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云南地区】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云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云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0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10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1·云南文山·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2.解释加点字。(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3.围绕太阳的远近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他们的观点和理由。人物观点理由一儿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A另一儿B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文中的人物,我喜欢 ,因为 。5.从以下话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像文中的两小儿一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依据。A.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B.现代生活,学生有必要/没有必要学习古诗文C.小学生有必要/没有必要带手机到学校我选话题______。我认为 ,因为 。【答案】1.两小儿辩日 2. 判断 聪明、智慧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 两小儿 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5. A 电脑时代需要练字 练字能修身养性,一手好字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让人感觉心旷神怡。【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出处。本文选自《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①“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判断。②“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知:通“智”,聪明、智慧。3.本题考查了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一个孩子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第二个孩子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中主要写了两儿和孔子,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两儿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我喜欢文中的两小儿。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5.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任选其中一个话题,仿照文中的两小儿一样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即可。比如:我选话题A。我认为电脑时代需要练字,因为练字能修身养性,一手好字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2021·云南红河·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按原文填空。2.《两小儿辩日》选自《 》,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3.解释下列字词。辩斗: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 盘盂:____________4.翻译句子。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 《列子·汤问》 儒家 3. 辩论,争论。 到,到了 正午 盛物的器皿 4.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而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两小儿的探索精神可嘉。【分析】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1.本题考查的是原文内容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填空。本段文字出自《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见两小儿辩斗”意思是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所以“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及日中则如盘盂”意思是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所以“及”的意思是等到。“日中”的意思是正午,“盘盂”的意思是盛物的器皿。4.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本题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以得出两小儿的观点是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而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通过两小儿辩论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都在为了一种真理去探索,所以启发可以围绕“两小儿的探索精神可嘉”来展开。 3.(2021·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完成习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一儿曰:“ 。”一儿曰:“ ?”一儿曰:“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原文2.理解文中划“_______”句子的意思。① ② 3.本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答案】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 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观点后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谁说你知道的多呢? 3.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我们应该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背诵。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全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①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决”判断。句子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对谁错。②“孰”谁。“汝”你。“知”见多识广。句子的意思是谁说你见多识广啊?3.本题考查本文主旨的理解。从两小儿辩论问题时有理有据,说明他们善于动脑,善于观察,敢于提问和挑战权威。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并不以自己是权威而妄下结论。本文告诉我们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我们应该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4.(2021·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完成习题。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注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多。⑨髀:(bì)大腿。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近塞上之人( )A.靠近 B.不久 C.距离短 D.亲密(2)有善术者( )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3)马无故亡而入胡( )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D.朋友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 连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答案】1.A B C 2.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3. 焉知祸福##安知祸福 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好坏是会互相转换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应对事物的不同变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1)“近塞上之人”意思是: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近”意思是“靠近”。故选:A。(2)“有善术者”意思是: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善”意思是“擅长”。故选:B。(3)“马无故亡而入胡”意思是: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故”意思是“原因 ”。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句子意思是: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3.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识记与阅读感悟能力。“塞翁失马”常与“焉知祸福”或“安知祸福”连用,意思是: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结合本文内容,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中可知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据此整理作答,有类似答案也可。【点睛】参考译文: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5.(2021·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看图,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①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②终身不复③猎。注释:①[恐]担心。②[遂](suì)于是。③[复]再。1.联系上下文,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1)中要害( )A.zhòng击中 B.zhōng中间 C.zhōng击中(2)端坐不倒( )A.dǎo后退 B.dào后退 C.dǎo倒下2.选出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因戏于水:在水中看戏。B.遂终身不复猎:于是此生不再打猎。C.石下溪中有小熊三:石头下面的小溪里有三只小熊。3.选出“近视之”中“之”所指的对象正确的一项。( )A.猎人 B.小熊 C.母熊 D.作者4.选出对母熊“死而不倒”的原因描述正确的一项( )A.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猎人的孩子。B.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自己的孩子。C.死而不倒,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很害怕石头。D.死而不倒,是因为自己很害怕石头。【答案】1. A C 2.A 3.C 4.B【分析】译文: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正中要害,母熊却坐着不倒下。猎人走近一看,发现熊已经死了,却还用脚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面的小溪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母熊死了还不倒下的原因,正是害怕石头落下伤到它的孩子。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1.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以及字词解释的能力。(1)中要害:指打中致命的部位。中:击中。可以先排除B,中:作动词,读四声:zhòng,故答案为A。(2)端坐不倒:坐着不倒下。倒:倒下。故答案为C。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A因戏于水:在水中嬉戏。参考译文和注释,BC翻译正确,故答案为A。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找到“近视之”所在位置,仔细对比译文,联系上下文可知是猎人走近一看,原因是“正中要害,母熊却坐着不倒下”,故“之”指代的是母熊。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原文可找到答案,“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意思是母熊死了还不倒下的原因,正是害怕石头落下伤到它的孩子。故答案选择B。 6.(2021·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子之学①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中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曷:同“何”,怎么。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乎耳,箸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3.“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古文: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4.本文拿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答案】1.“箸”通“著”,意思是牢记。2.B 3.文雅;消息 情况 4. 君子之学 小人之学 B【分析】译文: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仅仅四寸而已,(不牢记,不实践)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1.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结合注释分析。入乎耳,箸乎心: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箸”在这里的意思是牢记,通“著”。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结合诗句意思作答。“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的意思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结合句意,可知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形乎动静:举止是文雅的。故“动静”的古义为文雅。今义是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情况。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译文可知,本文拿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告诉我们“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的道理。故选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意思是求学为的是将来能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读书首先就要虚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7.(2021·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dù)。”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⑤(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度(duó):测量。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④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⑤遂(suì):于是。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 )①《揠苗助长》 ②《刻舟求剑》 ③《掩耳盗铃》 ④《买椟还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D 2.遇到事情不要墨守陈规,死守教条,要学会灵活变通。 3.A【分析】参考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考查了对句子节奏、选文内容的理解。①有误,句意: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根据句意应划为:何不试之/以足?②有误,《郑人买履》是一个战国末期的历史故事。故选D。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默守陈规、一成不变,要学变通。3.考查了对寓言寓意的理解。《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默守陈规、死守教条,要学会灵活变通。《揠苗助长》 是一则寓言故事,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刻舟求剑》 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界_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 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掩耳盗铃》 偷铃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自欺欺人。《买椟还珠》指买了装了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故选A。 8.(2021·云南昭通·小升初真题)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原文“ ”处应该填( )A.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3.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1)乃: (2)示: (3)此是君家果: 4.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A.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5.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答案】1.B 2.,,。, 3. 于是 给……看 这是你家的水果。4.ABD 5.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分析】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1.考查了对原文的掌握,结合对原文的诵读填空。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原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答案为B。2.考查了对原文的掌握和标点符号的填空。结合对原文的诵读填空,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即可。3.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乃”是于是的意思,“示”是给……看意思,“此是君家果”是指这是你家的水果。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完成本题要结合问与答的内容去分析。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生硬地回答,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5.此为拓展题目,结合当时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注意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9.(2020·云南昆明·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死后追赠为太傅。胡儿:即谢朗。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内:家庭; 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等职。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欣然曰: 然:样子B.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为什么。C.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如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C.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3.写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1) (2) 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5.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答案】1.B 2.B 39.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4.我认为谢太傅满意兄女的答案,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来。 5.B【分析】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考查字词解释。找出错误的一项,认真辨析,A项和C项解释准确。B项中的何是疑问词,表示什么的意思。2.考查句子翻译。要求找出正确的一项,结合词义和句意可知B项正确。A项,儿女:是子侄辈的意思。整句译为:跟子侄辈在一起谈论诗文。C项,骤:紧、密、急的意思。整句译为:不一会儿,雪越下越急。3.考查修辞手法辨析。比喻句,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结合文章分析出“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是比喻句。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口语表达。结合文段理解,回答此题。通过“公大笑乐”可知,谢安更欣赏谢道韫的回答。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道韫的才华体现在她的比喻神似,所以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10.(2021·云南迪庆·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鬻歌③乞食④。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⑥其人弗⑦去。注释:①东: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鬻(yù)歌:卖唱。④乞食:讨要食物。⑤欐(lì):中梁。⑥以:认为。⑦弗:不。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已经 B.去:离开 C.过:经过 D.余:多余2.“韩娥善歌”的“善”字的意思是 。3.请用“ ”画出本文讲述事情经过的句子。4.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2.善于、擅长 3.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4.余音绕梁【分析】译文:以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粮。经过齐国都城雍门时,卖唱求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中梁缭绕,三日不断,听过她唱歌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1.考查词语解释。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D项错误,余:留下的。2.考查词语解释。“韩娥善歌”的意思是韩娥擅长唱歌,善的意思是擅长。3.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事情的起因是昔韩娥东之齐,匮粮。事情的经过是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事情的结果是左右以其人弗去。4.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余音绕梁:原义是音乐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余音:在音乐演奏之后耳边好像还有声音;梁:屋梁,后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1.(2019·云南曲靖·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给下面字注音。盂( ) 沧( ) 孰( ) 汝(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两小儿辩斗( )(2)及其日中如探汤( )( )(3)孔子不能决也( )3.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案】1. yú cāng shú rǔ 2.辩论,争论 到 热水 判断 3.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但是正午时候离人远。 4.从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身上学到了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解析】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这个词语读什么,然后根据词语写出拼音,书写拼音时一定要注意是写加点字的拼音,同时拼音要书写规范。盂(yú)沧(cāng)孰(shú)汝(rǔ)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语的意义。解释词语意思的意义,需要先理解所在句子的意思。(1)“两小儿辩斗”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辩斗:辩论,争论。(2)“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及:等到。汤:热水,开水。(3)“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决:决断,判定,判断。3.本题考查了翻译文言句子。注意将句中的关键词翻译出来,再整体翻译。关键词: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通“智”,智慧。翻译句子为: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关键词: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距离。日中:正午。翻译句子为: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4.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谈即可。阅读短文了解内容可知,通过对话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知的可贵精神;从“孔子不能决也”中可知,世间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12.(2020·云南丽江·小升初真题)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昏鸦:黄昏时的乌鸦。1.作品中描写的景物有: 2.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A.这篇作品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及旅居在外的喜悦之情。B.这篇作品通过景物烘托,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哀愁。【答案】1.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瘦马 夕阳2.B【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朗读,描写的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曲的鉴赏能力。《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作文天地——【云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作文天地解析版docx、专题12作文天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内阅读——【云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8课内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8课内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按要求写句子——【云南地区】2021+2022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5按要求写句子解析版docx、专题05按要求写句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