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学生版).docx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教师版)第1页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教师版)第2页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教师版)第3页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学生版)第1页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学生版)第2页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学生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文件包含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教师版docx、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自主学习一、丝绸之路1.含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张骞通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内容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意义(1)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2)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发展(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先秦时期,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之路真正形成于西汉张骞的凿空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路线: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影响: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2.“西南丝绸之路(1)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2)影响:沟通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3.“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内容西汉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宋元(1)条件: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频繁(2)路线: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3)影响: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交易枢纽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宋朝南迁后,泉州港在宋朝海上贸易的地位日趋重要,逐渐成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概括南宋时期泉州港在海上贸易的地位日趋重要的原因。提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泉州港的地理位置更优越;农耕经济发展;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1)对外输出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瓷器主要经由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2)对内引入西汉获得大宛国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精神和文化交流(1)宗教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其他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2)艺术石窟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其他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中医: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据此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商道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提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思想、科技、宗教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与产品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合作探究主题一 古代世界的商路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史料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西域传》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点拨:抓住关键信息:“汉兴”“征四夷”“广威德”“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提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宣扬大汉威德的政治需要;张骞出使西域。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丝绸之路的特点和路线史料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史资料参考》                 思维交互:据史料,分析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特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路线。点拨:抓住关键信息:“陆续形成”“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提示:特点:连续性、继承性。路线: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方面阐释政治(1)国力强大,政局稳定;(2)西域地区行政机构设立,提供政治保障技术(1)中国丝织、制瓷技术先进;(2)茶叶制造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1)古代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中外商人之间的贸易和罗马帝国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军事对西北少数民族战争的胜利,保障了商路的安全交通(1)海路交通条件不断完善;(2)航海造船技术提高;(3)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思想(1)中国友好往来和平交往的愿景;(2)海外贸易的历史传统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的商路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的茶马古道和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商道。主题二 古代商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史料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通过不断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点拨:抓住关键信息:“沟通……诸种文明”“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多元文明……互动提示: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料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 ……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思维交互:据史料,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点拨:抓住关键信息:①②③④信息进行归纳。提示: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多;民间外贸日益发达。 丝绸之路的影响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3)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4)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农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推动中国手工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2)文化:基督教、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天文学成就传入中国。(3)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 课堂检测1.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  )A.张骞   B.卫青   C.霍去病   D.玄奘解析:A。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故选A2.以下数个地方,是西汉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如果你带着一批丝绸从中原到大秦去,正确的走法是 (  )葱岭 长安 于阗安息 楼兰 阳关A.B.C.D.解析:C。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出阳关,经西域各国和中亚,最终达到大秦,所以正确的走法应该是②⑥⑤③①④,故选CABD都和丝绸之路的走法不符,排除。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解析:B。 张骞的事迹主要是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故选BACD凿空无关,排除。4.(2022·嘉兴高二检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  )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解析:D。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不是通过丝绸之路,排除,其他组合项符合题意,D正确。深化点拨: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5.(2022·杭州高二检测)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而缺少粮食、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B.“皮毛路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解析:A。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而中原农耕文明区盛产粮食、茶叶、纺织品等,二者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进行交流,互通有无,故选A;“皮毛路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B错误;材料未体现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C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D错误。补偿训练: 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古代城市有辽上京、元上都、集宁路、哈拉和林(今蒙古国)、讹答剌(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今吉尔吉斯斯坦)等地。材料反映了草原丝绸之路              (  )A.是在丝绸之路南面的东西交通线B.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C.沿天山北麓,进入中亚D.匈奴、大月氏等游牧民族沿此路西迁解析:B草原丝绸之路是指在丝绸之路北面,穿行草原地区的东西交通线。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故选BACD的描述不符,排除。深化点拨:草原丝绸之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且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是沟通欧亚大陆最早的交通线,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之一。6.茶马古道是宋朝与西南各族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宋朝设置茶马司负责茶叶和马匹买卖等相关事宜,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茶马古道的出现              (  )A.取代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地位B.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商贸发展C.实现了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D.受制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解析:B。材料贸易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辐射到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体现的是当时的茶马古道对于促进西南地区的商贸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故选B。茶马古道并未取代传统丝绸之路的地位,排除A;当时国内贸易中心并未转移,排除C;当时北方的丝绸之路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排除D补偿训练:北宋中期实施茶马法以后,与西部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多以茶马贸易为主,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西部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这反映了              (  )A.茶马贸易是民族交往重要途径 B.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 C.边界贸易是宋朝主要财政来源 D.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A。北宋与西部少数民族在经济交往中,通过茶马贸易取得马、牛、羊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贸易获得茶叶、丝绸、瓷器等,各取所需,故选A。材料反映的只是茶马贸易,不能体现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D;宋朝主要财政来源不是边界贸易,排除C7.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D.将丝绸成功运抵西方解析:B。商人们在商路上传播着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在东西方之间互通有无,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A表达的内容,排除;CD表述不充分或片面,排除。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项目观点内容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据材料指出任意两位学者的观点,概括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特点。 解析:观点:学者1:据材料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丝路位置和路线角度分析;学者2:据材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从人员和功能角度分析;学者3:据材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丝路发展原因角度分析;学者4:根据材料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从丝路功能角度分析。特点:根据材料中四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观点: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身份和功能繁多;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任选两位学者的观点作答即可)特点: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学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促进了学术进步。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