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PPT+习题全册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共10页。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8月10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剧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5 000米,形成巨大的火山灰云(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1.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 ) A.地壳 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顶部 D.外核2.喷发到高空的火山灰( )A.增强了太阳辐射 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地面辐射 D.增强了大气的反射解析第1题,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故选B。第2题,火山灰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太阳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影响不大。D正确,故选D。答案1.B 2.D读图,完成3~4题。3.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A.南北纬10°之间 B.南北纬10°~40°C.南北纬30°~60° D.南北纬50°~80°4.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②>③>①解析第3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图中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的地区在南北纬10°~40°;二是通过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在南北纬10°~40°径流量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第4题,考查全球盐度的分布规律。全球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降水量最大值①位于0°~10°N,热带蒸发量最大值②位于10°S~20°S,温带径流量最大值③位于50°S~60°S,因此②盐度最高,其次是①,最低的是③。C符合题意。答案3.B 4.C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读图,完成5~6题。5.此时( )A.湖泊为低压 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 D.湖泊气温高6.此时甲处的风向可能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解析第5题,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可判断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气温高,可能为白天,故选C。第6题,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所以甲处风向为东南风,故选A。答案5.C 6.A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 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海斗一号”于6月8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7~8题。7.“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8.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解析第7题,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一般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 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曲线符合,故A正确。第8题,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 000米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选C。答案7.A 8.C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10.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解析受水库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海水淡化工厂弥补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答案9.C 10.D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图,完成11~12题。11.水的社会循环(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12.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的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解析第11题,在水的社会循环中,废水排入地表径流,造成水污染,对水的自然循环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可知,水的自然循环包含了水的社会循环;由图可知,当水资源进入供水厂后,水循环的速度会减慢;由图可知,水的社会循环对陆地水体没有更新作用。第12题,清洁冷却水可以进行回收利用。A、B、D提供的水不符合题干中“来源于用户”的要求。答案11.D 12.C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5题。13.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14.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散失热量的补偿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比热容大,容易降温15.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早春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地面辐射弱 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解析第13题,③由地面发出,是地面长波辐射;①指向地面,是大气逆辐射;②射向地面和宇宙空间,应是大气辐射;④被大气吸收,是太阳辐射。第14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大部分射向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15题,晚秋或早春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易形成霜冻。答案13.C 14.B 15.D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6~17题。16.对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C.体现了海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下垫面17.近年来该地河流含沙量增大,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造成的?( )A.气温 B.植被 C.地形 D.降水解析第16题,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植被进而影响河流与地貌,因而是图中地理环境各要素关系形成的根本因素。第17题,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答案16.B 17.B读世界某区域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8~19题。18.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19.形成图中自然植被变化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解析第18题,图中显示年均温沿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最可能是常绿硬叶林。第19题,由年均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热量是形成该自然植被变化的基础。答案18.C 19.D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20~21题。20.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21.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②③①解析第20题,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第21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避开强光照射。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答案20.D 21.A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22题。22.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解析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盐湖以外区域的水分截流增多,实际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盐湖面积萎缩,B正确;湖盆蒸发量不会增多,反而会因为湖泊面积萎缩而蒸发量减少,排除A;由材料“盐度饱和”可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可排除D;生物在盐度饱和的湖泊中难以生存,也就是说盐湖中生物极少,不会出现富营养化,排除C。答案B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23~24题。23.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4.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解析第23题,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第24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23.B 24.A“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沙漠玫瑰”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第25题。25.“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有利于( )A.散热 B.防风C.耐寒 D.防沙解析读图可知,索科特拉岛位于印度洋上,风力强劲,树干粗大有利于防风。答案B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3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 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1)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什么?(3分)(2)分析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5分)(3)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月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5分)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保和岛气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再确定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石灰岩小山丘”,从土壤流失、土层薄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中的“草堆”干枯、褐色“巧克力山”,从气温的角度分析。答案(1)热带季雨林。(2)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且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已被冲毁流失,因而难以生长树木。(3)5月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27.(10分)读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这三个观测站,其中纬度较低的是 ,纬度较高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4分) (2)三个观测站观察到水温变化的共同特点:① ; ② 。(2分) (3)水温变化的特点,说明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 ,且热量集中储存在 。由于海水 很低,所以 米以下的海水经常保持低温状态。(4分) 答案(1)B C B表层水温最高约为27 ℃,C最高约为17 ℃(2)①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②1 000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下降较快,1 000米以下的海水温度变化较小,保持在低温状态(3)太阳辐射 海水表层 热导率 1 00028.(11分)读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3分) (2)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原因是 。(4分) (3)地中海由西向东盐度渐高的原因是 。(4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盐度最高,两侧逐步降低,则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低纬递减。第(2)题,读图可知,A、B两海区均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因而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A海区为刚果河入海口,B海区为亚马孙河入海口。第(3)题,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大西洋海水盐度低于地中海,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是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离直布罗陀海峡远的海水盐度就偏高,所以地中海盐度由西向东渐高。答案(1)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低纬递减(2)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A、B两海区分别有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注入(3)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是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距离大西洋越远,盐度则越高29.(16分)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3分)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3分)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3分) (4)秋冬季节,农民常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4分)(5)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 ,这种不平衡表现为 。(3分) 解析第(1)题,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晴朗的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这一原因与图中丙过程有关。第(2)题,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这一原因与图中甲过程有关。第(3)题,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离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这一原因与图中乙过程有关。第(4)题,人造烟雾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第(5)题,“近年来”是关键词,这一异常现象是全球变暖,其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乱伐森林,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答案(1)晴朗的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 乙(4)人造烟雾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5)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乱伐森林 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