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知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标要求: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知识回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积极:加强了各洲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2)消极: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全球化——哥伦布大交换(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概况: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州。2、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殖民扩张与殖民贸易,推动了物种交流的发展。(3)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推动了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流动。3、过程:(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概况: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2、过程:(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品种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3)欧洲移民把鸡、牛、羊、马、猪、驴等禽畜传入了美洲,极大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1、欧洲具有主导性: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的2、内容具有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3、范围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4、结果具有两重性: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6、时间具有长期性: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7、交流具有双向性、传播途径多元化二、双刃剑——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一)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非洲: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中国: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3、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1、改变了当地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三)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中国:粮食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1、高产农作物的大量种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2、物种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3、有害物种引入后,对当地的生物群体造成了物种入侵,危及当地生态平衡。 【知识小结】 知识提升1: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的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明清时期我国引进并推广种植了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以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在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荷兰等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3)文化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的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美洲物种外传;第二,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从新世界到旧世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