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赋分是10分,超过另外三道客观题分值的总和。历年全国新课标卷翻译题都是命制两道小题。翻译文言句子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层级,一共包括五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言句子不仅直接对应第五个方面,而且包含了对前四个方面的考查,因而本书把前四个方面全部归于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下作讲练。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3分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两个左右这样的得分点,每个1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课程标准》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再到答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特别是翻译,更是与此密切相关。全国新课标卷Ⅰ翻译题第1小题,“循”意为“遵守”;全国新课标卷Ⅱ翻译题第2小题,“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出现蝗灾”(或“发生蝗灾”);全国新课标卷Ⅲ翻译题第(1)小题,“申饬”意为“指示”。全国新课标卷Ⅰ翻译题第(1)小题,“以”意为“凭借”“依靠”,“先驱”意为“先锋”“先行者”;全国新课标卷Ⅲ翻译题第1小题,“务去”意为“尽力去除”,“宽”译为“宽松”。考生若没有准确理解这些词义,正确翻译就很难做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考生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见下表)。一定要在牢牢掌握这120个实词的基础上,领悟理解实词含义的一般方法,以求收到闻一知十的奇效。
    翻译文言句子往往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设置为得分点,其中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文言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而这些义项,又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而文中的实词,确切的含义只有一个。阅读时,应根据该词的特定语境来断定其特定的含义。
    (1)参照上下文意根据上下文意,看时间、地点、什么人说、为什么说、对谁说、怎么说等语言环境。不但要看该词的含义在句中能否讲通,而且要看其与全段乃至全篇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协调,前后语境是否一致。如:①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②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句①说的是孔子路过泰山脚下,听到有妇人哭于墓前,妇人一家三代被老虎吃掉,却又不肯离开这“无苛政”之地,于是孔子便发出感叹,且用命令语气教育自己的学生应该记住这句话,故“识”在此处的含义应是“记住”。句②说的是苏轼月夜泛舟游石钟山的切身体会,游到兴起便笑着问儿子苏迈:“你明白吗?”故“识”在此处应当作“明白”“懂得”来理解。
    (2)依据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看它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和什么词语搭配,构成什么语法关系。如:①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②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史记》)按语法结构,句①中“莫之能一”,用现代汉语语序排列是“莫能一之”,“一”前面有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副词和能愿动词“能”修饰,说明“一”在句中不是数词而是动词,是“统一”的意思,“之”是它的宾语。句②中“号令一出太后”,实际是“号令一出(于)太后”,“出”是动词,“一”用在动词前便是作为副词来修饰动词“出”,是“完全,一概”之义。
    (3)利用互文辨义所谓互文,是指两个相同的语言结构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互文句子中位置相对应的词,含义往往相近、相同或互为补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文的这一特点来推断词义。如: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五蠧》)句中前后两句为互文,“去”与“息”位置相对应,含义亦相同,“去”的含义为“抛弃”,那么“息”也应作“抛弃”理解。(4)了解历史渊源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如“百姓”一词,在周秦时是“贵族”的总称,平民无姓氏,平民只能称为“黎民”。
    【即学即练】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        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解析:“行”为一词多义,文中“则无损于行”中的“行”,根据上下文,应解释为“品行”,而非“行为”。 答案:D。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宰沭阳二年     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C.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D.奉母闲居      奉:侍奉解析:“狱”是“诉讼案件”的意思,联系前后文,可判断B项解释错误。决,在文中应是“判决”的意思。  答案: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解析:“发言”为一词多义,文中“发言必自称曰儒”中的“发言”意为“开口说话”,而非“发表意见”。 答案:A。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毋自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被啮,况鞍县柱乎?”遂不问。(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A.而为鼠所啮     啮:咬。 B.议欲面缚首罪     首:自首。 C.此妄言耳     妄:无根据。 D.况鞍县柱乎     县:放置。解析:“况鞍县柱乎”中的“县”通“悬”,意为“挂,悬挂”。  答案:D。
    【参考译文】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非常严酷。太祖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将自己捆绑起来去自首认罪,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主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过一样。他假装不高兴,面露愁容。太祖问他原因,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咬了,所以忧愁难过。”太祖说:“这是瞎说,用不着自寻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向太祖汇报了,太祖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就不再过问这件事了。
    明词义演变规律 文言文中出现的某个词语,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某个词语完全一致,但在古代与在现代的意义与用法有差异或者不相同,叫做古今异义词。特别是现代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很可能是两个单音节词。当这部分词出现在高考翻译题中时,部分考生往往容易犯望文生义、以今释古的错误。因此,在运用“据境断义”法的同时,有必要掌握词义的演变规律。(1)词义扩大如“中国”,古义一般指中原地区,也指京师;今义则指整个中国。“江”“河”,古义一般特指长江、黄河,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今义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缩小如“谷”,原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则专指稻谷。“臭”在古代泛指气味,如“乳臭未干”“铜臭”;现在形容气味难闻。(3)词义转移如“兵”,古代多指兵器,如“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现在一般指士兵。“涕”,古代指眼泪、鼻涕,如“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现在一般指鼻涕。(4)词义弱化如“病”,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现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都通称为“病”,不再单纯表示“重病”这个意思。(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的意思;现在则表示“仇恨,怨恨”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无贬义;现在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
    【即学即练】 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节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乐依人焉        依:依傍。 B.故飙风得所障      障:遮挡。 C.子其病矣      病:生病。 D.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爱:怜爱。解析:“子其病矣”中的“病”意为“苦,困乏”。  答案:C。
    【参考译文】海鸥与住在巷子里的燕子在海岛相遇。巷燕对海鸥说:“我到你的住所来看你,你却不到我住的地方去,为什么呢?”海鸥回答道:“因为我性情孤傲而且不愿受拘束,不喜欢依附人,因而才这样。”巷燕说:“我因为依附人居住,所以狂风中有屏障,冷雨里有遮蔽,烈日下有庇护。由此看来,你的生活是多么困苦不堪啊。”海鸥回答道:“我看似困苦,却能像没有困苦一样生存,不像你生活在隐藏的困苦之中自己却觉察不到。”巷燕说:“我得以依附人,是因为人们不讨厌我而且还怜爱我。你认为我生活困苦不堪,是嫉妒我被人怜爱吧?”海鸥说:“你说人们对我是怜爱还是厌恶呢?”巷燕回答道:“都不是。”海鸥说:“我因为孤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人们对我的爱憎就无从说起。站在人的角度看,我因为不被人怜爱,所以也不被人厌恶。这样看来,被人怜爱是多么危险啊!”巷燕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飞走了。后来,巷子里的人吃饭时,燕子筑巢衔的泥(掉下)弄脏了他们的饭汤。因而他们发怒赶走了燕子,巷燕此时才想起海鸥说的话。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节选自张岱《冰雪文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冰雪则不败     败:腐烂变质。 B.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寿命长,引申为“保鲜”。 C.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觉:睡觉。 D.莫不有冰雪之气    莫:没有哪一样。解析:“特鱼与龙不之觉耳”中的“觉”意为“觉察,感觉得到”。  答案:C。
    【参考译文】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像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特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特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特质。冰雪的特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水火、草木、声色、香味,都有冰雪的特质。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飘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写作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解析: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双方互通使者往来”可知,“交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往来”。  答案:C。
    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5)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6)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通假字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通假字 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情感变化,情感色彩变化,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二,课堂测试,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古今异义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词古今异义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义金属,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古今异义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古今异义 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偏义复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