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2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必一 第三单元 第8课
    【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
    法律与教化:中国社会治理的两种方案
    皇帝都束手无策的连环杀人案.魏晋南北朝.南齐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实行“人殉”制。
    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宗法制是西周的根本制度,一方面是国家结构中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宗法制度下的尊卑长幼关系。从国家观念和家族观念两方面,把统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天下一家,休戚相关,生死与共。
    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九刑》,这些都是习惯法。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
    2.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
    (1)背景:①时代特征: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思想来源: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影响最大。③历史渊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2)第一次德法之争:
    (3)第二次德法之争:
    孔子:①为政以德 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和礼的手段
    韩非: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和刑的手段
    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第二次德法之争:思考: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一派更符合时势?
    焦点在于治国手段,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
    ①儒家: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仁政与法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②法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③结果: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法家严刑峻法,易造成暴政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图片为《法律答问》。《法律问答》多采用答问形式对秦律条文、术语等作出解释。秦代“以吏为师”,《法律问答》可能就是当时培训官吏时使用的教材。 案例一:甲盗取财物价值千钱,乙在知情的情况下分赃一钱,则二人同罪。 案例四:两人持剑相斗,一人削掉了一人发髻,则应被处以城旦(筑城的苦役)徒刑。
    秦朝的律、令与焚书坑儒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篡,称《秦律》。秦朝还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有法律效力。
    汉朝的《九章律》与以经断狱
    汉朝在继承、改革和发展秦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了以汉九章律为代表的法律制度,还有大量判例法前例积累下来。在中国法制史上,汉代的立法活动为后世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至于《明史·刑法志》中有“历代法律,皆以汉九章为宗”之说。汉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礼入于刑,从而确立了礼法合流、刑德并用的立法原则。汉承秦制,沿袭秦律制成了《九章律》,也颁布法律文告,称“令”。 受儒家思想影响,汉朝也重视礼治,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称“以经断狱”。
    (1)原因: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更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儒法合流,形成“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2)特点:以经注律,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 目的是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
    春秋决狱——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三国志.魏志》
    ②影响: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③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在内容的技术性排序上,是先总则后分则,先原则性制度后具体律文,先实体法后程序法; 而在内容的精神性排序上,是先皇室后国家,先中央后地方,先政治后经济,先重罪后轻罪。这与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国家体制吻合,反映出法典与社会同构的立法原理。因此,从立法技术上说,这不仅达到而且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 ——张中秋《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的法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说明其被视为中华法系确立标志的原因。
    ①特点:以礼入法,礼法结合 、重视家族伦理、礼法并用的典范。 ②原因:内容比较周详,条目比较简明; 依据儒家学说,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其法律思想基础; 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对古代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
    (2)教化:提倡礼治①标志性法典:732年,颁布《大唐开元礼》②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③特点:a.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 b.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3)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材料: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 ——《新唐书·柳公绰传》
    唐朝社会治理的特点:礼法结合,提倡礼治,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由于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不可更改,在实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法律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为适应社会的需要,矫正《大明律》不可更改的弊端,在明朝中期以后,条例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法律形式。随着问刑条例地位与作用日渐重要,条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前后混杂矛盾之弊,需要对条例进行整理和修订。于是在弘治13年(1500年)整理修订了279条条例,颁行天下,“永为常法”,这就是《问刑条例》。——曾代伟主编《中国法制史》
    (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①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②传播方式:
    A.社会层面:通过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B.乡里层面:乡约、族规、家训成为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C.家庭层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诸法合体”、“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到清末却始终未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所谓“往昔律书体裁虽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其间”,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分析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
    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国法”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范围的司法官员。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完美版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夏商西周时期,知识拓展,2第二次德法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情境由你来断案,礼法对立,秦汉律令并行,汉代法律已开始儒家化,引经决狱案件,礼法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会治理的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评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德治思想的渊源,二法治思想的渊源,三德治与法治之争,一秦汉法律的演变,一汉朝三纲五常,二魏晋重视家训,四宋朝,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礼法之争,礼法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