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 第一册1 质点 参考系集体备课教案
展开集体备课教案——1.1 质点 参考系(教案)
课型:新授课
一、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建立质点和参考系的物理观念,能用物理语言科学地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科学思维: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现实中并不存在,具有建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意识。
科学探究:掌握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景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物理概念的建立的过程和规律;感悟自然界的统一、和谐美;认识到对物理现象的描述是客观的,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感悟科学家为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其相应的思想方法。
四、新课教学
1.引入
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亚里士多德
这节课我就开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的运动。
教学设计说明:借助名人名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树叶在摇动,鸟儿在飞翔……就连我们脚下的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公转。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思考、讨论、交流,从而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你感受到以上几个例子中物体的状态是什么?
答:他们都在动。
2、你是如何判断出来他们都在动的?
答:位置在变化
对学生的分析回答给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它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的分支叫力学。
如何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呢?
2.新知探究
知识点1—物体和质点
1.质点的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称为质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3.理想化模型: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注意: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主要研究那些能够简化为质点的物体的运动,所以常常不区分“物体”和“质点”两个词。
【提问】
(1)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质点呢?
(2)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
(3)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
(4)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呢?
通过以上问题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
(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
(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3)物理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大的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同一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3)质点与几何中的点:相同点是都无大小和形状,不同点是质点有质量,几何学中的点无质量。
(4)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无关。大的物体,也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在某些时候却不能看成质点。
知识点2—参考系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通常要先判断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物体是运动的,再根据需要来说明它是怎样运动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静止的树木,已经树木和地球一起转动,还有车乘的情景。
我们说房屋、树木是静止的,这大概是不会错的。但是,房屋、树木在随着地球一起运动,这也是事实。再比如,行驶的列车中的乘务员与旅客在交流,列车外的人认为他们随列车一起运动,但他们彼此看对方却是静止的。所以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不好说。
问题 为什么人们的看法会不一样呢?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在地球上,以为地球是静止的,其实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当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时候我们又以为太阳是静止的,其实太阳也是绕着银河系运动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地球绕太阳和太阳绕着银河系运动的动态图。
就此意义而言,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
结论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设计说明:让学生看到自然的伟大,自己的渺小奥,增加对自然的敬畏,对知识的敬畏,也可以调节课堂氛围。通过对我们生活的大环境的思考,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为引入参考系的概念做好铺垫。
可见,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观察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我们以这个精神小伙来分析:①房屋向右运动,则假定人是静止。②精神小伙向左运动,则假定房屋是静止。
归纳总结: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初中叫参照物,这里也要注意区分和引导学生过渡)
知识点3—教师总结
(1)运动的相对性: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
(2)参考系:用来参考的物体。
(3)参考系的性质:①物体选为参考系,则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②任何物体都可以当作参考系;③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取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的选取原则:方便观测,描述简单。
补充:1、参考系的两个特点:
(1)参考系是用来做参考的假定不动的物体,该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
(2)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均认为是静止的。
2、易错点:
(1)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有时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有时不能把它看作质点。
(2)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观测结果可能不同。
五、教学反思
1、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通过在教学中创设多样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质点的概念;二是能看成质点条件;三是如何引入参考系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参考系的问题。
2、本节课通过学生熟知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充分说明了将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性,质点的两大基本属性。
六、课后练习
1.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运动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
B.研究机械运动时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任何情况下原子一定可以被看做质点
D.研究“神舟七号”绕地球的运动,它不能被看做质点
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抛出的石块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3.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4.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二、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在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在向东运动。站台上的人看到A、B、C三列火车的运动情况是( )
A.B车一定向西运动
B.C车不可能向东运动
C.C车一定向西运动
D.A车一定向西运动,且比B车的速度大
2.在下列情形中,可以将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
A.地面上放一只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力推它,在研究它是先滑动还是先翻转时
B.A项中的木箱,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时的时间
C.在研究汽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
D.研究汽车从延寿到延安的运动轨迹
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可将火星探测器看做质点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C.用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可将“武汉”舰看做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 质点 参考系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 质点 参考系一等奖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体和质点,参考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质点 参考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质点 参考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体和质点,参考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1 质点 参考系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1 质点 参考系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教学,教学反思,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