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讲义 第8章 专题强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一)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讲义 第8章 专题强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一),文件包含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8章专题强化动能定理的应用一pptx、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8章专题强化动能定理的应用一教师版docx、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8章专题强化动能定理的应用一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课件必修第二册高中物理新教材特点分析(一)趣味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下,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可以带动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究。物理课程教学引入趣味性较高的新教材内容,充实物理课堂,引入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新时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更加直观、动态化的、可观察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物理教学课程当中那些抽象的知识点,不断地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兴趣力,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所在。(二)实践性高,高效落实理论学习 在现代化教育课程的背景之下,新课程改革理念越来越融入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新教材逐步的显现出强大影响力。(三)灵活性强,助力课程目标达成 随着教育制度体系的改革,通过新时代新教材内容的融入,教师不断地革新教学手段,整合线上以及线下的教育资源内容,可以为物理课堂增添新的活力与生机。第八章DONGNENGDINGLIDEYINGYONG(YI)专题强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专题强化练 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问题.2.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相关的图像问题.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Part 1一、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1.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的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的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2.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物体在曲面上的受力情况为: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其中弹力不做功.设摩擦力做功为Wf,由A→B根据动能定理得解得Wf=-32 J.故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32 J. 如图所示,物体(可看成质点)沿一曲面从A点无初速度下滑,当滑至曲面的最低点B点时,下滑的竖直高度h=5 m,此时物体的速度v=6 m/s.若物体的质量m=1 kg,g取10 m/s2,求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例1答案 32 J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质量为m的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的功是√小球从P到Q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mgl(1-cos θ)=0,即W=mgl(1-cos θ); (2021·宿迁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的正下方P点.球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求在此过程中水平拉力做的功W;例2答案 mgl(1-cos θ)(2)若小球在水平拉力F=mg作用下,从P点运动到Q点,求小球在Q点的速度大小.二、动能定理在图像中的应用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问题的分析方法:1.首先看清楚图像的种类(如v-t图像、F-x图像、Ek-x图像等).2.挖掘图像的隐含条件,求出所需物理量,如利用v-t图像与t轴所包围“面积”求位移,利用F-x图像与x轴所包围“面积”求功,利用Ek-x图像的斜率求合力等.3.再分析还有哪些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多选)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后,立即关闭发动机滑行直至停止.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F1,摩擦力大小为F2,全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A.F1∶F2=1∶3 B.F1∶F2=4∶3C.W1∶W2=1∶1 D.W1∶W2=1∶3例3√√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1-W2=0,故W1∶W2=1∶1,故C正确,D错误;W1=F1s,W2=F2s′,由题图可知s∶s′=3∶4,所以F1∶F2=4∶3,故A错误,B正确. (多选)(2021·辽宁高一期末)质量为1.0 kg的物体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 s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 s例4√√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ΔEk解得μ=0.2,A正确,B错误;C正确,D错误.返回专题强化练Part 2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则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力做功为4W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功为-2WC.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力做功为W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功为-0.5W√123456789101112由题图可知物体速度变化情况,根据动能定理得从第1 s末到第3 s末:从第3 s末到第5 s末:123456789101112从第5 s末到第7 s末:从第3 s末到第4 s末:1234567891011122.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水平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接触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开始接触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3.如图所示为一水平的转台,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转台的边缘,已知滑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转台的转速由零逐渐增大,当滑块在转台上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转台对滑块所做的功为A. μmgR B.2πmgRC.2μmgR D.0√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的小球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自P点滑到Q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5.如图所示,运动员把质量为m的足球从水平地面踢出,足球在空中到达的最高点的高度为h,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足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WG=-mgh,B、D错误;6.如图所示,AB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两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3456789101112设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AB,对物体从A到C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WAB-μmgR=0,故WAB=mgR-μmgR=(1-μ)mgR.故选D.1234567891011127.(2022·上海市复旦中学高一期中)质量为2 kg的物体以5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其动能的变化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由题图图像知末动能Ek2=0初动能Ek1=50 J根据动能定理得Ffx=Ek2-Ek1解得Ff=-5 N12345678910111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为8.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迹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123456789101112小球通过最低点时,设绳的张力为FT,则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绳子拉力为零,则有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1234567891011129.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f恒定,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物块质量m和所受摩擦力大小Ff分别为A.m=0.7 kg,Ff=0.5 N B.m=0.7 kg,Ff=1.0 NC.m=0.8 kg,Ff=0.5 N D.m=0.8 kg,Ff=1.0 N123456789101112√0~10 m内物块上滑,由动能定理得-mgsin 30°·s-Ffs=Ek-Ek0整理得Ek=Ek0-(mgsin 30°+Ff)s结合0~10 m内的图像得,斜率的绝对值|k|=mgsin 30°+Ff=4 N同理,对10~20 m内物块下滑过程有斜率k′=mgsin 30°-Ff=3 N联立解得Ff=0.5 N,m=0.7 kg,故选A.12345678910111210.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固定圆形轨道,半径为R,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右半部分AEB是光滑的,左半部分BFA是粗糙的.现在最低点A给质量为m的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使小球沿轨道恰好能过最高点B.小球沿BFA回到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123456789101112小球沿AEB轨道恰好通过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23456789101112(2)小球沿BFA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由于小球沿BFA回到A点时对轨道压力为4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4mg.123456789101112解得W克f=mgR.(3)小球由B经F回到A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mgR123456789101112答案 2 m/s11.如图所示,运输机器人水平推着小车沿水平地面从静止开始运动,机器人对小车和货物做功的功率恒为40 W,已知小车和货物的总质量为20 kg,小车受到的阻力为小车和货物重力的 ,小车向前运动了10 s达到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的大小;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小车的速度达到最大123456789101112W=Pt=40×10 J=400 J.答案 400 J(2)机器人在这段时间对小车和货物做的功;123456789101112根据动能定理得:答案 18 m(3)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123456789101112解得x=18 m所以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18 m.12345678910111212.(2021·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求:(1)水平推力F在前4 m内做的功;答案 200 J 123456789101112由F-x图像可知推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F-x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由动能定理得WF-μmgxmax=0,代入数据得xmax=10 m123456789101112(2)物体的最大滑行距离;答案 10 m123456789101112(3)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答案 8 m/s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最大,即F=Ff时,结合图线可知100 N-25x=20 N,解得x=3.2 m,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推力对物体做功,设物体的最大速度为vm,123456789101112由图像可知,物体速度最大时,123456789101112从物体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过程,对物体,代入数据解得vm=8 m/s.返回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课件必修第二册高中物理新教材特点分析(一)趣味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下,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可以带动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究。物理课程教学引入趣味性较高的新教材内容,充实物理课堂,引入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新时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更加直观、动态化的、可观察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物理教学课程当中那些抽象的知识点,不断地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兴趣力,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所在。(二)实践性高,高效落实理论学习 在现代化教育课程的背景之下,新课程改革理念越来越融入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新教材逐步的显现出强大影响力。(三)灵活性强,助力课程目标达成 随着教育制度体系的改革,通过新时代新教材内容的融入,教师不断地革新教学手段,整合线上以及线下的教育资源内容,可以为物理课堂增添新的活力与生机。第八章DONGNENGDINGLIDEYINGYONG(YI)专题强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一)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 专题强化练 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问题.2.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相关的图像问题.学习目标内容索引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Part 1一、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1.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的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的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2.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物体在曲面上的受力情况为: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其中弹力不做功.设摩擦力做功为Wf,由A→B根据动能定理得解得Wf=-32 J.故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32 J. 如图所示,物体(可看成质点)沿一曲面从A点无初速度下滑,当滑至曲面的最低点B点时,下滑的竖直高度h=5 m,此时物体的速度v=6 m/s.若物体的质量m=1 kg,g取10 m/s2,求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例1答案 32 J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质量为m的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的功是√小球从P到Q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mgl(1-cos θ)=0,即W=mgl(1-cos θ); (2021·宿迁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的正下方P点.球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竖直平面内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求在此过程中水平拉力做的功W;例2答案 mgl(1-cos θ)(2)若小球在水平拉力F=mg作用下,从P点运动到Q点,求小球在Q点的速度大小.二、动能定理在图像中的应用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问题的分析方法:1.首先看清楚图像的种类(如v-t图像、F-x图像、Ek-x图像等).2.挖掘图像的隐含条件,求出所需物理量,如利用v-t图像与t轴所包围“面积”求位移,利用F-x图像与x轴所包围“面积”求功,利用Ek-x图像的斜率求合力等.3.再分析还有哪些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多选)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后,立即关闭发动机滑行直至停止.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F1,摩擦力大小为F2,全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A.F1∶F2=1∶3 B.F1∶F2=4∶3C.W1∶W2=1∶1 D.W1∶W2=1∶3例3√√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1-W2=0,故W1∶W2=1∶1,故C正确,D错误;W1=F1s,W2=F2s′,由题图可知s∶s′=3∶4,所以F1∶F2=4∶3,故A错误,B正确. (多选)(2021·辽宁高一期末)质量为1.0 kg的物体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 s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 s例4√√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ΔEk解得μ=0.2,A正确,B错误;C正确,D错误.返回专题强化练Part 2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则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力做功为4W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功为-2WC.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力做功为W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功为-0.5W√123456789101112由题图可知物体速度变化情况,根据动能定理得从第1 s末到第3 s末:从第3 s末到第5 s末:123456789101112从第5 s末到第7 s末:从第3 s末到第4 s末:1234567891011122.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水平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接触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开始接触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3.如图所示为一水平的转台,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转台的边缘,已知滑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转台的转速由零逐渐增大,当滑块在转台上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转台对滑块所做的功为A. μmgR B.2πmgRC.2μmgR D.0√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的小球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自P点滑到Q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5.如图所示,运动员把质量为m的足球从水平地面踢出,足球在空中到达的最高点的高度为h,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足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WG=-mgh,B、D错误;6.如图所示,AB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两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3456789101112设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AB,对物体从A到C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WAB-μmgR=0,故WAB=mgR-μmgR=(1-μ)mgR.故选D.1234567891011127.(2022·上海市复旦中学高一期中)质量为2 kg的物体以5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其动能的变化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由题图图像知末动能Ek2=0初动能Ek1=50 J根据动能定理得Ffx=Ek2-Ek1解得Ff=-5 N12345678910111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为8.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迹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123456789101112小球通过最低点时,设绳的张力为FT,则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绳子拉力为零,则有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1234567891011129.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f恒定,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物块质量m和所受摩擦力大小Ff分别为A.m=0.7 kg,Ff=0.5 N B.m=0.7 kg,Ff=1.0 NC.m=0.8 kg,Ff=0.5 N D.m=0.8 kg,Ff=1.0 N123456789101112√0~10 m内物块上滑,由动能定理得-mgsin 30°·s-Ffs=Ek-Ek0整理得Ek=Ek0-(mgsin 30°+Ff)s结合0~10 m内的图像得,斜率的绝对值|k|=mgsin 30°+Ff=4 N同理,对10~20 m内物块下滑过程有斜率k′=mgsin 30°-Ff=3 N联立解得Ff=0.5 N,m=0.7 kg,故选A.12345678910111210.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固定圆形轨道,半径为R,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右半部分AEB是光滑的,左半部分BFA是粗糙的.现在最低点A给质量为m的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使小球沿轨道恰好能过最高点B.小球沿BFA回到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123456789101112小球沿AEB轨道恰好通过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23456789101112(2)小球沿BFA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由于小球沿BFA回到A点时对轨道压力为4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4mg.123456789101112解得W克f=mgR.(3)小球由B经F回到A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mgR123456789101112答案 2 m/s11.如图所示,运输机器人水平推着小车沿水平地面从静止开始运动,机器人对小车和货物做功的功率恒为40 W,已知小车和货物的总质量为20 kg,小车受到的阻力为小车和货物重力的 ,小车向前运动了10 s达到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的大小;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小车的速度达到最大123456789101112W=Pt=40×10 J=400 J.答案 400 J(2)机器人在这段时间对小车和货物做的功;123456789101112根据动能定理得:答案 18 m(3)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123456789101112解得x=18 m所以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18 m.12345678910111212.(2021·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求:(1)水平推力F在前4 m内做的功;答案 200 J 123456789101112由F-x图像可知推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F-x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由动能定理得WF-μmgxmax=0,代入数据得xmax=10 m123456789101112(2)物体的最大滑行距离;答案 10 m123456789101112(3)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答案 8 m/s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最大,即F=Ff时,结合图线可知100 N-25x=20 N,解得x=3.2 m,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推力对物体做功,设物体的最大速度为vm,123456789101112由图像可知,物体速度最大时,123456789101112从物体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过程,对物体,代入数据解得vm=8 m/s.返回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