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192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2192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巩固练习
展开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基础练
1.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E点的海拔可能为( )
A.142米 B.192米
C.98米 D.298米
解析据图可知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0米,河流发育于山谷中,山谷线凸向等高线的高值处,图中河流自高往低(自西往东)处流,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判断图中右侧有一支流汇入,那么E点附近的等高线海拔为150米,则D点海拔为150~200米。故选B。
答案B
2.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北向东南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东北向西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在图中右上部有一等高线与河流相交,可以判断河流从右上流向左下。根据指向标,可以看到,河流总体是由西北流向东南,A正确。
答案A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3~4题。
3.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4.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解析第3题,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图示①河段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海洋,说明西北地势高,等高线向西北方向凸出。故选B。第4题,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②处深度变浅。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破坏珊瑚体,河口清除淤泥,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受破坏,都会使②处泥沙减少,深度增加,等深线向西移动,A、B、D错。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加,会使②处变浅,等深线向东移动,C对。故选C。
答案3.B 4.C
下图是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
5.AB河段的河流流向是( )
A.先大致向西南,再大致向东南
B.先大致向南,再大致向东
C.先大致向西北,再大致向东北
D.先大致向西,再大致向北
6.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无法看到的村镇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5题,由于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丁东侧的河流即AB河流的上游大致自北向南流,所以河流是自A流向B,根据指向标可知,AB河段的河流流向是先大致自北向南流,再转向东流,B正确。故选B。第6题,从朝阳峰向甲、乙、丙、丁四个村镇引线会发现,朝阳峰海拔为1 300~1 500米,丙村在另一山峰,海拔为1 100~1 300米,且之间没有遮挡,故在朝阳峰上能看到丙村;根据河流流向结合等高线可知朝阳峰海拔较高,甲村、乙村海拔低,且朝阳峰向甲村、乙村的地形剖面图中没有山峰、山脊等阻挡,故可以看到甲村、乙村;朝阳峰到丁村中间有等高线凸向低海拔,故为山脊,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故在朝阳峰上无法看到的村镇是丁村。综上,本题D正确。
答案5.B 6.D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8.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图示范围海拔在200~500米,坡度较为平缓,故其地形主要为丘陵。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故图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根据示坡线与等高线关系知,集水方向①正确。
答案7.D 8.A
等级考提升练
1.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图,丙、丁两图为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甲图中的小树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 ( )
A.P处 B.K处 C.R处 D.S处
解析甲图实景中有山脊,对应的等高线图为丁图;乙图中有山谷。甲图中的小树位于山脊底部处,对应丁图中的R处。
答案C
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下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隔坡梯田
C.坡式梯田 D.反坡梯田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甲区域等高线疏密相间分布,说明地形是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缓坡处建设梯田,陡坡处应护坡保持水土。结合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图分析,水平梯田、反坡梯田的陡坡处面积小,A、D错。坡式梯田整个山坡的坡度变化小,C错。隔坡梯田适宜分布在陡坡、缓坡相间分布的区域,B对。
答案B
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湖泊为外流湖
B.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最为陡峭的是④
C.6月份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D.该湖泊中渔业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
4.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乙处河流流速较慢
C.由甲处能望到乙处
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
解析第3题,该湖泊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为外流湖,A正确;图中湖泊水位线可看作等高线,水位线稀疏说明坡度小,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为平缓的是④,B错误;6月份是东南地区的雨季,河流水位高,河流水补给湖泊水,C正确;该湖泊中渔业资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D正确。故选B。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处位于陡崖下,但陡崖处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不能欣赏到瀑布景观,A错误;乙处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流速较快,B错误;甲处与乙处间有山脊阻挡,甲处不能看到乙处,C错误;图中等高距是50米,最高处在图中左上部,海拔为600~650米,D正确。
答案3.B 4.D
5.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该地与华北平原相比降雪多,分析其原因。
(3)该区域东南部绿树成荫,草木茂盛,但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分析该地植被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是山东半岛,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可知,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多数地区海拔在200~500米,以低山丘陵为主,起伏较大;西北部等高线多数小于200米,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第(2)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北部是渤海,冬季水温较高,冬季风南下经过海面,水汽增加;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利于西北风深入;东南部山地的抬升作用强,可以形成降雪。第(3)题,该区域东南部绿树成荫,草木茂盛,植被结构复杂,利于水土保持。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植被类型单一,密度降低,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变大;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变快,侵蚀能力变强;植被减少,结构单一,植被保护土壤的功能减弱,土壤更易被侵蚀。水土流失变严重。
答案(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起伏较大;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2)该地北部为海洋,冬季水温较高,冬季风南下经过海面,水汽增加;东南部山地的抬升作用强。
(3)植被品种单一、密度降低,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变大,流速变快,侵蚀能力变强;植被保护土壤的功能减弱,土壤更易被侵蚀。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习题,共8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地区的地貌特点是,该地位于,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地段中,坡度最陡的是,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图中主要地貌类型是,图示范围内,坡地的倾斜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精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