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等式”的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进而理解“解集”这一抽象的概念,并让学生掌握用数轴表示解集的方法。经历探索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理解解集的意义。并且能够掌握、运用有关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发现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的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性地看问题的思想,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地思考问题的态度和细致地解决和求证问题的意识,产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思想感情。问题的产生过程与应用过程相辅相成,应注意学生对“解集”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如何应用理解不等式和解集的概念,并解决较为简单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措施】通过实际问题直观地引出定义,通过比较由旧知识得出新知识。【教学方法】 采用实践探索法、类比法。【学法指导】 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注重与旧知识联系,注重数形结合。【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计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一、 回忆与探索:多媒体(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公路大桥50千米,12:00时这辆汽车正好行驶到大桥,试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这辆汽车的速度。(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公路大桥50千米,这辆汽车要在12:00之前行驶到大桥, 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3)若12:00时还到不了,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二、 比较与得出应关注学生对于等与不等的意义的理解!!!也要特殊讲解“不等号的种类”!!!(1)板书:不等号﹥ ﹤ ≥(不小于) ≤(不大于) ≠ (2)练习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关系 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 (3) 板书:不等式定义 (4)比较研究不等式的解 多媒体演示解 的几何意义 (5)练习找﹥与≥的区别并讲解 (6) 多媒体演示解 集 的几何意义板书:不等式解集定义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7)猜想:两个含有>或≤的不等式的解集 三、 变式训练 1.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3>6 (2)2x<8 (3)x-2≥0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各式,并说出解集:(1)a是正数 (2)a是负数 (3)a是非负数 (4)a与5的和小于7 (5)a的4倍不大于8 (6)a的一半小于3四、课堂小结学而不思则罔五、 作业 相关习题 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回答生:讨论后积极 解决问题并回答,理解不等关系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义。 师:解释研究的不等号的意义,强调“≥”与“≤”的意义等同于“不小于”与‘不大于’,让学生清楚要研究的不等关系的类型。 生:从中感受思想并且体会研究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 师:启发学生从演示中找出方法,感悟研究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并通过解与解集的比较过程,引导性地和学生一起得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及意义。并强调关键词。 生:积极地投入其中同时小组合作互相支持得出符合要求的解集;认真思考后在数轴上画出所要表达的解集,从而进一步理解解集的几何意义。 生:积极总结并且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师:总结并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通过列方程和列不等式帮助学生明确不等关系同样来于现实。并且知道两者都是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 这一过程的进行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比较地理解等与不等的意义,并能够准确地把握几种不等号!!再通过板书使学生加深记忆 通过用数轴找解使学生理解解集的无限性,从而能够接受解集的表示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由“解”到“解集”的探寻过程,更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用数轴研究不等式解集的方式方法。并通过解集的猜想使学生感受解集与不等式的关系。 通过变式训练既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本节所学,又为不等式解法的教学作好铺垫。 把所学知识在回顾的同时加深理解与记忆。板书设计9.1.1不等式及其解集(一)不等号:﹥ ﹤ ≥(不小于) 多媒体≤(不大于) ≠(二)不等式定义:(三)不等式解集定义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