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2021级 历史 导学案
| |||||||||||
课题 |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课型 | 新授 | 周次 |
| 总课时数 | |||||
课时 |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
| |||||||||
学习 目标 |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
教学 重点 |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 ||||||||||
教学 难点 |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
教学 准备 | 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例题 | ||||||||||
教学 流程 | 导案 (教师活动) | 学案 (学生活动) | |||||||||
问题1:阅读教材,概括一战以及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表现(对欧洲、亚洲、对非洲、拉丁美洲)、影响。
问题2:根据教材内容,概括二战以及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瓦解的表现。
问题3:根据教材内容,概述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特征以及各自的特点。
| 例1、课本P71:学思之窗地图 P72:史料阅读 P73:历史纵横
例2、课本P73:史料阅读 P75:问题探究
例3、课本P75:历史纵横
| ||||||||||
合作 探究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由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蔡珊珊《列宁与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比较》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 ||||||||||
教学 反思 |
| ||||||||||
新县高中2021级 历史 导学案(40) 主备: 周莹 审: 付立东 | |||||||||||
课题 |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课型 | 新授 | 周次 |
| 总课时数 | |||||
课时 |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
| |||||||||
学习 目标 |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
教学 重点 |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 ||||||||||
教学 难点 |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 ||||||||||
教学 准备 | 完成下列练习题 | ||||||||||
随堂 巩固
| 1.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C.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 D.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2.1988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多元种族会议案》,正式倡导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并以之作为公正与稳定的基础。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和谐与成功的多元化和多元宗教社会之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材料结论的是( ) A.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B.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C.把阿拉伯文化和欧洲、西亚等地文化相融合D.各民族间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泰米尔新年(南亚民族泰米尔人的节日)、卫塞节(佛教节日)、国庆节、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圣诞节等。它们反映了新加坡( )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 B.欧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主流 C.已成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 D.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4.查尔斯·W·凯格利在《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常常被称为信息时代,但是,现有信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控制在十家大型跨国媒体公司卡特尔手中。……1995年,好莱坞成功的向全世界10亿多人转播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全球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也可以支配文化的输出。这种支配就使得本土文化有可能被主要是西化的消费主义式的全球一致性所取代。该论著从侧面告诉我们( ) A.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性,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C.西方国家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处于强势地位 D.自身的综合国力强大,才能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5.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认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他意在强调( )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B.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传播启蒙思想D.二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6.古埃及文化璀璨,现代埃及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下列有关埃及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楔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B.英语中的“埃及”一词从波斯语演变而来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7.有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对人类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但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交锋所带来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该学者侧重强调的是 A.现代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思想文化在战争期间加速发展 C.战争为文化碰撞交流提供契机 D.战争的进步性往往大于破坏性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取得了民族独立,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下列对埃及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战后的埃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治B.埃及文化中混合着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欧洲文化 C.埃及宗教信仰自由,其官方宗教为基督教D.埃及的语言文化中,英语为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法语使用也很广泛 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二战后,亚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 B.二战后,亚洲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C.二战后,亚洲民族国家抛弃了西方模式,着力创建本土文化 D.新加坡、马来西亚是亚洲四小龙中最先构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0.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
| ||||||||||
教学 反思 |
| ||||||||||
导学案39/40答案
(1)背景: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问题;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DCADB DCBBC
导学案39/40答案
(1)背景: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问题;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DCADB DC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