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32023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
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自然地理特征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行政区划④生态系统特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四个生态大区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属于( )
A. 自然区域 B. 行政区域 C. 经济区域 D. 文化区域
3.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答案】1. C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分布范围可知,四个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异,①④正确;生态大区与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②③错误。据此可知,划分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图可看出,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中,有干湿度的情况,主要属于自然地理特征,同时生态区属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大区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划分的,所以四大生态区划分是按照自然要素划分的,因此属于自然区域,A正确;行政区域是按照行政界线划的,B错误;经济区域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C错误;文化区域指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或共享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倾向的若干社会所构成相邻的地理区域,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自然区域间的界线是模糊的,A错误;,符合题意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B正确不合题意;区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的地区,C正确,不合题意;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 四大地区 |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 8.2 | 71.6 | 9.5 | 10.7 |
人口占全国比例/% | 7.7 | 27.2 | 38.6 | 26.5 |
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比例/% | 5 | 21 | 52 | 22 |
4. 表中代表西部地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甲地区( )
A. 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 城市化的水平高于乙地区
C. 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D. 第一产业产值高于丙地区
6. 全部位于丁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黔、滇、桂、渝 B. 陕、甘、宁、内蒙古
C. 晋、赣、皖、湘 D. 黑、吉、辽、内蒙古
【答案】4. B 5. B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乙是西部地区;甲、丁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丁是中部地区。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是我国东北地区,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A错误;东北地区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B正确;目前东北地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C错误;东北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但是产值低于东部地区,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丁是我国中部地区,东接沿海,西接内陆,按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故选C。
【点睛】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 河南 | 湖北 | 江西 | 山西 |
人口(万人) | 9640 | 5927 | 4666 | 3729 |
人均GDP(万元/人) | 5.6 | 7.7 | 5.3 | 4.6 |
三次产业结构 | 8.5:43.5:48.0 | 8.3:41.7:50.0 | 8.3:44.2:47.5 | 4.8:43.8:51.4 |
7. 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②技术密集型③劳动密集型④资源密集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 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 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 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7. D 8.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湖北省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好,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将GDP总量乘以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但无法获知农业基础好差,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点睛】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进行产业转移。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因素。
2022年12月8日,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了《太原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依据规划:到2035年太原市轨道交通由11条线路组成“十横八纵”的形态,规划中7号线、8号线加强清徐、阳曲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1、R2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3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东西轴线上和晋中中心城的联系,逐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速公交系统为补充,常规公交网络为主体的太原都市圈公共交通体系。读未来太原市轨道交通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35年远期线网方案
线号 | 起讫点 | 长度(km) |
1号线 | 西山矿务局-榆次郝家沟 | 42.7 |
2号线 | 小店南-上兰北 | 42.2 |
3号线 | 柴村-榆次南关 | 52.7 |
4号线 | 客运西站-榆次南关 | 42.9 |
5号线 | 袁家庄-西贾村 | 34.4 |
6号线 | 晋祠宾馆-丈子头 | 37.3 |
7号线 | 清徐南-南沟 | 54.1 |
8号线 | 三给-阳曲北 | 32.1 |
8号线支线 | 阳曲-阳曲西站 | 2.9 |
R1线 | 武宿机场-徐沟-尧城机场 | 462 |
R2线一期 | 南瓦窖-榆次迎宾街东 | 23.3 |
R3线 | 清徐西-榆次南关 | 51.6 |
远期网砚模 | 462.4 |
9. 太原市城际轨道的建设说明了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技术因素 B. 社会经济因素 C. 地形因素 D. 劳动力因素
10. 规划中“十横八纵”轨道交通网络形成后,产生的影响是( )
A. 削弱了太原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B. 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向周边郊县地区
C. 扩大了太原市的范围,提高了太原市的行政等级
D. 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增强太原都市区的竞争力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到2035年太原市轨道交通由11条线路组成“十横八纵”的形态,规划中7号线、8号线加强清徐、阳曲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1、R2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与太原中心城的联系,R3线加强潇河产业园区东西轴线上和晋中中心城的联系,逐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速公交系统为补充,常规公交网络为主体的太原都市圈公共交通体系”可知,影响城际轨道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城市之间的人员、物流、信息等联系,B正确。技术已经成熟,不再是制约因素,A错误;地形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不再是决定性因素,C错误;劳动力对交通建设不是决定因素,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十横八纵”轨道交通网络形成后,将增强太原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地位,A错误;经济重心不会改变,反而会增强太原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B错误;太原市的范围不会因为城轨的建设而扩大,C错误;城轨的建设,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缩小太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同时会增强太原都市圈的竞争力,D正确,故选D。
【点睛】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都市圈是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圈域经济现象,其发展演化依次有结核期、整体集聚期、次中心形成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图为“都市圈演化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次中心形成期相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都市圈演化进程中( )
A. 次中心形成期的竞争最激烈 B. 整体集聚期城市首位度上升
C. 结核期的城市间不存在竞争 D. 成熟期的动力以外部为主导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①在首位城市附近出现若干次一级中心城市,周边城市要素向次一级中心城市集聚,A符合;②阶段首位城市地位重要,周边城市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B属于结核期;③阶段表现为外部集聚,内部扩散,整体实力变强,内部竞争不明显,C属于整体集聚期;④阶段集聚与扩散并存,城市数量最多且竞争有序,D属于成熟期。故选A。
【12题详解】
次中心形成期各城市之间竞争激烈且多方位,部分城市脱颖而出,成为都市圈内的次中心,A正确;整体集聚期,内部扩散比较明显,城市首位度有所下降,B错误;结核期存在竞争,发生在首位城市和成员城市之间,C错误;成熟期内部要素流动较多,动力来源包括外部与内部,D错误。故选A。
【点睛】都市圈发育过程中首位城市的地位、首位城市与成员城市的关系、都市圈内部结构的变化等特征,是划分都市圈演化阶段的依据。
我国某地毯厂采用当地的优质牦牛毛和绵羊毛生产地毯。为使毛质不受损伤,全部由人工选毛、人工纺纱,染色时用天然植物和矿物染料低温染纱,毛纱使用年代越久,光泽越明亮。通过三次产业转型,该地毯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借助“一带一路”,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该地毯厂最可能位于( )
A. 桂 B. 黔 C. 青 D. 宁
14. 该地毯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金名片”,主要原因是( )
A. 原料丰富 B. 品质优越 C. 手工编织 D. 政策支持
15. 该地毯厂通过三次转型实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顺序是( )
①个性化定制 ②手工加机织 ③智能化制造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13. C 14. B 15.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毯是利用当地优质的牦牛毛和绵羊毛生产的,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青海省(简称青),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的南部,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的西部地区。其他地区没有牦牛分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题干,“该地毯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金名片””,再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其知名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畅销多个地区,产品能够畅销,主要是因为产品品质好。原料丰富是地毯厂的发展条件,但不会是地毯畅销的原因,A错误;地毯品质优越使其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广阔,B正确;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毯从手工编织到通过三次产业转型,说明后期可能采用了机器生产,所以市场越来越广阔,销量越来越大,说明手工编织并不是地毯品质优越的主要原因,C错误;政策支持有利于产业发展,但是与地毯品质优越无关,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生产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律,该地毯厂从手工编织,到机器生产,在此生产过程中,有消费者有个性化私人订制方面的需求,所以产生了面向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再进行生产智能化生产制造。由此判断该地毯厂通过三次转型升级,其转型发展的顺序是:②手工加机制、①个性化定制、③智能化制造。故C项的②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燃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方面及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资金、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蚂蚁森林是一项网络绿色公益活动,记录用户节能减排行为,并组织环保人士在现实中植树造林。我国内蒙古的阿拉善沙漠地区(见图)是最早开展该活动的地方。截至目前,该地已种植5500余万颗梭梭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阿拉善地区是我国的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其降尘最有可能落在( )
A. 华北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柴达木盆地
17. 沙尘暴会使降尘地区( )
A. 降水减少 B. 地表径流增加 C. 气温降低 D. 土壤养分增加
18. 在阿拉善地区种植梭梭林,主要是为了( )
A. 保持水土 B. 涵养水源 C. 防风固沙 D. 美化环境
【答案】16. A 17. D 18. C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是大风天气,读图可知,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冬春季节,冬季风(西北季风)将阿拉善地区地表的沙尘吹起,输送到华北地区,随风力减弱沉降下来。故选A。
【17题详解】
沙尘暴将沙源地的地表土层物质带走,含有比较丰富的养分,沉降以后有利于增加降尘地区的土壤肥力,D正确;沙尘暴是一种持续时间比较短的天气现象,对降水、地表径流、气温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阿拉善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风力侵蚀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因此该地种植梭梭林主要的功能是防风固沙,防治土地沙漠化。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及影响,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其主要原因是( )
A. 风能资源丰富 B. 石油资源丰富 C. 水能资源丰富 D. 煤炭资源丰富
20. 玉门能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交通 C. 科技 D. 城市
21. 该发电基地使用的能源,其发电特点是( )
①清洁,环境效益好
②可再生,能循环利用
③投资大、基建周期长
④占用土地面积大
⑤能量稳定,质量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19. A 20. A 21.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河西走廊地处我国内陆,靠近冬季风发源地,大风日数多,风能资源丰富,A正确。注意材料“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推测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并不是借助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BD错。河西走廊地处内陆,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能资源不丰富,C错。故选A。
【20题详解】
读图,玉门位于祁连山脉和北部山脉之间,地形与盛行西北风走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地形是主导因素,A正确。交通、科技、城市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A。
【21题详解】
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能循环利用,且属于清洁能源,环境效益好。风能开发需要建设数量众多的风机,发电过程中占地面积大,①②④正确。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风能的基建周期不是很长,③错。风能具有季节性,能量不稳定,⑤错。故选B。
【点睛】风能资源的优缺点:①优点: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随着科技发展,风能生产成本在逐步降低;风能设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②缺点:风力发电在生态上的问题可能干扰鸟类;风力有间歇性,风速不稳定;兴建风力发电场会占用大量土地;会产生噪音;地势开阔、障碍物少的地方一般距市场较远,输电损耗大。
山西省作为中国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心。下图示意2009年与2019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山西省2009~2019年( )
A.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B. 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C.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D.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
23. 有助于山西省经济转型的措施是( )
A.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B. 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C.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D. 增加煤炭的开采量
【答案】22. A 23. B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读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A正确、C错。由材料可知,图示为三次产业比重,三次产业的产值=总产值×比重,因材料中没有给出2009年和2019年的总产值,因此无法判断产值是下降还是稳定,B、D错。
23题详解】
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有助于山西省经济转型,B正确。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和增加煤炭的开采量,有助于山西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山西经济转型,A、 C、D错。
【点睛】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充分利用图和材料。
202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自北京一路向南,飞越阡陌湖海,经停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后,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从北京到曼谷一路的自然景观变化显著。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5. 11月的曼谷依然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当地的自然带类型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热带季雨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从北京到曼谷纬度发生了变化,热量条件变化大,所以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条件差异引起的,B错误;垂直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造成的,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曼谷是常绿林,D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曼谷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自然带类型是热带季雨林带,B正确、AC错误。故选B。
【点睛】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亚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则分布着落叶阔叶林,亚寒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是针叶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简图。
(1)近年来由于过度砍伐,导致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测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答案】(1)原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影响: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为背景,涉及整体性原理应用、热带雨林非地带性分布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调用能力和对地理问题的阐释能力。
【小问1详解】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雨林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是动植物王国,其破坏会影响动植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损;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其破坏会影响全球的气候。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与甲地的气候类型相同均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均为热带雨林带。其成因主要从地形、大气环流和洋流方面进行分析。乙地东临大西洋,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将大西洋上的湿润气流源源不断的输送至此地,加之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量较多;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加剧了该地的湿润程度。以上原因导致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为热带雨林带。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0日,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赛。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丰厚的油气出口收入使之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为避免“资源诅咒”,卡塔尔政府制定了《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等,致力于成为全球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枢纽,旨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多元化战略。下图为卡塔尔地理位置图。
(1)说出卡塔尔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的有利条件。
(2)世界杯的举办对卡塔尔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丰富的油气资源;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市场;完善的生产体系
(2)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的道路、公共交通、酒店和体育设施;推动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增加地区经济收入,提升国家影响力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卡塔尔相关知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世界杯的举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可知,卡塔尔油气资源丰富、国内和国际市场广阔;卡塔尔地处波斯湾西岸,交通运输便捷;作为卡塔尔的支柱产业,液化天然气产业有完善的生产体系。
【小问2详解】
为了保障世界杯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卡塔尔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新的交通道路、发展公共交通等出行设施,酒店等住宿设施和体育运动等设施;吸引更多的世界杯爱好者来卡塔尔,推动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和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开展世界杯可以提高卡塔尔的知名度,提升国家影响力。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的9个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30个地级市,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规划,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激发活力,提高综合竞争力。郑州将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下图示意中原城市群的范围。
(1)说明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简述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1)地处我国中原地区的中心,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腹地广阔;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地处承接东西部、连通南北方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
(2)郑州市是区域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拉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技术、资金和信息等优势服务周边城市。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背景材料,涉及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规律、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地理位置:郑州地处我国中原地区的中心,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腹地广阔;②城市等级:作为河南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③交通运输:地处承接东西部、连通南北方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④政策: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这个发展规划,说明国家支持郑州建设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
【小问2详解】
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郑州市是我国中原地区的核心城市对整个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②对区域城市化的作用: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拉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③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④郑州自身优势: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技术资金和信息等优势服务周边城市。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景观。
(1)从建设条件角度,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2)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梯田的2~3倍,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抗灾效果更加显著。分析坝地农业能实现高产、稳产的原因。
【答案】(1)沟壑数量多、面积大,为淤地坝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黄土资源充足,筑坝材料丰富;筑坝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坝地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有机质含量大,土壤肥沃;坝地为汇水区,土壤较湿润,抗旱能力强;坝地平整,表土不易被侵蚀。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以我国黄土高原的淤地坝为材料,涉及淤地坝建设的相关知识及淤地坝带来的有利影响等相关问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淤地坝需要建在地形相对较平坦的谷地地区,根据材料信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可知黄土高原沟壑数量多、面积大,为淤地坝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黄土资源充足,筑坝材料丰富,利于建坝;根据材料信息,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可知该地区筑坝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再加上国家政策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支持,所以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
【小问2详解】
坝地坝地区地形相对平坦,保持水土能力强,根据材料信息,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可知坝地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有机质含量大,土壤肥沃;坝地为沟谷地区,利于汇水,土壤较湿润,抗旱能力强;坝地由泥沙淤积而成,土地平整,表土不易被侵蚀。土壤水分条件和肥力条件好,所以能够保证高产稳产。
精品解析: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
2023太原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太原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太原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太原英才学校高中部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