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课题 | 2 等腰三角形 | 课时 | 第2课时 | 上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及其证明. 2.掌握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 ||||
教学活动设计 | 二次设计 | ||||
课堂导入 |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 (2)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2.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是 三角形,即 叫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 . |
| |||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自学指导 学习课本P105-107内容,思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除了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 合作探究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1: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 定理: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 ,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某个角度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2: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 定理: 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在△ABC中,因为 ,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总结:判断等边三角形的三种方法: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问题研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量一量:利用直尺测量一下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较短的直角边的长度, 发现:较短的直角边=________cm,斜边=________cm,较短的直角边=斜边的 . |
续表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2)拼一拼:用两个含30°角的全等的三角板,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 .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AB. 证明: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 . 符号语言:在△ABC中,因为 , 所以BC=AB. [例2]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CD的长. 解:因为∠ABC=∠ACB=15°, 所以∠DAC=∠ABC+∠ACB=15°+15°=30°, 所以CD=AC=×2a=a.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前面,我们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例3] 如图,已知AB=DC,BD=CA.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因为AB=DC,BD=CA,AD=DA, 所以△ABD≌△DCA. 所以∠ADB=∠D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所以AE=DE(等角对等边), 所以△AED是等腰三角形. [例4]如图,在△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
|
续表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5.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已知:△ABC,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 不妨设∠A和∠B是直角, 即∠A=90°,∠B=90°, 于是∠A+∠B+∠C=90°+90°+∠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 因此“∠A和∠B都是直角”的假设不成立. 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教师指导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 (2)等角对等边.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底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
当堂训练 | 1.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可以假设( ) (A)∠A=∠B (B)AB=BC (C)∠B=∠C (D)∠A=∠C 2.已知△ABC中,∠A=∠B=60°,AB=3 cm,则△ABC的周长为 cm. 3.在△ABC中,∠B=90°,∠C=30°,AB=3.则AC= ;BC= . 4. 如图,AB=BC,∠CDE=120°,DF∥BA,且DF平分∠CDE.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 |
板书设计 | ||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2.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各边之间关系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 ||
教学反思 | ||
本节课利用前一课时所证明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一步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从证明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证明这一命题时也采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方式发现了做辅助线具有意想不到的说理效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的能力. |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2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2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准备,自学探究,明确疑难,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2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2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