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展开大道之行也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全书共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运》中的一段节选。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奠,蜡,读zh4),事毕,出游于观(gu1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朗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五、重点之词句
1、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大道 古: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独 古义:老而无子的人
今:单一,只有一个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作 古义:兴起
今义:作为
乱 古义:造反
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是谓大同。是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2、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六、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背诵全文
二、划分结构层次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三、课文赏析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第一方面: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第二方面: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第三方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7、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8、《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拓展延伸
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辅助环节,检测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