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展开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苏式泡泡小馄饨面皮薄如蝉翼,馅料若有似无。其中面皮主要能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2.下列文物主体材料主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彩绘天王木盒 B.秘色瓷莲花碗
C.鎏金铁芯铜龙 D.行书兰亭序卷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铜
C.氯化钠
D.干冰
4.下列气体性质较为稳定,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5.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 B.烧杯
C.镊子 D.研钵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铁离子—Fe2+ B.纯碱—NaHCO3
C.2 个氮分子—2N2 D.氯元素—CL
7.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食品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有较好效果的是
A.加铁酱油 B.高钙牛奶 C.富硒茶叶 D.含碘食盐
8.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蔗糖水 B.肥皂水 C.蒸馏水 D.食盐水
9.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会很快变为液态流动,其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3 B.镓属于金属元素
C.镓熔点较低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 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贮存在纤维素中
B.能用碘水或碘酒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纤维素
C.棉、麻等植物纤维灼烧后有烧焦羽毛味
D.纤维素能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和油脂组成相同,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灰石受热易分解,能用作建筑材料
B.醋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水垢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以用于炼铁
D.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12.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13.某班开展制取 CO2 的学生实验,以下是几组学生的实验片段,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存放CO2
14.物质的性质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
B.用浓盐酸制备的 CO2气体中会混入较多氯化氢杂质
C.大气中的 CO2 溶于水显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多种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15.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6.区分下列物质,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空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B.二氧化锰和炭粉:取样加入双氧水,观察现象
C.食盐水和蒸馏水:玻璃棒蘸取溶液灼烧,观察现象
D.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瓶口,观察是否有白雾
17.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和硫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
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
D.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18.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CH4
B.《抱朴子》中描述一种物质:“可以刻玉,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该物质化学式对应b点
C.c点对应的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e点对应的一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9.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了一种有机物组成的定量分析方法。以CuO为催化剂,取6.0g某种有机物在纯氧气流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CO2、3.6 gH2O和2.8g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中不含有氧元素
B.该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该有机物中C、H、O、N的原子个数比为1:4:1:2
D.若有机物未完全干燥,则氧元素质量分数结果偏大
20.某地区学生探究水样的 pH 及溶解氧浓度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如图装置,在三颈烧瓶中放入 3.5 g 生铁粉末,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 10 mL 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迅速塞紧传感器,重复实验采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盐酸pH
压强P/kPa
溶解氧(DO)/mg·L-1
P反应前
P反应后
DO反应前
DO反应后
开始降低所需时间/s
①
2.0
90.8
91.8
5.2
4.3
131
②
3.0
90.8
91.5
5.0
3.7
68
③
4.0
90.8
90.3
4.9
3.4
24
④
5.0
90.8
90.5
4.9
3.7
9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溶解氧浓度均下降是因为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
B.实验①和实验②都生成了氢气
C.实验③能观察到气泡,可能产生了氢气并消耗了更多体积的氧气
D.由表中数据可知,pH 越小,铁生锈速率越快
二、填空题
21.海洋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不同,人们能以此获得称为“海洋温差能”的能量。对于确定的热传递装置,获得能量的多少与系统的导热能力、温差成正比。其简单原理如图所示:工作介质形成的蒸气经细颈管道变为高速蒸气流,冲击发电机发电。
(1)真空泵能通过降低压强,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
(2)使用海水为工作介质的一大优点是能在冷环境中得到淡水, 这一过程类似实验室的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3)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在钢制设备外喷涂保护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或采用氨代替海水作为工作介质,氨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提高海洋温差能源利用率的方式除了寻找更佳的导热材料、工作介质外,还可以____________。(答一点)
三、实验题
2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为防止反应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通常会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氯酸钾(KClO3)是实验室常用的另一种制氧药品,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并对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进行以下实验:称取一定量氯酸钾与1.5g 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
①读取气体体积时,应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如图中的__________装置才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息息相关。要测量气体体 积应选择____________(填“a”或“b”)时开始收集。
a.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逸出时开始收集
b.加热后,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③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 4.8 g。欲将 KCl 全部溶解, 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____(填字母)。
a. 5mL b. 10mL c. 20mL d. 30mL
四、填空题
23.大量的研究工作者正在寻求各种方便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中 CO2的浓度。
(1)矿物固碳的基本原理是用固碳试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盐保存。氢氧化钙是一种传统的固碳试剂。国内外学者对其固碳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将氢氧化钙粉末与少量蒸馏水均匀混合,压制成样品块。测得不同 CO2气体浓度下,样品质量增加率与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1、图-2。
①制备氢氧化钙可用生石灰(CaO)与水混合形成饱和溶液,该过程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然后结晶。请写出用氢氧化钙固碳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常压时,干燥的氢氧化钙需要在 300~600℃的温度下才能与 CO2发生反应,则制作氢氧化钙样品块时需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根据图-1,你能得到关于氢氧化钙固碳速率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④根据图-2 可知,固碳后样品的抗压强度随碳化过程中 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试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⑤请设计简单方案检验碳化后的产物中含有碳酸盐____________。
(2)中国科学家己实现由 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Ⅰ是甲醇分子(CH4O)到甲醛分子 CH2O)的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得反应工持续进行,反应Ⅱ中需要不断补充 分子,理论每完成一个甲醇分子到甲醛分子的转化,需要补充______________个 分子。
五、科普阅读题
24.人们对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不可再分。
(1)18 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用锌加入稀硫酸中制得“可燃空气”,将少量“可燃空气”与空气通入铁质容器混合点燃,能产生剧烈的爆鸣,并产生水雾。该“可燃空气” 应该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2)1781 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加热汞锻灰(HgO)后得到了一种液态金属单质和一种气体——“脱燃素空气”,蜡烛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明亮。请写出卡文迪许制得“脱燃素空气” 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卡文迪许认为普利斯特斯的实验并不能证明水的组成,于是用“脱燃素空气”代替空气重做了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4)1783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高温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的质量增加,经研究证明铁转化为四氧化三铁,装置如题 24 图-1 所示。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至此,水不是单一元素物质,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观点得到了化学界公认。
(5)180 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尼科尔森用电分解水的实验(题 24 图—2), 得到不同电极的电解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不同电极在相同条件下的的电解结果(以气柱高度表示电解产生的气体体积)
电极
时间
H2体积
O2体积
V(H2):V(O2)
多孔碳棒
4’28”
66
25
2.6:1
镀镍回形针
2’22”
66
31
2.1:1
铜丝
2’15”
66
33
2:1
已知:多孔碳棒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质量减少而需更换。
结合图表信息回答,用多孔碳棒作电极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总是大于 2:1 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
(6)在整个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利用了“分合”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下面实验中属于“分” 思想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氢气燃烧实验 b.铁管实验 c.水通电实验
六、流程题
25.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Ni,和少量的 Zn、Fe、CaO 等杂质)制备 NiCO3的实验流程如下(虚线处部分流程略去)
已知:Na2CO3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条件下 NiSO4转化为 Ni(OH)2沉淀。
(1)“酸溶”时,金属镍是否发生反应___________ (若能则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则填“不能”);为加快废镍溶解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2)“氧化”阶段发生的反应为 H2O2 + 2FeSO4+ H2SO4 = Fe2(SO4)3 + 2H2O,则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此阶段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除铁”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 Fe3+。改变温度、pH,Fe 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80 ℃、pH=6 时,Fe3+转化为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沉镍”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将 NiCO3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要在烧杯中制备 NiCO3沉淀,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填字母)
A.将 NiSO4溶液与 Na2CO3溶液同时加入烧杯
B.将 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 NiSO4溶液的烧杯中
C.将 Ni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 Na2CO3溶液的烧杯中
七、科学探究题
26.铜及其化合物的冶炼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
(1)在实验室选择如图-1 装置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
【查阅资料】
①木炭能在较高温度环境中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夺去,生成单质铜
②酒精灯防风罩能将酒精灯火焰温度提升至 600~800℃
③铜的熔点为 1083℃
【装置分析】
①该实验并未采用略向下倾斜试管的加热方法,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使火焰更好包裹住药品部位,提高反应温度
B.防止生成的气体冲散药品,降低实验成功率
C.过程中会生成液态的铜,且防止石灰水倒吸
【实验过程】
实验:取 0.1 g 木炭粉与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按下表所示比例充分混合,在粉末堆中插入一块灼烧过的铜片,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质量比
充分反应后试管底部固体的颜色
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4)
1:12
无黑色物质
5)
1:13
混有少量黑色物资
②从表中可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__。
③无需再进行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质量比为 1: 14 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取出铜片观察,发现埋入粉末的部分变红,有金属光泽,上方铜片也变为亮红色,右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测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一定有___________。
⑤某同学取 8.0 g CuO 固体粉末与一定量木炭以最佳质量比混合,若 CuO 完全转化为 Cu, 理论上预计能得到 Cu 的质量为___________。
⑥试管底部的亮红色固体呈“海绵状”,如图-2 所示,实验得到“海绵铜”而非块状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别在 H2与 CO 气氛下,还原氧化铜样品。对反应后的样品进行 X 射线衍射,得到的XRD 图谱结果如图-3 所示。XRD 图谱中的峰值可以表征某物种的存在。结合图像说明,能否采用热还原的方法直接制得纯净的 Cu2O 产品,_________(填“用H2能”或“CO 能”或“都能”或“都不能”),为什么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面皮是用面粉做的,能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选A。
2.B
【详解】A.彩绘天王木盒的主要成分为纤维,为有机材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秘色瓷莲花碗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鎏金铁芯铜龙的主要成分是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金属材料,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行书兰亭序卷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为有机材料,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详解】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A选项错误;
B、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B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选项错误;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D选项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氧气性质活泼,易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不能做保护气,说法错误;
B、氢气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活泼,不能做保护气,说法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而且化学性质活泼,不能做保护气,说法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根据仪器形状可知,该仪器为分液漏斗,故A错误;
B、根据仪器形状可知,该仪器为锥形瓶,故B错误;
C、根据仪器形状可知,该仪器为坩埚钳,故C错误;
D、根据仪器形状可知,该仪器为研钵,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铁离子:Fe3+,说法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Na2CO3,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表示分子的个数,2个氮分子:2N2,说法正确;
D、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遵循一大一小原则,说法错误;
答案:C。
7.A
【详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故选项符合题意;
B、高钙牛奶中含有钙元素,可预防患佝偻病和患骨质疏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富硒茶叶中含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含碘食盐中含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疾病,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A、蔗糖水呈中性,故A错误;
B、肥皂水含有碱性物质,呈碱性,故B正确;
C、蒸馏水呈中性,故C错误;
D、食盐水呈中性,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31-2-8-18=3,故A正确;
B、镓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镓放在手心会很快变为液态流动,说明镓熔点较低,故C正确;
D、由左图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常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故D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纤维素中,故A正确;
B、碘水或碘酒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可用碘水或碘酒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不能检验纤维素,故B错误;
C、棉、麻等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烧焦后有烧纸气味,故C错误;
D、油脂和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但分子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由于石灰石密度高、比普通石材硬,耐腐蚀、耐风蚀,所以,能用作建筑材料,选项对应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醋酸具有酸性,可以与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达到除水垢的目的,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炼铁,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详解】A.一个单质与一个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另一个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B.反应中不存在单质,明显不符合定义,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为两个单质生成了一个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中不含有单质,明显不符合定义,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应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流入,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石灰石是块状固体,试管中的方法是: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石灰石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石灰石缓缓滑至试管底部,不能直接丢进试管,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可溶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存放二氧化碳时,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故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用浓盐酸制备的 CO2气体中会混入较多氯化氢杂质,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二氧化碳不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多种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A.由图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是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后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不正确;
B.将碳酸钠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30℃,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大,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0g碳酸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则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不是5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6.D
【详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气体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加入双氧水,有气泡冒出的为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的是炭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若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出现,则为食盐水;若玻璃棒无残留,则为蒸馏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试剂瓶均无白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7.B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碳原子和硫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A正确;
B、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是因为分子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端午时节,我们闻到粽叶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故D正确;
故选B。
18.C
【详解】A、由图可知,A点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对应的物质可能为CH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描述该物质:“可以刻玉,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可推断该物质应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该物质化学式对应b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c点是一种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为CO,但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e点是一种酸,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为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C
【详解】A、有机物在纯氧气流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4.4 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00%=1.2g,3.6 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和为1.2g+0.4g+2.8g=4.4g<6.0g,因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6.0g-4.4g=1.6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A分析可知,有机物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1.2g、0.4g、2.8g、1.6g,因此有机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有机物中C、H、O、N的原子个数比为:::=1:4: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有机物未完全干燥,测得水的质量偏大,会导致氢元素的质量偏大,则有机物中氧元素质量会偏小,因此有机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0.D
【详解】A、铁生锈消耗氧气,故实验中溶解氧浓度均下降,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①和实验②中铁生锈消耗了氧气,但是反应后,压强增大,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且生成的氢气比消耗的氧气多,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能观察到气泡,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反应后,压强减小,是因为生成的氢气比消耗的氧气少,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pH=4.0时,此时溶解氧浓度开始降低所需时间最短,说明此时铁生锈速率最快,不是pH 越小,铁生锈速率越快,符合题意。
故选D。
21.(1)降低
(2)蒸馏
(3)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NH3
(4)防止能量散失
【详解】(1)水的沸点随压强降低而减小,则真空泵能通过降低压强,降低水的沸点。
(2)由图可知,该过程是通过水蒸发后再冷却得到的淡水,则过程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蒸馏。
(3)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在钢制设备外喷涂保护层,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从而防止其生锈;
氨气的化学式为NH3。
(4)提高海洋温差能源利用率的方式除了寻找更佳的导热材料、工作介质外,还要防止其能量散失。
22.(1) 铁架台 AC或AE
(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 G 防止液体倒吸 b b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不选择B装置,是因为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E,故填:AC或AE;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反应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通常会采取的操作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①读取气体体积时,应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故收集气体应选如图中的G装置,可以防止冷却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炸裂试管;
②该实验需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故加热后,立即开始收集气体,防止部分氧气逸出,导致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偏小。
故选b;
③残留的氯化钾的质量为:4.8g-1.5g=3.3g,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欲将 KCl 全部溶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x≈9.7g,即9.7mL,故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10mL。
故选b。
23.(1) 放出 降低反应温度,节约能源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固碳速率越快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外部氢氧化钙迅速碳化,碳酸钙覆盖在表面,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进入内部,导致内部的氢氧化钙无法碳化,这样将造成样品碳化不均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盐
(2) H2O2 一/1
【详解】(1)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该过程放出热量;
用氢氧化钙固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常压时,干燥的氢氧化钙需要在 300~600℃的温度下才能与 CO2 发生反应,而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常温下就能反应,故制作氢氧化钙样品块时需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可以降低反应温度,节约能源;
③由图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质量增加的越快,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固碳速率越快;
④碳化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越大,碳化速率越快,当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外部氢氧化钙迅速碳化,碳酸钙覆盖在表面,使得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进入内部,导致内部的氢氧化钙无法碳化,这样将造成样品碳化不均匀,从而导致抗压强度降低;
⑤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碳化后的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盐;
(2)①由图可知,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其化学式为:H2O2;
②反应Ⅰ为甲醇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和过氧化氢,即,反应Ⅱ为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随和氧气,即,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完成一个甲醇分子到甲醛分子的转化,需要1个氧分子,生成1个过氧化氢分子,而反应Ⅱ中每生成1个氧分子,需要消耗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需要补充1个过氧化氢分子。
24.(1)H2
(2)
(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
(4)
(5)碳和氧气发生了反应
(6)bc
【详解】(1)锌加入稀硫酸中,两者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故制得“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加热汞锻灰(HgO)后得到了一种液态金属单质和一种气体——“脱燃素空气”,即氧化汞分解为汞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由于该实验是想证明生成的液体确实是水,而空气中存在水蒸气,所以卡文迪许用“脱燃素空气”纯氧代替空气的原因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干扰实验、或防止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干扰实验、或空气中有水蒸气等合理即可。
(4)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为水蒸气和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5)用碳棒做电极时,碳和氧气发生了反应,氧气质量偏少,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总是大于2:1。
(6)a、氢气燃烧实验是将氢元素与氧元素结合,来证明水的组成;
b、铁管实验将氢元素和氧元素分开来来证明水的组成;
c、水通电实验是通过将氢元素和氧元素分开来来证明水的组成。
故选bc。
25.(1) 将废镍催化剂粉碎
(2) O、Fe 防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3)FeOOH
(4) B
【详解】(1)由图可知,向废镍催化剂中加入硫酸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硫酸镍溶液,故“酸溶”时,金属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镍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加快废镍溶解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将废镍催化剂粉碎,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元素显+6价,氧元素显-2价,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Fe、O;
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此阶段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3)由图可知,80℃、pH=6 时,Fe3+转化为FeOOH;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为碳酸钠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碱性条件下 NiSO4转化为 Ni(OH)2沉淀,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应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 NiSO4溶液的烧杯中,防止生成氢氧化镍。
故选B。
26.(1) A 1:12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红色粉末中已经混有少量黑色物质,说明氧化铜已经过量,无需做木炭粉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4的实验 二氧化碳/CO2 6.4g 碳与氧化铜充分混合,碳被消耗而酒精灯防风罩能将酒精灯火焰温度为600~800℃,没有达到铜的熔点铜的熔点为1083℃
(2) 都不能 在有氧化亚铜产生的温度时同时存在氧化铜、铜为混合物,得到不是纯净的氧化亚铜
【详解】(1)①A.根据查阅资料“①木炭能在较高温度环境中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夺去,生成单质铜”和“酒精灯防风罩能将酒精灯火焰温度提升至 600~800℃”可知,并未采用略向下倾斜试管的加热方法,原因可能是使火焰更好包裹住药品部位,提高反应温度,正确;
B.随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但并不能冲散药品,错误;
C.根据“酒精灯防风罩能将酒精灯火焰温度提升至 600~800℃”,“铜的熔点为 1083℃”可知反应并不会生成液体铜,错误;
答案:A;
②从表中可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质量比是1:12,该反应条件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且无黑色物质;
③无需再进行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质量比为 1: 14 的实验,原因是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红色粉末中已经又开始混有少量黑色物质,说明氧化铜已经过量,无需做木炭粉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4的实验;
④取出铜片观察,发现埋入粉末的部分变红,有金属光泽,上方铜片也变为亮红色,右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测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一定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某同学取 8.0 g CuO 固体粉末与一定量木炭以最佳质量比混合,若 CuO 完全转化为 Cu,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铜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铜的质量,生成铜的质量=;
⑥试管底部的亮红色固体呈“海绵状”,如图-2 所示,实验得到“海绵铜”而非块状铜的原因是碳与氧化铜充分混合,碳被消耗而酒精灯防风罩能将酒精灯火焰温度为600~800℃,没有达到铜的熔点铜的熔点为1083℃;
(2)结合图像说明,都不能采用热还原的方法直接制得纯净的 Cu2O 产品,因为在有氧化亚铜产生的温度时同时存在氧化铜、铜为混合物,得到不是纯净的氧化亚铜。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学、吴江、相城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学、吴江、相城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六校中考线上一模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六校中考线上一模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0mL 30%双氧水,0,1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