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第1节城乡空间结构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2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3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二章 第三节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城镇化及其进程。知识点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下表为2014年上海市与山西省的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据此,完成第1~2题。
省市 | 上海 | 山西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3.14 | 4.99 |
城镇人口比重/% | 89.6 | 53.8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 9.7 | 3.5 |
三大产业结构/% | 0.5∶34.7∶64.8 | 6.2∶49.7∶44.1 |
1.衡量上海与山西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城镇人口比重
C.工业发展规模 D.经济发展水平
2.导致上海与山西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城镇人口规模
C.工业发展规模 D.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指标。第2题,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知识点1、2]读“城镇化进程图”,完成第3~5题。
3.中国和西欧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4.市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于城镇化进程的(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①和②阶段
5.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转移的阶段是( )
A.①阶段 B.②阶段
C.③阶段 D.①和②阶段
【答案】3.C 4.B 5.C
【解析】第3题,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西欧地区多为发达地区,处于城镇化的后期阶段。第4题,在城镇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速度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第5题,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转移的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
[知识点2]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人建议立法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从根本上减轻尾气排放对空气的压力。读图,完成第6~8题。
6.上图不能说明的是( )
A.汽车尾气对城市污染大
B.汽车尾气危害人体健康
C.汽车尾气使氧气大大减少
D.汽车尾气使雾霾天气增多
7.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是指( )
A.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
B.生产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汽车
C.减少汽车总量
D.尽可能发展小汽车
8.为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城市内部禁止汽车行驶
B.城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开发便携式呼吸面罩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答案】6.C 7.B 8.D
【解析】第6题,图示主要反映汽车大量使用石油,而加重了城市大气污染。A、B、D项都能说明大气污染,C项不能。第7题,材料表明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减轻尾气排放对空气的压力,故“计划生育”是指生产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汽车,B项正确。第8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从而减轻城市污染,D项正确;城市内部禁止汽车行驶、城区大面积植树造林不符合实际,开发便携式呼吸面罩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排除A、B、C项。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9.[知识点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美国城市发展始于1609年的欧洲移民,由于地缘因素以及自然优势,早期城市主要是港口城市,集中于美国东海岸,如纽约(1625)、波士顿(1630)、查尔斯顿(1680)、费城(1682)。城镇化则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促使城市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城市由原来的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工业生产集中地,非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并最终超过农业人口,这是初步的城镇化。
材料二 美国城镇化历史进程(1690~1990年)。
年份 | 2 500人 以上的 城市数 目/个 | 总人 口/百 万人 | 城镇 人口 比重 /% | 年份 | 2 500人 以上的 城市数 目/个 | 总人 口/百 万人 | 城镇 人口 比重 /% |
1690 | 4 | 0.21 | 8.3 | 1920 | 2 700 | 105.7 | 51.2 |
1790 | 24 | 3.9 | 5.1 | 1940 | 3 646 | 131.7 | 56.5 |
1820 | 61 | 9.6 | 7.2 | 1960 | 4 996 | 178.5 | 63.1 |
1860 | 392 | 31.4 | 19.8 | 1990 | 19 289 | 248.7 | 61.6 |
1880 | 939 | 50.2 | 28.2 | — | — | — | — |
材料三 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1950~1990年)。
年份 |
|
|
|
|
城区 | 郊区 |
|
|
|
人口/% | 就业岗位/% | 人口/% | 就业岗位/% |
|
1950 | 57 | 70 | 43 | 30 |
1960 | 49 | 63 | 51 | 37 |
1970 | 43 | 55 | 57 | 45 |
续表
年份 |
|
|
|
|
城区 | 郊区 |
|
|
|
人口/% | 就业岗位/% | 人口/% | 就业岗位/% |
|
1980 | 40 | 50 | 60 | 50 |
1990 | 37 | 45 | 63 | 55 |
(1)若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看作城镇化的开始,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0%以上看作初步城镇化的完成,那么美国城镇化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征。1820~1920年美国处于城镇化的____________阶段,城镇化的表现主要有__。(6分)
(2)据“美国城区、郊区人口、就业岗位比例变化表”,分析1950~1990年美国城镇化对城区和郊区的影响。(6分)
(3)目前,美国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是靠第______产业,其优点主要是__(8分)
【答案】(1)初步城镇化 城市数目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两点即可)
(2)城区:城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降低,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郊区:郊区人口比重及就业岗位比重逐渐升高,最终超过城区,发展超越城区。
(3)三 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环境污染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20分钟 总分:5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读“20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分布图”,完成第1~3题。
1.由图可知乙国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其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社会福利制度好 D.历史悠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B.目前,甲国属于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国家
C.乙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人口较少
D.丙国的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
3.下列现象与甲国的城镇化进程特点不相符的是( )
A.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B.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许多大城镇中心区域人口呈减少趋势
D.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乙国(美国)是发达国家,其城镇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第2题,甲国是中国,目前城镇化速度较快。第3题,我国城镇化处于加速城镇化阶段,城镇中心区的人口并未减少。
[综合思维]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9 53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3 137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据此,完成第4~5题。
4.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使城乡居民收入相同 B.改善城乡产业结构
C.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5.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决策的意义有( )
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②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 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 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 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4.B 5.B
【解析】第4题,城镇化可使城乡差别减小,但城乡收入不会相同,A项错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B项正确;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属于城镇化的标志,C项错误;城镇化与维护世界和平无关,D项错误。第5题,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合理发展城市等级,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缩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因此①②⑤正确。
[人地协调观] “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回答第6~7题。
6.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
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
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
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镇化有关
7.“潮汐车道”设置的目的主要是( )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依据材料,钟摆族“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表明与城镇化有关。第7题,由材料“潮汐车道”的概念及图示可知,“潮汐车道”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人地协调观]2019年4月11日晚,深圳突降暴雨,持续两个小时的暴雨造成了11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每年夏季,我国很多城市都会遭遇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回答第8~9题。
8.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 ②城市建设导致人工湖泊面积增大 ③城市“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④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镇化发展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措施对减轻城市中心区内涝作用较小的是( )
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
B.营造“绿色墙壁”和“绿色阳台”
C.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人工湖泊面积增大会导致城市蓄水能力提高,会减轻城市内涝,故②错误。第9题,营造“绿色墙壁”和“绿色阳台”主要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而不是减轻城市中心区内涝。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0.[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柳州地处广西盆地中部,东、西、北三面环山,岩溶地貌发育,是历史上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1949年以来,柳州逐渐成为西南地区重工业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在20世纪70年代,柳州形成“企业在城中,城在企业中”的布局,80、90年代柳州市酸雨污染严重。进入21世纪,柳州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材料二 下图示意柳州及周边地区事物分布。
(1)分析历史上柳州地区适宜古人类生存的有利条件。(6分)
(2)说明1949年以来柳州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6分)
(3)柳州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给该城市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6分)
(4)推测柳州近年来环境整治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多岩溶洞穴,提供安全栖息场所;多河流湖泊,饮水方便。(三点即可)
(2)大力发展重工业,商业贸易繁荣,吸引人口大量迁入;柳州公路、铁路等交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国家政策支持。
(3)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加重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城市小气候趋于恶化。(三点即可)
(4)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功能区;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绿地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三点即可)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精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精练,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信息不能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辽宁省城镇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水平滞后最严重的地区是,甲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