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测评
展开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
A.甲地 B.丁地 C.戊地 D.己地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乙城市的规模较大
D.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解析第1题,最早形成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地形、水源等。读图可知,戊地位于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捷,因此戊地可能最早形成城市。甲地距河流较远,水源短缺。丁地交通不如戊地便利,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性小;己地距河流远,淡水资源不足。故选C。第2题,丁地交通不便,不可能发展为区域中心。故选D。
答案1.C 2.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A功能区的特点是( )
A.高楼大厦林立 B.交通需求不大
C.多从事商业活动 D.人群往来频繁
4.B区域最适宜设置的用地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绿化用地 D.交通用地
解析第3题,A功能区为居住区,人群往来频繁;高楼大厦林立、多从事商业活动是商业区的特点;居住区的居民白天外出上班,晚上回家,对交通有一定的需求。第4题,B区域位于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为了减少工业区对居住区的污染,适合作为绿化用地。
答案3.D 4.C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模式图。读图,完成5~6题。
5.从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
A.商贸区 轻工业区 重工业区
B.轻工业区 商贸区 重工业区
C.重工业区 商贸区 轻工业区
D.重工业区 轻工业区 商贸区
6.图中居住区的区位优势是( )
A.土地价格低 B.对外交通优越
C.环境条件优越 D.位于城市中心区
解析第5题,重工业区污染严重,应布局在城市外围且离中心城区最远;轻工业区有一定污染,但相对重工业区要轻些,离中心城区较远;商贸区应布局在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地方。故甲、乙、丙的布局分别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D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居住区周边是娱乐区和旅游区,因此居住区的区位优势是环境条件优越。C正确。
答案5.D 6.C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湿地等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下图为重庆雨水花园实景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路牙石缺口最直接的作用是( )
A.消除城市环境污染
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C.便于绿地中雨水及时排出
D.便于路面积水及时排入下沉绿地中
8.下列关于雨水花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变短
解析第7题,结合材料分析,重庆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的具体表现,主要功能为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读图可知,图中路牙石缺口连接了路面和绿地,其最直接的作用是便于路面积水及时排入下沉绿地中,而不是便于绿地的雨水及时排出,C错误,D正确;路牙石缺口不能消除城市环境污染,A错误;路牙石缺口不能直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故选D。第8题,结合材料分析,雨水花园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有助于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B正确;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实现,雨水花园不会对水汽输送产生影响,A错误;雨水花园有助于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C错误;雨水花园有助于水循环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B。
答案7.D 8.B
下图为发展中国家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9~10题。
9.Ⅲ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
A.土地租金最高
B.环境质量极差
C.交通不够便利
D.服务设施不全
10.Ⅰ区域可能属于( )
A.工业区 B.居住区
C.商业区 D.科技园区
解析第9题,Ⅲ区域位于市中心,为商业区,该区域土地租金最高,因此常住人口数量较小。第10题,图示Ⅰ区域常住人口数量最多,可能属于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科技园区均属于工作区域,不是常住人口主要分布区。
答案9.A 10.B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浙江水乡乌镇、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列表述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性是( )
A.区域性 B.相对稳定性
C.多样性 D.创新性
12.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
①建筑风格 ②生活水平高低 ③宗教信仰 ④消费习惯 ⑤习俗 ⑥教育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 ( )
A.地形地势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植被状况不同 D.农作物熟制不同
解析第11题,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以及相对稳定性。故选D。第12题,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地域文化包括城市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而生活水平高低、教育水平和消费习惯与地域文化无关。故选C。第13题,浙江乌镇与重庆的气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差异不明显;植被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差异不大;两地农作物熟制均为一年两熟或者三熟;乌镇地处江南地区,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河汊纵横,形成特有的水乡特点,而重庆地势起伏大,多大江大河,河流成为交通的障碍,所以依赖索道。因此,“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地形地势不同。故选A。
答案11.D 12.C 13.A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15.传统民居可以反映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解析第14题,福建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将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传统民居,该民居具有坚固性、安全性等特点。故选A。第15题,云南竹楼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的。故选D。
答案14.A 15.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17.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几乎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呈“环形+放射”状,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东段,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城;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运并不便利;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第17题,特克斯县城设计成八卦布局的形式,街道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
答案16.B 17.C
下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与江苏相比,贵州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
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19.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地域文化
C.地形地势 D.城市布局
解析第18题,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低。与江苏相比,贵州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起步晚、水平低,2011年后,城镇化速度比江苏快,D正确。第19题,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
答案18.D 19.A
城市森林花园是某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1亩≈666.7平方米)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城市森林花园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完成20~21题。
20.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乡风力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20题,“住房4.0”外墙长满绿色植物,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建在空中的,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对于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影响不大。第21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乡风力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的影响较小。
答案20.B 21.C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22~23题。
22.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22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在四幅图中画出该居住区冬季和夏季的盛行风向,分别为东北风和西南风,然后据此选出既能较好地阻挡东北风,又比较利于西南风进入和贯通的建筑布局。①④模式对两种风向影响无差别,③模式与题意相反,②模式符合题意。第23题,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东北方向的居住片区Ⅰ应规划为密度较大和高度较高的建筑,有利于冬季防风(东北风),居住片区Ⅱ应为密度较小和高度较低的建筑,有利于夏季通风(西南风)。
答案22.B 23.A
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GDP的比较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据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能源短缺明显 B.内部发展差异更大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5.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解析第24题,由图可知,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差异更大,发展更不均衡。第25题,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差异的最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进行产业转移升级。城市产业转型主要发展新兴工业或第三产业;应合理控制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措施。
答案24.B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1分)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 。(3分)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2分)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征及分布回答。第(2)题,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最高,地租水平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的干道与环路等的交会处,地租水平较高。居住区地租水平较高,工业区地租水平较低。第(3)题,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为邻,地势较高,环境较好。据图分析a、b、c、d四个地块的特点即可推断哪个地块最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
答案(1)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2)B
(3)d地。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靠近河流,附近有公路,交通比较便利。
27.(13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水乡 美国现代城市景观
(1)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列举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6分)
(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4分)
(3)列举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3分)
答案(1)城市历史文物、典型街区景观、古建筑、古树、老字号、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地方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著名的学校、博物馆和展览馆等。(至少答出六点)
(2)保存城乡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继承历史,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是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3)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答出三点即可)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图1为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图。下表为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统计表。
图1 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2 城市土地覆盖百分比
时 间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气温差/℃ | 5.2 | 6.0 | 5.4 | 6.0 | 5.5 |
(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4分)
(2)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4分)
(3)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应在郊区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解析第(1)题,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从地形看,该地处于冬季风背风坡,风速小,导致自净能力下降;从植被看,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木落叶,对污染气体的净化作用减弱。第(2)题,根据图2可知,城市不透水层面积大大增加,实质上是地面硬化面积增大,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第(3)题,由表可知,城郊之间的温差较大,说明城市热岛效应较强烈,因此在城郊之间会形成城郊热力环流,为了减轻市区的污染,郊区有污染的工业应当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的区域,并在郊区提高绿化率,净化流向城市的空气。
答案(1)该城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对污染气体的净化作用减弱。
(2)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内涝灾害;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3)原因:城郊之间的温差产生了热力环流,污染物随近地面的风由郊区迁移至市区。
措施:郊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材料二 下图为香港部分地区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成的区位条件。(6分)
(2)香港岛的高级住宅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分)
(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呈同心圆模式,这与该地的交通、地形、地租等因素有关。第(2)题,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高,香港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地区环境质量好,同时交通的发展和私家车的普及,有利于高级住宅区向外发展。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香港的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地价便宜,对城区的空气污染小。
答案(1)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中心城区位于海港沿岸,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发较早,地租较高,有利于形成中心商务区。
(2)香港经济比较发达,高收入人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环境优美,从中心城区到这些低山丘陵的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高度普及。
(3)香港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能有效减少对城区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