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思谦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思谦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思谦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的是( )
A.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B. 脑发育的程度
C. 生活环境 D. 运动方式
2. 学习时,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框架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 Ⅰ-子宫、Ⅱ-输卵管、Ⅲ-胎儿
B. Ⅰ-睾丸、Ⅱ-精子、Ⅲ-雄性激素
C. Ⅰ-受精卵、Ⅱ-胚胎、Ⅲ-胎儿
D. Ⅰ-生殖系统、Ⅱ-卵巢、Ⅲ-卵细胞
3. 2021年,我国出台了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鼓励年轻大妇生育三个孩子。如图为人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是在子宫中进行的 B. 分娩是新生命的起点
C. 受精卵需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 D. 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脐带
4. 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与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失调有关,这与如图中哪部分的功能有关?(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现第一性征 B. 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
C. 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 D. 男孩出现遗精
6. 进入青春期,女性特有的发育特点是( )
A. 月经 B. 遗精 C. 身高突增 D. 长出体毛
7. 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这一探究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质测量的是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
B. 测量使用的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 选用的食物要一直燃烧到只剩下灰白色的灰
D. 不断优化实验装置,最终测得的数据会等于食物中所含的真实能量
8. 吃素的张某这段时间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咨询医生得知,他这种病症是因为缺乏某种维生素导致的,医生依据他的饮食习惯给他提了些饮食建议,下列哪个选项是医生的诊断结果和饮食建议( )
A. 维生素C缺乏症,多吃新鲜瓜果蔬菜
B. 夜盲症,缺维生素A,多吃动物肝脏类食物
C. 干眼症,缺维生素B,多吃豆谷类粗粮
D. 夜盲症,缺维生素A,多吃绿色蔬菜瓜果等食物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怎样吃更健康,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应该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B. 糖类是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必须每天大量摄入
C. 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可以由其他营养物质代替
D. 油脂会引起肥胖,要严格避免摄入
10. 胶囊药是我们日常非常常见的一类药物,药物被包裹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从消化方面来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会慢慢渗出,疗效更好
B. 胃能消化淀粉
C. 胃不能消化淀粉,吞服的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D.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减少对小肠的刺激
11. 不同的消化液对不同的食物有消化作用,现在有如下食物:一碗米饭、辣椒炒肉丝、麻辣豆腐、爆炒大虾、清炒山药、葡萄,下列人体内哪种消化液对这些食物都有消化作用?( )
A. 胃液 B. 胆汁 C. 唾液 D. 肠液胰液
12. 食品安全无小事,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应该做到( )
A. 多吃保健品增强免疫力 B. 只要是袋装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C. 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D. 选择发芽的马铃薯保证食材新鲜
13. 购买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即绿色食品)时,需要认清的标志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4.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B.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
C. 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 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15. 如图是人体平静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曲线BC表示( )
A. 正在呼气 B. 正在吸气 C. 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D. 吸气结束的一瞬间
16. 边说边笑吃东西很不好,会导致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原因是( )
A. 气流冲击使气管开大 B. 环状软骨扩大
C. 气流冲击使喉扩大 D. 会厌软骨末能盖住喉的入口
17. 下列关于肺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泡的数量非常多 B.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肺泡直接与气管相连 D. 肺泡壁很薄
18. 中国珠峰登山队,登顶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分析,训练后下列选项中增加最显著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9. 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 )
A. 血液 B. 血浆 C. 红细胞 D. 血管
20. 两会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来实现有效地打击拐卖儿童现象”。儿童DNA数据库是通过采集其细胞核中的DNA样本,进行专业检测、存储建立的。若以血液为样本,应选用其中的( )
A. 成熟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1.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通过解决古人类基因组测序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出的贡献,他为研究人类进化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在此之前,科学家是如何推断、论证人类起源的?请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1929年,我国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科学家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这一陈述属于 ______ (填“事实”或“观点”)。
(2)1959年,英国考古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东非人”化石及其遗物(图二)。图中“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分别呈斧状和凿状,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 ______ 的能力。1974年,科学家在这一地带发现了距今约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图一),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露西”的髓骨比较宽阔,下肢骨比较粗壮。说明她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 。
(3)此后在东非地带,又发现了许多距今200万~30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没有发现更古老的人类化石。科学家研究化石发现“露西”的脑容量、“东非人”的颅骨与古猿非常相似。由此,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图三中人类进化历程排序为 ______ ,人类的祖先是 ______ ,在此之前与其直立行走进化方向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环境变化是 ______ 。
22.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1是 ______ ,可以初步消化 ______ 。
(2)对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______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才能被人体吸收。
(3) ______ 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的消化液有 ______ 。
23. 新冠病毒主要是感染人类的呼吸系统。只有熟知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有效遏制新冠肺炎。请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咳痰的颜色主要以黄色为主,图一中[ ______ ]是形成痰液的器官。
(2)图二中[ ______ ] ______ 是构成人体肺的基本单位,图三所示的是该结构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由一层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肺与血液的 ______ 。
(3)图三中a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当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时,膈肌应处于 ______ 状态。
(4)新冠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于重型及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现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从这一点来看,这会影响呼吸过程中 ______ 的气体交换。
24. 图中甲试管内是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 ______ 现象。
(2)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甲中的 ______ (填字母)。
(3)乙中的②位于甲中的 ______ (填字母)层。
(4)乙中的①在显微镜下呈 ______ 状,如果其数目过少,人就会出现 ______ 症状。
(5)皮肤被划破,若伤得不严重,一会儿就止血了,这是[ ______ ] ______ 的功劳,它在乙中不易被观察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 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据此回答问题:
装置步骤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1
加入馒头碎屑
加入馒头块
2
加入2mL唾液
加入2mL清水
加入2mL唾液
3
充分搅拌
不搅拌
4
置于冰块中
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
5
滴加2滴碘液,摇匀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该实验判断淀粉是否被消化,利用的是淀粉的 ______ 特性。
(2)比较试管A和B的实验现象可知,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是 ______ 。试管B、C、D置于37℃水浴的原因是 ______ 。
(3)将试管B和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相关的探究问题: ______ 。B和D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 ______ 。
(4)C和D能否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现代类人猿与人的根本区别包括:①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可见,选项中“生活环境”不属于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
故选:C。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现代类人猿与人的根本区别。
2.【答案】B
【解析】解:A、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输卵管是受精作用的场所,子宫与输卵管、胎儿不是包含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B符合题意。
C、人体胚胎形成和发育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C不符合题意。
D、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人体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观图可知:I包括Ⅱ和Ⅲ,Ⅱ和Ⅲ是并列关系。
掌握人体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图中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过程①、②表示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
B、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B错误。
C、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受精卵需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C正确。
D、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D错误。
故选:C。
图中①、②表示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4.【答案】A
【解析】解: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发生很大的变化,男孩身高突增,出现喉结、腋毛、阴毛以及声音变粗等,女孩也是身高突增,其次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月经不规律,由于体内激素失衡造成的,所以与①卵巢有关。
故选:A。
观图可知: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掌握青春期的特点及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第一性征是出生就有的,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A错误。
B、进入青春期,青少年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B正确。
C、进入青春期后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C正确。
D、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D正确。
故选:A。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熟练掌握男女在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是指男孩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月经是指进入青春期之后,女子每月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故选:A。
男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主要标志是: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了解遗精和月经的知识,并正确对待之,明确二者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7.【答案】D
【解析】解: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A正确。
B、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正确。
C、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食物要一直燃烧到只剩下灰白色的灰烬,C正确。
D、实验过程中会有热量的散失,即使不断优化实验装置,最终测得的数据也仍然会小于食物中所含的真实能量,D错误。
故选:D。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释放出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步骤及其目的。
8.【答案】B
【解析】解:张某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这属于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脏、鱼肝油中,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故夜盲症患者可常吃动物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故选:B。
夜盲症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9.【答案】A
【解析】解:A、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应多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A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如果每天大量摄入糖类,多余的糖类会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B错误。
C、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所以不能用其他营养物质代替,C错误。
D、油脂能提供脂肪,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因此不能拒绝食用,D错误。
故选:A。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10.【答案】C
【解析】解:胃液内的胃蛋白酶只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的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药物主要是在小肠内吸收的。在胃中淀粉不被消化。
掌握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是用淀粉制成的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但不能消化淀粉和脂肪,A不符合题意。
B、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这属于物理性消化,但不能消化淀粉和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C、唾液能够初步消化淀粉,但不能消化脂肪和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肠液、胰液中含有多种酶,能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道是消化和吸收主要通道;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米饭、辣椒炒肉丝、麻辣豆腐、爆炒大虾、山药、葡萄内包含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情况。
12.【答案】C
【解析】解:A、保健品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不能多吃,错误。
B、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是否有食品质量安全标识“SC”,是符合食品安全,还要看看食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等等,错误。
C、水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喷洒了较多的农药,食用时要用清水浸泡,用清水冲洗,正确。
D、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一旦马铃薯发芽,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的含量急剧增高。发芽的马铃薯即使把芽剔除也不可以食用,错误。
故选:C。
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食品安全的考查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3.【答案】D
【解析】解:A.图A中国有机产品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图B是无公害农产品,是限量使用或不使用农药、化肥和合成激素而生产的农产品,B不符合题意;
C.图C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证标志,C不符合题意;
D.图D是绿色食品的标志,表示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符合题意。
故选:D。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解答此题要掌握绿色食品的特点。
14.【答案】A
【解析】解:A、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A正确;
B、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D错误。
故选:A。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解答即可。
本考点直接考查对呼吸系统组成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
15.【答案】A
【解析】解: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正在呼气。
故选:A。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
16.【答案】D
【解析】解: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故选:D。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据此答题。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道和呼吸道共同的器官是咽。
17.【答案】C
【解析】解: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肺泡,因此,肺内含有大量的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所以,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肺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中国珠峰登山队,登顶前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从结构与功能观角度分析,训练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多,A符合题意。
B.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在人体中,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而血液就是它们运输物质的载体。它们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液中有血细胞和血浆等物质,具有营养、保护、运输等作用,属于结缔组织,被称为人体内的“流动的组织”。
故选:A。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如图: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以及功能。
20.【答案】B
【解析】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也就没有DNA,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B符合题意。
C.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也没有DNA,C不符合题意。
D.血浆是全血分离血细胞后得到的,没有血细胞,里面也没有DNA,如果有病毒感染,会有一些游离的DNA,但是含量很低,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人体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中,而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答此题要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1.【答案】观点 制造和使用工具 直立行走 ④②①③⑤⑥ 森林古猿 森林消失
【解析】解:(1)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可见,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这一陈述属于观点。
(2)图二中,根据“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分别呈斧状和凿状,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上,化石是重要的证据。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森林大量消失,而开始下地活动,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根据下图:
可知,图三中人类进化历程排序为:④②①③⑤⑥。
故答案为:
(1)观点
(2)制造和使用工具;直立行走
(3)④②①③⑤⑥;森林古猿;森林消失
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下地生活,这部分古猿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这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的进化成现代人。可见,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22.【答案】口腔 淀粉 胃 氨基酸 小肠 肠液、胰液、胆汁
【解析】解:(1)淀粉的消化从1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可以将淀粉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2)胃中含有胃液,胃液中具有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3)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含有的消化液为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多种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1)口腔;淀粉。
(2)胃;氨基酸。
(3)小肠;肠液、胰液、胆汁。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图中1是口腔,2是咽,3是肝脏,4是十二指肠,5是小肠,6是盲肠,7是阑尾,8是唾液腺,9是胃,10是胰腺,11是大肠。
明白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营养物质的消化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② A 肺泡 气体交换 二氧化碳 收缩 肺与外界
【解析】解:(1)痰是由②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所粘着的灰尘、细菌等组成的。它通过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向喉部摆动而送到咽部,经咳嗽咳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病菌,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A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图三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4)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病毒感染肺遭遇引起的疾病,患上这种病会使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导致了肺泡不能与其周围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即肺泡里的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答案为:(1)②;
(2)A;肺泡;气体交换;
(3)二氧化碳;收缩;
(4)肺与外界。
图一中①咽、②气管、③肺。
图二中:A是肺泡、B是毛细血管网、C是支气管。
图三中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吸气,d是呼气、4肺动脉、5肺静脉。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掌握,平时识记时要注意图文结合。
24.【答案】分层 A B 两面凹的圆饼 贫血 ③ 血小板
【解析】解:(1)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甲中A是血浆。
(2)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主要丢失的是水分和无机盐。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因此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甲中的A血浆。
(3)图示中,甲图为血液的分层实验,其中A是血浆,B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是红细胞;乙图表示的是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其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浆。所以②白细胞位于图甲的B层。
(4)①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当红细胞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5)用低倍的物镜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它在乙图中不易被观察到。
故答案为:
(1)分层。
(2)A。
(3)B。
(4)两面凹的圆饼;贫血。
(5)③血小板。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甲中A是血浆,C红细胞,B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该注意。
25.【答案】遇碘变蓝 温度 模拟口腔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 细嚼慢咽 不能,C和D的变量不止一个,违背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解析】解:(1)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可见,该实验判断淀粉是否被消化,利用的是淀粉的遇碘变蓝特性。
(2)比较试管A(置于冰块中)和试管B(置于37℃温水中)的条件可知,变量是温度。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时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实验过程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加热的原因是:模拟口腔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3)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可见,将试管B和D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增加唾液淀粉酶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使唾液淀粉酶有足够的时间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可见,B和D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
(4)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中,C和D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C和D的变量不止一个,违背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故答案为:
(1)遇碘变蓝
(2)温度;模拟口腔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强
(3)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吗;细嚼慢咽
(4)不能,C和D的变量不止一个,违背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思谦学校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人们平时所食用的鸡卵是, 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