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卷A卷)(考试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卷A卷)(考试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全国乙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分化可看作一个球在丘陵地带的滚动过程:细胞在山丘a处时,其“命运”面临选择;当到达谷底时,它已成为一个有明确功能的专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丘a处的"球"代表受精卵或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
B.现代生物技术可决定“球”在山丘 a处之后的“命运”
C.到达谷底的“球”仍有可能运回山丘a处
D.到达谷底的“球”中核酸和蛋白质都会改变
2.为探究骨骼肌增龄性退变降低中老年人活动能力的原因,将中年期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运动训练组(H组),给予相应处理后检测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目和ATP浓度,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 | 线粒体个数 | ATP含量(nmol·ul-1) | ||
C组 | H组 | C组 | H组 | |
第0周 | 48.17 | 44.83 | 0.72 | 0.65 |
第8周 | 44.17 | 61.00 | 0.87 | 1.30 |
第16周 | 36.00 | 60.33 | 0.68 | 1.52 |
A.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与线粒体数目减少有关
B.大鼠骨骼肌细胞中的ATP主要产生于线粒体基质
C.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供应
D.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的有氧运动能力
3.科学家通过不断的探索,在深海不同深度都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生命,它们跟我们见过的生命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哪项不能作为科学家判定疑似生物为生命体的依据( )
A.含有大量C、H、О等元素构成的有机物
B.存在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边界
C.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
D.能够向外界分泌酶,并获取酶解反应后的产物
4.南宋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稻田群落的繁荣景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丰年”与“蛙声”的联系与食物链“水稻→蝗虫→蛙”有关
B.“稻-蛙-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C.稻田群落中的水稻植株高低错落,体现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
D.蛙声吸引异性,从信息传递类型来看属于物理信息,利于种群的繁衍
5.餐后血糖一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下列关于“升”和“降”的原因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升”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
B.“升”与食物中的糖被消化吸收有关
C.“降”与胰岛素的作用有关
D.“降”与血糖被分解利用有关
6.为研究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果蝇杂交,得到F1后逐代自由交配。两对基因对果蝇的生存能力均无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两对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不发生改变
B.随着自由交配的进行,雌、雄果蝇中Xb的基因频率趋于相等
C.若从F2开始逐代淘汰 aa的个体,则AA个体占比逐渐升高
D.若从F1开始每代加入使Xb纯合胚胎致死的药物,则F3雌果蝇中XBXB占比为1/2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某课题组研究了疏果率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具体部位)上发生,产生的_________(具体物质)将CO2的固定产物转化为淀粉和蔗糖。
(2)由图可知,随着疏果率提高,叶片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叶片中__________含量增加。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另一部分可输送至果实。因此去除果实后,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课题组进行了另一组实验,将只保留枝条顶部1个果实的该植物若干株均分为三组,甲组、乙组、丙组中的植物依次保留大小基本一致的2、4、6片成熟叶,结果发现每组果实平均重量大小关系为:甲组<乙组<丙组,丙组果实最重的原因是_________。
30.科研人员发现一组来自下丘脑的“饥饿神经元P”不仅能够控制大脑对饥饿做出反应,同时还能控制热量的消耗。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敲除了野生型小鼠饥饿神经元P中的A基因,从而制备出实验小鼠。将野生型小鼠及实验小鼠饲养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发现实验组小鼠每周的食物剩余量都比野生型多,记录体重后结果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实验小鼠体重小于野生型小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推测A基因的表达产物与___________有关。
(2)研究发现,当能量缺乏时,饥饿神经元Р被激活,释放谷氨酸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最终引起进食行为,这属于___________反射,谷氨酸发挥完效应后将被___________。
(3)在给实验小鼠饥饿处理后,发现其下丘脑中的谷氨酸含量与野生型小鼠无显著差异,但进食量减少,推测A基因的表达产物很可能是谷氨酸的___________。
(4)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进一步开展了实验。依据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初步判断上述推测成立,则图2中第2、3两组的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生态学家调查发现,在相同且适宜环境条件下,弃耕生境草本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远大于退耕还林(人工植树造林)生境。回答下列问题:
(1)与退耕还林生境相比,弃耕生境的演替速度更_______________。调查期间弃耕生境下草本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远大于退耕还林生境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退耕还林使得群落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可吸引更多的动物前来觅食、栖息,动物带来新的种子,植被得到快速恢复,这是_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机制。两种生境下发生的演替_______________(填“均”或“不均”)属于次生演替。
(3)各地区的弃耕农田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都能演替至森林阶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2.玉米 (2n=20))部分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株高与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有关。基因A能编码一种催化油菜素内酯合成的关键酶,基因a不能;基因B能控制油菜素内酯受体的合成,基因b不能。油菜素内酯缺乏或无法发挥作用时均表现为植株变矮。根据以上信息,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上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②____。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时,后代植株的株高中正常:矮=____________。
(2)基因LG1和LG2控制玉米正常叶夹角,隐性突变基因lg1和1g2纯合时都会使玉米叶夹角为0°。对大量正常叶夹角玉米进行诱变后,发现了两株叶夹角为0°的突变体植株甲和乙。为探究植株甲、乙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引起,请设计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若___________,则植株甲、乙是同一基因突变引起。
若_______________,则植株甲、乙不是同一基因突变引起。
(二)选考题:共15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秸秆还田,既可以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小明同学准备从土壤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以加速秸秆的分解。其实验过程如下。
(1)在实验前,小明将滤纸埋在土壤中,30天后取出腐烂的滤纸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此时,滤纸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配置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 | |||||||
纤维素 | 酵母膏 | NaNO3 | KH2PO4 | Na2HPO4·7H2O | MgSO4·7H2O | KCl | 水解酪素 |
5g | 0.5g | 1g | 0.9g | 1.2g | 0.5g | 0.5g | 0.5g |
①配置培养基时,先要计算培养基配方比例,再称量、熔化,最后还应_____________。
②上表中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培养基(从功能来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
①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倒平板前,需要计入按一定比例灭过菌的____________溶液,混匀倒平板。
②吸取适量的培养液,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方法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上。
(4)为高效降解农业秸秆废弃物,兴趣小组利用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A、B、C3株纤维素分解菌,在37℃条件下进行玉米秸秆和降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在该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是菌株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重组PCR技术是一项新的PCR技术,通过重组PCR技术能将两个不同的DNA连接成为一个新DNA分子。某科研小组从猪源大肠杆菌中扩增得到LTB和ST1两个基因片段,利用重组PCR技术构建了LTB—ST1融合基因,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的物质除了引物和模板链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
(2)从P2,P3两种引物的角度分析,LTB和ST1基内能够融合的关键是_________。PCR1和PCR2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②过程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引物,原因是_________。
(3)科研小组为了检测是否成功构建出融合基因,将反应后体系中的各种DNA分子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则融合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卷B卷)(全解全析),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卷B卷)(参考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乙卷A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聚集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