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展开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合格考达标练
窑湾古镇西依京杭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可追溯到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为南北水运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读窑湾古镇地理位置图,完成1~2题。
1.窑湾古镇在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2.窑湾古镇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京杭运河泥沙淤积严重
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解析第1题,窑湾古镇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古镇西依京杭运河,东临骆马湖,为南北水运的交通枢纽,漕运的兴盛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第2题,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
答案1.A 2.B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以高架桥、立交桥为主的畅通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井字+环线”快速路网体系,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据此完成3~4题。
3.郑州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
B.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C.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
D.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4.在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是( )
①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 ②高架桥安全性差 ③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 ④影响沿线建筑采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3题,郑州市修建高架桥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不能调整能源结构;修建高架桥能提高出行效率,但会带来噪声污染等问题;对城区地价、绿化面积影响较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第4题,高架桥的建设会增加车流量,使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高架桥安全性较好;高架桥占地较少、建设成本高;高架桥有一定的高度,会影响到沿线建筑采光。
答案3.D 4.D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理念倡导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整合,使公交、轨道站点真正成为组织城市生活的中心。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轨道TOD水平图。据此完成5~6题。
5.城市轨道TOD数量指数较高的地区位于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质 B.气候 C.人口 D.技术
6.东莞轨道交通处于起步阶段,按照TOD理念分析,东莞的发展方向是( )
①公交、轨道站点的高密度、混合型建设 ②在公交、轨道站点周边创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 ③创造24小时活力的街区,使公交、轨道站点真正成为组织城市生活的中心 ④扩大城市规模 ⑤推广新能源汽车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解析第5题,轨道交通主要在人口多、经济水平高的城市发展,故TOD数量指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和经济水平,C正确;地质、气候、技术也会影响轨道交通数量指数,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第6题,由材料可知TOD理念倡导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整合。所以,公交、轨道站点的高密度、混合型建设,在公交、轨道站点周边创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创造24小时活力的街区,使公交、轨道站点真正成为组织城市生活的中心是东莞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①②③正确;而扩大城市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是私家车)与之无关,④⑤不是其发展方向。故选D。
答案5.C 6.D
7.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布局简图,其中A、B、C、D为城市中的四地,有人据图作了如下判断和规划,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1)该城市的最大商业中心位于A地。
(2)该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专业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最佳位置应该在D地。
(3)就目前该城市的交通而言,铁路布局不合理。
解析第(1)题,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高,人流量大,适宜布局商业中心。第(2)题,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大,应布局在城郊且交通便利的地方。第(3)题,该城市铁路穿过市区,占地多,且噪声污染严重,布局不合理。
答案(1)正确。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高,人流量大。
(2)不正确。D地离公路较远,且有铁路阻隔,交通便捷程度低。
(3)正确。铁路不应该穿过市区,因为会占用大量城镇用地,造成噪声污染,且影响铁路两侧的交通。
等级考提升练
乡村聚落的重组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乡村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传统聚落空间的改变甚至消失。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是( )
A.新建聚落沿河分布
B.聚落等级提升
C.聚落由分散到集中
D.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明显
9.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化,有利于( )
①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合理布局村落,改善环境质量 ③完善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扩大城乡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8题,材料中没有关于河流的信息,图中乡村聚落主要是沿着交通线分布,A错误;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聚落分布位置及聚落数量变化,不能反映出聚落空间等级的变化,B错误;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没有体现,D错误;图中聚落数量明显减少,且向某几个聚落集中,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由分散向集中变化的趋势明显,C正确。第9题,图示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从分散向集中变化,有利于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该区域土地的利用效率,①正确;重组后的乡村聚落彼此之间距离适中,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有利于改善该区域的环境质量,②正确;重组后的乡村聚落大多分布在交通线路两侧,有利于完善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③正确;乡村聚落的重组,并未体现出城乡的一体化,且乡村聚落重组有利于集中建设和利用基础设施,客观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④错误。
答案8.C 9.A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运河因水源枯竭而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完成 10~11题。
10.后来德州市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11.下列有关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市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市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高铁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市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铁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第10题,由于京杭运河淤塞和水源枯竭,加之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德州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第11题,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京沪高铁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答案10.C 11.D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1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解析第12题,以陆港建设区位为载体,考查近海陆港与远海陆港的比较。两类陆港均在海港外建设,在缓解海港交通拥堵方面的作用是相同的,A错误;陆港是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可以方便办理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但通关效率的高低与陆港距离海港的远近无关,B错误;远海陆港距海港较远,依托优质服务可以吸引更远的客流、货流,拓展腹地范围作用大于近海陆港,C正确;两类陆港都在海港外建设,都可减少对海港的环境污染,D错误。第13题,以陆港建设区位为载体,考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产业。远海陆港可依托便利的物流、与港口高效的协作条件发展运输量大的资源加工产业。其他产业不需要大宗运输,在陆港建设无优势。
答案12.C 13.C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镇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办公、商业、文化、教育、高密度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14~15题。
14.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重点解决城市 这一问题。( )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5.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布局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建立集办公、商业、文化、教育、高密度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可判断,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这一问题。第15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中枢,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14.A 15.D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隋唐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观察图中照片,试简析该地区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答案(1)该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路交通不发达;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较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精品同步练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2讲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第32讲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