B. 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
C. 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D. 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浆中的无机盐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要高,A错误;
B、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
C、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确;
D、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16. 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 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 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脑干
D. 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各级中枢的作用: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 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骑行过程中,机体各级中枢协调配合,维持机体的稳态。
【详解】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小脑,A错误;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错误;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C错误;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支持细胞
B. 静息时膜内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负离子不能扩散出去
C. 乙酰胆碱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动作电位
D. 在膝跳反射中,反射中枢是位于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人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支持细胞(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元的数量少于支持细胞,A错误;
B、静息状态时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膜内负离子不能扩散出去,B正确;
C、乙酰胆碱是信号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使离子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
D、在膝跳反射中,神经中枢是脊髓,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④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腺垂体
B.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轴突②产生直接联系
C. ③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D. ④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向外运输并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中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可知,①表示血液,②表示神经分泌束,③表示神经垂体,④表示腺垂体。
【详解】A、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①血液的运输作用于腺垂体,A错误;
B、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②产生直接联系,B正确;
C、生长激素由④(腺垂体)分泌,C错误;
D、④表示腺垂体,④腺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D错误。
故选B
19.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反应的是( )
A. 人体注射青霉素消灭病菌
B. 移植的器官不容易存活
C. 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
D. 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般说来,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详解】A、青霉素不是人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用青霉素杀死病菌是利用青霉素的特性,不属于免疫过程,A错误;
B、移植器官时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免疫反应,B正确;
C、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是免疫反应异常出现的过敏反应,C正确;
D、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冒属于特异性免疫,使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D正确。
故选A。
20. 如图为HIV入侵人体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②③④⑤都具有MHC标志 B. 细胞①②都具有与HIV对应的受体
C. 细胞②③有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D. 细胞④⑤具有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图显示了细胞免疫的过程,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④或⑤),记忆细胞可以分裂分化成效应T细胞。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
【详解】A、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这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A正确;
B、细胞①②都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能够被HIV识别,所以都具有与HIV对应的受体,B正确;
C、细胞②是被HIV侵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其上有抗原-MHC复合体,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其上无抗原-MHC复合体,C错误;
D、细胞④⑤是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识别HIV,两者都有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受体,D正确。
故选C。
21. 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的①、②、③三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5d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9d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0、6、10d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促进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
B. 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杜鹃兰侧芽的萌发与生长
C. 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
D. IAA与C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去顶和涂抹三碘苯甲酸均可以降低侧芽处的IAA含量,提高侧芽CK的含量。
【详解】A、分析图甲、乙可知,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增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侧芽萌发,而去除顶芽是利用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
B、分析图甲可知,在10d时杜鹃兰植株侧芽处的生长素含量比6d的多,这说明侧芽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生长素增多,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和实验结果不能推断出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C错误;
D、分析图甲、乙可知,侧芽萌发时,生长素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多,IAA/CK的值比未萌发时变小,侧芽快速生长时,生长素含量增多、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IAA/CK的值增大,D正确。
故选D。
【点睛】
22.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变化等生命活动受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B. 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C. 光敏色素存在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 温度参与树木年轮形成的调节也参与冬小麦春化作用的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引起的生理变化为:光信号→细胞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细胞核接受信号→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
【详解】A、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如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等,A正确;
B、对植物来说,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正确;
C、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各个器官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C错误;
D、年轮的形成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可见温度参与树木年轮形成的调节;像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才能开花,说明温度也参与冬小麦春化作用的调节,D正确。
故选C。
23.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 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使用干漏斗分离法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时间间隔很长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某一样地的三个样方所得数据求平均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3、样方法的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的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详解】A、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适当增加样方的面积,否则会导致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A错误;
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避光等特性,使用干漏斗分离法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实验所得数值偏小,B错误;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标记物脱落,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C正确;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某一样地的三个样方所得数据求平均值,一般不会导致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
故选C。
24.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种间关系复杂,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等
B. 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
C.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周期性波动关系
D.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受到竞争和捕食强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值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详解】A、腐生不属于种间关系,A错误;
B、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不同种群对光能的利用率,动物的分层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
C、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可能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数量变化没有呈现周期性的变化,C正确;
D、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占据的空间位置,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因此,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受到竞争和捕食强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可能是完全重叠的
B.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C. 对群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也需要保护其优势种
D.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属于优势种;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不属于优势种。
【详解】A、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是完全重叠的,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以致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有可能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时,往往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得它们共同生存下来,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分化,A错误;
B、优势种通常是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生活力强的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数量和生活力对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起决定性的作用,B正确;
C、若把优势种去除,必然会导致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对群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也需要保护其优势种,C正确;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如陆地群落主要包括森林群落、草原群落、荒漠群落和苔原群落,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题(5小题)
26. 红耳龟原产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当地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耳龟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_____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模型。
(2)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
(3)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有_____。其种群数量初始阶段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形增长。
③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 ①.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 数学
(2) ①. 红耳龟 ②. 群落演替
(3) ①. 竞争 ②.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③. 当地物种中缺少制约红耳龟的天敌,且红耳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 ④. J ⑤. 丰富度(种类)
【解析】
【分析】种群数量的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还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常用数学模型。
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种间关系包括种间竞争、寄生、互利共生、捕食、原始合作等。
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小问1详解】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用数学模型。
【小问2详解】
据表分析可知,红耳龟的数目远大于其他种类,说明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红耳龟。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群落演替。
【小问3详解】
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根据图示可知红耳龟的胃内也含有这三种生物,因此可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存在竞争关系。
红耳龟入侵后,在当地物种中可能缺少天敌的制约,且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其种群数量初始阶段增长方式近似于J形增长。所以可以迅速繁殖。
红耳龟属于外来物种,大量捕食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可以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的丰富度降低,进而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7. 某同学进行“探究不同形态的氮素对烟草光合速率的影响”。经30天测得相关数据并绘图,如图为不同形态的氮素对烟草光合速率影响的柱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烟草的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_____(填试剂)分离。光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素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分子,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
(2)据图分析可知,氮元素能通过_______,从而提高烟草的净光合速率。该实验说明了氮素的形态会影响净光合速率,其中______促进烟草增产的效果更明显。通过比较a、b、d组幼苗的实验结果可证明: ______。
(3)研究机理可知,氮素通过直接参与合成______(写出一种物质即可)来影响光反应中ATP和NADPH的生产速率。根据(2)中结论之一,提高硝态氮在营养液的浓度,但净光合速率却远低于a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1) ①. 层析液 ②. 碳氢链 ③. 蓝紫光
(2) ①. 增加气孔导度、提高胞间CO2浓度 ②. 硝态氮 ③. 硝态氮具有提高烟草净光合速率(或气孔导度/或胞间CO2浓度)的作用;铵态氮对硝态氮态提高烟草净光合速率(或气孔导度/或胞间CO2浓度)具有拮抗作用
(3) ①. 叶绿素/光合酶 ②. 培养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死亡
【解析】
【分析】探究不同形态的氮素对烟草光合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形态的氮素,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的变化,通过测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来体现光合速率的变化,从柱形图看出烟草在不同形态的氮素下的光合速率比无氮营养液高,且在只含硝态氮的营养液下光合速率更高。
【小问1详解】
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所以常用层析液分离。光合色素中的类胡萝卜素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比较a、b、c、d组,氮元素能增加气孔导度、提高胞间CO2浓度,来提高烟草的净光合速率。并且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只含硝态氮的净光合速率最大。通过比较a、b、d组幼苗的实验结果可证明硝态氮具有提高烟草净光合速率(或气孔导度/或胞间CO2浓度)的作用;铵态氮对硝态氮态提高烟草净光合速率(或气孔导度/或胞间CO2浓度)具有拮抗(或对抗)作用。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在光照、色素和光合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氧气和NADPH,并伴有能量的生成,其中叶绿素和光合酶含有氮元素,故氮素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合成来影响光反应中ATP和NADPH的生产速率。根据(2)中结论之一,提高硝态氮在营养液的浓度,可能会导致培养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死亡,净光合速率却远低于a组。
28. 果蝇翅型有卷翅和正常翅。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为隐性时表现为正常翅,且A 基因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发育。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也控制果蝇的卷翅和正常翅。两对基因中只要一对基因为卷翅基因,果蝇就表现为卷翅。为研究果蝇卷翅性状的遗传情况,选择1只卷翅雌果蝇和一只双隐性(aaXbY)卷翅雄果蝇进行测交,F1随机交配得F2,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P
F1
F2
卷翅♀
卷翅♂
1/4正常翅♀:1/4卷翅♀
6/20正常翅♀:4/20卷翅♀
1/4正常翅♂:1/4卷翅♂
3/20正常翅♂:7/20卷翅♂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翅型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A基因有________个。
(3)F2卷翅果蝇中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若让F1卷翅雌果蝇与F1正常翅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的表现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5)欲确认F1卷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可选用测交方法,请用遗传图解形式表示测交过程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
(2) ①. AaXBXB ②. 2
(3) ①. 5 ②. 3/11
(4)正常翅♀:卷翅♀:正常翅♂:卷翅♂=2:2:1:3
(5)
【解析】
【分析】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为隐性时表现为正常翅,且A 基因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发育,Aa表现为卷翅,aa表现为正常翅;两对基因中只要一对基因为卷翅基因,果蝇就表现为卷翅,因aaXbY表现为卷翅,说明b基因控制卷翅;卷翅♀×卷翅♂(aaXbY),F1中雌雄果蝇都为正常翅:卷翅=1:1,证明亲本雌果蝇为AaXBXB,F1的基因型AaXBXb、aaXBXb、aaXBY、AaXBY。
【小问1详解】
控制果蝇翅型性状的基因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A 基因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发育,Aa表现为卷翅,aa表现为正常翅;两对基因中只要一对基因为卷翅基因,果蝇就表现为卷翅,因aaXbY表现为卷翅,说明b基因控制卷翅;卷翅♀×卷翅♂(aaXbY),F1中雌雄果蝇都为正常翅:卷翅=1:1,证明亲本雌果蝇为AaXBXB;初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DNA复制后形成的,具有两个A基因。
【小问3详解】
卷翅♀(AaXBXB)×卷翅♂(aaXbY),F1的基因型AaXBXb、aaXBXb、aaXBY、AaXBY,两对基因分别计算,雌果蝇和雄果蝇产生的A:a=1:3,AA致死,F2中Aa:aa=6;9=2;3;雌果蝇产生XB:Xb=1:1,雄果蝇产生XB:Y=1:1,F2中XBXB:XBXb:XBY:XbY=1:1:1:1;即F2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2AaXBXB(卷翅)、2AaXBXb(卷翅)、3aaXBXB(正常翅)、3aaXBXb(正常翅),雄果蝇为:2AaXBY(卷翅)、2AaXBY(卷翅)、3aaXBY(卷翅)、3aaXBY(正常翅);故卷翅果蝇中有5种基因型,纯合子占3/11。
【小问4详解】
F1卷翅雌果蝇AaXBXb与F1正常翅雄果蝇aaXBY进行杂交,子代雌果蝇1AaXBXB(卷翅)、1AaXBXb(卷翅)、1aaXBXB(正常翅)、1aaXBXb(正常翅),子代雄果蝇雄果蝇为:1AaXBY(卷翅)、1AaXBY(卷翅)、1aaXBY(卷翅)、1aaXBY(正常翅),故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卷翅♀:正常翅♂:卷翅♂=2:2:1:3。
【小问5详解】
认F1卷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可选用测交方法,AaXBY和aaXbXb杂交,如图:
29.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就在此刻,你的阅读、理解和记忆就是靠神经系统完成的,你的呼吸、心跳等也正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如图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字母A、C表示实验过程中的刺激位点,B、M、N表示相应位置的神经元、I、Ⅱ表示两个电流表,甲表示脑部神经中枢、乙表示脊髓神经中枢。请回答问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的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许多不同的____________,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若给予A点有效刺激,灵敏电流计I和Ⅱ均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在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在突触处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____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如图反射弧结构和功能均正常的情况下,若给予A点有效刺激,图示肌肉不收缩,此过程中神经元B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M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抑制”或“兴奋或抑制”),神经元N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__(填“兴奋”、“抑制”或“兴奋或抑制”)。这体现了缩手等身体运动是由_______________(填传出神经种类)支配的,它明显_____________(填“受到”或“不受”)意识的支配。
【答案】(1) ①. 脑和脊髓 ②. 神经中枢 ③. 电信号
(2) ①. 单 ②. 慢 ③.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所以在突触传递的慢
(3) ①. 兴奋 ②. 抑制 ③. 躯体运动神经 ④. 受到
【解析】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乙是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甲是高级中枢,C是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
【小问1详解】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和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的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实验中电表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实验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小问2详解】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所以在突触传递的慢。
【小问3详解】
在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给予A点以有效刺激,B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M兴奋,而N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从而导致肌肉不能收缩。这体现了缩手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
30. 胰岛素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糖水平能引起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可发生改变。许多氨基酸如精氨酸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轻微增加,且高血糖和高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具协同效应。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小鼠若干只,葡萄糖溶液,精氨酸溶液,注射器,血检设备等。(注: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要求,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的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选取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小鼠若干只,________________为甲、乙、丙、丁四组,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②实验处理:
甲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连续处理数天,________________,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一个坐标系,以柱状图表示注射前、后两次测定的胰岛素含量)
(3)分析与讨论
研究发现持续高血糖刺激下,血浆胰岛素含量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①血糖升高的几分钟内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高,是由于胰岛β细胞近质膜储存颗粒中的胰岛素快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的结果。随后血浆胰岛素含量快速回落。约20分钟后,胰岛素分泌量又逐渐增加,几小时内达到平稳的高水平,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中远离质膜处的储存颗粒中的胰岛素转移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②若高血糖持续一周,胰岛素的分泌量将进一步增加,请分析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随机均分 ②. 每天注射等量的精氨酸溶液 ③. 每天注射等量的葡萄糖和精氨酸溶液 ④. 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
(2) (3) ①. 胞吐 ②. 新合成的胰岛素释放 ③. 长时间高血糖刺激下发生胰岛β细胞增殖或干细胞分化等,使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引起更多胰岛素分泌增加。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
实验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次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高血糖和高氨基酸处理小鼠,因变量为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乙组、丙组、丁组为实验组。由此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①选取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小鼠数量为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②实验处理:
(对照组)甲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实验组)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实验组)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精氨酸溶液
(实验组)丁组: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
③因变量为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故在连续处理数天后,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
【小问2详解】
高血糖水平能引起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可发生改变。许多氨基酸如精氨酸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轻微增加,且高血糖和高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具协同效应。在注射前,四组小鼠血糖及胰岛素含量相同,在注射后甲组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与注射前相同,乙组、丙组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增加;丁组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增加较多,由此设计坐标系如下:
【小问3详解】
①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胰岛β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胰岛素分泌至细胞外液,用以降低血糖。胰岛β细胞近质膜储存颗粒中的胰岛素先释放,20分钟后,胰岛β细胞中远离质膜处的储存颗粒中的胰岛素转移及新合成的胰岛素释放,导致20分钟后,胰岛素分泌量又逐渐增加。
②若高血糖持续一周,长时间高血糖刺激下发生胰岛β细胞增殖或干细胞分化等,使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引起更多胰岛素分泌增加。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四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四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开化中学等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开化中学等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