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老山界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2.体会红军翻山过程的曲折、艰难。【教学重难点】:体会红军翻山过程的曲折、艰难。【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 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 2141 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 之美誉。红军在 1934 年 12 月 1 日度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进至广西西延 地区 (老山界即在此地区) 。至此,中央红军锐减为 3 万余人。二、预习检测:检测大家是否有预习本课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三、初读文本,梳理文意:1.好,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并且用尝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谁+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概括作者翻越 老山界的经过。
归纳小结 ( 一)从表格来看,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红军翻山的过程?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归纳小结 (二)用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线索记叙红军翻山过程的有什么妙处? 1.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显得顺当,使文章脉络清晰。 2.逐层写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使得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四、细读品味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课文中勾画出 有关的句子来。第 1 段: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第 25 段: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 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处困难,就体现在老山界非常的高和险第 20 段: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lu) 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条件恶劣)第 28 段: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第 29 段: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当中 夹杂着许多伤员病员)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处困难,整一只翻越老山界的队伍没有多少补 给,只能笨重笨重前行文章第 29 段,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 正跟敌人开火。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处困难,整一只翻越老山界的队伍可是追兵不 断啊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1) 面对着山势的险峻,在 14- 18 段的描写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 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不断地喊着口号,不断地相互鼓励。可以看出红军战士 们即使紧张,也是相互打趣逗笑、奋勇登山。(2) 面对着这么少的补给,这么恶劣的条件,第 21 段作者写到,不一会儿 就酣然入梦了;半夜醒来后第 22 段写到,并没有气馁,而是看着天上的星星, 望着山峰,看着山谷,还把星星比喻作宝石,把山峰比喻作巨人,把山谷比喻作 井,观赏着这美丽的夜景。即使队伍相当地笨重,但是第 29 段写到,连医务人 员中的女同志们都英勇地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儿也不 知道疲倦。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鼓着勇气、继续前进。(3) 面对着敌人不断地追堵,第 29 段作者用了这么一句话,“远远地还听 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现 身手呢”,用讽刺的语气嘲笑敌机,同时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红军战士们面对着敌人的追堵,那可是毫不畏惧的呀。归纳小结 (三):红军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红军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 红军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五、预习任务: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把它们积累到你的积累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首尾两段的作用,总结存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正音释义,分析课文,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回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