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2404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2404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活、生产,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学会画力臂和最小动力。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
1、教师备用器材:钳子、铁丝、羊角锤(木板、钉子)、筷子、镊子、纸板核桃夹、核桃夹、核桃、衣挂、毛巾、多媒体设备等。
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拔钉子比赛:男同学徒手拔钉子,女同学用羊角锤拔钉子,谈谈感受。
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羊角锤、园林剪刀、镊子、钳子、等)。
问题:现在老师想要剪断铁丝、夹开核桃应该分别使用什么工具?
学生讨论并分别上台演示:用钳子剪断铁丝、用核桃夹夹核桃。
师:同学们都做的很好。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工具实质上都是杠杆。由此导入新课。
二、认识杠杆:
指导学生看大屏幕,由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
问题: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分析使用这些工具时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视频展示:杠杆的作用(引起学生兴趣)
多媒体展示:用撬棒撬石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学杠杆的五要素即:支点(0)、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来硬棒,去掉石头、不考虑棒的形状和粗细,得到理想的杠杆模型。这样我们简化了研究对象,容易识别杠杆。 学生活动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指出图中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2:画力臂练习。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由物体的平衡状态引出杠杆平衡
学生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与假设:(预设学生猜想的各种情况)
假设一: F1+L1=F2+ L2
假设二: 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假设四: F1×L1=F2×L2
3、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设计的实验过程,评出最佳方案。
4、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利用桌面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
问题:
(1)杠杆两端有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平衡呢?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m |
1 |
|
|
|
|
2 |
|
|
|
|
3 |
|
|
|
|
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纳结论。)
分析表中的数据,排除错误的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这个探究应突出“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两个要素,在进行实验时要提醒小组内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防止杠杆翻倒和钩码脱落,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交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身边各种杠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的掌握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从而缩短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并能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 杠杆优质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图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提出问题,播放视频,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