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192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192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192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基础练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面积水较多,所以小明考察的目的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故选A。第2题,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同。结合题意可知,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的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光照强烈;所带物品有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所带物品有防水服,说明多雨雪天气。图中①是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是内蒙古大草原;④是沙漠,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B符合题意。
答案1.A 2.B
热带云雾林是指潮湿热带地区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的森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区海拔较高的小范围区域内,是世界上“研究最少的森林”。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云雾层上升,在哥斯达黎加热带云雾林中,依靠吸食雾水获取水分的树木变得岌岌可危。下图为哥斯达黎加热带云雾林分布示意简图。读图,完成3~5题。
3.野外考察小组到哥斯达黎加考察热带云雾林的生长状况,适合考察的时间和需要携带的考察装备组合正确的是( )
A.5—8月 GPS定位仪
B.9—12月 羽绒服
C.5—8月 世界地形图
D.9—12月 雨衣
4.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云雾林( )
A.植株密度较大 B.林木相对矮小
C.易被开发利用 D.分布面积较广
5.导致热带云雾林中靠吸食雾水获取水分的树木变得岌岌可危的根本原因是( )
A.病虫危害 B.乱砍滥伐
C.水汽减少 D.全球变暖
解析第3题,5—8月热带云雾林多雨、多雾,环境复杂,野外考察用GPS定位仪不受天气条件限制;9—12月热带地区温度较高,不需要羽绒服;世界地形图不适合小区域、小范围的地区;云雾林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9—12月是干季,降水较少,雨衣不是必需装备。选A。第4题,考查植被垂直方向变化。与低海拔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高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低、风力相对较大,因此林木会相对矮小,植株密度相对较小,故A错误,B正确;海拔高则更不易被开发利用,C错误;由于山顶面积相对较小,因此云雾林分布面积也相对较小,D错误。所以选B。第5题,潮湿热带地区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靠吸食雾水获取水分的树木,说明热带云雾林对自然环境依存度较大,全球变暖导致自然环境改变,对热带云雾林产生影响;云雾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山区海拔较高的小范围内,人类活动影响少;高山地区特殊气候会产生雾气,才有可能形成云雾林,不是水汽减少造成;材料中没有提到病虫害影响,林木岌岌可危与之无关。D正确。
答案3.A 4.B 5.D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该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发现学校附近的工厂尚未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治理。
材料二 学校及周边的简易地图。
(1)判断学校可能受到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
(2)为改善学校环境质量,最好在学校周边地区建造两条绿化带。请用图例在“学校及周边的简易地图”中绘出这两条绿化带的位置,并说出绿化带的主要环境效益。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泥厂、化工厂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靠近学校,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学校造成污染,且学校附近有铁路,易造成噪声污染。第(2)题,绿化带的作用是减轻工业和交通对学校造成的污染,所以必须建在工厂和学校之间,铁路和学校之间,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答案(1)水泥厂的大气污染、化工厂的水污染、铁路的噪声污染。
(2)绘图略(一条在水泥厂、化工厂与学校之间,另一条位于铁路和学校之间)。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等级考提升练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某段长城的景观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修建长城应选的地形是 ( )
A.山谷 B.山麓 C.山脊 D.山腰
2.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GPS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
A.测定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长城的海拔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长城毁坏情况的图片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长城修建在山脊上,以防御外敌入侵。第2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卫星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测定长城的地理位置是可行的,GPS信号接收机可获得地点的经纬度位置;测量长城的海拔是可行的,GPS信号接收机可获得地点的高程;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GPS信号接收机可获得位置,进而明确方向;获取长城毁坏的图片需利用遥感技术。故该题选D。
答案1.C 2.D
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实地考察。下车后,只见水田沟渠纵横,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完成3~5题。
3.该村落所处地形为( )
A.山地 B.冲积扇
C.三角洲 D.高原
4.该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荒漠 D.落叶阔叶林
5.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 B.河流
C.植被 D.道路
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地形判断。由材料可知,该处位于高山山前地区,地势较高,且有喷泉分布,故该村落地处冲积扇。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第5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祖先来该岛之前,这里人烟稀少,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人们开垦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故选C。
答案3.B 4.A 5.C
某校学生地理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据图完成第6题。
6.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
B.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线
C.GPS定位仪显示的是(25°44'N,123°28'E)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解析丁地海拔较高,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故气压越低,所以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A正确;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25°44'N,123°28'E)位于海洋上,C错误;我国南方的夏季气温多在30 ℃ 以上,山顶海拔低于3 000米,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所以山顶气温高于0 ℃,不会结冰,D错误。
答案A
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把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绘制成图。据此完成7~8题。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的分布
7.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的调查,应选取的观察路线是(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
解析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防晒霜和羽绒服等生活用品。第8题,读图可知,绿洲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且废弃的绿洲在河流下游,因此观察线路应选取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答案7.B 8.A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国庆节假期,某考察队到位于腾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考察。期间,队员乘船在湖中的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样,到湖中沙岛上近距离观察了芦苇长势,并看到天鹅等一些候鸟在此停留觅食。考察队查阅资料了解到,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下图为队员绘制的月亮湖及周边自然环境简图,下表为各采样点测定的湖水盐度(1千克咸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采样点编号 | 盐度/‰ |
1 | 8.4 |
2 | 8.3 |
3 | 8.2 |
4 | 8.5 |
5 | 7.9 |
6 | 7.8 |
7 | 6.1 |
8 | 7.9 |
9 | 8.2 |
10 | 8.1 |
(1)据图指出考察队在月亮湖中设置采样点的主要特点,并解释其合理之处。
(2)判断最接近月亮湖内泉眼的采样点,并说明原因。
(3)推测考察队看到的天鹅等候鸟的来源地,并简述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考察队在月亮湖中设置采样点位置和表格中各采样点的盐度分析即可。第(2)题,据材料信息,月亮湖的补给水源来自湖内泉水,再结合表格中采样点7湖水盐度最低判断。第(3)题,据材料信息,考察队于2020年国庆节期间到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湖考察,再结合候鸟迁徙的规律判断。
答案(1)读图可知,考察队在月亮湖湖水的东部、西部设置了10个采样点,采样点的间距比较合适。因月亮湖水源补给和水分蒸发内部有差异,均匀设置多个采样点,所采集的湖水矿化度数据更全面更准确。
(2)据材料信息“月亮湖主要靠湖内流量稳定的泉水补给”可知,有泉水补给的采样点附近湖水水域盐度更低,据表格信息可知,7号采样点湖水盐度为6.1‰,盐度最低,故最接近泉眼。
(3)北半球的候鸟具有春季北移、秋季南移的特点,春季以后天气转暖,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水热条件改善,食物丰富,候鸟北移;秋季以后北半球气温降低,较高纬度地区水热条件变差,食物不足,候鸟南迁。材料显示考察队考察时间是国庆节期间,正值秋季,因此月亮湖候鸟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等较高纬度地区。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野外地理考察活动能起到的作用是,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