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时作业二
一、单选题
1.(2022年湖北黄冈高二校考期中)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客观上(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推动了民族迁徙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引发了宗教改革
2.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3.(2022年山东潍坊高二统考期中)法国学者麦撒说:“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欧洲)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该学者意在强调蒙古西征( )
A.带给欧洲人们深重的灾难 B.促进了民族间相互交融
C.推动了东西方交通的发展 D.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变革
4.(2022年广东广州高二广东实验中学校考期中)1998年《华盛顿邮报》经过民意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他指挥的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征至欧洲,立下赫赫战功
B.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政权的奠基人
C.他的西征打破壁垒,为西方开辟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D.他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
5.(2022年黑龙江绥化高二海伦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在蒙古三次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中的工匠技术人员随军西征,将中原地区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技术传播于西方。同时,蒙古将军队俘虏的工匠送归本部的措施也将西方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等文化东传。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促使元朝的统治范围扩大 D.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6.(2022年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中)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欧洲战争的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始于东欧,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后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 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
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 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
7.(2022年天津南开高二校考期中) “到目前为止,它(《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元朝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展现了元朝的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 )
A.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元朝历史 B.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方的经历
C.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 D.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8.在西征时,随蒙古军队西至欧洲的有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与此同时,也有因战争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这种“被迫”的迁徙客观上( )
A.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 B.埋下了帝国分裂的隐患
C.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D.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9.在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统治期间,弗拉基米尔主教塞拉皮昂在一次传教中说:“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据此可推知,蒙古的对外征服( )
A.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 B.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势力衰落
C.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 D.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
10.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鸡鸣驿,始建于明代初期,设有驿丞署、驿仓、把总署、公馆院、马号等建筑,还有戏楼和寺庙。驿站规定“凡铺卒皆腰革带,持枪、携雨衣,赍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囊板以护文书不破碎,不襞积,折小漆绢以御雨雪”。这反映出( )
A.驿站是全国道路交通的枢纽 B.驿站消除了区域经济差异
C.古代驿站以运输军需物资为主 D.古代非常重视信息的传递
11.法国学者麦撒说:“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欧洲)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该学者意在强调蒙古西征( )
A.带给欧洲人们深重的灾难 B.促进了民族间相互交融
C.推动了东西方交通的发展 D.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变革
12.13世纪后期,在马可·波罗等欧洲人到元朝的时候,从元朝出发的旅行家也到了西方,其中基督教徒列班·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被誉为第一位到西方的中国旅行家。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推动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B.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
C.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了条件 D.导致中欧交往的开始
13.据《尼康编年史》记载,1382年脱脱迷失汗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俄罗斯人成功掌握了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材料可以佐证( )
A.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 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C.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 D.阿拉伯人将火药传到了西欧
14.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
A.火药等技术的西传 B.马其顿王国被吞并
C.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
15.“1235年,窝阔台召开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俄罗斯等未服诸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1236年春,率师出发。”这次西征( )
A.起因是花剌子模国杀害了蒙古使臣
B.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
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了巴格达
D.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16.古代文明在冲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佛教的产生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
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秦汉时期基督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7.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18.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欧洲战争的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始于东欧,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后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这表明( )
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 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
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 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
19.蒙古帝国西征发生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干旱或降温事件触发蒙古西征,但近年来有部分中国学者研究结果对传统的气候驱动说提出了挑战,认为恰恰是当时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蒙古西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也较好地解释了蒙古当时征讨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西北方而不是东南方的印度和南宋地区。这说明( )
A.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支持 B.蒙古西征的原因难以确定
C.传统观点被证实显然错误 D.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
20.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蒙古西征等。这主要反映了( )
A.战争是人类文明传播途径之一 B.战争使各地文明连为一体
C.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D.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成果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年吉林通化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过程中,被征服地区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西亚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同时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材料二 1294年,蒙古人在波斯建立的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便由波斯传入了欧洲。蒙古西征有破坏性,蒙古人对当地的居民进行抢掠,对城市进行破坏。但同时这些行为也是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和摧毁。随着蒙古人的西征,欧洲人对以前深信不疑的神学所宣传的观点产生了质疑,他们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神学的控制,进行独立思考。蒙古西征使得丝绸之路再度复兴,为欧洲人去往东方打开了大门,曾到过东方的欧洲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告诉欧洲人在东方有一个人口众多、美丽富饶的大帝国。
摘编自宋鑫秀《蒙古西征对当时世界的统治及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中心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蒙古西征后东西方人员往来的重要事实,并概述蒙古西征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蒙古西征虽然给欧洲带来了破坏,但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的客观影响,没有体现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排除AB项;蒙古西征不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蒙古帝国的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随着蒙古西征,许多汉人、契丹人、党项人(西夏人)迁徙到中亚地区,与当地波斯人、阿拉伯人混居,故选C项;当时元朝尚未建立,故排除A项;蒙古帝国的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歧视性,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战争频发”的信息,故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蒙古西征打破了路途闭塞,将各民族集聚一处,把欧洲从酣睡懒病的梦中惊醒等,强调的是蒙古西征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变革,D项正确;带给欧洲人们深重的灾难与“将几百年((欧洲)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等不符,排除A项;促进了民族间相互交融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评价“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是基于他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在沟通东西方交流方面发挥了客观的积极作用,C项正确;统一蒙古草原、横扫中亚、元朝奠基人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蒙古军队西征,将中原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又将西方天文数学等阿拉伯文化带入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主要讲蒙古军西征促进文化交流,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统治范围是否扩大与题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人西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则使得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逐渐西传,这说明古代战争对于人类文明有双重影响,B项正确;历史研究可以得出一致结论,排除A项;“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而非一直畅通无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它(《马可波罗行纪》)”,可知“它”指的是《马可波罗行纪》。结合课本所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回到意大利后,别人根据马可波罗的叙述写出了记述他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D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依据材料“它(《马可.波罗行纪》)是外文文献中对元朝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文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迁移,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所以这种“被迫”迁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这种迁徙并没有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也没有导致蒙古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与衰落,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可知,俄罗斯民众对蒙古统治充满不满情绪,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俄罗斯的发展状态,无法体现俄罗斯势力的衰落,排除B项;俄罗斯的态度不能代表欧洲国家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俄罗斯民众对蒙古统治的态度,无法得出“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材料中鸡鸣驿内建筑设备齐整,并且对于驿站运作有着详细和严格的规定,这体现出古代对于信息传递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驿站只是传递信息和物资的中转站,并非全国道路交通的枢纽,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运输军需物资”,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蒙古西征打破了路途闭塞,将各民族集聚一处,把欧洲从酣睡懒病的梦中惊醒等,强调的是蒙古西征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变革,D项正确;带给欧洲人们深重的灾难与“将几百年((欧洲)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等不符,排除A项;促进了民族间相互交融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从元朝出发的旅行家也到了西方,其中基督教徒列班·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被誉为第一位到西方的中国旅行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的交通,便利了东西方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全球化尚未开始,排除B项;中欧交往早于元朝,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382年脱脱迷失汗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守城的俄罗斯人用火器击退了蒙古军,到了15世纪时,火器已经在俄罗斯成为广为人知的武器”可以得出蒙古西征促进先进文化传播,C项正确;蒙古族最早发明了火药武器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拜占庭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公元前16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后,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共和国吞并,蒙古西征是13世纪以后,因此马其顿王国被吞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符合题意,故选B项;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属于蒙古西征引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蒙古西征带来了蒙古军队由东向西迁徙,同时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进入中原地区,因此蒙古西征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据所学,蒙古的西征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1275,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是蒙古西征引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1235年,窝阔台召开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俄罗斯等未服诸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1236年春,率师出发”可得出这一事件是指窝阔台西征,结合所学,西征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D项正确;A项不是其西征的原因,排除;其灭掉的是第二花剌子模国,排除B项;这次并没有攻占巴格达,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随着古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境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升级,不少被压迫者转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支撑,在此种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B项正确;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A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播到西欧,排除C项;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是佛教,不是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据材料“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版图的扩大促进了汉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会面与交流,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蒙古西征本身就 是通过战争扩大版图的过程,不可能消民族隔阂,排除B项;材料中“……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利于东西文化交流;而未涉及蒙古帝国建立前的文化是否交流,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就已开通,文化交流就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蒙古人西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则使得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逐渐西传,这说明古代战争对于人类文明有双重影响,B项正确;历史研究可以得出一致结论,排除A项;“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而非一直畅通无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史学界对蒙古帝国西政的原因在不断进行深化,说明的是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D正确;ABC说法明显错误,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
20.A
【详解】材料“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强调的是古代对外战争在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性,A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B排除;C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战争推动文明的交流,排除。故选A。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影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演变: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2)史实:马可波罗来华;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影响:使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1)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被征服地区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可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根据材料“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西亚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第二小问演变。结合所学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文化中心的变化可知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2)第一小问史实。结合元代后东西方交流可知马可波罗来华;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到了14世纪,印刷术便由波斯传入了欧洲”可知使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根据材料“但同时这些行为也是对封建制度的打击和摧毁”可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根据材料“他们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神学的控制,进行独立思考”“蒙古西征使得丝绸之路再度复兴,为欧洲人去往东方打开了大门”可知推动文艺
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22.(1)措施:拓展疆域,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2)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让商人自由经商”、“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始辟其路”,、“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了鼓励通商,拓展疆域,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等措施。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对促进帝国境内贸易发展,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
(2)方式:根据材料二中“亲征花刺子模”、“进军撒麻耳干”、“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等信息可知,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战争和和平两种。表现:根据材料二中“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表现主要有,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人教统编版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11课课时作业二答案docx、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时作业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后测评,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