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二)含答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Na-23 P-31 S-32 Cl-35.5 Mn-55 Fe-56 Cu-64 Pb-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是( )
A.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急救时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
B.医学上常用BaSO4作为内服造影剂检查消化系统
C.油脂的皂化反应是高分子化合物降解过程
D.以铁粉为主要成分制成双吸剂放入食品包装袋,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2.下列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可用于除去水垢中的CaSO4
B.“84”消毒液消毒原理是利用了NaClO的强氧化性
C.Fe2O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的红色颜料
D.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3.实验室进行海带提碘实验,萃取后继续分离得到单质碘的主要操作: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分液、酸化、过滤及干燥等。下列对应各实验步骤的装置错误的是( )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Fe2+===2Fe3++2Cl-
B.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3ClO-+H2O===SO eq \\al(\s\up1(2-),\s\d1(4)) +Cl-+2HClO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足量浓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
D.氢氧化镁固体溶解于氯化铵溶液:Mg(OH)2+2NH eq \\al(\s\up1(+),\s\d1(4)) ===Mg2++2H2O+2NH3↑
5.某同学进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浓硫酸、乙酸的混合物,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观察到饱和Na2CO3溶液上方形成酯层,将试管中乙酸乙酯的粗产品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得到乙酸乙酯。实验操作及装置图中存在几处错误?( )
A.4 B.3
C.2 D.1
6.四种常见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丁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B.乙元素与丁元素的原子可构成直线形分子
C.将丙的+3价硝酸盐溶解在稀硝酸中,溶液显黄色
D.丁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中医的急救三宝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的主要药材是黄芩,黄芩素能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黄芩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芩素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8组峰
B.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C.1 ml黄芩素最多能够消耗4 ml的NaOH
D.黄岑素与足量氢气加成后,连有氧原子的碳原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
8.Fe2(SO4)3溶液可与黄芩素发生显色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O>H>C B.Fe3+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3d6
C.黄岑素晶体熔点高、硬度大 D.SO eq \\al(\s\up1(2-),\s\d1(4))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9.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碳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态p可做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B.p转化为r可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
C.m转化为n或的反应均吸收能量
D.n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中既存在共价键也存在范德华力
10.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利用NaClO氧化尿素制备N2H4·H2O(水合肼),同时可制备Na2SO3,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2H4·H2O有强还原性,N2H4·H2O能与NaClO反应生成N2;0.1 ml·L-1亚硫酸钠溶液的pH约为9.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反应时,若产物中n(NaClO)∶n(NaClO3)=5∶1,则n(NaCl)∶n(NaClO)=2∶1
B.步骤Ⅱ中须将尿素缓慢加入NaClO碱性溶液中
C.步骤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NH2)2+2OH-===Cl-+N2H4·H2O+CO eq \\al(\s\up1(2-),\s\d1(3))
D.步骤Ⅳ中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为碱性,有利于吸收SO2
12.锂液流电池是一种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彼此独立的二次电池。某锂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K2、合上K1时,左侧Li+浓度基本不变
B.断开K1、合上K2时,石墨电极发生反应为3I2+2e-===2I eq \\al(\s\up1(-),\s\d1(3))
C.储液罐中电解液在流动时可降低电极室中温度,延缓电池老化
D.用此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充电,电极A质量减少0.7 g时,铅酸蓄电池消耗0.9 g水
13.下列选用的装置或药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4.减少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可能。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g)+6H2(g)⇌CH3CH2OH(g)+3H2O(g)。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得出温度对合成乙醇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选择性= eq \f(目标产物产率,CO2转化率)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都能提高CO2的转化率
C.温度为T0时,乙醇的产率为57.4%
D.当温度处于T0~T1时,升高温度,乙醇的产率降低
15.常温下,CaSO4、CaCO3、MnCO3三种物质的pM与pR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M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R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离子浓度≤10-5ml·L-1时认为其沉淀完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溶度积:CaSO4>CaCO3>MnCO3
B.X点对应CaCO3的不饱和溶液
C.常温下,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 ml·L-1Na2 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当CO eq \\al(\s\up1(2-),\s\d1(3)) 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SO eq \\al(\s\up1(2-),\s\d1(4)) )=10-1.4 ml·L-1
D.常温时,CaCO3(s)+Mn2+(aq)⇌MnCO3(s)+Ca2+(aq)的平衡常数K=0.01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1分)在超分子化学中,常用Cu+模板合成各种拓扑结构分子,如图为诺贝尔得主auvage教授利用亚铜离子为模板合成的索烃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u+的核外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固态时Cu+比Cu2+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索烃中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索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1 ml索烃中所含的配位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铅磷青铜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作耐磨零件和滑动轴承。如图为铅磷青铜的一种晶胞结构,该晶胞的化学式为 ;已知A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0,0),B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1,1,0),则C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应为 ;已知晶体的密度为8.85 g·cm-3,则晶胞参数为 pm(用含有NA的代数式表达)。
17.(13分)活性MnO2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去极化剂、脱色剂等,工业上常用天然矿物软锰矿制备。某地的软锰矿中含有MnO2和少量Al2O3、SiO2,当地某工厂生产活性Mn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软锰矿需要充分“研磨”,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浓硫酸“溶浸”时,一般先加入废铁屑得到Fe2+,再加入软锰矿,加热使锰元素以离子形式溶出。Mn2+从软锰矿中溶出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浸”软锰矿时,理论上投入的废铁屑与软锰矿的物料比(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但实际消耗的物料比小于2,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nO2中含有的铁、铝杂质可能会降低去极化效果,需要除杂、提纯。提纯时先加入MnO2,充分搅拌后加入NH3·H2O,调节溶液pH=5。调节pH时得到的沉淀是 。
(5)上述流程中为了进一步分离得到电解液,需要进行的⑤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液中含有硫酸锰、硫酸,经电解可得活性MnO2,得到活性MnO2的电极反应式是 。
(7)为了测定产品中活性MnO2的纯度,常选用硫酸酸化的Na2C2O4作为底物,再用KMnO4标准液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样品a g,加入b g Na2C2O4(足量)和稀H2SO4(足量),混合后充分振荡,加热,再用c ml·L-1KMnO4标准液滴定剩余Na2C2O4至溶液恰好变色,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d mL(已知酸性条件下锰元素被还原为Mn2+),则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18.(12分)对氯苯氧乙酸是一个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防落素”,可以减少农作物或瓜果蔬菜的落花落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实验原理为:
实验步骤:
①在反应器中,加入5.0 g氯乙酸和5 mL水,开动搅拌器,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溶液的pH=7~8,然后加入4.7 g苯酚,再慢慢滴加35%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
②将反应器置于水浴中缓慢加热,维持此温度20 min;
③移去水浴,用浓盐酸调pH=4,析出固体,过滤,用水洗2~3次,再用乙醇洗涤;
④加入少量三氯化铁和10 mL足量的浓盐酸。升温至60~70 ℃,缓慢滴加双氧水,保温反应20~30 min,升温使固体溶解,慢慢冷却,析出固体,得到粗产品;将粗产品再次用热的乙醇溶解→煮沸→趁热过滤→加蒸馏水→自然冷却→过滤→洗涤→干燥→3.73 g产品。
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选填“a”或“b”)。
(2)步骤①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采用水浴加热,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
(4)步骤③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5)步骤④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
(6)该实验所得对氯苯氧乙酸的产率为 。
19.(12分)物质G是一种新型除草剂,可以经过如图流程制得。
已知:①
②B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名称为 。
(2)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3∶2∶1
③遇FeCl3溶液无颜色变化,不能与单质钠反应产生氢气
(3)物质D的结构简式为 ,物质E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4)生成G的反应类型为 。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无机产物为 。
(6)结合题目信息,设计以A为原料合成物质的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20.(12分)研究CO2加氢制CH4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Ⅰ.CO2(g)+4H2(g)⇌CH4(g)+2H2O(g) ΔH1<0
Ⅱ.CO2(g)+H2(g)⇌CO(g)+H2O(g) ΔH2
Ⅲ.2CO(g)+2H2(g)⇌CO2(g)+CH4(g) ΔH3=-247.1 kJ·ml-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温度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1 ml某物质的焓变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表为298 K时几种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则反应Ⅱ的焓变ΔH2= kJ·ml-1。
(2)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l CO2和4 ml H2发生上述反应,反应20 min时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容器中CH4(g)为a ml,CO为b ml,以H2表示的0~20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ml·L-1·min-1(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下同),此时H2O(g)的浓度为 ml·L-1,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 (列出计算式)。
(3)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时CH4、CO、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B表示的物质为 ;其物质的量在温度高于600 ℃时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CH4选择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二)
1.答案:C
解析:牛奶和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遇重金属盐变性,故能减缓人体中毒,A项正确;BaSO4在射线照射下,显出白色的光影,医学上常用BaSO4作为内服造影剂检查消化系统,B项正确;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皂化反应是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C项错误;铁、碳、氧气和水在一起会发生吸氧腐蚀,铁中会含有少量的碳,所以铁能够消耗氧气和水延长食物的保质期,D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盐酸不能与CaSO4反应,不能除去水垢中的CaSO4,应先加入碳酸钠将CaSO4转化为CaCO3,水洗后再加入HCl 除去,A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项正确;Fe2O3是红色固体,可用作油漆、涂料、油墨的红色颜料,C项正确;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需要振荡,是振荡操作,故A正确;振荡后需静止后再分液,是分液操作,故B正确;酸化后过滤,是过滤操作,故C正确;操作中没有蒸发过程,是蒸发操作,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A项错误;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SO2+3ClO-+H2O===SO eq \\al(\s\up1(2-),\s\d1(4)) +Cl-+2HClO,B项正确;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足量浓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g++2NH3·H2O===[Ag(NH3)2]++2H2O,C项正确;氢氧化镁固体溶解于氯化铵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 eq \\al(\s\up1(+),\s\d1(4)) ===Mg2++2H2O+2NH3↑ ,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实验加入药品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和乙酸,生成物含有挥发性的反应物乙醇和乙酸,二者都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所以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共有2处错误。
6.答案:B
解析: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为N;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的元素为S;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为3dx4s2,有+2、+3两种常见化合价的元素为Fe;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是冶炼金属工业的常用还原剂的元素为C;故甲、乙、丙、丁分别为N、S、Fe、C。
由分析可知,甲、丁元素分别为N、C,丁元素的氢化物有多种,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 由气态→液态→固态,即不一定比甲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A项错误;由分析可知,乙和丁元素构成的CS2分子中C原子为sp杂化,为直线形结构,B项正确;丙为Fe元素,其+3价硝酸盐溶解在稀硝酸中Fe3+的水解被抑制,溶液呈无色或淡紫色,C项错误;丁为C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属于分子晶体,熔点很低,而其同主族相邻元素为Si,其最高价氧化物SiO2为共价晶体,熔点很高,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黄芩素分子内有8种H,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8组峰,A项正确;黄芩素分子中有羟基、羰基、醚键、碳碳双键共4种官能团,B项错误;黄芩素分子共有3 ml酚羟基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按1∶1进行,故可消耗3 ml的NaOH,C项错误;黄岑素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结构简式为:,连有氧原子的碳原子中有6个手性碳原子,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主族从下到上,电负性依次增大;电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O> C> H,A项错误;Fe3+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5,B项错误;Fe2(SO4)3溶液可与黄芩素发生显色反应,说明黄芩素属于酚类,是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C项错误;SO eq \\al(\s\up1(2-),\s\d1(4)) 的中心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eq \f(1,2) (8-2×4)=4,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依据价—类二维图可知:m为甲烷、n为碳单质、为CO、p为CO2、r为碳酸盐。p为二氧化碳,可做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A项正确;二氧化碳与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B项正确;甲烷转化为一氧化碳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等,石墨既存在共价键也存在范德华力,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使试纸褪色,则应利用pH计测定氯水的pH,A项错误;酚类物质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滴加FeCl3溶液可检验酚类物质,溶液变为紫色说明有酚类物质,B项正确;排气时不能将尖嘴垂直向下,应将尖嘴斜向上45°,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不能将尖嘴垂直向下,C项错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由流程可知,步骤Ⅰ中发生Cl2+2OH-===ClO-+Cl-+H2O,温度过高时易发生3Cl2+6OH-===ClO eq \\al(\s\up1(-),\s\d1(3)) +5Cl-+3H2O,步骤Ⅱ中发生ClO-+CO(NH2)2+2OH-===Cl-+N2H4·H2O+CO eq \\al(\s\up1(2-),\s\d1(3)) ,且将NaClO溶液逐滴滴加到尿素中,可防止过量的NaClO溶液将N2H4·H2O氧化,步骤Ⅲ中分离出碳酸钠、水合肼;步骤Ⅳ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SO2,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为碱性有利于吸收SO2,将碳酸钠转化为亚硫酸钠;步骤Ⅰ反应时,若产物中n(NaClO)∶n(NaClO3)=5∶1,假设产物中n(NaClO)=5 ml,n(NaClO3)=1 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NaCl)=10 ml,故n(NaCl)∶n(NaClO)=2∶1,A项正确;由分析可知:步骤Ⅱ中将NaClO溶液逐滴滴加到尿素中,可防止过量的NaClO溶液将N2H4·H2O氧化,B项错误;步骤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NH2)2+2OH-===Cl-+N2H4·H2O+CO eq \\al(\s\up1(2-),\s\d1(3)) ,C项正确;由分析可知,步骤Ⅳ中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为碱性,有利于吸收SO2,D项正确。
12.答案:AC
解析:断开 K2、合上K1时,该装置为原电池,电极A为负极,发生反应:Li-e-=== Li+;为达到电荷守恒,左侧Li+透过锂超离子导电隔膜移向右侧,故Li+浓度基本不变,A项正确;放电时,右侧电极B为正极,碘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I eq \\al(\s\up1(-),\s\d1(3)) ,电极反应式为3I2+2e-===2I eq \\al(\s\up1(-),\s\d1(3)) ;断开K1、合上K2时,为充电过程,B电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发生反应2I eq \\al(\s\up1(-),\s\d1(3)) -2e-===3I2,B项错误;储液罐中电解液在泵作用下可以流动,把电池充电或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带走,避免由于电池发热而产生的电池结构损害,C项正确;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原理为:2PbSO4+2H2O===Pb+PbO2+2H2SO4~2e-;电极A质量减少0.7 g时,即Li消耗0.1 m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l,故铅蓄电池中消耗H2O的物质的量为0.1 ml,即1.8 g,D项错误。
13.答案:BD
解析: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常用此方法检验SO2,A选项正确;FeCl3溶液加热促进水解,HCl挥发,残留固体为Fe(OH)3,B选项错误;NaHCO3可与HCl反应放出CO2,且CO2不与NaHCO3溶液反应,C选项正确;通入气体顺序正确,但NH3极易溶于水,从b通入易引起倒吸,D选项错误。
14.答案:AC
解析:根据图像,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正反应放热,所以该反应的ΔH<0,A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的ΔH<0,随着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2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由图像可知,温度为T0时,乙醇的选择性为82%,CO2的转化率为70%,根据选择性= eq \f(目标产物产率,CO2转化率) ×100%,则乙醇的产率=82%×70%=57.4%,C正确;当温度处于T0~T1时,升高温度,乙醇的选择性变大,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基本不变,因此,升高温度,乙醇的产率增大,D错误。
15.答案:BD
解析:根据X、Y、Z三点数值计算CaSO4、CaCO3、MnCO3的Ksp值,Ksp(MnCO3)=c(CO eq \\al(\s\up1(2-),\s\d1(3)) )×c(Mn2+)=10-5.3×10-5.3=10-10.6;同理,Ksp(CaCO3)=10-8.6;Ksp(CaSO4)=10-5,所以溶度积:CaSO4>CaCO3>MnCO3,故A正确;pM越大,阳离子浓度越小,pR越大,阴离子浓度越小,X点对CaCO3而言Qc=c(CO eq \\al(\s\up1(2-),\s\d1(3)) )×c(Ca2+)>Ksp,所以是过饱和溶液,要析出沉淀,故B错误;由Ksp(CaSO4)=10-5,Ksp(CaCO3)=10-8.6,当CO eq \\al(\s\up1(2-),\s\d1(3)) 恰好完全沉淀时,离子浓度c(CO eq \\al(\s\up1(2-),\s\d1(3)) )≤10-5ml·L-1时认为其沉淀完全,此时c(Ca2+)= eq \f(Ksp(CaCO3),c(CO eq \\al(\s\up1(2-),\s\d1(3)) )) = eq \f(10-8.6,10-5) =10-3.6ml·L-1,溶液中c(SO eq \\al(\s\up1(2-),\s\d1(4)) )= eq \f(Ksp(CaSO4),c(Ca2+)) = eq \f(10-5,10-3.6) =10-1.4ml·L-1,故C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Ksp(MnCO3)=10-10.6,Ksp(CaCO3)=10-8.6,CaCO3(s)+Mn2+(aq)⇌MnCO3(s)+Ca2+(aq)的平衡常数K= eq \f(c(Ca2+),c(Mn2+)) = eq \f(c(Ca2+)·c(CO eq \\al(\s\up1(2-),\s\d1(3)) ),c(Mn2+)·c(CO eq \\al(\s\up1(2-),\s\d1(3)) )) = eq \f(Ksp[CaCO3],Ksp[MnCO3]) = eq \f(10-8.6,10-10.6) =102,故D错误。
16.答案:(1) Cu+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全满结构,比Cu2+的3d9稳定,所以Cu+固态时比Cu2+稳定
(2)N>O>C (3)sp3和sp2 8 ml
(4)PbCu3P ( eq \f(1,2) , eq \f(1,2) ,1) eq \r(3,\f(430,NA×8.85)) ×1010
解析:(1)基态Cu+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u+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全满结构,比Cu2+的3d9稳定,所以Cu+固态时比Cu2+稳定;(2)该索烃中同周期非金属元素为C、O、N,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但第ⅡA族大于第ⅢA族,第ⅤA族大于第ⅥA族,故C、O、N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3)观察有机物的结构可以判断碳原子存在两种杂化方式,即sp2和sp3,据图可知一个Cu形成4个配位键,该有机物中共有2个Cu,故1 ml索烃中所含的配位键的物质的量为8 ml;(4)根晶胞结构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Pb位于顶点,原子个数为 eq \f(1,8) ×8=1,Cu位于面心,原子个数为6× eq \f(1,2) =3,P位于体心,原子个数为1,因此化学式为PbCu3P;参考A和B的坐标,可推出C点原子的坐标为( eq \f(1,2) , eq \f(1,2) ,1);根据晶胞密度ρ= eq \f(N·M,NA·V) 可知a= eq \r(3,\f(N·M,NA·ρ)) = eq \r(3,\f(430,NA×8.85)) ×1010pm。
17.答案:(1)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2)MnO2+4H++2Fe2+ eq \(=====,\s\up7(△)) Mn2++2Fe3++2H2O
(3)软锰矿中除了MnO2外还有其他杂质,二氧化锰能够将Fe直接氧化,导致需要的Fe减少;
(4)Al(OH)3、Fe(OH)3
(5)过滤 (6)Mn2++2H2O-2e-===MnO2+4H+
(7) eq \f((\f(b,134)-5×\f(c×d×10-3,2))×87,a) ×100%
解析:将软锰矿初选研磨后,加入浓硫酸和铁屑“溶浸”使得MnO2转成Mn2+浸出,过滤除去SiO2,向滤液中加入MnO2,充分搅拌后加入NH3·H2O,调节溶液pH=5将Al3+、Fe3+转化为Al(OH)3、Fe(OH)3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电解硫酸锰和硫酸的混合溶液获得活性MnO2,据此解答。(1)研磨软锰矿,增大固体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2)酸性条件下Fe2+将MnO2还原浸出,反应原理为MnO2+4H++2Fe2+ eq \(=====,\s\up7(△)) Mn2++2Fe3++2H2O;(3)软锰矿中有杂质,二氧化锰能够将Fe直接氧化,导致需要的Fe减少;(4)根据金属离子沉淀的pH表格数据可知,当溶液pH=5时,Al3+、Fe3+已沉淀完全,Mn2+还未开始沉淀,所以此时得到的主要沉淀是Al(OH)3、Fe(OH)3;(5)过滤分离Al(OH)3、Fe(OH)3沉淀与MnSO4和H2SO4混合溶液;(6)通电条件下Mn2+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Mn2++2H2O-2e-===MnO2+4H+;(7)取a g样品与b g Na2C2O4在酸性条件下充分反应,最后用KMnO4标准液滴定剩余Na2C2O4,据反应关系式可计算5C2O eq \\al(\s\up1(2-),\s\d1(4)) ~2MnO eq \\al(\s\up1(-),\s\d1(4)) ~10e-、C2O eq \\al(\s\up1(2-),\s\d1(4)) ~MnO2~2e-
5 2 1 1 2
n c×d×10-3 eq \f(b,134) -n eq \f(b,134) -n
MnO2纯度= eq \f((\f(b,134)-5×\f(c×d×10-3,2))×87,a) ×100%
18.答案:(1)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b
(2)2ClCH2COOH+Na2CO3―→2ClCH2COONa+CO2↑+H2O
(3)反应物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4)除去多余水分,快速干燥
(5)酸化,抑制Fe3+的水解
(6)40%
解析:(1)装置中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的进水方向是下进上出,因此进水口为b;(2)步骤①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过程中生成氯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ClCH2COOH+Na2CO3―→2ClCH2COONa+CO2↑+H2O;(3)步骤②中采用水浴加热,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4)步骤③要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快速干燥,因乙醇沸点较低,易干燥;(5)步骤④中加入浓盐酸,使溶液酸化,可以抑制Fe3+的水解;(6)5.0 g氯乙酸的物质的量为 eq \f(5.0 g,94.5 g·ml-1) ≈0.052 9 ml,4.7 g苯酚的物质的量为 eq \f(4.7 g,94 g·ml-1) =0.05 ml,理论上可制备对氯苯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l,理论质量为0.05 ml×186.5 g·ml-1=9.325 g,产率为 eq \f(3.73 g,9.325 g) ×100%=40%。
19.答案:(1)2羟基苯甲醛或邻羟基苯甲醛
解析:由已知①可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物质B,物质B在碱性条件下和CH3CH2Cl反应生成物质C,由于B和D为同分异构体,由F逆推可知E为,由E逆推可知D为, E与SOCl2反应生成,C与F在一定条件下生成G。
(1)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化学名称为2羟基苯甲醛或邻羟基苯甲醛;(2)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②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3∶2∶1,说明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③遇FeCl3溶液无颜色变化,不能与单质钠反应产生氢气,则不含有酚羟基、醇羟基等;则符合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3)由分析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物质E的结构简式为,物质E中含氧官能团为醚键、羧基;(4)由分析可知C、F分别为,则产生G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和BrCH2CO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③,除生成E外,无机产物为HBr;(6)以A为原料合成物质的路线为:
。
20.答案:(1)+41.2
(2) eq \f(4a+b,20V) eq \f(2a+b,V) K= eq \f(b(2a+b),(1-a-b)(4-4a-b))
(3)CO2 温度高于600 ℃时以反应Ⅱ为主,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右移,CO2的物质的量减少
(4)使用对反应Ⅰ催化效果及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
解析:(1)根据题干中所给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可得反应Ⅱ的焓变=(-110.5)+(-241.8)-(-393.5)=+41.2 kJ·ml-1;(2)该反应体系中存在竞争反应,设反应Ⅰ消耗CO2x ml,反应Ⅱ消耗CO2y ml,反应Ⅲ生成CO2z ml,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4(g)为a ml,CO为b ml,则有x+z=a ①,y-2z=b ②,联立①②得:2x+y=2a+b;故n(H2)=4x+y+2z=(2x+y)+(2x+2z)=2a+b+2a=4a+b;v(H2)= eq \f(n(H2),V L·20 min) = eq \f(4a+b,20V) ml·L-1·min-1,n(H2O)=2x+y=2a+b ,H2O(g)的浓度c(H2O)= eq \f(2a+b,V) ml·L-1,根据原子守恒可得n(CO2)=(1-a-b)ml;反应Ⅱ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平衡常数K为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乘积之比,可得K= eq \f(b(2a+b),(1-a-b)(4-4a-b)) ;(3)综合反应Ⅰ、Ⅱ、Ⅲ的焓变来判断:随温度的升高,反应Ⅰ、Ⅲ平衡左移,Ⅱ平衡右移,故可判断CH4的物质的量持续减小,CO的物质的量持续增加,则B曲线对应为CO2的物质的量;结合图像中曲线B的变化特点,温度高于600 ℃时以反应Ⅱ为主,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右移,CO2的物质的量减少;(4)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H4选择性,应尽可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故使用对反应Ⅰ催化效果及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
元素
甲
乙
丙
丁
性质或结构信息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
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为3dx4s2,有+2、+3两种常见化合价
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是冶炼金属工业的常用还原剂
操作
现象
A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氯水滴在pH试纸上,测定氯水的pH
pH试纸变红
B
向绿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检验该茶水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
溶液变为紫色
C
将碱式滴定管胶管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
将气泡排出
D
向盛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振荡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A
B
C
D
检验铜与浓硫酸生成的气体为SO2
蒸发FeCl3溶液,制取FeCl3晶体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先从b通入NH3,然后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制得少量NaHCO3固体
Fe3+
Fe2+
Mn2+
Al3+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5.8
3.4
完全沉淀的pH
2.8
8.3
7.8
4.7
物质
H2(g)
O2(g)
CO(g)
CO2(g)
H2O(g)
ΔfH eq \\al(\s\up1(θ),\s\d1(m)) (kJ·ml-1)
0
0
-110.5
-393.5
-241.8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6 L,45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三)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分层特训仿真模拟冲刺标准练(四)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6 L,45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